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討論文

論文2.92W

摘要:近年來,隨着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爲社會的熱點問題。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除了有複雜的社會環境因素外,大學生求職擇業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也是重要原因。爲了探析大學生就業心理規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討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1、自負高傲心理。持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總是好高騖遠、自命不凡,不能清醒、切合實際地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不能正確評價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2、自卑怯懦心理。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有的大學生因爲就讀的學校不是名牌、所學的專業不熱門或自身的條件不夠優秀等原因,自覺處處不如別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缺乏推薦自己的勇氣,不爭取就業機會。

3、依賴等待心理。目前,大學畢業生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依賴父母親友“託關係、找門路”爲自己安排工作。他們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就業市場競爭,不會自我展示,不會爭取機會。

4、焦慮迷茫心理。有的學生會徘徊在考研或就業的抉擇中,加上就業形勢嚴峻,擔心找不到工作,擇業上的失誤。各種過分的擔心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手忙腳亂,茫然困惑,焦慮不安。

5、從衆盲目心理。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主見,忽略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受社會或他人的影響,盲目追求熱門職業。

6、求閒功利心理。現在大學生多爲獨生子女,很少經歷艱苦條件的磨鍊,對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期望值很高。他們往往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估計不足,就業時拈輕怕重,追求享受,怕苦怕累。一些大學生擇業時忽視自己的愛好、興趣、理想,只關注工作待遇、收入等現實利益。寧願放棄理想、放棄專業而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地區和職業中鍛鍊自己。這種心理使許多畢業生失去更有發展機會的工作。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1、一是就業觀和擇業觀不合理。很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認知偏差、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不完整,加上他們缺少對社會、就業資訊、就業形勢及就業政策等的瞭解,不能把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所以在擇業時容易出現盲目從衆、自負自卑等情況。二是自身綜合能力欠缺。自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鳳毛麟角的社會精英了,由於他們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好,實踐能力鍛鍊不夠,溝通協調能力不強,人際交往能力匱乏,社會責任感淡薄,導致自己對未來失去信心,產生各種複雜的心理。三是競爭意識缺乏。很多大學畢業生存在消極求穩的心理,認爲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完全失去年輕人應有的豪情壯志。有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保護,小到吃穿住,大到升學擇業,什麼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長期的依賴已形成了習慣,導致他們缺乏積極主動性,缺乏競爭意識。四是心理承受力差。我們知道現在大學生面向的是雙向選擇,由於大學生初次就業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往往不能成功,面對就業壓力和挫折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所以產生了各種不健康的心理特徵。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會影響自己的就業,甚至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2、客觀原因。一是社會環境影響。首先,就業形勢嚴峻。1999年開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急劇增多,加之每年沉積未就業的學生和社會待工人員,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我國大學生勞動力供給的增長速度遠大於有效需求的增長速度,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其次,就業體制不完善。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社會的問題,承擔培養人才的高校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高校也在想辦法促進大學生就業。近年來,政府爲了鼓勵大學生就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缺乏力度,就業機制不健全,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措施有待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再次,社會上學歷歧視和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有些單位招聘時要求學歷本科以上,專科生不考慮,現在要求更高了。另外,一些單位明確規定不接受女畢業生。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從而導致悲觀、不滿等不良心理的出現。二是家庭環境影響。家長所從事的工作對有關就業的看法,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部分家長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惠主義”,這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工作輕鬆、工資收入較高、福利待遇好、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幹一番大事業”的擇業誤區和一切以工資待遇爲主的功利心理。家長對子女過分的溺愛,往往會造成子女在擇業過程中出現“高成績低能力”的狀況。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擇業過程中全程“作陪”,畢業生招聘會常會看到家長替孩子投簡歷、陪孩子應聘的現象。家長的“全權安排”,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依賴性強,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由於他們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擇業”,在走上工作崗位後也會出現不能適應、不能勝任等問題。三是學校環境影響。首先,高校的專業設定、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沒有實現市場化與社會需要脫節。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盲目擴招、盲目設定專業的現象。在設定專業和招生時忽視按需培養,沒有很好地與社會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對接。部分高校發展理念落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得到全面改革和創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其次,高校中的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工作不專業、不完善,不能滿足大學生需要。職業輔導教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傾向、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然而,我國真正開始重視和開展大學生職業心理輔導工作起步較晚。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到了大四纔對有關就業政策、方針、擇業技能和心理準備等問題有所瞭解。許多大學生臨近業時還對就業、擇業等問題認識不清,從而容易出現焦慮、迷茫、困惑、煩惱、浮躁等負性情緒。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1、調整就業期望值,建構正確的擇業觀。大學生要謀求理想的職業就必須認清形勢,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當前,高校急劇擴招,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學生在擇業時,要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方向,充分了解自己專業的社會需求情況,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個性、能力以及家庭情況等出發定位職業期望值,在職業定位基礎上建構正確的擇業觀。然而,當前部分大學生擇業過程中出現的求閒、怕苦、虛榮、功利、攀比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他們的職業選擇與發展。高校應在大學生中加強擇業觀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發展之間的關係,鼓勵學生把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發揚傳統的艱苦創業精神,促進大學生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2、科學規劃職業生涯,爲順利就業打基礎。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發展觀念可以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職業生涯是指個體職業發展的歷程,一般是指終生經歷的所有職業發展的歷程。科學地將其劃分爲不同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特徵和任務,做好規劃,對更好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實現人生目標,非常重要。由此可見,大學生要樹立終生擇業的觀點,切不可爲了求得職業的穩定而放棄就業的機會。當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把就業過程當成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經驗的重要經歷,透過就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憑藉自己的努力,透過合理的職業流動,逐步實現自我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人文科學素質等。學校應努力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不斷增強對社會了解,從而提高自己各項能力。大學生活一開始,就要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與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業目標。利用課餘時間,拓寬知識面,培養能力。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社會接觸,鍛鍊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提升就業能力。

3、進行就業心理疏導,增強就業心理承受力。大學生在求職擇業中出現的心理誤區和心理問題,與畢業生的認識水平、社會閱歷、心理承受能力等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學校有關部門除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有關求職擇業的專業知識培訓,掌握求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高校心理諮詢中心要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心理測試和心理疏導,幫助大學生客觀現實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指導學生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從而避免由於準備不足而錯過求職機會。高校教育工作者還應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就業中的失敗和挫折,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結語

大學生是我國特殊的就業羣體,大學生的就業不僅關係到其自身的前途,同時也關係到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我國每年畢業大學生不斷增加,就業的競爭性也逐年激烈,雖然我國在促進就業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勞動力過剩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就業問題仍然會是我國長期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的就業成了我國突出的社會問題。另外,由於大學生剛出校園,沒有經過社會的磨礪,對自身缺乏正確理智的認識,因而在擇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從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鄭雲恆.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01).

[2]彭昱,杜麗巖.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1).

[3]黃羣瑛.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