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第二學期一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該總結這段時間的得與失,爲下一階段的工作奠定基礎了。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總結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第二學期一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二學期一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第二學期一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總結1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情操、培養兒童的心靈美起着積極的作用。本人本學期擔任學前班、一年級和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工作。根據不同的年級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經過不懈的努力,我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學內容。爲了今後更好的開展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1、滲透了思想教育。在本學期音樂教學工作中,注重對教材的運用,加強了音樂思想教育。透過教學活動,教育學生學習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樂聲中,使孩子們享受美,熱愛美,受到美的薰陶,愛學、樂學。

2、培養了學生初步認識節拍、聽辨不同旋律的高低、聽辨旋律的上行和下行、旋律的強弱以及三拍和四拍子的指揮圖式。

3、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能夠在鋼琴和錄音帶伴奏下配上表情演唱歌曲,並會辨認中國一些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特點(比如新疆)。

4、培養了學生運用體態動作在音樂中做出反應的能力。

5、培養了學生參與音樂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和有序性,就是大多數學生能在音樂課中保持很好的積極性但又遵守紀律的狀態。

6、在教學工作中,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範唱方式與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啓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歌唱,透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二、存在問題:

大多數學生只對歌唱教學感興趣,而對音樂知識教學抱着漠然的態度;少數學生還存在膽小不敢“出頭”的現象;在教學方法上沒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還存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歌唱教學中,沒有把曲譜教學貫徹到底。

三、採取措施: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應該本着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尋找課外的音樂和學生喜歡的曲目豐富教學,以集體合作形式爲主,引導他們共同學習。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多鑽研新課標的理念,進一步提高教學技巧,運用活潑的教學方法,積極滲透音樂教育理念,把現代教育的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去,讓課堂活潑起來,讓孩子們跳躍起來。

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透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爲主題,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爲了克服以上問題,主要做到如下幾點:

1、認真備課,鑽研新課標,結合新課標做好前備、復備工作,備課時要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特別對膽小的學生要多加鼓勵。

3、設計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

5、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7、多看多聽指導師和其他一些學校老師的課,從中總結經驗。

以上便是我這學期對音樂教學的總結,有不恰當之處請領導多批評改正。

第二學期一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總結2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的情操,培養兒童的心靈美起着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這學年,學校安排了我上一年級的音樂課,對低年級學生我以進行節奏、音準訓練爲主,並適當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節奏、律動中去感知音樂的美。

一、從情趣出發,讓學生得到美的啓蒙

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基本音階時,我把七個音符寫在黑板上,用漢語拼音標上唱名,然後再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教學生認識,用琴伴奏,學生隨着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雖然做到了基本會讀,會唱,但是音準,特別是半音還是掌握不好。用這種辦法並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這時,我根據孩子們的特點,以“聽”爲主激發興趣:把學生分成兩個組來做遊戲。一組學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組學生再跺一下腳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組學生就唱si……經過這樣反覆多次,既有音程的變化、組合,又有一問一答式的遊戲,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音準感,而且培養了注意力,逐漸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剛剛入學的`學生特點是好動,如果一堂課讓學生坐着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後,就要選擇恰當的動作配合。比如:在教唱《大鼓和小鼓》這首歌時我就選擇簡單而又適當的動作,教學生邊唱邊舞,結合“體態律動”,進行訓練,這時可要求學生在音樂聲中做擂大鼓和敲小鼓的動作。當我把這首歌的動作全部教完時,學生就完全掌握了歌詞,同時也理解了歌曲的內容。

二、從育人的目標出發,進行審美教育

我國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大多數歌曲,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百唱不厭的優秀作品。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如,我在教學生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時,先要求聽《國歌》,出示印有國旗飄揚的圖片匯入,再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或校園的升旗儀式,引導學生認識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徵。然後,教學生讀歌詞,並根據歌詞,讓學生找一找這首歌中哪幾個詞、字要讀重一些,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國旗的意義,並告訴學生在升國旗時應注意什麼?如何向國旗敬禮等。我引導學生有表情地歌唱,最後進行小結: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徵,我們愛國旗,尊敬國旗,就是愛國家,愛我們自己。

三、從創設情境出發,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

我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讓學生透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嗆嗆|嗆嗆”,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透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低年級學生沒有分數的概念,對八分音符比四分音符短常常不能理解,且易記錯。在講解時我用一張紙,一裁爲二,取出其中一張(上面寫二分音符),告訴學生一張紙裁開,其中的一張就好比是二分音符。我仍用一張紙裁成四份或八份,分別表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這樣講解,學生就易於認識八分音符確實比四分音符短的道理。爲了使簡單的節奏練習變得饒有興趣,我還選了幾首兒童熟悉的8小節或6小節的短歌,由學生按練習中的順序拍手,我在琴上奏出旋律。透過以上練習,不僅可以使單純的節奏練習與旋律結合起來,增加了音樂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培養了兒童隨音樂的節奏拍手的能力。從形象、直觀出發,讓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聯想。

值得一提的是本學期我們一年級在唱歌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孩子們在平時音樂課的經常提醒和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初步學會了用好聽的聲音唱歌,不喊叫,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保持正確的姿勢唱歌,在全班合唱時,聲音顯得比較協調。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學期的努力沒有白費。對學生的情感發展,協調的意識與技能、自信心等都起着較大的作用。我相信,透過不斷的努力,低年級的音樂特色會登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