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創業學》教學方式的改革教育論文

論文5.75K

[摘要]高校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延伸、深化和發展。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創新,創新以後的發展就落實到創業。《創業學》作爲一門新興學科,無論從精神實質還是從學習內容上都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透過《創業學》課程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而《創業學》教學方式的改革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文章從課程設定、班級設定、教材選定、教學環節、模擬創業、活動開展等主要方面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實現培養創新型、複合型的專業性人才。

《創業學》教學方式的改革教育論文

[關鍵詞]創業學 教學方式 改革

一、我國創業教育與《創業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創業教育和創業研究雖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但由於起步較晚等種種原因,我國的創業教育仍處於自發、分散的狀況,與國外創業教育的發展狀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分離。

2.創業教育的開展僅侷限於少數學生,例如,開展“業餘教育”,“創業興趣班”等形式。

3.創業教育還處在一種爲大學生就業找出路的階段,還沒有提高到國家經濟發展“驅動力”的高度,未發揮培養創新型、符合型人才的作用。

4.在認識上,雖然不少高校都開設了《創業學》課程,但並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對於創業教育不同於傳統教育的特點也缺乏把握,很多地方存在分歧。

5.在教學體系上,目前在國內尚未達成共識,教學內容還不夠合理,不繫統。

6.《創業學》教學模式上,仍然侷限於知識傳授,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吸引力,沒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和展示空間。

7.在《創業學》的考覈方式上,依舊是應試教育,教學管理上也與當前體系存在很多矛盾。

8.沒有權威的教材體系,多數是“舶來品”,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相符,即使是自編教材,也一樣誇誇其談,不切實際。

9.相應的創業活動流於形式。

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創業學》教學方式依舊是“教師獨白”的以“教”爲主,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學生畢業創業也就成爲了“泡影”。

二、《創業學》教學方式改革的意義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而且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創業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有利於高校整合辦學資源、提高培養質量;有利於促進產、學、研的良性結合。《創業學》作爲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其合理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業信心,幫助學生樹立創業目標。《創業學》教學方式的改革是爲了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透過開展《創業學》教學方式改革,探討改革措施,並付諸實踐,實現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良性結合;透過《創業學》課堂教學,讓學生有一個施展創業才能的機會和平臺,並能得到老師正確的指導,從而走上成功的創業之路。

三、《創業學》教學方式改革措施

《創業學》是一門十分注重實踐的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也要從實踐着手,具體如下。

1.課程設定

課程設定爲全校公選課,吸引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參加學習,組織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老師從事教學,並定期邀請企業家現身說法,培養學生的創業信心。

2.班級設定

針對《創業學》課程的性質,規定創業學班級爲“小班制”,即以30人爲準,便於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3.教材的選定

目前,各高校採用的教材多數是國外翻譯教材,即使有自編教材,其體系結構也和國外教材及其相似,不符合中國創業環境和實際情況,雖然內容豐富,但卻難以在我國模仿和實施。因此,我們選定教材時候,偏重內容聯繫中國實際的教材。

4.教學環節

(1)理論講授

針對創業學理論知識,老師給予講授,但要以學生自主思考爲主。首先,老師設定相關問題,學生看書、思考、討論;然後,對各個問題由學生回答,最後,老師講解,點評。

(2)教學側重點設定

《創業學》傳統的教學側重點會放在創業精神、創業技能和創業人格的培養上,往往忽視創業機會的發掘。因此,我們將教學側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髮現和挖掘創業機會的方法和能力方面,引導學生更加註重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的能力培養,着力於生活中創業項目的發掘和篩選,選擇正確的行業,識別有價值的機會。 (3)案例研究

案例教學是目前《創業學》教學過程中普遍採用的模式,教師往往注重於精彩和成功的案例,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學生聽,沒有調動學生參與到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起不到啓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在課堂上對案例的研究採用了新的方式,由老師和學生一同尋找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敗的案例,學生分成小組。分組基本原則是:模擬成立一個創業型團隊,注意學生專業的互補性,一個創業團隊應該是由各種不同能力的人員構成,以此更能夠發揮互補優勢,從而多角度研究分析案例。一個案例研究完畢,由學生闡述案例的成敗得失,並提出自己的創業項目,對項目的可行性和可實現性做詳細闡述,最後,老師再做總結,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學生的創業項目加以引導,使之更加可行和切合實際。

(4)模擬創業

創業活動是要親身體驗,親身實踐的,一個學生是否具備創業能力,並非看他知識掌握的是否牢固,更重要的是自身是否具備創業者的素質和發掘創業機會,把握創業時機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發揮學生的創業能力,因此,我們透過創業模擬,營造一個準創業氛圍,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有效地參與到創業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自我,從而感受到創業成功的成就感,樹立起創業信心,激發創業慾望,壯大創業膽識。

(5)考覈方式

對《創業學》的考覈方式,要走出應試教育的模式,創出一種更能激發學生興趣,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方式。我們以一份具有價值的創業計劃書來判定學生的成績,即開卷考試。從課程教學開始,便激勵學生尋找創業機會,挖掘創業項目,學生的創意最終要撰寫爲創業計劃書,同時要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並定期選拔出優秀項目推介到企業,使產、學、研得到良性結合。項目的選拔主要透過學生的陳述,小組討論,大家提問,老師點評、企業決策者評判等方式,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加以改進和完善,成爲具有價值的項目。

5.活動開展

《創業學》教學必須延伸到課堂之外,因爲創業不但是知識豐富,能力高所能完成的,除了具備創業慾望,還要有忍耐、開闊的眼界、敏銳的洞察力、廣泛的人脈、有膽有識的謀略、與他人分享的願望、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素質,而課堂教學則是鞭長莫及。因此,需要開展相關的創業活動來彌補課題教學的不足,我們主要從創業論壇、成功人士座談會、組織學生到企業調查諮詢等活動,讓學生充分體會現實中創業的要求,創業者所具備的素質,進而發展自我個性,樹立創業目標。

四、《創業學》教學方式改革實施情況

透過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業學》成爲了學生普遍喜歡的課程,選修該課程的學生人數增加,調查顯示,學生選修《創業學》課程的目的由原來“爲了創業”只佔51.6%,增加到80.4%,學生創業意識普遍增強。課程設定爲全校公選課,目的就是普及創業教育,教材的選定更加貼切生活實際。“小班制”的班級,學生參與的機會多了,調動了積極性,發揮了主動性,由原來喜歡這門課的學生只佔47.6%增加到了90.7%;教學環節上由傳統的以“教”爲中心轉變爲以“學”爲中心的教學模式,理論的講授更加聯繫實際,使原來71.4%的學生認爲理論知識乏味,減少到了12.3%,課堂氣氛活躍,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進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加深;教學側重點的不同,讓學生意識到“市場總是有縫隙”的道理,能夠和敢於發現身邊的創業機會;案例的研究,更能讓學生吸取經驗,發揮創意,由原來案例分析只注重成功不考慮失敗,到成功和失敗案例都有考慮,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業慾望;小組討論,體現互補優勢,在編制商業計劃書時,充分發揮了不同專業學生的能力,其中的營銷計劃、財務計劃、運作計劃、組織計劃、企業融資計劃等基礎能力得到提升;考覈方式的改革,走出了傳統模式,讓學生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同時,對學生創業項目的選拔,使學生的創業得以肯定和落實,學生體會到了創業的成就感;模擬創業,更是讓學生身臨其境,結合自身情況整合所需資源,體會創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體驗做老闆的艱辛和快樂;相關活動的開展,更能讓學生以健康的心態,飽滿的精神,實用的技術和周密的籌劃納入社會並走向成功創業之路。

五、結論

創新與創業是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我國開展的創業教育正是爲了培養更多的創業者,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在創業教育中,《創業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採用創新的教學方式,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創業中市場環境以及存在的機會和威脅,掌握企業經營計劃、生產佈局、質量工藝、資金籌措、人力資源管理、產品組合、廠(店)選址等方法和程序,使學生能從“想當老闆”——“要當老闆”——“能當老闆”——“當好老闆”一步一步向前,培養、提高創業者的心理、管理、經營素質,增強駕馭市場的應變能力。透過《創業學》的學習,學生能發揮自我創新和創造能力,具備發掘和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樹立自立自強的意志,成爲綜合型、複合型人才,能爲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做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木志榮.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兆豐年.創業教育問題與借鑑[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0).

[3]沈智芳,吳新文.高校創業教育問題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7 (9).

[4]趙明民.關於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6).

[5]周立新.關於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