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生科學教育小論文

論文2.29W

科學教育,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爲手段,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與價值觀,進行科研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小學生科學教育小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小學生科學教育小論文

摘 要:小學生好動好說、似懂非懂的特點要求老師不但要正確解讀他們的言行舉止,還要根據他們的言行舉止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實施教育引導。透過兩個實際案例,以作者親身經歷,有感而發的方式方法,希望對小學生行爲規範教育有一定借鑑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行爲;教育;案例

案例一:“他是全班最不聽話的”

這是在一年級的一個班上上音樂課發生的事情。那天唱完問好歌后,孩子們剛坐下,我還沒來得及離開琴凳,就聽到有講話的聲音。一轉身,剛好逮到一個講話特起勁的小男孩,我很嚴肅地讓那個小男孩站起來,批評的話語還沒有出口,班上一個女生的聲音就響起“他是我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聽話的一個……”隨着,全班大部分的同學都開始附和,甚至帶着控訴,那個小男孩卻不以爲意。不管是控訴方還是被控訴方的表現都讓我很詫異,一年級的孩子怎麼會說這樣的話?怎麼會有這樣的表現?透過瞭解,原來他確實喜歡講話,基本上每節課都會講話,每節課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些老師也會說些“你最喜歡講話、最不乖、老師最不喜歡你……”之類的話,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是老師、同學眼中“最不乖”的學生了,而他自己更是變本加厲,有種不負你們“所望”的感覺。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好孩子”的潛質,我告訴他,老師並不覺得你是你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乖的孩子,其實你能管好你的嘴巴……在後面的課上我特別留意了這個小男孩,一節課下來都表現非常好,還積極舉手回答了問題。孩子在跟着老師的引導專注地學習,哪兒還有時間去講小話。下課時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告訴同學們他在這節課中種種好的表現,他不是最不乖的孩子,而是一個好孩子……教室裏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

因此,作爲老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批評學生時千萬不要使用諸如“你太笨了”“你就是個死腦子”“你哪節課不搗亂呀”“你就是我們班最煩的”“你要是按時寫作業太陽都從西邊出來了”等帶有打擊式的批評語言,特別是當着其他孩子的面。這樣的話語不僅從語言上傷害了孩子,還以老師的身份無意識地當衆給該孩子下了定義,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他孩子自然就會下意識地產生一種認同感,並不自覺地按照老師所批評的話語去塑造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願意和“壞孩子”做朋友,甚至刻意孤立“壞孩子”。畢竟學生正處於成長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沒有獨立的判斷力,老師作爲他們最尊敬和最信任的人,自然就成了他們判斷的標準。所以,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批評學生時,應當“就事論事”,不能“上綱上線”,只批評學生的具體不良行爲,切記不要藉機貶低學生的品質和能力。

案例二:“老師,我們也想發書”

這是四年級一對雙胞胎的聲音。這對雙胞胎讓我“頭痛”了很久,我使出了很多“招數”對付他們,Y果都宣佈失敗了。他們依然會在進教室的時候在地上爬,上課的時候下位、講話,甚至打架……簡直就像兩個問題學生。“我們也想發書”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要求呀,我該答應他們嗎?他們會做好嗎?經過一番交談和約定,他們倆取代了科代表,做了我的'小助手。其實,也就是收書、發書、組織學生進音樂教室等瑣碎的事情。我以爲收書、發書,這麼簡單的事情,想必對兩個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我錯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收不好,也發不好。他們不能將書整齊地收回書櫃,每次發書的時候不是這組多了幾本,就是那組少了幾本。看着他們放在書櫃裏凌亂的一疊書,我有些生氣,有些無奈,但不能就此止步。我給他們示範怎麼一組一組地收書,指導他們一遍一遍地練習。幾周過後,我發現他們不僅會收好書了,而且還能有序地組織同學進入音樂教室、下課後不忘整理板凳等。慢慢的,我發現他們在課上坐得住了,講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最後他們還會提醒周圍講話的同學認真聽講。我甚是欣慰,其實他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多了老師的關注和鼓勵,在班上有了存在感而已。

其實每個孩子在班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由於老師太過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從而造成了不受關注、不復存在的錯覺。爲了引起老師、同學的注意,尋找所謂的存在感,他們不惜劍走偏鋒:上課講話、隨意走動,甚至拌嘴打架等。所以我們老師不但要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還要關注學習一般、表現平平的孩子,更要關注學習差、調皮搗蛋的孩子。要讓孩子們知道,在老師眼中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整個班級缺一不可。只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裏有了這種意識,他們纔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纔會更快地成長。

所謂教書育人,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要教會孩子讀書寫字,還要鼓舞學生的心靈、體察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更有信心、更順暢地走向目的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要求,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許跑步前進,也許緩慢而行,也許邊走邊停……但都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給出這樣的建議:“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所以,我們老師都應該牢記:教育是滿足孩子的需要,我們要關注、觀察每個孩子。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者的作用,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而不是使之流於空話。

參考文獻:

[1]陳寧.兒童問題行爲與師生關係[D].山東師範大學,2005.

[2]雷愛華.論課堂問題行爲[D].廣西師範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