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感言

關於化學教學的隨筆感言

感言1.44W

篇一:化學教學隨筆

關於化學教學的隨筆感言

在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新奇的實驗用品、神奇魔術般的化學現象、奇思妙想的化學實驗,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求知的慾望,這是初中化學教學的良好開端。初中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等這種較爲機械、死板的方法。但上了高中,就不適應高中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高一年級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他們能適應高中化學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決定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那高一的化學學習如何進行呢?回首幾年的新教材教學之旅,我不斷反思、總結,化學新教材到底新在哪?我認爲得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第一、加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化學的學習成績不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採用多種教學形式,以吸引學生。在教學上做個有心人,多思多想多留心。做好課前的準備,精心備課,即要備知識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學情,以飽滿的熱情走上講臺,以精彩的表演感動學生,讓學生入迷。這樣的老師,這樣的情形,學生興趣能不高嗎?

第二、養成學生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會課前預習。預習時要看、想、寫,重點難點、不懂得要在書上勾畫。看完書後,閉上眼睛能獨立回憶一遍,把厚書變成薄書,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強化記憶。其次是要會聽課。掌握正確的聽課方法,聽課與記筆記兩不誤。重視課堂和同學老師的討論,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要敢於設疑,問爲什麼?再次是會課後複習。課後複習時要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能把薄書變成厚書,使知識的掌握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第四會正確對待作業。獨立思考,獨立玩成。還要會課外學習。在課餘多閱讀課外的知識,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等。理論聯繫實際,幫助同學們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注重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化學知識遷移很少,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初中學習更多地體現了思維的直觀性經驗,記憶的知識較多,屬於經驗型邏輯思維。而高中學習更多地要求抽象思維,也就是要具有創新思維的意識,而不是根據經驗解決問題。現在的高中教材“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等欄目,都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而設計的。另外,化學課外作業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歸一、巧解習題,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正視初高中學習思維品質的差異,是爲了更好地指導和矯正我們的高中學習,選擇科學有效地方法,順利完成高中的學習任務。 第四、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良心活, 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有敬業精

神,就必須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鑽研教材、鑽研教法鑽研學生的學情況,精心選題,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使學生能透過化學課的學習,不僅能系統全面地掌握知識點,更能運用知識解決學習、生活和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要做到有效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達到高效、實用,才能使化學課堂生動活波,真正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高一新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爲整個高中的化學學習開好頭。

篇二:化學教學隨筆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個好教師應該既是嚴師,又是良友。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就需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抓住學生的心理,去激活學生的心。這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談一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情感教育

人的成纔有智商、情商和外界因素幾個方面協調進行。其中情商的作用不可低估。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惜對子女的財力投資,但許多家長忽略了情感教育;而孩子渴望理解、渴望溝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多關心他們的思想、學習願望,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和引航員。尤其是中等生,他們的智力、能力並不差,在學習過程中主要表現爲:心念不專、思想壓力小,所以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其它方面都無較理想的成績。面對他們,我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老師的辛勤和父母的勞苦來感染他們,增強學習的動力。例如,我班有個叫李X的學生,在期中考試後一段時間,作業不按時交,課堂提問時回答不好。放學後,我叫他去辦公室,經詢問得知,他因段考成績不好被父親打了一頓,覺得很沒面子,就開始破罐子破摔。我幫他分析了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研究了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並幫他制定了學習計劃。從此該學生的學習不斷進步,期末考試成績優秀。

二、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

教師講課都喜歡學生注意力集中,能靜心聽老師講課。可有些學生由於課前作了有趣的活動,或其它原因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這就需要教師以風趣幽默的講課藝術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過來。一次上課,講化合價,正準備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時,看到幾個學生打瞌睡。於是我提高了聲音說:“首先聽我背首詩,瞌睡睡、睡瞌睡,越睡越瞌睡,你乾脆別睡。”學生聽後都笑了,幾個瞌睡的學生也猛地擡起頭,睡意頓消。這樣在較短的時間裏,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爲編化合價的順口溜作了鋪墊。

三、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師只要掌握差生的心理變化規律,進行耐心地輔導和幫助,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差生也是會轉變的。課堂提問要照顧差生,讓差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即使答不出來也不要訓斥,儘量啓發他回答出來,讓他享受成功的喜悅,從中得到鼓勵,增強自信。

教師的課後輔導是轉變差生的一個好機會。教師要多鼓勵差生提問題。一旦差生提出問題,教師要熱情優先給予解答。這對差生精神上是很大鼓舞,同時也是差生轉變的開始。給差生講問題時,要啓發誘導差生積極思考,能考慮出答案的,要給予表揚,說他腦子靈、聰明等,以滿足中學生強烈的爭勝心理。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最具有實際意義的心理部分。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和加強,跟教師生動而善於啓發的教學方法有密切的聯繫,同時也跟教師的語言是否生動、活躍密切相關。教師除認真設計好每節課外,還要注意化學知識和語言美的關係。例如,講考試經驗時 說我們都是經過分子、原子、離子的高速碰撞,一定會臨危不亂,考出高水平。化學知識在教學語言中的運用,新穎、別緻,既增強學生學化學的.樂趣,又讓學生提高了文學修養,領悟到學習化學知識的必要性。這種興趣一旦穩定下來將成爲學生學化學的催化劑,爲今後的化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篇三:化學感悟

化學新課程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創設化學生活化課堂不僅可以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繫,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能力,有效落實新課標。

一、 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爲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後有黑色斑點;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氮氣的性質。由於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的匯入,學生對於下面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興趣自然產生。

二、 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

現行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儘量貼近了生活實際,甚至手中的一張紙,呼出的一口氣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研究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易被接受。

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比如,家中的食鹽爲什麼會變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質爲什麼會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藍(紫白菜)怎麼變紅了?等等,透過大量具體的、真實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感受體會了解化學問題。

三、 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昇華。

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例如,結合空氣、水、酸、鹼、鹽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施用化肥和農藥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

結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組織學生關注新聞並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 透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自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四、 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繫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係,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

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標籤:教學 感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