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分析校企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意義論文

論文2.56W

搞好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地方高校實現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是保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與社會對接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特別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爲目標的地方高校,搞好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實現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素質的培養,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條件。

分析校企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意義論文

一、校企合作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意義

(一)基於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含義。這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完成專業實踐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透過校企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雙向參與、產學融合、定崗實踐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水平,全面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就業和自主擇業機會,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平臺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當前,隨着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迫切需要加快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推動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和人力資源結構。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促進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並奠定其長期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使高等教育爲經濟社會和學習者發展創造更大價值,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但是,多數地方高校的實踐教學還是以課堂案例教學爲主,這種模式使實踐完全脫節,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無法滿足學生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所以,搞好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平臺,是實現產學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實踐基地中存在的問題

地方高校一直強調實踐教學,但是由於建設機制不健全,使在基地建設和執行中存在大量問題,直接影響到基地的實踐教學作用的發揮,進而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基地的許多教學實踐效果不能實質實現。由於學校與實踐基地的合作中,有關合作的項目不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較爲籠統,雖有合作協議,但是沒有具體操作的內容和方法,從而造成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教學中的.隨意性和臨時性。名義上實踐基地爲學校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場所和時間,學生也到基地進行了實踐教學,但是實踐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實踐教學的效果不能得到實質的實現,教學實踐活動往往流於形式。

(二)基地實踐與理論教學結合不緊密。由於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實踐基地的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聯繫和對接,沒有預先的計劃和安排,實踐教學往往是臨時決定。在實踐基地學生的實習實踐活動往往根據企業的需要安排,從而造成實踐教學沒有針對性,無法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效果,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使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自身實踐素養不夠,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由於各種原因,大多數高校教師更願意理論教學,而不願意到實踐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很多青年教師直接從學生身份轉爲教師,本身缺乏實踐素養,缺乏具體實踐崗位的工作經驗,在教學中更重視理論的教學和學術的研究,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鍊。因此,在對於學生實踐方面的指導則顯得“力不從心”。

(四)合作企業缺乏合作的動力。由於企業缺乏戰略思考和責任意識,目前主要關注的還是自身利潤和效益,與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需求難以一致,因此在企業建立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合作困難。由於運作的動力機制沒有形成,不能達到深度的融合,在實際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企業經營生產與高校的教學實踐需要不能較好地協調的現象,從而影響到企業合作的積極性,使實習實踐基地的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五)高校與實習實踐基地之間缺乏有效的良性互動。企業和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很多具有臨時性和功利性,沒有基於發展的需要進行長遠的考慮。學校的實踐教學往往與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脫節,常常出現學校需要的針對性實踐實習與企業的生產經營不符的現象,從而造成企業推掉實習安排的情況,給高校實踐教學安排與實施帶來不確定性。並且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中,往往是隻限於高校學生的單向實習,而缺乏企業對高校需要和利益的回報,缺乏進一步合作的良性發展動力,不利於實習實踐基地的穩定性。另外,由於企業的生產性和營利性,在接收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可能正常的生產和經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也影響到企業合作的積極性。

三、形成產學融合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機制

搞好校企合作,不斷完善實踐基地建設,需要學校和企業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照顧到雙方利益和需求,建立有關制度機制,嚴格按照要求履行好自己的義務,實現產學的深度融合。

(一)形成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政策導向機制。實行產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教學制度,在企業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國家政策導向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政府職能部門頒佈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與高校合作。成立相應的管理部門,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給予資金的支援和經費的投入,加強輿論宣傳,腳踏實地地推進和實施;二是建立鼓勵和獎勵制度。對於運作效果好,學生受益面廣,有發展前途,投資效益高的實踐教學基地,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立示範性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並且對於合作企業要在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減免政策;政府要做好“紅娘”,根據企業和高校的需求,在企業和高校之間搭建交流的平臺,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和合作的聯盟,並且加強協調和監管,形成強有力的推動機制。

(二)建立校企互利雙贏的動力機制。動力是成功的關鍵。開展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僅僅依靠感情關係和信譽是遠遠不夠的。由於企業領導變動、企業轉制等因素,使實習實踐基地的穩定性難以保證。構建雙贏的利益驅動機制,特別是對關注企業的利益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學校的教師、設施等資源對企業職工進行繼續教育,促進生產型企業向學習型企業轉化,特別是根據企業需要開展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高職稱、高學歷人員的合作與學術交流,有利於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更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藉助於高校的技術力量開展合作,進行新產品的研製、試驗與開發、新技術的引進以及設備的技術改造,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科技與智力支援。在當前的合作形式下,企業與高校積極合作,可以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起到宣傳效應。學生開展崗位生產實習,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間接增加企業效益,學校使用企業提供的專業實訓環境與設備,也起到了潛在消費者的廣告作用。在實習實踐基地的基礎上探索成立校企合作實體,可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比如,邢臺學院與河北強久集團合作註冊成立“河北邢久車業科技研發有限公司”,並作爲學校的進出口貿易實訓基地。由專業教師、科研人員爲公司發展提供智力支援,以邢久公司爲平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在這裏完成外貿實務操作培訓和實習任務,實現了校企合作的互利雙贏。

(三)建立穩定發展的溝通機制。爲促進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穩定發展,學校需要與企業組建分工明確、機構成員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合作組織機構,它是保證實踐教學實施和基地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比如,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委員會,制定委員會章程,明確委員會職責權利,負責研究行業與專業發展的要求與趨勢,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協調管理校內、外的實習與頂崗訓練,開展科研與培訓,推薦畢業生,開展合作教育管理。透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年度重點合作教育內容,不斷做好各機構的軟硬件建設,使之發揮高效快捷的溝通功能,實現校外實習基地健康執行和科學管理。

(四)建立互信互助的誠信機制。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初期是以信譽和情感爲聯繫紐帶,即使以簽訂協議(或合同)形式建立雙方的合作關係,情感與信譽仍顯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學校要發揮情感聯絡的內在作用,經常主動與企業聯繫,針對企業進行科學研究、技術幫扶等。當企業遇到經營難題時,幫助企業克服困難,使企業在兼顧生產與實踐教學的時候,克服實習給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學校也要依據合同的義務要求,維護企業的利益,保守企業的祕密,主動爲企業出謀劃策,爲企業培訓員工,推薦優秀畢業生,爲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只有誠信互助,才能建立情感和互信,雙方的合作也才能持久和長遠。

(五)建立實習實踐基地保障機制。校外基地能否充分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基地的建設,雙方必須本着互惠互利、深入合作的原則不斷進行基地建設。首先,實習實踐基地要實行掛牌制度,簽訂合作協議書,並建立基地的領導小組,保障基地的長期合作關係;其次,雙方要共同建立企業的實踐方案和考評制度,使實踐項目、實踐崗位和企業指導教師落實到位,保證教學實踐活動與企業生產有機協調。另外,以徵求意見、問卷和調研等形式,收集實習企業、基地指導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評價及意見,並認真分析,對後續實踐教學提出改進建議;再次,建立校企聯合科研攻關小組,透過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既可密切校企關係,又可以體現高校在企事業單位發展中的作用,從而贏得他們對高校的尊重和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認可;最後,需要設立專項經費,解決實踐基地中需要完善的設備、儀器,保障和不斷更新實踐教學條件。透過設立專項經費支援,鼓勵雙方開展科研申報、科技創新、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獎勵先進指導教師和學生,調動教師、企業人員和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表明,高效執行是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保證。

總之,用人單位都希望招到能夠快速進入狀態、熟練應對工作的人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是用人市場上的需求導向,也應當成爲院校培養學生的導向。完善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機制建設,對於校企合作實現互利雙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將社會所需知識融入教學,從而培養既懂理論又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