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語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作論文

論文6.56K

摘要: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創設語言訓練條件,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是語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的運作方法和策略。本文擬就此談兩點看法,以拋磚引玉。

語文實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作論文

關鍵詞:語文實踐;優化教學手段;課堂教學

一、創設主動實踐的條件,營造訓練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本着“教是爲了不教”的觀念,創設語言訓練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

1.創設敢問、多問、善問的情境

“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讓學生主動提問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上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髮問。課始,要鼓勵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質疑問難;課中,要激勵學生對教材重點提出問題;課末,要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再問個明白。

2.創設願說、會說、說好的情境

教師的精講固然是必要的,但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交流自己的感受更重要。教師要多提供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透過小組討論、指名回答問題等方式,爲全體學生創設講的機會,創設爭論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願說、學會說、說得好。

3.創設多讀、讀好、讀懂的情境

讀是語文實踐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留足時間給學生練習讀,引導學生在初讀時感知課文、瞭解大意;在復讀時粗略理解、發現問題;在精讀時感知感悟、深化昇華。教師要讓學生透過默讀、誦讀、朗讀,把課文讀懂、讀深、讀透,並精心選擇讀的形式和方法,靈活運用引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

4.創設勤寫、愛寫、善寫的情境

寫是說的更深層次的體現。通常,教師總是把寫的訓練擱在課末或者挪到課外。然而實踐證明,較好的做法是把詞語造句、片段訓練、仿寫、縮寫、擴寫、改寫等訓練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

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營造語言內化環境

語言的內化規律表明語言的積累要經歷感知、理解、積累、運用四個階段。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實踐,就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

1.充分調動感官,促感知

感知是語言訓練內化的前提。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自覺動口、動手、動腦。一是引導學生將眼睛看到的語言文字轉化爲活生生的情景、具體可感的物象,實現文字和語言內化。二是化靜爲動,如說一說、想一想、看一看、演一演、畫一畫,充分調動學生眼、耳、口、手、腦,展現課文內容的畫面,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語言內化的目的。

2.精心外引內聯,促理解

理解是內化過程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課文學生自己就能讀懂,所以,教師教的功夫應花在點撥上。引導學生在疑惑處精思,在動情處體會,在精妙處揣摩,促使學生會抓住詞語之間、句子之間、上下文之間的內在聯繫潛心研讀。

3.透過背誦記憶,促積累

勤於背誦,有助於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是學習語文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之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變“死記硬背”爲“活記樂背”,引導學生主動背誦。①示範背誦。教師的示範能在學生中起表率作用。在學生情緒低落、畏懼時,教師當場背誦上一段或一篇,再介紹一兩個祕訣,幫助其解決一兩個背誦時遇到的“關卡”,會重新激起學生的興趣。②教給方法。如分段背誦法、整體背誦法、強記與理解相結合等,告訴學生遺忘規律,提醒他們及時複習。還可以引導學生透過列提綱、畫圖表、標註重點詞語等辦法幫助記憶。③開展“看誰背得又快又準”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

4.掌握遷移規律,促運用

運用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積累的語言材料,實現學與用的遷移,是語言實踐內化的最高境界。教學中,要抓住教材中語言訓練的特點和重點,引導學生實現正遷移,力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有所悟。①詞語遷移訓練。就詞性、詞的感情色彩、近義詞反義詞、口語詞、書面語詞等進行實際運用的操作。如口頭造句、辨析選擇等。②句子遷移訓練。如改寫句子,包括縮寫、擴寫、句式轉換等;模仿造句;體會句子的表達效果,即引導學生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領悟不同句子類型在特殊的語言環境裏所表達的思想感情。③段章遷移訓練。透過段的教學,讓學生進行寫段訓練,如用排比句式寫段,用遞進方式寫段,用總分結構寫段以及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組段練習。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語文實踐,離不開對學生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教師應緊緊抓住聽、說、讀、寫的練習,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使其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並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爲其順利參與課外及社會語文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