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現狀及對策論文

論文2.71W

摘 要: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響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目前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在對其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對策。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現狀及對策論文

關鍵詞:青海;女性;受教育;

1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的現狀

所謂受教育程度,是根據人們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反映出的知識文化水平來認定的,不同羣體的人均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構成了羣體規模的不等的教育存量。

隨着青海經濟的發展和基礎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女性接受教育的條件不斷改善。小學適齡兒童和女童入學率分別由2000年的94。23%和93。09%提高到2006年的97。05%和96。7%;初、高中階段女生毛入學率分別由2000年的78。35%和3。76%提高到88%和55。22%;青壯年女性識字率由2000年的72。1%提高到78。57%。新增女性勞動力和在職女職工能夠普遍接受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廣大婦女逐步接受終身受教育觀念提高 。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有所改觀,每萬名女性人口中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明顯提升;文盲人口有所下降;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與男性相比逐漸縮減;女性受教育人口的數量隨着年齡的減小而不斷增多。如此情況爲我省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也有力地促進了勞動人口素質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推動全省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由於受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傳統習俗、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青海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儘管有所提升,但仍遠不及男性人口,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 女性受教育程度在性別上存在較大差異

據統計部門前不久進行的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青海省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接受小學及小學以上教育的人口性別比爲124。4:100,其中在小學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別比爲112。57:100;在初中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別比爲145。19:100;在高中接受教育的人口性別比爲119。71:100;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人口性別比爲134。84:100,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在文盲、半文盲人口中,女性佔67。2%,男性佔32。8%。說明在受教育機會均等上,仍存在較大的不平等性。

1。2 受教育程度在城鄉間存在較大差異

由於城鄉長期存在社會結構制度的二元性,使得城鄉間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有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必然反映在女性受教育程度上。據第五次人口調查資料數據分析,從分地區分性別、受教育程度的6歲及6歲以上人口看, 61%小學文化程度女性分佈在青海農村,初中、高中、中專文化程度城鄉女性差距不是很大;而從大專、大學本科、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看,受教育程度越高,農村女性所佔比例越低,依次遞減爲:36%、18%、16%。另據人口普查資料推算,2000年青海女性人均受教育年限爲4。10年,其中城市爲7。30年,農村4。63年,相距2。67年。而同期城市男性超過農村男性受教育年限僅1。94年,農村男性比農村女性多1。75年的受教育機會。可見,女性受教育程度城鄉間存在較大差距。

1。3 女性受教育程在職業上存在較大差異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青海省各職業人口中,77。54%女性從事農、林、牧、漁及簡單服務和粗放加工等職業,且82%爲小學以下文化程度;7。86%女性從事批發、零售、餐飲等商業服務工作; 14。6%的女性在國家機關、黨羣組織、高校、科學研究等機構工作。而且文化素質低的女性一般分佈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從事體力勞動;文化素質高的女性多分佈在第三產業,從事腦力勞動。可以看出,不同職業所需的文化知識水平含量是有區別的,文化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女性就業機會及女性人力資本含量多與少。

14 女性受教育程度在民族上存在較大差異

青海總人口爲543。2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就佔45%。全省婦女文盲比例高,而少數民族婦女文盲比例更高。2005年五普資料顯示,未上過學人口中少數民族女性比漢族高34。7個百分,在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程度人口中,漢族分別是少數民族的3。71、4。94、和2。60倍;在大專、大學本科教育程度的人口中也分別高出少數民族女性2。25和0。51個百分點。缺少文化知識成爲少數民族女性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許多方面享有平等權利的最大障礙。同時,婦女文盲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一個主要原因。

1。5 女性受教育程度在培訓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各類培訓是除正規教育以外的另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方式,事實上,勞動者所具有的許多有用的勞動技能都不是在學校裏獲得的而是得之於各類培訓。青海省女性接受培訓的比例低於男性。2004年—2006年青海省培訓社會人員中女性所佔比例分別爲30。5%、23。5%、 24。4%。說明青海省女性接受培訓的比例與男性相比差距較大。

2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成因分析

青海省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認識的、觀念的、政策的等主觀原因,也有環境的、經濟的、師資的等客觀原因。從深層次分析,筆者認爲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起着重要的制約作用:

2。1 經濟因素

長期以來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青海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貧困落後的基本省情,使女性發展的起點低、發展慢。特別是教育經費投資不足,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同時,青海省國民收入水平也較低,不少貧困的地區只能勉強達到溫飽,個人教育投資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女性,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失去受教育的各種機會。而且青海各地、各民族之間的教育發展也極不平衡,同一地區和民族內部,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差別,農村低於城市,牧區低於農村,青南地區教育發展水平更爲落後,特殊教育和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較慢。這些都是造成青海女性人力資源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

2。2 傳統觀念因素

青海女性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而由此產生的狹隘性也成了女性不願承認又不得不承認的心理弱點。“三剛五常”、“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封建祖訓;“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消極思想;“靠天吃飯”、“安土爲本”等傳統生產生活觀念;“男孩讀書,女孩養豬”、“男孩當家,女孩出嫁”等民族傳統觀念;“舍寺院無學校,舍喇嘛無教育”等宗教負面習俗等。不僅殘忍地剝奪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權利,委縮了女性擁有的與男子同質的天賦和智慧的潛能,而且還成爲女性抑制自身價值充分體現的一個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成爲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實施的又一障礙。

2。3 體制因素

體制問題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生產關係是由生產力發展的程度所決定的。但先進的生產關係能夠有力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後的生產關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多年來青海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人事體制、教育體制及其它相關體制,使安排取代了選擇,服從取代了競爭,再加上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空間顯得十分狹小,過多的女性管理人員被重複不變地安排在公共關係的崗位上,如黨務工作、人事工作等;過多的女大學生被推薦報考社會公認的'“合適”專業,以至文科成了女性化專業的象徵。久而久之,使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性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女性人力資源潛能的開發和拓展。

3 提高青海省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對策

3。1 加強教育投入是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重要環節

在爭取國家財政的專項撥款,地方政府也要想辦法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同時在保證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的前提下,也應採取積極措施,啓動社會資金對教育的投入,從總體上減緩女性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差異的擴大,提高女性勞動力的整體素質,爲青海經濟的快速發展積累人力資本。

3。2 讓性別平等意識進入決策主流

消除性別歧視,弘揚女性自強精神。消除性別歧視,一是要創造有利於女性教育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全省形成重視女性、尊重女性、保護女性的良好風尚;二是要把女性教育作爲青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之一,把女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消除不利於兩性平等的因素;三是要宣傳女性在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與貢獻,宣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女性典型,讓性別平等意識進入決策主流。

3。3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根據青海省女性受教育程度、女性人力資本存量的現狀和加大開發的需要,政府可採取應對性和操作性強的對策和措施,以儘快提升女性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一是繼開展形式多樣的掃盲活動,有效地降低女性成人文盲率。二是以多種手段鼓勵處於弱勢的農村婦女學知識、學技術、學科學,依靠科技脫貧,依靠知識致富,在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起骨幹作用,在參與中提高自身的素質。三是堅決清除妨礙女學生接受教育的任何人爲障礙。取消與性別有關的入學錄取分數差異政策,積極開展升學指導工作,拓寬女學生擇校擇業的視野,優化女性人才的結構。四是積極發展適應婦女特點的成人教育。重點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增加婦女接受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機會,使女性人力資源能有選擇地接受教育和培訓,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

3。4 轉變女性自身觀念

廣大女性要克服遇難而退的軟弱心理,摒棄頭腦中固有的女性是“弱者”的心理,從傳統陳舊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從繁瑣事務中解放出來,從因循守舊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來認識和確立人生的自我價值,積極主動參與各類教育、培訓活動,靠自己的實力不斷提高政治、業務理論水平,參與市場平等競爭,成爲市場需要的有用人才。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轉型過程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特別是在直接爲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商業、服務、飲食業和金融保險等適宜婦女生理條件的部門、行業,幹出不凡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小戎。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與管理[M]。北京:人口與經濟,2003。

[2]@劉曼元。西北少數民族婦女的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J]。蘭州大學學報,2004。

[3]@王祿寧。關於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若干問題思考[J]。上海大學學報,2004。

[4]@路德珍。女性人力資源優先開發與管理的戰略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