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考作文的有效教學論文

論文2.23W

 摘要:學生要想在考場作文中獲取高分,就必須展現特色,使文章能夠給閱卷教師耳目一新的感覺。那麼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呢?我們需要在作文中呈現出立意高遠、選材獨特、形式多樣、語言個性化等特點。

中考作文的有效教學論文

關鍵詞:考場作文;立意;選材;形式

中考作文閱卷的情境總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的是那些時不時被發現的美文佳作。改卷歸來不禁深思:“怎樣的考場作文才能讓閱卷老師眼睛一亮,備受青睞呢?”

那些真正撥動讀者心絃的作文,是有個性、有創意、新奇脫俗的作文。

那麼,怎樣在考場上寫出個性鮮明、創意獨特的文章呢?

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文題醒目,畫龍點睛

題目猶如文章的眼睛,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古人曾把擬題比作“點睛”,畫龍既畢,點睛尤爲重要,它能使龍活而騰飛,使自己所擬的面孔清新脫俗,讓閱卷教師“一見鍾情”。常言道:題好一半文,這也說明了擬好題目的重要性。特別是話題作文對擬題的要求更高,一定要準確、醒目、生動、新穎、簡潔。根據作文材料特點和文體特點,擬一個醒目生動,新穎貼切而又有話可說的題目,充分展示自己文題的個性色彩,標題亮麗,文自生輝,其得分自然也會高。

二、立意新深,不落俗套

所謂“立意”指文章內容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它是統帥文章的“綱”。在中考作文評卷過程中,立意一直是閱卷老師關注的焦點。王夫之曾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意即:沒有統帥的軍隊是烏合之衆,沒有主題的文章就沒有靈魂,沒有生命。立意的新穎深刻與否,是決定一篇文章成敗的關鍵,立意要做到不落俗套,求新求深。對中考作文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點:

1.立意要深刻真摯

“深刻”是指文章的中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過於膚淺,應當對生活中的真、善、美進行歌頌,對假、惡、醜進行鞭撻。

“真摯”是指確立的中心要能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要結合自己的體驗,寫真話,抒真情,不能寫虛話、爲文造情。

2.立意要新穎別緻

立意新穎別緻是指確立的中心要有時代性,要有新意,要與衆不同。我們在確立文章的中心時,要充分理解、挖掘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義;要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認識事物,寫出新意,給讀者以啓示;還要以獨特的視角進行構思,見他人所未見,發他人所未發,善於從平凡的人和事中提煉出不平凡的主題思想。

例如,面對“關愛”這個話題,一般人往往從自己感受到的關愛的角度進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學會關愛別人。《關愛永遠》則確立了這樣一箇中心——學會關心別人。關愛別人可以“使你在人羣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處都充滿陽光”,“使你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個立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評爲佳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立意要另闢蹊徑

要實現考場作文立意的新穎,我們要學會運用逆向思維和求異思維。面對文題,不妨設想多數人可能會作出的.選擇,然後有意識地避開大衆的寫作角度,巧妙地從另一角度去立意,給人以新的啓迪和感受。

例如,以“責任”爲話題作文,考生大多從個人對社會的角度加以思考,而很少想到社會對個人應承擔的責任。有一篇考生作文則確立了一個這樣的論點:責任是雙向了,個人對社會負責,社會也對個人負責,這樣社會才能發展、進步。這個立意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見,善於選擇新的角度思考,往往能出奇制勝。

4.立意要高遠大氣

考場作文做到立意正確是前提,但僅僅正確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儘可能的追求立意高遠,大氣磅礴。

例如,以“交往”爲話題做作文時,絕大多數考生或談論交往的重要性,或記敘交往過程中的感受體會,但有一篇題爲“君子之交”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小作者談古論今,透過個人到國家,從古到今,從正面到反面的論述,鮮明地表達了要學會尊重,甘當君子,追求和平與光明的主題,體現了當代學子胸懷天下,關注人類生存狀態的人文主義精神,顯得大氣磅礴,令人歎服。

三、選材新奇,角度巧妙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選準新穎恰當的素材是作文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選材時一定要圍繞文章主題精心挑選,確保材料的真實、生動、典型、新穎,使文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面對豐富、詳細的材料,應該如何選擇呢?把你所蒐集、積累的原始材料全都寫進文章中顯然時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嚴格選材。選取材料的好壞與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效果密切相關,選材要圍繞中心進行,在選材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關注熱點,與時俱進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這就告訴我們,文章要關心現實生活,具有時代氣息。中學生應該時刻關注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熱點問題,保持對生活的熱情,把握社會跳動的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寫出新鮮而有活力的文章。因此在選材上要儘可能着眼當代熱點,着眼時代新風,着眼社會變革,用熱點的潮流觸動閱卷者的心靈。

2.離奇巧妙,引人注目

能突出意旨,揭示本質,具有時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都是好材料,然而在應試寫作中,最爲引人注目的卻是那些無人涉足的新奇材料。因此,我們選擇材料時,就要力求做到離奇巧妙,設定懸念,引人注目。

3.推陳出新,老樹生花

寫作文時,許多同學苦於材料缺乏,無米下鍋。其實,許多寫作材料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適用性,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聯想和想象,拓展和改造所積累的舊材料,舊酒新瓶裝,點石成黃金,實現材料翻新,把舊題材注入新的思想內涵,材料雖然似曾相識,但內容已經全新。

四、形式創新,彰顯個性

一篇好的文章當然是文質兼美的,而文章的形式就如同人的外衣,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生活在一個重視包裝的時代,如同一件優質的商品要有一個漂亮的外表一樣,文章也要做到“有創意地表達”。給自己的文章尋找一個最有利於表達而又最符合文章特點的外部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寫作個性。

許多優秀的考場作文用戲劇小品展示人生百態,用通訊報道記錄人間真情,用童話寓言寄寓深刻哲理,用對話訪談觸及靈魂深處,用故事新編演繹舊題新意,用雜文隨筆直擊社會病態,用日記書信袒露真實自我……精彩的構思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示。除此之外,還有自問獨白、電視直播、多幕劇、說明書、新聞稿、演說辭,調查訪問、試驗報告、個人計劃總結、病歷報告單、庭審記錄、幾何證明等等,都可以成爲我們作文內容的外在形式。考生可以讓這些各具特色的形式服務於作文的內容,使文章更富有創造性,更有新意。

作文對文體要求的淡化和放開,引爆了衆多考生的智慧火花,一朵朵在表現形式上避俗求奇的創新之花綻放在考場上,帶給人們一個個驚喜。在內容厚實的基礎上,在形式上進行創新構思,往往能起到奪人眼球之功效。

五、語言優美,打動人心

作文是語言的藝術,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章都可以說是語言藝術的精品。因此,要使自己的文章飽含亮色,就要努力錘鍊語言,用精彩的語言打動別人。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語言是思想的“外殼”,也就是文章的“外衣”。文章新穎的素材,精巧的構思,精確的立意,無不以語言爲載體。生動優美的語言,能讓人視聽爲之愉悅,心絃被之撥動,情感與之共鳴。外表漂亮,會給人美的感覺。怎樣才能使中考作文語言亮麗起來呢?

1.運用修辭添魅力

修辭是一項富於實效性的語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達到化抽象爲具體、化貧瘠爲豐滿、化粗略爲細膩的效果。運用比喻,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運用擬人,文字親切活潑;運用排比,語句韻律和諧;運用誇張,內容不失幽默……這樣,文章平添了幾分與衆不同的筆觸。作文時我們應當儘量發揮自身思維活躍、富有想像力的特點,學會把修辭恰到好處地引入文中。

2.善用名言增文彩

名言警句,經過了歷代時空的檢驗,具有鮮明的表達效果。我們在寫作時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之效。

例如,寫勤奮之類的文章時,可以引用“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談理想時,可以引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要頌揚人物的品質,你就可以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形容。

3.巧用幽默出生氣

看電影,大家喜歡詼諧有趣的;同學之中,會調侃的最有“人氣”。寫作文也是這個道理。許多佳作,往往寫得意到筆隨,甚至在稍稍閃出的那麼一點點不正經裏,文章便有了生氣。

4.活用歌詞求情趣

生活中,一些俗語、歌詞、順口溜等,都極富生活情趣。我們靈活地把它們引進作文裏,顯得很有意思。

誠然,要寫好一篇文章,值得借鑑的地方遠不如此,我們平時一定要留心生活,多讀書、多看報、多練筆。作文時,我們還要積極嘗試,要廣採衆家之長,考試中因題設法,靈活應對,纔會寫出充滿情趣、充滿生活氣息的好文章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教學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標籤:論文 中考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