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財務管理對經濟發展的意義的探討論文

論文6.26K

一、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堯改革財務管理手段袁發揮其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

財務管理對經濟發展的意義的探討論文

財務管理通常被認爲主要在微觀經濟領域中發揮有效作用,討論的是一個經濟組織的籌資和內部投資決策,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討論財務管理,主要就侷限於某一個企業或企業集團(一個或相關的多個會計主體)。但是,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戰略轉變,是一項涉及速度和效益、經濟整體素質、生產要素、結構優化、規模經濟、科技進步、現代管理諸多方面的宏偉工程,這一工程的各個環節都與財務管理密切相關。各級各類財務管理人員應深刻認識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經濟背景和問題,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改革財務管理手段,從轉變企業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優化配置,增加效益的企業理財機制。具體的,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可以做到如下幾點:

1.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效益觀的形成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通常被確定爲股東財富最大化,因爲,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增加財富,如果企業不能爲股東創造價值,他們就不會爲企業提供資金,沒有了權益資金,企業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企業要爲股東創造價值。也有專家學者認爲,股東財富最大化不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更是如此,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爲財務管理目標更科學。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透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強調在企業價值增值中滿足各方利益關係。筆者認爲,在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爲財務管理目標的情況下,更能引導企業在注重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較以往更多地去關注企業的社會效益,讓企業更能對社會友好,對環境友好,從而促進全社會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面積極的經濟效益觀。

2.透過投資導向。

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瀰漫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霧靄天氣,形成原因較多,但油品質量不高、尾氣排放超標、經濟發展對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資源的過度依賴等卻是不容忽視的原因。政府可以投資爲導向,減少對泥炭、煤、石油等高污染行業的投入,對於那些經濟效益雖高,但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與勇氣,關停或改造;另一方面,加強對水、風、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引導企業在相關行業加大投入。透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能合理利用資源、各產業部門協調、能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能提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機會、能推廣應用先進的產業技術、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等目標。

3.強化財務管理對企業利潤質量的分析與評價。

提高政府*政收入質量一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企業利潤,如果企業利潤質量低下,政府*政收入質量也不會很高。以前企業的生產經營好壞,主要從其利潤的數量上考慮,現在則開始重視質量,但是更多的是從企業內部影響利潤質量的因素上考慮,如營業利潤佔比、不良資產佔比、關聯方交易、現金保障、風險等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考慮企業利潤的質量還應當考慮其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因素,如是否存在僱員薪酬過低引發的社會問題、是否存在惡劣生產條件影響僱員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問題、是否存在對當地環境的破壞引發的'環保問題等等,這些對企業利潤質量評價因素的引入,可更加全面合理地評價企業利潤質量,提高政府*政收入質量,其實質即是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

4.優化成本管理,實行成本控制。

節約成本支出目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和商品流通企業流通費用上升幅度越來越大,企業自我消化成本(費用)上漲因素的能力很弱,經濟效益下降;二是我國企業單位成本水平同國際水平比較,差距有逐步增大的趨勢,降低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着企業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的進程。企業要從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中“突圍出來,樹立成本管理效益觀念,建立符合企業集約經營的成本管理思路和成本管理方法,實現成本節約,提高投入產出比,減少資源耗費,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良性發展。

5.政府可有效地利用資本市場。

對企業的籌資渠道與行爲進行管控資本市場不僅僅是企業圈錢籌資的場所,政府對資本市場的管理也不僅僅是對其本身的管理,還可以利用各種有效手段,管控企業籌資渠道,從而間接引導企業發展方向。如在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審批環節,注重企業擬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堅決杜絕經濟效益雖高而社會效益低下的籌資需求;完善股票退市制度,對於那些股票已經上市發行的企業,如果其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嚴重污染環境等問題的,應強制將其股票退市;對於目前生產經營規模不大,但是擬投資項目有較好市場前景、能耗低、無污染的企業的籌資需求,在充分考慮投資者獲利要求的情況下,可適當傾斜,等等。

二、結語

透過相應手段,對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社會效益不高甚至爲負的企業,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援,其生產經營規模將不斷萎縮,最終要麼轉型,要麼直接消失。相反,社會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符合循環經濟特點、順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潮流的企業則會發展壯大。

標籤:論文 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