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互聯網+助力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論文

論文1.76W

我園嘗試藉助“互聯網+”,透過讓家長瞭解幼兒園師資、幼兒保教情況、遊戲活動的教育內涵來創新對家長的宣傳方式;嘗試藉助“互聯網+”引導家長學習幼兒保健知識,更新教育觀念,開展閱讀活動,促進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有效、持續地開展。

互聯網+助力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論文

藉助“互聯網+”創新對家長的宣傳方式

要想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幼兒園要加大自身的宣傳力度,只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師資水平、保教能力以及開展的活動才能更好地被家長接納和信任。

1.家長透過“互聯網+”瞭解幼兒園師資

園所的師資水平彰顯了幼兒園的軟實力,好的師資是保教水平的保障。近些年,由於很多年輕父母喜歡將孩子送到城裏幼兒園,究其原因,他們覺得城裏的老師學歷高,保教水平高。我園地處農村,老師的工資雖不高,但是她們都不忘進行學歷提升,擁有大專學歷的老師達100%,本科學歷也達到90%。我們透過互聯網平臺,將老師的本科、專科畢業證拍成照片進行上傳,還將老師獲得的“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青藍工程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證書製作成PPT,發到幼兒園網站上,供家長瀏覽。另外“教研科研”也是幼兒園的生存之本,老師們在各類論文比賽中曾獲得過省、市、縣一、二、三等獎,還在各類期刊上公開發表過論文,我們用“全能掃描王”掃描後發送至幼兒園網站。家長看到這些學歷證書和榮譽證書都很震撼,紛紛感嘆:“農村的老師和城裏老師一樣能幹,我們的孩子就在這裏上學了!”

2.家長透過“互聯網+”瞭解幼兒在園保教情況

家長都有各自的工作,他們每天僅僅在接送孩子的短暫時間裏在園停留一小會兒,每學期半天的家長觀摩活動也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孩子在園學習和生活的牽掛和關注。他們常常問老師:“我家孩子午餐吃得香麼?”“最近他上課認真聽講了嗎?”雖然老師每次都耐心解釋和回答,但是家長總會流露出將信將疑的'表情。小二班的張老師喜歡在孩子吃飯時拍“三張照片”,分別是孩子端碗開始吃飯,孩子用餐吃了一半的和孩子吃完時的鏡頭。她每天選擇幾個孩子作爲拍攝對象,一週下來班級30名幼兒基本上都拍了一次,然後透過班級QQ羣將孩子用餐時的“三張照片”傳給家長。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吃飯的整個過程都很滿足,洋洋的媽媽說:“看到照片,就像我自己坐在他身邊看着他吃飯一樣,現在我再也不用擔心他有沒有吃飽了!”有些老師還遷移了張老師的這個做法,教學活動時,他們也給孩子拍照片,從一開始的示範講解、幼兒操作到最後的作業評價,將孩子活動的整個過程用相機記錄下來,然後透過互聯網傳給家長,讓他們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

3.家長透過“互聯網+”更新教育觀念

觀念的轉變是行動轉變的前提。農村幼兒園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後,我們想借助“互聯網+”開展相關活動,促使家長反思自己不正確的教育行爲。遊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也是幼兒園開展各項活動的主要形式。但是家長認爲“遊戲”就是玩,玩就不是學習。因爲這種觀念根深蒂固,所以班級的老師每每要求家長收集遊戲材料的時候,他們總是愛理不理的,從不用心配合。農村常見的種子、稻殼、花生殼、稻草、麥秸稈、木屑、木塊、竹片、樹樁、樹枝、蘆葦花、蚌殼、田螺殼等是開展美工區遊戲的材料。老師將幼兒的“種子貼畫”“田螺風鈴”“稻草變身”“蘆葦插花”“樹樁大咖秀”等美工作品進行裝裱,拍成微視頻上傳幼兒園網站,每一幅畫都有詳細的字幕說明,其內容涵蓋幼兒創作的步驟,所用到的技法,對幼兒審美方面的影響以及廢舊利用對幼兒從小環保意識的培養等等。家長在網站上看到美工作品微視頻以後,異口同聲地說:“廢舊材料對幼兒學習起的作用真不小,原來所謂的‘遊戲’就是寓教於樂啊!”

藉助“互聯網+”拓寬家庭服務途徑

社區中入園幼兒家長和一小部分未入園幼兒家長都是我們的家長資源,“享受優質的教育和服務”也是他們對幼兒園的期望與要求。爲此,我們建立了由老師組成的服務隊伍。一學期工作下來,老師們因爲是利用雙休日及業餘時間參加活動,加之平時五天的連續工作,連軸轉的狀態令她們很快苦不堪言,同時低效率的服務遠遠不能滿足社區家庭需要。經過分析,我們發現我們提供服務最爲集中的龍騰社區家庭電腦普及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們先將社區人羣進行分類,小部分低收入者,我們延續送教上門的做法。對於文化素質較高,家中有電腦會上網的人羣,我們改變傳統服務方式,藉助網絡提供有針對性服務。針對這一部分人羣我們推出了以下幾種服務內容。

1.透過“互聯網+”引導家長學習幼兒保健知識

健康的體魄是孩子將來參加學習、工作的本錢,而年輕的爸爸媽媽大多因缺乏保育知識而不懂護理孩子的正確方法。我們的網站根據季節特徵提供相應的養護常識。比如春天時,老師們會在孩子的飲食、服裝、活動等方面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孩子患感冒的家長也能收到一條網絡小貼士:“感冒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便祕等特點。幼兒小,不要自行買藥給孩子吃,一定去醫院治療。”到了冬天,老師會在網站的醒目位置提醒大家“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加強體育鍛煉是孩子最好的取暖方法”,等等。

2.透過“互聯網+”引領家長學習《指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一部重要的綱領性的檔案,怎樣讓家長了解呢?我們將《指南》傳到幼兒園網站上,和家長一起學習解讀。每次學完後,還會拋出1~2個問題,讓家長探討,請他們將自己的觀點發到網站上與其他家長共享。妞妞的媽媽在學習感悟中這樣寫道:《指南》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細緻的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年輕家長今後開展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對孩子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爲,從而違背幼兒自然發展的規律……

3.透過“互聯網+”開展閱讀交流活動

我園在網站上向家長髮放調查表,對他們讀書情況進行調研,探索其讀書的喜好和傾向。調查表收集後,進行分析彙總,最後分別列出閱讀書目,進行打印,分發到每個家庭。例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大部分家長不知道有這本書,我們將之列入家長閱讀書目。鼓勵他們將書中的觀點聯繫生活實際透過互聯網與老師一起交流探討。洋洋的爸爸在網上發帖說:“以前我們一直認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老師起着決定性作用,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起着輔助作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認爲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老師也定期向家長髮送自己的讀書心得,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另外,還透過網站開展“家長閱讀感悟”活動,讓他們將自己的讀後感曬出來與大家分享。每學期還給“最佳讀後感”的作者頒發獎金和獎品。

以上活動的開展,在擴大受益面的同時,服務內容更具針對性,服務時間也更爲靈活,服務方式更爲人性化,從而得到許多家長的青睞和認可。最重要的是老師們從大量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可以集中精力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得到家長的信任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