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對主體功能區中農產品主產區發展思路的思考論文

論文2.74W

論文摘要:對主體功能區中農產品主產區發展思路的思考-

對主體功能區中農產品主產區發展思路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主體,功能,中農,產品,主產

2010年底,國務院印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全國性空間開發規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這一規劃,我國的國土空間將被統一劃分爲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大類主體功能區。《規劃》專門指出,對於耕地面積較多、發展農業條件較好的農產品主產區,儘管也適宜工業化、城市化開發,但從保障國家農產品安全以及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需要出發,將其列入限制開發區域,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市化開發。這對於保障全國耕地數量、質量和農產品供給安全至關重要,但是卻給農產品主產區內許多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

從地理分佈看,我們目前農產品主產區多爲平原地區,耕地多,人口多,很多縣(區)經濟發展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欠帳很多。如黃淮海平原覆蓋了豫東、魯西南、蘇北和皖北的不少縣區,這些縣區基本上都是各自省內經濟較爲落後的區域,對發展的需求也更爲迫切。爲縮小經濟差距,近年來,這些縣區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如興辦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等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規劃》出臺以後,一些同志就產生了一些誤解,認爲“列入了限制開發區域就不能再進行任何的工業化或城市化發展,只能就農業講農業”了。我們認爲,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曲解了國家制定主體功能區的目的。實際上,國家出臺《規劃》,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將農產品主產區確定爲限制開發區域,就是要順應自然規律,更好地保護農業生產力和生態產品生產力,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還要看到,對農產品主產區的限制開發,並不是限制所有的開發活動,在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的前提下,農產品主產區也允許適度開發能源和礦產資源,允許發展不影響主體功能定位、當地環境資源可承載的產業,允許進行必要的城鎮建設。因此,那種把《規劃》與發展對立起來、割裂開來的認識是極其錯誤的。

作爲農產品主產區,在《規劃》出臺以後,不能再沿襲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而應該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樹立正確認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推進城市化進程,提升工業創新能力,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一、堅定不移地加快城鎮化推進步伐,加速人口集聚。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擴大農民就業空間和收入來源的現實途徑,是新階段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規劃》出臺以後,作爲限制開發區域的農產品主產區,要結合《規劃》要求,充分利用現有建成區空間,繼續加大城鎮化建設力度,切實提高國土空間利用效率。

首先,要加強城鎮規劃與管理。要以先進的理念指導規劃,積極適應發展需要,及時進行規劃修編,用符合縣情縣貌、具有地方特色的規劃促進發展。要加快村鎮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依託規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壓縮農村居住空間,集約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其次,要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和小城鎮功能。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積極爭取並充分利用好國家扶持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資金,鼓勵吸納社會資金,透過多元化融資推進小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完善城鎮功能,促進要素市場發育,加強小城鎮的擴散輻射能力和吸納集聚能力。同時要加大中心城市的建設力度,摒棄城市發展規模盲目求大的錯誤,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安居。

再次,要做大做強城鎮支撐產業,以產業推進城鎮化發展。要按照《規劃》要求和本地實際,積極引導農民進城務工經商,透過從事非農產業減少農民從而致富農民。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優勢主導產業優先發展的原則,優化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透過加大投入等方式,扶持其儘快做大做強。強力推進以資源節約、無污染、附加值高爲特徵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把城鎮化建設同發展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形成特色產業體系支撐下的城鎮化跨越式發展模式。

最後,要完善配套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要加快制定和落實與城鎮化配套的相關措施,着力營造縣域發展的良好環境。改革戶籍管理制度,讓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居住、工作和創業不受身份限制;調整社會事業管理措施和辦法,讓農民進城就業、就醫、上學等方面不受限制和歧視,與城鎮居民共享社會福利事業帶來的實惠;改革行政服務模式,注重加強對農民就業的培訓和指導,爲農民進城投資興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許可服務。

二、堅定不移地加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首先,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穩步提高農業生產條件和綜合生產能力。目前,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大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強化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形成穩定有保障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其次,積極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主體,實行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大戶、批發市場等適應產業化要求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着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統一經營、規模經營中的主體作用、載體作用和平臺作用,使之成爲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要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出臺鼓勵土地流轉的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農民、尤其是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在自願有償的原則下,積極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圍繞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之間建立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合作關係,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組織結構和執行機制,實現優勢互補、產銷對接。

最後,堅持用可持續發展觀指導農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要堅持發展節約型農業,積極推廣以節水、節肥、節藥、節能爲主的農業技術。以發展循環經濟爲重點,大力推進農田循環、種養循環、生物鏈循環、農業外循環,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農業產業體系;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探索農業廢棄物以及家庭垃圾污染治理的途徑。重點抓好農村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飼養場沼氣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農村環境清潔工程,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建設在生態上能自我維持、資源上能循環利用、經濟上能獲得較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農業。

三、有所選擇地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升工業化水平。

儘管《規劃》中指出對農產品主產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市化開發,但並不是不讓發展工業,而是要在不影響主體功能定位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的特色產業。因此,農產品主產區要結合《規劃》,認真分析本地現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市場爲導向,以結構調整爲主線,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尤其要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特色優勢工業爲重點,優化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儘快形成優勢明顯,規模較大、特色鮮明的區域主導產業,提高縣域經濟的市場競爭力。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層次,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增強縣域經濟工業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