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數字化地形圖探討論文

論文2.65W

1地理數據生產、管理與應用問題分析

數字化地形圖探討論文

目前在基礎地理數據生產、管理與應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數據形式多樣、標準不一

目前各基礎地理數據管理一般擁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獲取的部分基礎數據。這些數據格式不同、來源各異,有CAD格式的數據,也有MapInfo格式的數據,有經過編碼的也有未經編碼的數據等。數據存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採用傳統的圖紙儲存,有的採用檔案方式儲存,有的以數據庫表的方式儲存等等。

1.2生產模式並行、成果形式單一

當前數字化生產模式多采用“一體化並行生產模式”,即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產品製作在同一個軟件內完成。但由於當前數據採集軟件大多隻是從軟件操作的方便性出發,而較少從數據使用的角度去考慮數據組織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得數據成果形式單一,要麼只能滿足建庫,要麼只能滿足製圖,導致生產過程的重複和浪費,限制了數據的應用範圍。

1.3數據更新不力、現勢性差

數據的現勢性是數據的生命力所在,爲了保證數據的現勢性必須採用有效的更新機制。以前所採用的數據更新方式往往比較零散,更新速度慢,難以保證數據的現勢性。

1.4管理手段落後、數據安全性難以保證

由於多采用傳統的檔案或圖紙方式管理空間圖形數據,數據容易丟失、損壞和泄密,數據的安全得不到保證。隨着圖紙年久損壞,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將難恢復。

1.5分析手段單一、資訊利用率低

城市規劃部門對大量的基礎數據的分析目前所採用的方法、手段較爲單一。而隨着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以及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的應用,給空間分析帶來了新的方法;特別是多種資訊相結合,在地理資訊的支撐下可採用各種專題圖來表達和分析。

1.6難以深層次利用、社會化服務程度較低

提高資訊的利用效率是資訊系統建設的一個主要目標,城市規劃部門大量的規劃和其它資訊資源與基礎地理資訊還沒有統一管理,資訊的利用僅停留在原始資訊的提供階段,沒有進一步的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就難以滿足社會、企業和個人對城市資訊的需求。隨着科技的發展,應能透過多資訊的綜合分析,爲制定21世紀初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爲城市制定社會、經濟、科教等各項發展政策提供決策支援。

1.7目前勘測管理工作與國家要求的“五統一”原則有距離

即:統一的平面座標系統,統一的高程系統,統一城市地形圖的圖幅分幅和編號,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管理城市勘測基礎資料。

2城市數字化的總體目標

爲了避免重複投資,統一測繪成果,實現數據共享,採取地形和地籍兩圖並測的方法,對城市全域航空攝影面積爲2400平方公里,實際成圖範圍爲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圖和地籍圖的更新測繪工作(分3種比例尺):132平方公里範圍的1:500比例尺現勢地形圖及完整的地籍圖庫;560平方公里範圍的1:1000比例尺地形圖及154平方公里的村莊地籍調查、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1864平方公里範圍的1:5000比例尺數字線劃圖。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礎空間數據的採集、監理、轉換、入庫有效模式;

2.2建立數據分層、分類編碼體系,實現數據規範化和標準化的生產;

2.3制定影像圖生產、建庫方案,滿足城市DOM和DEM數據生產、建庫和應用分析要求;

2.4建立開放、穩定、安全、共享、海量、連續無縫的矢量數據與柵格數據的空間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系統;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更新機制。轉

3城市數字化系統

爲實現建設全市範圍的準確、動態、高效的共享型基礎空間數據庫的目標,針對目前基礎空間數據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業務流程,分以下六個階段來完成:

3.1數字化地形圖、地籍圖測繪及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總體設計

數字化地形圖、地籍圖測繪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總體設計是整個工程的綱領性檔案,對工程分項實施具有指導作用,它涵蓋了航空攝影、控制測量、兩圖測繪、內外業監理質檢、兩系統開發建設、組織架構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攝影、航攝底片掃描及監理階段

航空攝影及航攝底片掃描由某資訊技術研究所中標,項目監理由市測繪院承擔,邀請了省內外專家對中標單位提出的“市基礎測繪航空攝影技術方案”進行了論證,明確和規範了航空攝影的技術路線與指標,對方案中不足之處提出了修改意見

3.3數據生產階段

由專家組按照科學規範的評分規則認真仔細審閱了投標單位標書,確定了12家作業單位。按總體設計提供的數據作業方案、數據整理方案、過程監理方案、質量檢查方案和數據提交方案等要求,對地形、地籍數據進行採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爲符合規範的入庫數據。

3.4數據建庫階段

數據建庫階段是本項目的核心內容,在這個階段主要完成基礎空間數據庫、地籍資訊數據庫的建設及數據的監理和入庫工作。組織邀請了省內外專家組評審,確定了某城市資訊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資訊工程有限公司爲數據內外業監理單位和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和地籍資訊管理系統開發單位。

3.5動態更新階段

動態更新階段從數據庫的建成就已經開始了,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數據的修測、補測、監理、入庫更新形成一整套實時更新管理辦法。

3.6系統應用階段

資訊管理系統應用是基礎空間數據建設社會化服務的終極目標,透過管理系統中的基礎空間數據爲政府提供城市建設、國土資源利用、環保、水利、統計等決策支援的基礎地理框架資訊,爲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整套標準的基礎地理資訊支援平臺。

4數字化的主要特點

4.1數據共享,一次採集數據,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兩圖並測,比分項施測節約經費約30%。

4.3利用先進的測繪技術、嚴格的質量標準、優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資訊管理系統。

4.4一律實行全過程招投標制度,使各投標單位在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運作機制下,同等參與競爭,增加辦事的透明度,並請兩局紀檢部門參加,對整個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督。確保工程優質、高效地完成,對整個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理,在有效的監理機制下,對整個作業過程進行全過程監督,促進施工單位、監理、業主三方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確保成果的質量,按時完成任務。

4.5在充分借鑑國內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經驗,並結合城市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建立一套適合城市具體實際情況的數據資訊規範化、標準化技術方案體系,建立一個全市統一數據規範的開放型的基礎空間數據庫。

小結

城市數字化地形圖、地籍圖測繪與基礎地理資訊系統的建設將是以空間數據庫爲核心,多種專業資訊數據庫相結合,各種應用子系統爲支撐,融數據採集、系統管理與維護於一體的綜合型資訊系統。使科學化、自動化、資訊化和高效化的基礎數據爲城市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質量的基本地理資料,爲城市各專題GIS應用系統提供標準化的現狀基礎資訊,實現面向社會公衆的網上基礎地理資訊服務,爲城市其他專題資訊系統提供標準化、權威性的多種比例尺的公共基礎地理資訊平臺,爲數字城市的建設提供空間數據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