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論文1.44W

一、隱性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

校內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論文

隱性課程是相對於顯性課程而言的。顯性課程是指爲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正式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以及有組織有目的的課外活動等,隱性課程是指“學校透過教育環境(物質的、文化的和社會關係結構的)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性的教育影響”①。1966年,美國學者傑克森首次提出了隱性課程的概念,他認爲學生在各科學術課程上獲得的進步並沒有說明學校教育的結果,而學生從學校生活的經驗中獲得了態度、動機、價值以及其他心理狀態的成長,而且這些形式的教育比學校的主要任務教學更具影響力。我國對隱性課程的研究起步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者也認爲隱性課程的影響超出了人們先前的預想。隱性課程主要表現爲觀念性課程、物質性、制度性和心理性等四個隱性方面的課程,這其中就有心理性隱性課程。因此,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的隱性課程建設中,開創一條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在無形中對學生造成影響,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現在心理健康教育明顯被忽視,教育內容、方式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對直接的、顯性教育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其作用亦不可低估。

二、隱性課程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隱性心理課程是對顯性心理課程的一種不可替代的有益的補充。現在很多學校裏的顯性心理課程明顯較弱,而考試的指揮棒的存在也讓事實說話很多學校管理者不願再爲心理健康教育開設更多的時間。這樣一來,隱性心理課程設定就顯得尤爲重要。顯性課程作爲傳授心理學知識的主要途徑不可替代,但因其時間短、任務重、數量少而不能發揮持續有效的影響,隱性課程則以其長期性、隱蔽性以及內容的靈活性可以發揮顯性課程所不能具備的作用。讓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到積極的影響和引導,避免了顯性課程填鴨式教學引起的反感,能起到顯性課程所不能發揮的作用。

2、以往的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德智體美勞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的繼承,往往忽視其中的心理健康文化。殊不知,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人類的全面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全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合格的繼承者。因此,校園文化建設中理應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心態來傳承文化,更能讓校園文化更完善,校園環境更和諧。

三、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發與應用策略

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指透過環境,以隱蔽的、有意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此,主要是透過校園文化建設,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環境中設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明顯區別於顯性課程的設定,需要學校管理者和課程設計者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

1、將顯性心理教育課程和隱性心理教育課程有機有效地結合起來,共同創建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隱性課程最初被稱爲“附加學習”,也就說明它具有依附性,不能離開顯性課程而單獨存在,且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要讓隱性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則必須要加強顯性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明白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隱性課程潛移默化的引導功能。如果顯性課程設定不力,隱性課程的功能也就無從發揮,成了無源之水。同時,有隱性課程作爲有效的補充,顯性課程也才能更有效地起到心理教育的功能。所以,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經結合起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發揮最大的功效。

2、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建設。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它包括各種教學、生活等環境和設施,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與師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校園物質建設中,應堅持美觀與實用的原則,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加入到物質文化建設中來,從而折射出整個校園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和教育意識。如在校園景點建設中可加入體現積極向上的、體現良好心態的傳統文化故事或雕塑;在文化長廊中加入涉及良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容;在藝術牆、名人名言建設中亦可體現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引導等。這些內容的加入既可以營造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同樣也具有積極心理引導的良好功能,對學生都能起到教育影響作用。

3、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校園的精神文化是指校園的歷史傳統、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以及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直接影響着其中的每一位成員的心理健康。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適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具體可以從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開展。學校管理者應該結合學校特色,並根據師生員工的心理狀態形成有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校風,並以此影響師生。教師則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學水平和素養,具備良好的生活作用和心理素質。教師身正爲範,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各班不同的學生特徵,引導他們形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班風學風,一個班級的學生是一個緊密的團體,它所形成的班風和集體價值傾向會使每個成員有某種程度上的服從,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班風也能使其中的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從而產生正能量,避免因心理問題而出現的事故。

4、在制度文化中加入心理健康考慮,體現人文關懷。學校制度建設規範着學生的行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雖然具有強制性,但依然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而體現出人文關懷,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積極的暗示和引導。如班級規章、行爲準則、作息時間等的安排都可以結合學生髮展的心理狀況,作出適當的安排和調整,讓學生形成一種平衡的心理狀態,這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良好的影響。隱性課程的開發現階段依然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但其作用和建設的緊迫性都不容忽視。這些都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管理者的重視,並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也只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來,隱性心理課程建設才能更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