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校違紀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論文

論文3.25W

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迅速涌現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對傳統的價值體系以極大的衝擊。西方文明的種種觀念,社會生活中的不正之風,在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發生着激烈的碰撞,一些大學生經不住封建主義、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出現行爲上的偏差,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青年大學生的違紀率呈上升趨勢,據抽樣調查,大學生違紀率由1990年的2%上升到目前的10%,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高校違紀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論文

一、高校違紀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高校違紀學生主要是指高校中那些觸犯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產生不良影響的在籍大學生,他們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羣體。這些學生違紀後,自卑和脆弱的心理佔上風,思想負擔重,躲躲閃閃,不肯在人前更多表現,更缺乏學習上的信心,但他們內心都非常渴望被社會、學校、老師和同學所諒解,渴望改過自新,渴望成爲社會有用之材。這時,我們應以現代教育觀爲指導,在關心愛護的前提下,加強教育和引導。違紀是大學生成長曆程中一種挫折經歷,對他們進行關心、幫助、教育和引導,既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和必然要求,更是作爲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的現象。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看,當代大學生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置身於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違紀是大學生內心信念、行爲準則、道德觀念矛盾的表現,是大學生道德選擇後的一種行爲結果。而道德選擇是指人類在面臨道德衝突時作出的一種行爲抉擇。這種對道德選擇結果所作的代價分析——酬賞和懲罰,是行爲個體進行道德選擇時最基本的心理基礎,即道德心理。[1]道德心理通常是指影響學生道德內化的各種心理因素的有機綜合。包括學生的道德需要、動機、態度、情感、思維、認知能力、自我意識、個性特點等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道德心理是道德主體性的內在依據,既是道德教育內化的基礎,也是德育的目標。忽視學生道德心理的培養,道德主體性的培養即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德育重在實效,所謂德育實效是指德育過程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實際成效。實效性不僅指學生道德行爲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指學生道德主體意識和內在的品質的變化。道德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道德發展是主體道德心理和客體道德要求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道德心理教育是決定德育實效性的內在依據,而高校違紀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是取得德育實效的重要方面,因而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影響高校違紀學生健康成長的幾種不良心理與分析

俗話說?‘澆樹澆根,教人教心。”要教育、轉變違紀大學生,首先必須瞭解他們的心理,瞭解他們違紀的根源。違紀大學生的心理因素是複雜的:

(一)無力擺脫違紀陰影的自卑心理違紀學生往往“一葉障目”,感覺臉上不光彩,內心或深或淺的有一種自卑感,這是違紀學生中最普遍的心理障礙。正是由於自卑心理,他們對別人給自己的評價非常敏感,他們的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違紀學生每當看到其他同學尤其是平日與自己“差不多”的同學獲“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時,無形之中給自己造成了壓力,他們自我貶低,自卑膽怯,自我憐惜,因爲自已的違紀經歷甚至否定自身在智力、體力、知識、素質等方面的一切優勢,無力擺脫違紀陰影,導致不能圓滿完成大學學業。

(二)與學校、老師和社會對立起來的封閉心理部分違紀學生主觀地將自己與學校、老師和社會對立起來,人生態度冷漠,牴觸情緒大,所以不積極參加集體有意義的活動。有許多違紀學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哪怕是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也可能讓他們敏感地認爲是在小看自己,爲了維護自尊,他們往往出現自我封閉的心理疾病。有的違紀學生還不願意讓老師和同學知道自己的違紀事實,想方設法加以掩蓋。

(三)不思進取的挫折心理逆境中的壓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的活力和意志。違紀學生一經爆光,尤其是受處分後,其人生理想和宏圖壯志遭受挫折,自信心大大降低,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素質與特長認識不足,認爲自己根本無法再重新做人,進而破灌子破摔,不思進取。

(四)容易發生攻擊性行爲的攻擊心理有些大學生違紀受處罰後,心理緊張,情緒激亢,容易失去控制,很容易發生攻擊性行爲,這就是違紀學生的攻擊心理。攻擊心理往往有直接攻擊心理和間接攻擊心理兩種。直接攻擊心理是指想對揭發自己違紀行爲或處分違紀學生的人採取嘲笑、謾罵、毆打、殺害等報復攻擊行爲。間接攻擊心理就是指由於無法直接攻擊而想採取變相攻擊,如背後摔物、亂髮火、發牢騷、製造破壞事件,甚至產生自辱、自殘、自殺等自我攻擊行爲的心理。

三、切實加強高校違紀學生道德心理教育

(一)加強教育,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作用首先,高校要加強思想教育。思想是行爲的先導,思想上的傾斜可導致行爲上的偏差。大學生自身需要的偏斜,就是他們違紀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應加強對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和適宜的自我態度。同時,學校要加強警示教育,要讓他們深刻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爲什麼錯了——如何改正,實現思想教育由“填鴨式”被動型向自我反省的主動型轉變。其次,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學知識,幫助違紀學生掌握心理調節辦法,幫助樹立起穩定的情緒,樂觀、進取的態度和健康成熟的心理。還可開設針對違紀生的心理和心理諮詢信箱,幫助違紀生及時解決心理的困惑。

(二)不激化矛盾,鈍化違紀學生的行爲衝突有些大學生在違紀後,會出現嚴重心理失衡和失控,往往情緒高度激動,對問題想不開,甚至喪失理智,做出自殺、攻擊、報復等意料不到的事情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像平時那樣按部就班地說理,而應當採取緊急的、果斷的措施,穩定違紀學生的情緒,使違紀學生迅速恢復心理平衡,消除違紀學生的過激行爲,遏制違紀學生連鎖性惡性違紀事件的發生。對違紀學生的心理失常不能激化矛盾,無限上綱,小題大做,這樣會給他們造成更嚴重的心理不平衡,容易發生意外事故。

(三)注重心理調適,幫助違紀學生擺脫心理壓力要做好違紀學生“心理疏導”工作,針對其“違紀”

的實際,做到細心與細緻,全面與重點、真誠與耐心、持久與階段性相結合。學生工作幹部要經常與違紀生促膝談心,進行心理交流,創設一種心理情境,增加心理的透明度,讓他們主動地、毫無顧忌地傾訴自己的苦悶、憂慮,把不滿的情緒全部發泄出來,以達到內心的平衡。可以採取個別談話、意見徵求會等方式,給違紀學生提供發泄情緒的場所和機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小孩或弟妹,以真心換真心,耐心引導違紀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學生工作幹部要加強對違紀學生的個別心理輔導,對自卑者注入自信,對心理封閉者要在多關心的前提下引導其相信學校和社會關係的力量,對嫉妒者要引導他們處理好人際關係,對攀比者要教育他們去掉虛榮心理,把主要精力投人到的學習中去。

(四)激勵成才鬥志,培養違紀學生奮發圖強作風違紀學生往往缺乏意志力,猶豫不決,對一切都抱

“無所謂”的態度,無所向往和追求。針對這種狀況,學生工作者要善於激勵他們的鬥志,教育和引導他們決不能一撅不振、悲觀失望、喪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可用一些有針對性的格言、警語對受挫者進行意志激勵,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太陽也有黑子”,“吃一塹,長一智”等等。在違紀學生中樹立違紀可恥、違紀不改更可恥的思想,教育違紀學生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透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違紀已成爲歷史,但又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應在總結教訓的前提下化教訓爲動力,克服困難,奮發圖強,不斷完善自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健全人格。

(五)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教育違紀學生正確對待幫助有部分違紀生自尊心特別強,把社會、老師和同學的幫助看成是諷刺或施捨,怕其他同學瞧不起,這完全是自卑心理在作祟,應引導違紀學生認識到這些關心是善意的,目的是希望違紀的同學不要因爲過去的違紀而荒廢了學業,耽誤了前途。所以違紀生要能坦然地接受幫助,同時更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以優秀的成績回報社會、老師和同學。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還有極個別的違紀生有“躲、逃、避”的頹廢思想,不敢、不想、不願接受社會、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對這樣的違紀學生我們要真心對待、耐心幫助、細心輔導、愛心關懷,讓他們明白:如果一味“躲、逃、避”,將永遠讓別人瞧不起。

總而言之,高校違紀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無論在什麼時侯都是不容忽視的工作,高校特別是高校學生工作幹部要綜合利用各種途徑和措施,有效的幫助違紀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爭取健康成長,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