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談談彝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論文1.54W

摘 要: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制定下發,社會各界對教育工作者們轉變思維的要求也越發迫切。如何由“我教你學”變爲“教學相長”,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我們廣大教育戰線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下,已經卓有成效。下面我們以彝族地區爲例,談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問題。

談談彝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

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有很多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點,要求我們教師找到適合的、獨特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提高學生的漢語使用水平

1.口語使用能力

普通話口語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自然也就成爲學校的教學重點之一。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爲讓少數民族同胞更好地瞭解漢語、使用漢語,與此同時加強他們與漢族之間的交流,促進彼此的.發展和民族團結。

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居民普遍由於資訊閉塞導致文化底子薄,教育觀念也比較落後。而這些地區的很多學校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味注重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無形中將學生與實際生活隔離開來,反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因此,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普通話的口語能力。這裏所說的口語能力不僅包括學生聽得懂說得出,還要包括他們的用詞談吐和文明禮貌的教育。因爲大多數少數民族的語言都和漢語有巨大差異,少數民族學生在對於漢語口語能力的學習中一定會覺得很有難度。因而,在口語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注重漢語的基礎知識學習。在小學低齡階段,首先強調漢語拼音的學習,然後關注學生對漢語文字的認知和運用。最終要使學生做到發音準確,能讀、會寫、會用學過的漢字。

2.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

所謂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爲中心,利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多種傳達形式在一個介面上相互組合之後,形成文、聲、圖、像、影並茂,達到運用者和觀衆之間的交流,是一種人機交互的教學方式。

在上述論述中我們已經瞭解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學習漢語的困難比較大,以彝族地區爲例,學生們並不是從小就接觸和使用漢語的,換句話說,漢語對大多數彝族學生們來說相當於一門“外語”,學生們覺得漢語艱澀難懂也是自然的事。尤其是小學生,漢語的學習對他們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這時如果能在教學中加入多媒體,透過文字、聲音的結合,形象生動的圖片,以及聲情並茂的影片,這樣大量的資訊不但不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反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立體地、全方位地瞭解漢文化,使學生能夠在理解喜愛漢文化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漢語,顯然事半功倍。如在學習《撈鐵牛》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演示懷丙和尚利用浮力巧妙撈起鐵牛的過程,讓學生感同身受地體會我國古代的偉大智慧,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探索精神。

二、培養民族團結的思想

最新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寫道:“語文課程應該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實行的是平等的民族政策。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完成提高學生的漢語使用水平的任務,還要促進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相互理解,爲民族團結作出貢獻。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科書裏,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表現民族間美好感情的文章,語文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挖掘蘊含在文章中民族團結的內涵,並傳達給學生。以課文《草原》爲例,不僅描繪了蒙古大草原的瑰麗風光,而且表現了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蒙古族與漢族之間親密的關係。課文中種種描寫,最後都凝結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詩句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思考文中蒙漢同胞的所見所感,讓學生領會民族團結的情懷。

當然,還在不斷完善的語文教材對少數民族文化還沒有足夠重視,教材對於少數民族文化涉及並不夠多,例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直接描寫少數民族生活的只有9篇,約佔教材課文總數的1.76%。而人教版新課程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一至五年級有課文共370篇,以少數民族爲主題的只有6篇,只佔課文總數的1.62%。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尊重體現了強勢文化對相對弱勢文化的尊重,也只有把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使雙方文化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更好地搞好漢語教學。因此,爲了更好地做好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課本資源的開發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我們一線教師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跟本民族文化相關的教學材料。

參考文獻:

[1]田永國,石建成,張命華.民族地區小學語文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4(06).

[2]鄧燕.對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科教新報,2010(31).

[3]樑春蓮.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的文化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