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通用5篇)

時間乘着年輪循序往前,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過去的工作,倍感充實,收穫良多,是時候仔細的寫一份工作總結了。可是怎樣寫工作總結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工作總結(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通用5篇)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1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

小學教育,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爲小學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以表揚鼓勵爲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爲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絃,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爲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溫馨境地,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說就說,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透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一、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周總理一心爲公,爲祖國、爲人民甘願奉獻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讓學生把這一形象作爲榜樣牢固樹立於心中。

二、盡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種消極的心理體驗,此時,人總有表述的慾望,所以說“一吐爲快”。爲了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把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老師、家長、同學都可以是傾訴的對象。最後,我引用美國·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實踐證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於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爲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爲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實現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動爲主的特點,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不僅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爲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等。透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實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2

心理健康教育作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正日益體現出它的重要性。本學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繼續把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爲工作的重點,在德育辦公室的領導下,圍繞學校德育要求,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結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集體教育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全體參與和個別對待相結合的方法,既可讓全體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各種特殊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學期初,我們針對學校情況,要求班主任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將心理健康知識慢慢滲透到每一個孩子的心中。與此同時,我們從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出發,建立了個別輔導模式,以彌補“集體輔導”的不足。開設心理諮詢室進行個別諮詢是教師和學生透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心理行爲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

2、透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心理教育,在品生、品社課中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讓學生並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限於學校教育這一領域,它應當以更積極、更主動的姿態拓展陣地。我們全面分析了學校教育的特點以及影響學生素質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覺得家庭與社會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特別是家庭教育,它直接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關聯。我校利用家長學校進行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爲影響孩子。當實踐表明,家長能夠配合學校促進子女全面健康成長,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工作相結合

學校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和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都是學生,它們共同服務於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和個性的全面發展,服務於學校教育的總目的。它們的具體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滲透,但又各有側重,不能相互代替。

二、整合教育資源,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我校十分注重整合學校各種資源,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1、豐富校園文化、透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少先隊大隊活動、運動會、集體舞等爲學生搭建表現才華的舞臺,調節學生的身心,釋放學生的潛能,並透過各種競賽,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奮勇拼搏的精神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利用學校各種陣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注重利用好學校的各種設施,透過宣傳櫥窗、教師博客、黑板報等陣地來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總之,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不僅是運用心理學知識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心理學知識豐富的源泉。作爲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3

對於畢業班學生,他們由於過重的課業負擔及其他因素,產生心理擔憂的現象,急需發泄的現象。我們五年級學生正處在不穩定的青春適應期,情緒活動應屬正常現象,也是與外界環境磨合時必須付出的代價,在這個可塑性極大的階段,作爲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平時很難看出什麼問題,我們能爲學生的心理健康做些什麼呢?

一、爲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鬆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中,由於我們與學生所處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帶有很多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對學生的行爲規定了許多(校規、班規),這也不準,那也不準,似乎學生的一切必須服從老師的意志,容易使學生覺得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環境之中,結果學生要麼感到自己無能、羞怯、退縮,形成過分服從與依賴等不良心理品質,要麼形成反抗、仇視、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爲特徵。隨着學生的年齡增長,其生活適應能力越來越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活動能力。於是我就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自制能力,透過在班級中建立一定的鼓勵懲罰機智,從而還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我以營造班級氣氛爲關鍵,以民主、活潑的風格來組織班級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在班中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將一週學生的行規情況進行評比,定期開展才藝展示,各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評比中得到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鬆、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這是穩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的標誌。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無常、憂心忡忡、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就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甚至精神失常。因此,要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的情緒控制力是較差的,常常喜怒形於色。而且,由於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遷就過多,容易形成衝動、自私的特點,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覺得委屈了自己。這樣就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狀態,影響心理健康。因此,我在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本週,在我班就發生了一件另人意外的事情。我班的小徐,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但因爲家庭因素,父母上月離婚後,對她打擊很重,覺得心情壓抑,但是她是住宿生平時都和同學在一起,和別人說這事會讓人笑話,壓抑在心中的憤怒無人傾訴,於是就在某天早上將別人的眼鏡丟在垃圾筒裏。以尋求發現,事後她還不肯承認,在我的誘導下她終於承認,我立刻和其家長取得聯繫,一邊批評教育,一邊做她的心理輔導,告訴她有不開心和壓抑要和老師家長溝通,而不要自己尋求一種不合理的方法解決,這是很愚蠢的。她終於在我們的開導下認識到自己這種行爲的錯誤,並表示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三、給學生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還依賴於我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便對日常心理行爲能進行正確地鑑別,分清是非。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辨別哪些是健康的有益的。對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傳授一些心理保健知識。

四、積極誘導學生構建並完善自我調控機制

在學生心理髮展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非積極因素和動向是正常的,也是能夠預料到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隨時剷除消極心態,努力按社會的規範調節自己的情緒、需要和行爲。在每一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考試前,總有一部分同學視考試爲無所謂的態度、消極怠學、虛度時光,一發現這些學生的消極思想後,就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瞭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多給予一些鼓勵等;於是這些同學又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班主任老師的工作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環,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爲學生優化環境,教學生自我調整,做到防患於未然,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4

光陰似箭,時光如白駒過隙般,轉眼間又是學期末,我已經在大學度過近半年時間了,在學團會也工作半年了,站在學期末,透視在心理協會工作的這小半年裏,回顧工作的點點滴滴,回眸過去的一幕幕,些許感動,些許充實。由於心理協會是在這學期半期才成立的,那時抱着多個自己一個鍛鍊的機會、多給自己找點事做的目的參加了心理協會的招新,面試後很幸運的被師姐留下了,加入了這個有組織、有紀律、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大家庭心理協會體院分會,成爲了活動部的一員。

在本協會參加的第一份工作是協會自己策劃舉辦的一個“與你心靈相通”的活動。

這個活動是以看一個心理訪談的節目開始,講解一個一家三口的故事,講父子倆、夫妻倆的矛盾,從人的內心最深處挖掘人心中那份最真的感情,最終達到父子再無隔閡、夫妻無矛盾、一家和好如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給我帶來了很深的感觸,也讓我學到了怎麼去處理感情,怎樣去和別人心靈相通。再之後就看了一部與心靈相關的電影《異空危情》,裏面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心靈世界,給我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總之,在這個活動中,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們成熟了很多。

總的來說,這個活動辦得還是挺成功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宣傳工作沒做到位,以致活動室來參加的人沒有預期那麼多,在這個活動中,我也有點沒做好,由於有課的.關係,沒能及時到場來佈置會場,對此我感到抱歉在之後,我們分會也協助總會和其他部門搞了一系列活動,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每次都還是積極在參與,也把屬於我們的任務完成的很好。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首過去的工作些許感動。每一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每一次活動的收穫,背後都充滿了艱辛與感動。作爲心理協會的一員,做好每一件事對整個團體都有很大的幫助,團體的意識是很重要的。感動我們心理協會舉辦的每一次活動,感動每一次活動背後老師、協會成員以及爲活動付出的每一個人的艱辛。

回顧在心理協會工作的一學期,還是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見識到了許多大世面,這是許多同學所不能見識到的,不僅鍛鍊了我的口才,也培養了我在公共場合的講話能力。透過我們部門舉辦的活動以及其它部門的活動讓我知道了想要成功舉辦一個活動是多麼的艱辛。必須考慮到每一步,考慮到每一個細節,不能有一絲差錯,這就要求我們做事必須認真,細心,謹慎,考慮問題必須地全面。這點對我的影響很是深遠,我會好好改善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在心理協會一學期的學習,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組織、溝通協調、表達、決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識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溝通,必須承認自己的侷限,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別人、傾聽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瞭解自己的盲點,從別人中看清自己。一學期的學習,一學期的收穫,爲心理協會,自己付出些許,還是很感動心理協會的所有,是這個團體在共同進步,共同發展。一學期將盡,回眸過去,點點滴滴,充滿心中;感動所有,感謝過去!

希望重慶三峽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協會體院分會越來越好,希望重慶三峽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協會越來越好!

心理健康工作總結5

個體生活於人類社會的大生態系統之中,個體的存在狀態受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影響。學生生活、學習於家庭、學校、社會之中,其心理健康狀況極大程度上與這些外在的生活環境相互聯繫,受到他們的強烈影響。

只有瞭解這種聯繫和關係,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我們才能找出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根源,才能幫助學生比較徹底有效第矯治其心理不健康的狀態,使其享受健康的生活。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人們最早也最久生活於家庭之中。

家庭因素對中小學兒童的身心健康來說影響很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爲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變動,如父母死亡、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係緊張,如父母關係、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不和諧,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衝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制,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變遷,出現意外事件等。

二、學校因素兒童時期,花在學校的時間要佔去32%,僅次於在家庭的時間。

學校對兒童發展和心理健康的影響也僅次於家庭的影響。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係、同伴關係等。這些條件和關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例如,校風學風不振、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係不和諧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從而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適,就會造成心理失調,導致心理障礙。

三、社會環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係等,這些因素對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起着決定作用。

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爲,嚴重地毒害着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衝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標籤:通用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