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本科生畢業論文3篇

論文6.02K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希望你喜歡!

本科生畢業論文3篇

本科生畢業論文篇1

一“跨文化”戰略的基點

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主要不足之點從前述分析可見,當前航空運輸企業所面對的“跨文化”衝突既有內因亦有外因。因此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應兼顧內外,充分認知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找準核心競爭力和主要不足之點,以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從“跨文化”戰略的角度看,當前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具有以下有利因素:

1較爲穩定的國內政治局面文化建設之功不在朝夕

而在於濡染漸替,這一特點決定了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建設必然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而當前我國穩定的政治局面,恰爲航空運輸企業進行長遠的“跨文化”戰略規劃提供了先決條件,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可以着眼於更長遠的目標有步驟地開闢國際市場,培養忠誠的國際性旅客羣落。

2溫和的國際形象中國長期保持溫和而不走極端的外交政策

在全世界廣交朋友,即便是與不同意識形態或存在長期邊境矛盾的國家之間,也能夠保持相對良好的國際合作及商貿關係。這也爲中國航空運輸企業開闢海外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援。目前在世界上各主要航空客貨集散市場,基本都不存在專門限制甚至抵制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的政策或法令門檻。而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或中國旅客而製造的恐怖事件亦絕少發生。這些因素,均有助於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從容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在主流國際航線上不易招致特定旅客的排斥感(如在國際旅行中,伊朗旅客不願搭乘美國航空公司航班,歐美旅客不願意搭乘俄羅斯航班,等等)。

3高度的文化相容性中華文明本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相容性

與基督教、印度教等主要人類文明均無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且能和諧共生,這一特性是其他諸文明均不具備的。而基於傳統文化而發展起來的中國航空企業文化,亦具有高度的相容特質,較易融入其他文明所影響之市場。

4擁有巨大的本土市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

爲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提供了世界上最爲龐大和最具潛力的客貨市場,而良好的融資渠道和市場發展勢頭,也使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經濟上處於相對強勢的地位,有助於以經濟的強勢帶動文化走向強勢。

5相對穩定的勞資關係中國航空運輸

企業得益於相對良好的勞資關係和組織構架,公司運營穩定性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歐美同行。近年來,歐美航空公司發生了多起罷工事件,即便如英國航空、法國航空、漢莎航空等多家老牌航空公司都在所難免,罷工不但影響了公司的利潤收入,更對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損害,甚至直接破壞了公司經營戰略。以2014年9月中下旬發生的法航飛行員罷工事件(該航65%以上的飛行員參與了此次罷工)爲例,此次罷工導致法航取消了近六成的航班,而起因只是飛行員對公司投資擴展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不滿。此次罷工,最終以法航管理層同意不增加對低成本子公司的投資而妥協,這也標誌着法航參與低成本航空市場的努力遭遇嚴重挫折。由於員工過分強調自身既得利益而與公司發展轉型戰略發生衝突,此類勞資矛盾已成爲困擾歐美航空公司的長期痼疾,導致一些老牌航空公司轉型困難,經營風險巨大乃至於被市場所淘汰。

6重視以安全爲核心的社會責任

以“三大航”爲代表的中國航空運輸企業,長期以來對安全和社會責任的重視更甚於對利潤的追求。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跨文化”領域中也存在一些弱項,具體體現在:

(1)語言文化上的弱勢

中華文明屬於具有高度內斂性質的區域性文明,以儒家思想爲核心的中華文化影響主要侷限於東亞一隅。而與此同時,漢語又屬於全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相較於英語近兩三個世紀以來在全球的殖民開拓,漢語言文字在國際交流中暫時還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甚至較之阿拉伯語、法語和拉丁語系的國際影響力也仍有較大差距。語言文化上的弱勢直接導致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話語權不足,包括更低的廣告費效比、較弱的品牌認知度、使外籍旅客不便的服務感受(如飛國際線的外籍旅客通常更願意選擇以母語服務的航班)以及一些文化上的歧視和偏見等等。

(2)對行業規則缺乏話語權

由於持有先發優勢,歐美國家一直扮演着世界航空運輸業行業規則(從經營規則到安全規則)的制定者和仲裁者的角色。因此相關行業規則就不可避免地迎合歐美的市場規

則和文化傳統。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由於起步較晚,目前基本只能跟隨和服從。如爲適應全英文指令的訂票系統、通訊導航和空地對話系統等,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員工培訓成本和軟、硬件設備成本。

(3)組織架構上的欠缺

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目前對“跨文化”戰略尚缺乏充分的認識,普遍缺乏相應的組織機構來專司其職,亦欠缺有針對性的績效指向和考覈機制,對“跨文化”戰略的認知尚處於“剛剛有想法,基本沒思路,完全沒行動”的起步階段,更缺乏有針對性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綜上,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核心競爭力可以歸納爲“穩定”、“相容”、“安全”,而弱點則在於起步晚、國際市場話語權待培養建樹、系統思考和規劃欠缺等方面。

二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戰略對策

綜合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核心競爭力及主要不足,我們可以歸納出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戰略的兩大核心要素:其一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如何發揮自身“跨文化”核心優勢。

(1)積極利用競爭對手間“跨文化”衝突的縫隙

爭奪市場資源。就當前世界形勢看,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文明之間的政治文化衝突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作爲人類世界的主要矛盾而存在。而這種長期性的政治文化衝突,勢必將對相關國家的航空運輸企業在經營上造成顯而易見的影響,如“911”事件之後,在世界範圍內搭乘美國航空公司班機的旅客人數即出現大幅滑落,大量涉阿航線的經營更是出現了顯著減收,直接導致了諸如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達美航空等著名航空公司一度申請破產保護,並削減了大量航線航班,這就爲包括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內的一批原本處於弱勢的中間對手提供了爭奪市場資源的最好機遇。緊盯強勢對手的收縮行爲,抓住機遇跟進佔領並鞏固市場,將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擠入一些傳統高門檻、高競爭性市場的難得機遇。而文明間的衝突又必將成爲逼迫強勢對手採取市場收縮行爲的重要原因,故而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理當予以充分的重視並開展相應的研究,從而有預見性地對自身國際化經營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充分利用好對手因“跨文化”衝突而留出的縫隙。在一些歐美航空公司因爲政治原因不願或不能進入的國家或地區航線上,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則可利用競爭壓力小的良好契機積極開發適宜的航線產品(如中國—伊朗航線,中國—俄羅斯航線等),亦即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擁有更大的市場開拓空間優勢。

(2)繼承和發揚自身政治文化優勢

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經過60餘年的積澱、30多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許多優良的企業文化,譬如強調集體主義的齊抓共管的團結意識、重視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等,共同營建起了以“和諧穩定”爲核心的傳統企業文化,這是以“三大航”爲代表的中國大型航空運輸企業得以長期保持隊伍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們堅持“制度自信”的成功案例。因此在“跨文化”競爭中,我們應該堅持和發揚這一核心文化元素。只有確保自身核心隊伍的長期穩定,纔可能在競爭對手出現階段性的組織混亂時(如前述法航因飛行員罷工取消近六成航班,就爲其競爭對手易捷航空騰出了大量市場空間),居於主動地位。但在保留核心文化元素的同時,在組織手段上亦必須隨“跨文化”的市場特點而與時俱進,積極吸收外來的先進思想和經驗,以持續強化組織和制度優勢。

(3)充分發揮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深受儒學思想的薰陶,而儒家在當今最有實踐意義的思想則可歸納爲兩條,一條是“以和爲貴”,另一條則是“忠恕”。這同樣也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跨文化”核心競爭力的哲學基礎,是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和”與“恕”代表不同思想與文化之間的相容與尊重,代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換位思考的智慧;而“忠”則代表着忠於所事,亦即堅持職業操守和對事業的忠誠。“和”、“恕”、“忠”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對內增強隊伍凝聚力,對外親近目標市場、融洽合作伙伴關係的重要思想基礎和行爲準則。“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鑑,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除發揚好中華文化的多元相容性外,對航空運輸企業而言,充分發揮中華文化的特色魅力還具有更爲特殊的市場意義。如南方航空在廣州飛美國洛杉磯航線上推出空乘旗袍裝服務,在餐食中配送粵式早茶點等,即很成功地透過這些頗具文化特色的差異化競爭手段,吸引了大量喜愛中國文化的外籍旅客。

(4)堅持“安全第一”的核心價值觀

對航空運輸企業來說,安全永遠是應該給予旅客的第一承諾,沒有堅實牢固的安全基礎就談不上企業的發展,更談不上開拓國際市場。以曾經因出色的服務水準而榮膺Skytrax五星榮譽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爲例,由於在半年內連續遭遇了“MH370”和“MH17”兩起造成全球性影響的重大安全事故,馬航航班客座率急劇下降,經營出現大幅滑坡,員工隊伍也爆發了辭職潮,一家本來很有影響力的國際化航空公司就此瀕臨破產邊緣。“安全第一”是中國民航的文化傳統,也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最爲核心的價值觀,更是中國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承諾。“安全第一”不是大話口號,而是早已固化入中國民航經營本能中的基因沉澱,中國民航持續保持世界領先的安全記錄正是這一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體現。同時,“安全”也是以“三大航”爲代表的中國航空運輸企業走向世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此必須長期堅持,絕不能因“跨文化”而有所妥協。

(5)設立“跨文化”戰略機構進行系統思考、總體設計

“跨文化”競爭是長期性和持續性的戰略步驟,因此必須在部門機構設定上予以考慮,可以專設新機構進行統籌,也可以指定現有機構承擔專業管理職能,調配有相應知識和創新精神的人員專司其職,對“跨文化”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思考,總體規劃國際化目標區域與本土文化、目標區域間的文化融合工作,並建立相應的績效指標體系,促使“跨文化”戰略機構充分發揮作用,爲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積極、高效的參謀意見。當然,外聘專家或專業機構爲企業量身打造系統的“跨文化”戰略,也是一個可選的方案。

其二是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如何規避“跨文化”衝突或削減其負面影響。

(1)準確認知文化的差異性

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跨文化”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預研目標市場的文化屬性、風俗禁忌、文化認知、歷史恩怨、政局態勢等情況,並細分目標市場文化與我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可能存在的衝突,提前做好應對的預案。

(2)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爲差異

要善於理解和換位思考,對與我存在顯著差異的行爲習慣要充分尊重,如阿拉伯人在齋月裏不談工作,因此在進行重要業務洽談時,就應當儘量避開,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而在工作計劃和企業規則的制定中,也必須將合作伙伴或外籍員工的差異化行爲可能造成的影響考慮在內。

(3)積極破除專業語言障礙

近年來國內高等教育逐漸普及,爲社會提供了越來越多包括小語種在內的外語人才,這爲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跨文化”競爭中破除或縮小語言障礙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僅具備外語能力而無航空運輸業務知識也難以進行業務交流和市場開拓,因此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必須未雨綢繆,有計劃地做好外語能力與業務知識雙優兼長人才的培養儲備工作。而在一些具體的瓶頸性短板領域,還可考慮透過國際人才市場招募相關經營管理人才,從而迅速破除專業語言障礙,透過“借船”而實現“出海”。

(4)承擔社會責任,爭取理解與認可

由於長期居於文化弱勢以及行爲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開拓長期不盡如人意,尤其是高端旅客對中國航空運輸企業的認可度不高。因此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更應該採取融入目標市場社會的積極措施,如適當擴大當地僱員比例以提供就業機會,誠信納稅以博取地方政府好感,參與公益事業以爭取社會認同,等等。“興天下之利”不但是道義責任,同時也是極爲有效的市場手段。總的來說,以上思想可歸納爲“認知全球化,表述本土化”。即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應在充分認識潛在市場與自身文化差異化的基礎上,以自身文化中的優勢項目爲核心競爭力,圍繞經營增值的目標,積極以文化服務於市場。在具體措施上,則應以切合目標市場文化認知和風俗習慣的措施開拓市場,維護市場,建樹品牌,擴大影響。

三結論

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由於隨着文化跨度的增大(包括雙邊文化的差異化、涉及文化的多元化等因素),企業傳統文化與目標市場文化之間的“公共交集”會越來越小,從而造成企業經營管理的難度不斷上升,體現爲一系列“跨文化”衝突及隨之帶而來的負面影響。企業的文化建設必須能夠促進經營工作,必須與自身產業特點和市場形勢相匹配。因而,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國際化經營所必須求取的跨文化“公共交集”,應首先建立於全人類的共同訴求之上,以例如安全、公益、共贏、彼此尊重等人類共有的基本價值爲核心,在此基礎之上,以“認知全球化,表述本土化”的原則不失變通地開拓目標市場。本文特針對中國航空運輸企業所面對的“跨文化”衝突現狀,基於一系列現實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原因剖析,探研了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跨文化”核心優勢及存在的短板,並據此提出了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在“跨文化”戰略中所需面對的兩大核心問題,即如何“揚長”與“避短”的問題。要言之,如何實現文化的跨越對中國航空運輸企業國際化進程影響至深,因此極有必要展開有針對性的“跨文化”戰略建設,以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整體戰略。

本科生畢業論文篇2

摘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數學教師要善於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學習目的,理性思考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增強學生喜愛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特徵和思想道德修養。

關鍵詞:數學學科;滲透;德育教育

我國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學校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德育途徑,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上至教育部下至學校都越來越意識到在學生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麼在學校怎麼能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呢?學科德育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現今各個國家都把德育教育作爲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並且都在積極探討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因此,我們職業學校的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探索德育教育的本質和特點,充分發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數學學科作爲學校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也應承擔着德育教育的任務。第一,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係及空間形式科學,具有嚴密的符號體系、獨特的公式結構和圖像語言,其顯著的特點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和內涵的辯證性。第二,數學學科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是對學生一生受用的方法和能力。這些數學能力包括: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基礎運算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等。第三,數學課作爲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之一,所用資源少,易開展教學活動。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德育教育。

1根據中職學校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數學課的現狀,教師的人格

品行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數學學科的特點給人的感覺是枯燥、無味,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生更是如此。德育要講究藝術性,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上每位教師尊重和順應人性、同學的個性,保護同學的尊嚴,發掘和表揚學生的內在情感,調動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教師動之以情,才能激發學子之情,使之樂其所學。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從心底上認可這個教師,從而真正建立起新型的科學的師生關係。

2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向學生進行愛祖國和愛科學的教育

在用到正負數及運算法則時,教師給學生說明或是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相關內容,可以知道在世界聞名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中,就已經提出了相關概念,使得代數學早於西方於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產生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楊輝三角”、圓周率的計算以及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陳氏定理”等,我國科學的成就令世界各地的`每個炎黃子孫自豪,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科學、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激勵學生學習的進取向上精神。

3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增強社會責任感

我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能用數學,因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知道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或是我們所學專業課上的應用。例如我們在學習圓柱時,就可以和汽車專業所學的發動機上的氣缸聯繫起來講解表面積和體積相關知識;我們在學習分段函數時,就可以和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水費、電費、出租車收費聯繫起來等。

4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理智的思考、按客觀規律辦事的良好的人格特徵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科學的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假,數學語言的精確性使得數學中的結論不會模棱兩可。伽利略:世界的奧祕是本巨大的書,而這本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越來越多的人認爲數學語言是各種科學的通用語言,可見數學語言的精確性。在數學的觀點下,一加一隻能等於2不可能是其他結果,但在其他的學科就不一定了。不管是數學語言還是透過數學推理得到的結果都不允許有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爲存在。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結合數學的思考方式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事實求是,有根有據,勇於改正錯誤的科學態度和自覺按客觀規律辦事習慣。

5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

數學本身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就充滿着唯物辯證法。恩格斯曾把數學作爲“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方式”。數學從實踐中發現了問題,然後分析已知存在的問題,找出它們間的關係,利用數學知識,總結出來的規律,然後回到實踐中檢驗和運用,這正是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中從感性—理性—實踐的認識論觀點。

6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美育素材,透過美學教育,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思想道德修養

我國著名數學家說:“數學本身也有無窮的美妙。”數學中的符號、圖形、數字排列等都蘊藏着豐富的美育因素。可以告訴學生,圓就代表我們的班集體或者是我們的國家,每個同學就像圓上一個個離散的點,集體的形象與榮譽與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在學習集合的交、並、補的運算時,除了說明符號的簡潔、和諧美的同時也可灌輸團體意識。在學習直角座標系時,就可以給學生灌輸我們做人也應該方方正正堅持自己的原則。學習點的時候,每個點都是由一對有序的實數組成的,可以把座標看成是在社會中影響我們自身發展的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而後天因素主要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發展,從而鼓勵每個學生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認真做人、鍛鍊各種能力,一定會有美好的將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美、欣賞美、討論美,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思想道德修養,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可行的。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雖然不能像語文、政治那樣直接、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們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實事求是,聯繫實際,善於引導,就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各方面的素質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中等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新論,網絡.

[2]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本科生畢業論文篇3

[提要]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將決定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長前景,有必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動宏觀經濟穩步發展。

關鍵詞:金融市場;經濟增長;影響路徑

一、引言

金融市場信貸和證券融資規模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發展的核心指標,具有調節宏觀經濟的槓桿作用,對經濟社會影響程度日益顯著。金融市場將社會閒置資金從資金所有者轉向資金需求者,成爲企業和居民籌集資金的主要渠道。金融市場加快了資金重新整合,體現了社會資本的流動性和效益性,對於推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以及我國宏觀經濟穩步增長,發揮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正處於金融市場發展黃金時期,直接融資比重正在逐步增加,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將決定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和經濟增長前景,金融市場和經濟增長相關領域專題研究正受到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關注。

二、金融市場影響經濟發展的經濟理論基礎

(一)金融發展理論視角下金融發展與經濟關係

20世紀九十年代,金融發展理論代表人物美國經濟學家卡普從“加強金融深化”角度,提出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問題,從效用函數提出金融市場形成機制,引入了不確定性(流動性衝擊、偏好衝擊)、不對稱資訊(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與完全競爭相悖的風險因素,對金融市場的形成做了規範性解釋。在論及金融發展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時,卡普認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是重點依靠金融體系資本的優化配置,企業融資資本的效益擴大使生產者持有的現金餘額增大。金融發展理論主要研究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政策組合,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增長以及合理利用金融資源以實現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視角下金融市場與經濟關係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內生增長理論爲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國學者戈德斯密斯認爲,以往金融理論忽視了金融市場的內生形成機制,探索建立內生金融市場模型,試圖彌補以往該領域的不足。他指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宏觀經濟的長期增長,是由一系列具有長期影響因素決定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場對經濟增長具有長期影響,經濟增長鬚以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協調發展爲背景,依託於金融市場的整體建設,提高金融資本效率。金融市場執行成本導致了金融市場內生機制,經濟發展早期階段的企業由於規模較小,無力支付金融市場的高融資成本,從而無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場;隨着經濟發展和企業規模擴張,金融市場的收益超過金融市場的參與成本,金融市場機制會自然形成並推動經濟發展。

三、金融市場影響經濟發展主要路徑

(一)居民儲蓄規模和儲蓄率影響因素

金融市場規模、效率和融資機制都會對儲蓄率產生影響,金融市場發展不僅能夠創造更多的金融工具、擴大信貸與證券市場規模,還能大幅增加金融中介機構數量,以上因素能降低儲蓄收集成本並克服資訊不對稱。美國經濟學家Cass把儲蓄率引入到新古典增長理論中,從而成爲經濟增長的一個投入要素。通常,與通貨膨脹水平相匹配的利率水平會促使居民儲蓄率達到最優狀態,同時消費信貸和抵押貸款等融資方式減少了融資者約束,有利於企業規模擴張和經濟發展。現代化證券市場促使居民將銀行儲蓄投向收益率更高的證券市場,爲社會資金提供投資平臺,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動機,而且成爲企業最重要融資平臺,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作用。

(二)金融市場決定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

我國是全球儲蓄率最高國家之一,儲蓄轉化投資效率不高會導致銀行業風險累積,對我國金融市場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都有較大影響。金融發展水平決定了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使企業在經濟效益驅動下,主動透過銀行和證券市場利用居民儲蓄。高效的金融市場具有較高資訊透明化,及時傳遞金融市場資訊,促使閒置儲蓄資金轉化成市場運營資金,提高資本形成效率,而且提供了不同風險項目組合,減少流動性風險。目前,我國高儲蓄率是社會保障不健全、住房公積金、社保等高繳費率等背景下,居民基於對未來安全憂慮而採取的被動策略。

(三)金融市場效率提高了金融資本產出效率

金融市場將社會有限的金融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業以及行業,從而創造最大社會產出,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反映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金融市場中資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資源,向經濟社會提供有效產出的能力。隨着金融市場更加透明完善,金融市場融資規模逐步擴大,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效率指標也構成了影響資本產出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標。內部管理機制健全的商業銀行和具有良好流動性的證券市場,讓資金需求者獲得有效市場資訊,促使資本流向優質企業和項目。金融市場高效的調節資金餘缺的作用,提高了金融資本產出效率,有助於提高社會總回報率、加速財富積累和經濟增長。

四、啓示及建議

目前,我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服務經濟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但也存在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和民生改善支援不夠等問題,亟須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和步伐。比如,透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發展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