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關於記憶學的起源與發展論文

論文1.22W

一、記憶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記憶學的起源與發展論文

關於記憶學,最早文獻源自於西元2500年前希臘演說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視記憶學研究的國家,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世界奧林匹克記憶大賽。

自從有了人類之後,記憶便跟隨並服務於人們的生活中。遠古時代,人們爲了生存就要記住周圍的環境,要分辨出哪些動物、植物對人們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尋找食物,如何應付各種自然災害。

把這些經驗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就需要儲存住記憶。同時,增強記憶力,也成了人類生存十分重要的學問,倘若發生什麼大災害,人類自身及所有知識記錄慘遭毀滅性打擊的時候,如果氏族首領僥倖存活的話,他們就需要盡一切努力去恢復一切已經失去的知識,所以他們平時要訓練增強記憶的能力,把一切聖典記在自己的大腦中。據記載,新西蘭毛利族的首領卡馬塔那能背誦全族長達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歷史,這些內容足足夠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卻從不看筆記之類的東西。

爲了解決記憶問題,古人還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據說印加人能夠用結繩記下十分 複雜的長篇史詩。但是人類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研究記憶力的,現在人們已很難說清楚了。不過關於記憶力的第一批概念的形成卻應該歸功於古希臘人。儘管有些理論在現代人看來顯得很幼稚,但他們的確是第一批提出記憶力的學術概念的人。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帕蒙尼德認爲,人的記憶是由明暗(或冷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體,只要混合體沒有受到干擾,記憶就是完整的,一旦混合體發生變化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迪奧澤尼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爲記憶是由使體內空氣保持均勻分佈的東西所組成的,與帕蒙尼德一樣,他也認爲一旦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出現遺忘現象。

在記憶問題上提出重要概念的第一人是公元前4世紀的思想家柏拉圖。他的理論被稱爲"蠟板假說"。他認爲,人對事物獲得印象,就象有棱角的硬物放在蠟版上所留下的印記一樣。人對事物獲得了印象之後,隨着時間的推移該印象將緩慢的淡薄下去乃至完全消失。這就象蠟版表面逐漸恢復了光滑一樣。所謂"光滑的蠟版"相當與完全遺忘。這種學說雖然也不完善準確,但還是影響了許多人。

亞里士多德在公元前4世紀末,提出了一個較爲科學的概念。今天我們所認爲的一些的'大腦的功能,在他那時主要被當作了心臟的功能。他認識到了心臟的部分功能與血液有關,而記憶則是以血液流動爲基礎的。遺忘的發生主要是血液流動減緩所致。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聯想法則,這是他在記憶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另一個重大貢獻。直到現在,有些聯想法則還在影響着我們。

古羅馬人在記憶理論上的研究很少,不過他們使用的"羅馬家居法"和"直接聯想法"一直傳到了今天。這幾種方法很實用,現在許多書上講的快速記憶方法都有這兩種方法的影子,有的只是變通了叫法或則略加了改進,但實質內容是一樣的。

一直到公元17世紀,記憶研究幾乎沒有什麼大的進展。17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以霍布斯、洛克爲代表的"聯想主義"心理學派。霍布斯對記憶現象做了唯物主義的分析;洛克則在歐洲心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要的記憶現象--"聯想"一詞,此後"聯想"便成了專門的術語了。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一是對記憶進行嚴格數量化的測定,二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並繪製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1885年他出版了《論記憶》一書。從此,記憶成了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60年代以來,記憶研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英國、日本、蘇聯等國家或設立記憶法專科學校,或開辦函授教學,開始對人們進行增進記憶的普及教育。

記憶的品質

記憶的敏捷性是指一個人在識記事物時的速度方面的特徵。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較多的東西,就是記憶敏捷性良好的表現。記憶的這一品質,與人的暫時神經聯繫形成的速度有關:暫時聯繫形成得快,記憶就敏捷;暫時聯繫形成得慢,記憶就遲鈍。在敏捷性方面,有的人可以過目不忘,有的人則久難成誦。但各人的特點不同:有的人記得快,忘得也快;有的人記得慢,忘得也慢。記憶的敏捷性是記憶的品質之一,但它不是衡量一個人記憶好壞的唯一標準。在評價記憶敏捷性時,應與記憶的其他品質結合起來纔有意義。

二、記憶的持久性

記憶的持久性是指記憶內容在記憶系統中保持時間長短方面的特徵。能夠把知識經驗長時間地保留在頭腦中,甚至終生不忘,這就是記憶持久性良好的表現。記憶的這一品質,與人的暫時神經聯繫的牢固性有關:暫時神經聯繫形成得越牢固,則記憶得越長久;暫時神經聯繫形成得越不牢固,則記憶得越短暫。在持久性方面,有的人能把識記的東西長久地保持在頭腦中,而有的人則會很快地把識記的東西遺忘。一般來講,記憶的敏捷性與記憶的持久性之間有正相關,記得快的人,保持的時間較長。但也不盡然,有的人記得快,但保持的時間短。

三、記憶的準確性

記憶的準確性是指對記憶內容的識記、保持和提取時是否精確的特徵。它是指記憶提取的內容與事物的本來面目相一致的程度。記憶的這一品質,與人的暫時神經聯繫的正確性有關:暫時神經聯繫越正確,記憶的準確性就越好;暫時神經聯繫越不正確,記憶準確性就越差。準確性是記憶的重要品質,如果離開了準確性,敏捷性、持久性就失去了意義。

四、記憶的準備性

記憶的準備性是指對保持內容在提取應用時所反映出來的特徵。記憶的目的在於實際需要時,能迅速、靈活地提取資訊,回憶所需的內容並加以應用。記憶的這一品質,與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有關:由興奮轉入抑制或由抑制轉入興奮都比較容易、比較靈活,記憶的準備性的水平就高;反之,記憶的準備性的水平就很低。在準備性方面,有的人能得心應手,隨時提取知識加以應用,有人則不然。記憶的這一品質是上述三種品質的綜合體現,而上述三種品質只有與記憶的準備性結合起來評價,纔有價值。

標籤:起源 記憶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