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

論文2.34W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關於電影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電影的論文範文

【摘 要】《北京愛情故事》以小成本投入製作,卻收到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故事表現了城市裏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對愛情的不同觀念,筆者試從文字建構的角度來分析影片中不同愛情觀的另類表達。

【關鍵詞】電影;敘事;價值觀。

2014年的情人節檔,《北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北愛》)首映日票房破億,毫無懸念地摘下同檔期票房冠軍。直到今日,圍繞《北愛》小成本如何贏得大票房的各種研討會方興未艾。業界討論總結爲以下三個原因:一、同名電視劇已經積累了廣泛的觀衆基礎;二、兩岸三地老中青當紅明星的巨大號召力;三、營銷隊伍鋪天蓋地式的宣傳。

本文試圖從意識形態批評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部獲得票房神話的電影是如何在贏得觀衆、獲取票房及迎合主流價值觀方面來構建文字的。導演運用經典模式講述了發生在北京的愛情故事,給觀衆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敘事上採用了串行結構,以愛情故事爲線索,將五個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故事串聯在一起,彰顯愛的力量。導演借愛情名義來展示主流家庭觀、倫理觀、道德觀、愛情觀。

影片一開頭展示了車水馬龍、霓虹閃爍的北京城之夜,酒吧內一羣空虛、無聊、寂寞的單身男女用酒精肆意消遣。隨之,開始了第一段愛情故事,北漂男陳鋒在好友派對上漫無目的地打發時間,天使般純潔無暇的沈彥走入他的視線,隨後兩人開展了熱戀,不久,沈彥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要面對孩子留還是不留的問題。沈彥的前男友恰巧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憑藉自己有錢有權的身份向沈彥求婚,他分析陳鋒和自己有着巨大的地位差別,甚至開出兩個小時換取兩千萬的籌碼。然而,在巨大的金錢誘惑之下,女主堅守愛情不放鬆,果斷地生下了孩子,與男成立起了家庭,而自恃清高的高富帥對於愛情終無所獲。

2010 年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一期節目中,有個叫馬諾的女孩自稱“寧可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她大張旗鼓地宣傳拜金主義,遭到很多網友的譴責與咒罵,網友人肉搜尋她和她的家人,對其進行人身攻擊。這件事發生在全媒體時代,媒體加以利用炒作就成了一個社會話題。電影對這類社會現實卻有不一樣的反映和價值觀輸出,《我願意》和《101 次求婚》分別作爲 2012 年、2013 年的情人節檔影片上映,講述的是女神在面對矮窮挫和高富帥的同時追求時該如何抉擇的問題。兩部影片都有相似的結局:女主放棄高帥富的誘惑,投入到矮窮挫的懷抱。2014 年的《北愛》也採用了同樣的愛情觀傳遞,在一種看似輕鬆活潑的氛圍中,編導者潛移默化地完成了價值觀的輸出。似乎有錢人是罪惡的化身,他們花心、好色、油嘴滑舌,而窮人則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譬如勤勞、樸實、真誠、善良,除了出身不好、沒有錢之外,什麼都好,而金錢又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取的。

意識形態會爲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存中所遭遇的問題提供想象性的解決,與其說是解決,不如說是一種合法性的闡釋。一個成功地隱藏起自身,並順暢運作的意識形態,可以使每一個人在其中照見自己的主體形象並從中獲得撫慰。《北愛》的文字構建無疑給坐在電影院裏的中產階級上班族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當前的社會現狀是:普通白領靠自己的收入在高房價面前只能望塵莫及,很多年輕人表示結不起婚、養不起娃。我們都對女神心馳神往,但“門當戶對”的古訓已存在千年,七仙女和放牛郎的故事也只是存在於傳說之中,現實就是白富美和高富帥在一起了,且不討論他們婚後幸不幸福的問題,至少在外人眼裏這種組合搭配方式纔是合理的。但是觀衆花錢購票並不是去看血淋淋的現實問題,電影是造夢的機器,觀衆希望在電影院中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煩惱和壓力,編導者洞察觀衆心理,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我就拍這樣的給你看,於是在影院銀幕之上,觀衆完成了一次想象性的滿足。

第二段愛情故事以婚外情介入,指涉當代社會中年夫妻的生活危機現象,與第三段“偷情”故事有一定程度上的關連。文字設定的是男子在外濫交、花天酒地,妻子是面容憔悴、不修邊幅、缺乏激情的家庭主婦形象,在發現丈夫出軌之後,妻子欲用與別人來報復丈夫,但她掙扎在情慾與道德之間。之後,和上司劉輝在酒店見面,她讓劉輝進浴室洗澡,自己躺在酒店牀上,她沒有驚嚇和不安,相反倒顯得動作熟悉和老練,劉輝出浴後發現張蕾不辭而別,最終,她選擇了回家,和丈夫依偎在一起,家庭倫理觀念得以深刻凸顯。

這段故事的講述留給觀衆一些想象的空白,那就是張蕾和劉輝到底有沒有實質性的關係,從他倆曖昧的談話內容來看,兩人似乎發生過什麼,但文字並沒有交代什麼,這些也只是觀衆的猜測而已。在愛琴海的夜晚,佳玲逼問劉輝到底有沒有過婚外情,劉輝正面承認了這一點,但對象是不是張蕾,文中沒有交代,把前後場景縫合在一起,就會覺得他們之間似乎是有過什麼的.,但編導者刻意規避了這一點的敘述。張蕾是作爲一個自律性極強、道德感極高的女性形象而存在的,也是凝結在編導者心中標準家庭婦女的形象,縱使自己有七情六慾,但一定要剋制,佔據道德制高點,保持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而對男人的刻畫都是具有出軌之實,具有濃重的道德批判色彩,這樣的女人才有足夠的說服力去感化丈夫,男人最終覺悟,發現了結發之妻的重要性,最終肯定會選擇迴歸家庭。佳玲和劉輝打破誤會,暢談心事,也實現了家庭和解。在當下這個離婚率與日俱增的時代,編導者借愛情的名義把他們團聚在一起,傳遞社會正能量和正面價值觀。但是文字並沒有去挖掘他們的愛情究竟面臨怎樣的困境,只是浮於表面地向觀衆展示一些獵奇性的場面,沒有具體細節爲人物行爲動機做支撐,關於婚姻,關於愛情,只有潦草的展示,編導者把臆想出來的故事呈現於銀幕之上,透過明星效應獲得認同,看起來合乎情理,實則經不起任何琢磨推敲。

第四個故事把鏡頭對準了少男少女懵懂的初戀故事,女孩劉星陽在學校樂隊擔任大提琴手,卻由於父母的反對,不能去參加夢想秀的比賽,父母堅持讓她去英國留學,她雖然沒明確地表示反對,但對出國似乎也沒有多麼強烈的興趣,宋歌聽到她要出國的消息,第一反應是覺得太遠,而不是驚歎劉星陽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他堅決支援劉星陽參加夢想秀,對國內的舞臺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中國的纔是最好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與時下流行的中國夢主題有着某種程度上的貼合,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迎合主流價值觀的表達。

導演在第五個故事中徹底植入了主流意識形態觀念,斯琴高娃飾演的老高在生命的最後期限爲老伴兒王大齊找對象,最終看中的是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海歸”太太薛艾佳,見面安排在火鍋店,帶有十足的中國特色,薛艾佳在餐桌上表示“洛杉磯也有好幾家火鍋店,但一點都不正宗 …… 四十歲離的婚,一個人在美國住了近二十幾年,有一天往窗外一看,忽然間覺得這一切都不是我的,我還是想回來,我還想找個合適的人,陪我把剩下的日子走完。”編導者有意把相親對象薛艾佳設定成一個“海歸”人士,即使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但黑頭髮、黃面板、赤子心、中國魂的內核沒有改變,遲暮之年一定要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度過,回國纔是最好的選擇,在這裏纔可以獲得最完整的文化記憶與認同。編導借她對祖國文化的認同表達自己文化認同,即使後面又發生了情節的戲劇性轉變,但這並不妨礙編導者植入在文字中的價值觀表達。

參考文獻:

[1]王羣《。北京愛情故事》:一個缺失愛情故事的“愛的寓言”[J],當代電影,2014,(04):57.

[2] 陳曉雲 . 電影理論基礎 [M].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09):126.

[3] 楊遠嬰 . 電影理論讀本 [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01)。

標籤:論文範文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