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之柔性教育相關論文

論文2.45W

論文關鍵詞:柔性教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之柔性教育相關論文

論文摘要:當代大學生的擇業,直接受職業價值觀的支配。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是由其世界觀、人生觀所決定。高校可借鑑企業對員工的柔性管理與教育經驗,爲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營造柔性氛圍,設定柔性目標,並實施柔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職業價值觀是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併爲其進行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標提供充分的理由。職業價值觀反映的是人的需要與社會職業屬性之間的關係,是人對社會職業的評價。它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職業問題上的訴求。選擇職業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直接關係到大學生人生起跑。因此高校應高度關注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本文擬借鑑企業對員工的柔性管理和教育中的一些有益的經驗,探索出一種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新模式。

一、柔性教育在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

現代企業管理創新出一種新的學說,即對員工的柔性管理,這是企業管理的進步和發展。柔性管理是相對於剛性管理而言,前者揚善,後者抑惡。前者以感化教化爲主,後者以律令懲戒爲主。爲此,我們應首先認知柔性教育及其內涵。

柔性泛指對人實施管理的彈性和張力,引導被管理者適應環境變化,並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發展而靈活反應,迅速行動,改變策略。“柔性”具有全能的能力,既具有適應不同情況的能力,還具有堅強、韌性、忍受負面帶來的影響的能力。

企業對員工的柔性管理及教育是以嚴格規範制度爲基礎,以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爲條件,突出員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主體,透過順勢而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強化管理與教育的應變能力,從而促使員工在企業中自我價值的實現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相融合。

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爲什麼要借鑑企業柔性教育模式呢?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及職業價值觀出現了鮮明的個性化的特點,傳統的“美德袋”式的價值觀教育模式已顯得有些乏力。而企業對員工的價值遠景教育與高校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頗有着相通之處,因而,借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柔性管理與教育模式來創新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是可行的。據此,筆者針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問題大膽提出柔性教育這一新的概念,以求教於大家。

1.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紀乃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它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爲根本特徵的教育。而本文提倡的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實施的柔性教育是尊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從研究學生的差異人手,爲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文化環境與氛圍,啓發和誘導學生把學習過程當作是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併力促個人的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接近。它以學校穩定的規章制度爲基礎但不拘泥於此,而是隨着時間、外部環境等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一種反映敏捷、靈活多變的嶄新的、彈性化的教育模式。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柔性化過程要體現出“和諧、融洽、協作、靈活、敏捷、韌性”等柔性特徵。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柔性教育模式本質上也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生活、工作於社會環境之中是千變萬化的,而作爲求職主體的大學生,德、才、學、識諸要素也處在變化發展之中,主客體在求職領域即有雙向選擇,更需雙向磨合。而柔性教育正是這種磨合活動、過程的潤滑劑。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是不可取的。

2.符合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點

隨着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的猛烈衝擊,人們的生產方式、生存方式、工作和交往方式發生了一場深刻的革命。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乃至整個精神世界也逐漸發生着變化。而作爲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更是在社會潮流與趨勢的直接影響下,出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在擇業目標上,大學生擇業的自我意識突出,從“關注社會”到“關注個人”。如果說前幾代人習慣於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奮鬥目標的意義,當代大學生卻更樂於把“小我”從“大我”中分離出來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標。在職業評價上,以往重腦輕體的現象開始發生轉變,經濟收人高低已逐漸成爲部分大學生對職業評價的主要槓桿,從而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擇業標準。據調查大學生擇業標準的功利色彩凸顯,從“內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轉化。在擇業取向上,從“一元”到“多元”,大學生擇業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川另外,以往“幹一行,愛一行”的職業價值觀念開始被淡化,當代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更看重自己的發展需要和利益的`驅動。

總體來講,隨着社會開放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生存空間的越來越廣闊,大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教育方式。而本文提倡的柔性教育十分重視在不同條件、環境下根據不同的學生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3.企業員工價值願景教育與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有相通之處

企業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在企業所有的資源中,員工是最重要、最關鍵的資源,重視開發和利用好員工的能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此,現代企業管理十分重視對員工的教育。其中,企業對員工的價值遠景教育的目的即在尊重員工的人格獨立和個人尊嚴的前提下,引導員工的奮鬥目標與企業目標取得共識,從而提高廣大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歸屬感,激勵員工的戰鬥力,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雖然高校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適應某個企業的發展,而是引導大學生個人的職業目標與社會發展需求相一致,但在教育的前提、方式、方法等方面與企業員工價值遠景教育是具有相通性的。因而,借鑑企業對員工的柔性管理與教育模式來創新高校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二、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柔性教育模式的實踐

借鑑企業柔性教育意在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採取多樣化的教育方法與手段,以大學生髮展與社會需求相一致爲目標的彈性教育方式。高校對大學生加強職業價值觀之柔性教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實踐。

1.營造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柔性氛圍"

柔性教育是以大學生心理與行爲規律爲基礎,採用非強制的方式,將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內化爲大學生的個人需要,並引導其外化爲自覺的行爲。高校可積極創造條件,營造情感、競爭的柔性氛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作出正確的職業評價和選擇。

(1)創設情感的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作用。如果創設出好的學習環境,就會讓人類原本具有的慾望,以極其自然又最佳的形態發揮出來。而教師與學生建立深厚友誼,是在學生中創設柔性氛圍的重要條件之一。“古人交誼斷黃金,心若同時誼亦深。”只有令學生“親其人”才能“信其道”。也就是說,高校教師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學生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身心處於和諧自由狀態,一方面愉快地熱情地級取知識,另一方面學會正面思考問題和追求人生正確的奮鬥目標。

(2)創設競爭氛圍。“競爭的作用,就象一臺無形的馬達,強有力地推動人們去創造,去奮鬥。它能養成人們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的開拓精神,培養人們就是乾毛巾也要擰出一把水來的創造精神。”在競爭狀態,學生的智力、體力和情緒都變得飽滿、緊張,自我成功的需要非常強烈,創新意識將更強,創造力更大。而社會需要品行好、有團隊精神、吃苦耐勞和有創造力的大學生,而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柔性教育的目的也在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社會競爭是殘酷的,柔性教育在於把這種殘酷環境當作鍛造大學生意志力的必要氛圍,樂於迎接挑戰,善處挫折和困境,以博大包容的心態,愈挫愈奮。這是競爭意識的核心。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競爭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是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觀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2.柔性設定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推崇的目標管理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育目標的引導下,大學生的職業生涯之路將走得更好,走得更穩。然而,《孫子·虛實篇》指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目標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隨着時代、環境和對象等條件的變化而作出柔性設定。

(1)因人而異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哈佛商學院MBA核心教程中有這樣對各類人才個性因素的闡述,即在所有個性因素中有五個最基礎的維度:一是外向性,這樣的人才善於社交、言談,適合做外交方面的工作;二是隨和性,這樣的人才能夠愉快合作,給人以信任的感覺,適合做協調方面的工作;三是責任心,這樣的人才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可靠性,適合單獨負責一個項目,委以大任;四是情緒穩定型,平和,安全,能夠統攬全局,這樣的人才適合做決策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夠冷靜處事,善於分析;五是情緒開放型,個體聰明,敏銳,適合做開拓創新型的工作。面對這些個性迥異的潛人才,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是不行的,只有採取這種既富  於包容性與統攝性又具有高度靈活性的柔性教育方式,結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行爲習慣、專業技能等綜合因素,細緻耐心幫助他們正確地作好人生職業規劃,實現自身的職業理想。

3.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方式方法的柔性實施

傳統的價值觀教育模式有四種,約翰·杜威(J. Deway )的“美德袋”式的教育模式,看重的是對價值觀內容灌輸;拉思(L. E. Rath )的”道德價值澄清”的教育強調對價值判斷、決策的訓練;“認知一發展方法”教育模式看重對道德價值形式的訓練,李伯黍的“綜合模式”則重內容的傳授和形式的訓練於一體,彌補了以上三種模式之不足。然而,價值觀是一種複雜的、多緯度、多層次的心理現象。職業價值觀亦是如此。因而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柔性教育體現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方法中。

(1)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圍城”教育方式。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是個體在長期社會化的過程中和多種社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大規模的複雜社會中,沒有任何一種個人屬性能比他所受到的教育更能一貫地、強有力地預言他的態度、價值和行爲。作爲大學生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大學生取啞價值觀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同樣,要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更新和發展沿着正確的軌道前進,也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學校層面可從教育思想、觀念方面,校園文化建設及教育者的方面引導對大學生正確職業價值的建立;家庭則透過家庭接觸、家庭期望、家教方法和家庭觀念等方法來影響大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社會則可透過建立各種職業介紹所等機構,幫助大學生擇業、謀業和就業;尤其可充分發揮社會傳播對大學生的傳遞、滲透、模擬和導向等作用,引導其職業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可是,在當前大學生教育實踐中,高校與家庭的聯繫、溝通十分薄弱。而柔性教育要求高校就此作出改進。

(2)詩化薰陶、行爲訓練、榜樣示範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一是詩化薰陶法。古曰“文以載道”“文以明道”。失去“文”的“道”是單調的、貧乏的、蒼白無力的。價值觀教育中一味採用灌輸方法只能增添大學生的厭倦,實踐也已證明效果並不理想。在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中,對接中華傳統詩教,一改以往以理性佔主導的德育言說方式,重感動重踐行重創意重反思,倡導親情化、個性化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以提升師生職業價值觀境界爲歸結。使職業價值觀教育主體化、生活化和審美化。二爲行爲訓練法。這是透過道德實踐和對道德行爲的價值領悟、策略訓練、獎勵與懲罰等方式進行道德教育,以鞏固道德信念、磨鍊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德育方法。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的行爲訓練法主要包括:模擬人才招聘、模擬工作崗位、社會實踐和日常規範訓練等。如針對商務管理專業學生,將班集體模擬爲一個公司,每個學生都是公司的員工,分別承擔不同的工作崗位,然後確立“公司目標”,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大學生的職業理想,強化職業道德,夯實職業知識和技術。三爲榜樣示範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在教育過程中就經常以堯舜、管仲和周公等作爲學生的榜樣,要求學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荀子也提出過“學莫便乎近其人”的主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我國教育上的著名格言,它講的就是榜樣的巨大力量。這是以他人的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職業價值取向和模範言行影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方法。以上三種教育方法宜相輔相成,互相滲透,互爲補充。

當然,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柔性教育,不僅體現在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上,更體現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各種教育方式方法的相互影響,相互配合上。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之柔性教育是透過價值的導向功能、信念的支援功能、情感凝聚功能來實現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