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教法討論論文

論文3.34W

漢字素來是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近年來隨着學科的發展,無論是本體研究的理論層面,還是教法技術層面,專家學者與一線教師多有探索,收穫頗豐。但在指導教學實踐方面,仍需開闊思路。筆者長期承擔來華進修生初級漢字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爲非漢字文化圈漢語零基礎的留學生,涵蓋不同年齡層次。在漢字課每個完整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在任務教學法的基礎上,逐層遞進地融入多樣性的文化體驗活動,寓教於樂地實現了由感性認知到書寫交際的教學目標。經過連續幾年的課堂實踐,貫穿理解、識字、書寫、交際各環節的“漢字動態教學設計”方案效果顯著,現將幾項備受學生歡迎的教法整理如下,供同行研討。

漢語國際教育漢字教法討論論文

一、動態地理解漢字

鉛印的漢字呈現的是靜態的結果,中國大陸地區通行的簡化字多是減省義符的結果。要記背上千個靜態的漢字,對任何國家的漢語學習者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爲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圖解漢字、趣解漢字的書籍應運而生。此類讀物確有輔助記憶、活躍課堂氣氛的功效,但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某些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小學(即文字、音韻、訓詁)教育的著者,對漢字的所謂文化解讀謬誤百出,皆源於以今釋古的主觀臆斷。對此類知識毫無判斷力的漢語初學者,由此途徑接觸漢字,於短期助記有效,於深入學習無益。初期建立的錯誤認知根深蒂固,當遇到漢字正解時,勢必造成觀念混亂,而糾正錯誤費時費力。作爲一線教師,深知生動教學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圖解”、“趣解”的良好初衷,也贊同寓教於樂的教學思路,但更強調以正確性作爲訓釋與教學的前提。關於漢字形體的構造,有傳統“六書”之說。清代以後,大致採用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的定名,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與假借。其中前四書爲造字法,後二書爲用字法。基於造字原理創制的漢字,無論是筆畫或部件的動態組合,還是字型、字形的歷史演變,都十分適用圖解、動畫等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展現。如石定果、羅衛東主編的《漢字的智慧》圖書配DVD,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發行,是圖解與動畫相結合、演繹漢字古今發展嬗變的優秀有聲教材,尤其適用於第一課時,作爲漢字課程體系的教學匯入。

二、動態地教寫漢字

通常只在書畫課上使用文房四寶,殊不知若將其與漢字教學相結合,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輔助記字大有裨益。首先,米字格可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正字觀念。方塊字,對習慣拉丁字母線性書寫的漢語初學者而言,是全新的事物。儘管有經驗的教師會採用圖示法對漢字結構進行說明,但某些國家的學生仍然認爲漢字部件的組合是任意、無序的,無需書寫在同一水平線上。米字格比田字格切分空間更細,容易糾正學生此類認知偏誤。另外,書寫漢字是一項精密活動,需要手指小肌肉羣配合大腦與眼力同步準確操作。國際學生初學漢字時,手指小肌肉羣配合既不協調,也不靈活,甚至難以將筆畫準確地寫入指定位置。採用米字格進行書寫訓練,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漢字空間認知水平,幫助其瞭解部件之間的比例關係。隨着學生硬筆書寫漸趨規範,米字格可由大格變小格,然後換用標準田字格,最後達到不用字格也可整齊、正確書寫漢字的教學目標。

其次,對正確筆順強化助記。筆順是令漢語初學者最爲困惑的事情之一。不少學生認爲只要能夠呈現出正確的漢字靜態結果,又何必在意筆畫動態書寫過程的先後次序呢?其實此問題直擊筆順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師需在學寫漢字之初即向學生舉例說明。第一,筆順關乎漢字部首檢字法。若遇不知讀音的生字,是無法透過拼音檢字法查閱字典學習字義的。與筆順關係極爲緊密的部首檢字法是未來自學漢語的重要途徑。第二,筆順關係到書寫速度。實踐表明,按照正確筆順形成規範的書寫習慣,比隨意無序地拼合筆畫組成漢字,單位時間內提速不少。若定量書寫,將節省很多時間。第三,五筆字型是計算機文字輸入法之一。可有效解決某些無法透過拼音輸入法錄入漢字的問題。前提是操作者必須具有正確__的漢字筆順知識儲備,並熟記五筆字型輸入規則。簡言之,筆順可作爲拼音的有效補充,解決某些拼音不能解決的問題,是漢字學習乃至漢語學習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非漢字文化圈的國際學生聽課時的關注點有時與教師的教學預期並不一致,作爲知識輸出的講解內容,未必能夠準確進入學生的知識輸入系統,因此各種吸引學生注意的演示與操練十分必要。用毛筆蘸着墨汁在寬闊的米字格上橫平豎直地一邊書寫,一邊講解漢字結構與筆順規則,要比單純板書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深刻,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動態書寫演示的內容可根據每個漢字講解的需要靈活多變,但訓釋需依照傳統文字學著作與工具書做出正確的解說。例如:可先由甲骨文過渡到小篆,再過渡到隸書,然後展示正體楷書,最後示範簡體楷書。不僅講清字形、字義源流,而且明辨正體與簡體的區別。

除強調教師教授漢字書寫時需注意慢速、逐筆的動態過程外,學生的習字訓練也需格外關注動態過程的正確性。學生獨立完成的硬筆書寫訓練、輪流板書操練、集體書空訓練等練習項目皆可交替進行,以減輕練字的疲勞感,且不乏味。書空練習,即以手指代筆,在空中書寫漢字筆畫。若同時伴隨“唱畫”訓練,即書空的同時說出筆畫的名稱,則效果更佳。這一訓練不僅提供動態書寫的.機會,學生樂於參與,而且集體書空唱畫,可令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出錯的學生,便於及時糾正偏誤。

最後,可將傳統音義教學法融入其中。書寫成字後,除標示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外,還可按照傳統四角標音法,採用硃筆標明平、上、去、入四聲分部,爲將來學習古典漢詩文打下音韻學基礎。此項爲較高標準的要求,對有志於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傳統文化的國際學生可以傳授相關知識。總之,漢字課上巧用文房四寶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性,而且對輔助漢字記憶、促進理解漢字文化有實際功效。

三、動態地書寫交際

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素來強調交際的重要性。但長久以來交際教學的重點始終聚焦於口語表達。實際上,口語與書寫同屬必備的重要語言輸出技能,應給予同等的關注,而且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應到遣詞造句階段才予以強調,在初學漢字書寫階段就應潛移默化地培養。換言之,書寫交際並非是寫作課獨立承擔的教學任務,漢字訓練課應予以一定的配合,爲書寫交際奠定基礎。如何進行初期的書寫交際訓練?科學的教法研究應提上日程,以滿足指導教學的現實需要。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知音、識形、辨義密不可分,寓教於樂將三者巧妙地融合於課堂教學,需要研發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予以支援。漢字筆畫舞、漢字結構手勢操、漢字筆順唱畫歌等伴隨肢體運動的快樂教學法,學生格外喜歡,助記效果頗佳。但要達到書寫交際的教學目的,僅靠漢字基礎知識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需在漢字形、音、義結合的練習上多做研發。

筆者在教學中引進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北大版海外漢語教材·漢字教程系列中的《漢字部首教程》。該教材以100 個高頻漢字部首爲綱,依照文字學“正解”,描繪部首古字形,介紹部首的起源與形成,並輔以文化故事,練習設計科學、合理,題量不大。教師可以此教材爲藍本,製作生動形象的PPT 演示課件輔助教學,並根據學生實際理解接受情況,擴展必要的詞彙甚至短句練習。教程以英文爲敘述語言,適用於以英語作爲媒介語的課堂教學,尤其適用於歐美漢語初學者學寫漢字。以部首系聯漢字,是記憶字形、拓展識字量的有效方法,同時輔以音、義教學設計活動,如讓學生繪製家族樹並進行介紹等。課堂活動是操練的重要環節,需注意提供給每位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生活識字也充滿趣味。請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已學過的漢字,如店鋪名、車站牌、路標牌等等,拍照存圖,課上交流。此項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漢字的成就感。

完成一定量漢字教學之後,在學生既有的漢字儲備中,以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爲目標,設計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此類活動是由單字學習向書寫交際過渡的重要環節。漢字教學與語境中的詞句教學需同步進行,不可輕視。漢字教學與語音教學都不應止步於初級階段,而應貫穿於學生漢語學習的全過程。漢字中級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漢字準確遣詞造句及進行短篇敘述的能力,能夠滿足日常書寫交際的需要,如撰寫漢語郵件、漢語日記以及漢語作文等。漢字進階階段應培養學生較爲自如地運用漢字完成專業性文章的撰寫,即可以運用漢字書寫熟練地在某領域進行專業交流。漢字不僅記錄語言、表達思想,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幫助國際學生攻克語音的難關、跨越漢字的壁壘、突破詞彙的瓶頸、掃除語法的障礙,引領學生進入博大精深的中文世界,是每位漢語教師的責任與心願。漢字教法是未來漢語國際教育需着力研究的課題之一,謹以此文與先進同行交流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