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1

第一小學創辦於**年,*幢新教學大樓,新建的塑膠運動場、高速互連的校園網,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無不體現出學校深厚的百年文化底蘊。學校先後被評爲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法制教育宣傳先進集體、___市德育先進學校、___市依法治校先進學校、___市教科研先進學校、___市教育資訊化示範學校、___市少先隊示範學校和全國資訊技術道德教育示範學校,因此在在全市小學中享有較好的聲譽。學校現有教學班25個,學生1093人,附屬幼兒園15班,幼兒511人,教師98人,本科學歷29人,擁有___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___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校級學科帶頭人9人,市教壇新秀13人。

近年來,學校以“外塑形象,內重質量,加強管理,全面提高”爲辦學目標,以師資隊伍建設爲依託,以德育工作爲核心,以教育科研爲先導,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以興趣小組爲延伸,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開展以環境教育爲主旋律的綜合實踐活動,磨練了一支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造就了一支樂於奉獻、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學生。

20xx年,我校成爲“___市綠色學校”。在此基礎上,四年來,我校豐富內涵,積極參與,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繼續加大學校育人環境建設力度,開展環境教育,在實現學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爲指導,在學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納入有益於環境的管理措施,並持續不斷地改進,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一切資源和機會全面提高師生環境素養。特此申報,敬請專家、領導批評指正。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管理

綠色象徵生命,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愛護生態環境,意義非常重大。校領導始終把環保教育當作一件大事來抓,真正把它抓實、抓細,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1、成立學校環境教育領導小組。

學校建立以校長爲組長,主管校長爲副組長,工會、團委、教導處、總務處負責人爲成員的學校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並組建學校創建綠色學校隊伍,建立了環境教育領導小組、中隊輔導員、全體學生這樣三級實施網絡。環境教育領導小組帶頭學習,領會綠色學校的內涵與意義,赴全國綠色學校常熟義莊等兄弟學校參觀學習,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環境教育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制定學校環保教育計劃和活動主題,組織指導師生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2、建立制度,使創建綠色學校工作有章可循。

學校根據國家有關環保法律法規,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先後制定了《環境保護常規》、《城小學生好習慣培養序列》、《教師好習慣公約》等有關規章制度,並加大了監督考覈力度,使環境教育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學校環境教育領導小組要求各部門落實責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個到位”,即計劃要求到位、活動場地到位、受教育學生到位、輔導教師到位、檢查評比到位、總結獎勵到位。爲了鞏固綠化成果,在師生羣體中樹立起“人人愛綠,人人護綠”意識,做到“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環境”。全校上下人人有綠化場地,班班有責任區域。責任到班,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體師生形成了責任重於泰山的羣體意識。全校建立紅領巾監督崗,由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帶隊,不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映,採取改善措施。環境教育還滲透進教育教學常規檢查評比,納入了班主任工作的考覈。學校對環境教育、校園環境建設、校園綠化等投入大量資金,以保證環境教育和創建“綠色學校”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立足課堂,讓創建綠色學校工作融入教學

我校對環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門課程非常重視,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德育辦公室和教導處經常性的進行備課檢查,聽課,並組織評優課、論文評比、課件製作評比等,切實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在抓好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強調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在各學科中均要滲透環境教育,有滲透環境教育的計劃、教案及有關的資料積累,並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社會環境考察等實踐活動。

例:科學老師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從植物到動物、從水質到空氣污染、從日月星辰到氣候變化、從節水節電到資源分佈……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透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來體驗環保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將有關教學內容與環保知識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特殊的葬禮》、《雲雀的心願》等課文時,深入淺出,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在指導學生寫《我愛校園》、《讓校園更綠》這類作文時,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各個綠化帶,使學生感受到校園的美麗離不開這些紅花綠草,更離不開同學們對綠色的呵護。

計算機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從網上搜尋、下載有關環保方面的資料;與學生一道製作以環保爲主題的電腦小報,充分發揮了蒐集資訊、運用資訊的學科特色。

勞動技術課的老師在指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工藝小製作的同時,將環保宣傳結合在教學中,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教師都能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資源。透過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力求恰到好處地滲透環保知識。

孩子們到新加坡夏令營回來後,給全校同學講述了新加坡衛生潔淨的城市風貌。校長到英國培訓考察,給同學們講述了英國的環保情況和大量的風光照片。生動的事例和優美的照片給孩子們深深的教育與啓發。

學校努力建立一種以學習者爲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爲基礎的新型環境教學過程,使學習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礎上,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環境教學體系。

三、開展綠色系列活動,讓綠色教育落到實處

近年來,我校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系列環保教育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環保氣氛,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爲創建綠色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設立環保宣傳陣地,營造綠色氛圍。

學校把環境宣傳作爲環境教育的切入點,如在校園內設立環保教育宣傳欄、環保宣傳標語(牌)、環保走廊,班級進行環保板報比賽,不斷爲環境教育營造濃郁的氛圍。我們力求學校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走道、每一個樓梯口都會說話,都有溫馨提示,都有教育意義。

學校利用閉路電視系統,有線廣播,透過感染力較強的直觀的視覺、聽覺效果,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共鳴。學生經常觀看環境教育錄像片、錄像資料,並將學校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及時錄像,及時播放。學校紅領巾廣播開辦了固定欄目,及時反饋學校中存在的不環保、不文明現象,使之成爲學校環境宣傳教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同時,在學校網站上開闢了“綠色學校”專欄和“健康教育專欄”。專欄內有環保知識、校園環保動態和健康小知識等,內容豐富,更新及時。

2、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夏令營,開展環保知識教育

學校把環境教育當成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週一升旗儀式國旗講話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資源”,“愛我藍天、愛我清水”,“以實際行動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內容,使環境教育滲透到國旗教育中,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

每學期少先隊大隊部開展諸如“我們和鳥做朋友”,“我是環保小能手”、“綠色的歌”等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增強學生環境意識。班會課形式新穎,有故事、詩歌、小品、歌曲、知識競答等,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環保知識。

學校每學年組織學生進行科技環保夏令營活動,這些已經形成常規。

3、結合重大紀念日,積極組織開展專題活動

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六.二五”全國土地日等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如地球日我們開展“環保知識書畫競賽”、“環保杯”徵文比賽等。植樹節發動學生爲班級獻花,教室裏、教師辦公室都擺上了幾盆綠色盆景,令人神清氣爽。教育過程中,注重把環境教育與藝術教育相結合,學生們不僅應用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關注自然,樹立了科學思想,提高了素質,豐富了課餘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實施廢舊物品再利用小製作,開展綠色環保系列活動

每學期開學,我們都發動學生向班級圖書櫥捐贈看過的圖書,老師把自己子女看過的書籍獻給學校圖書室。學期結束,我們對學生的部分課本進行回收。我們每學年組織一次小發明、小創造的擂臺賽,還有利用身邊舊的宣傳紙、舊掛曆,組織開展了千人包書活動。對於附屬幼兒園的孩子,我們則開展廢舊物品時裝秀等活動,幼兒園的老師更是心靈手巧,利用廢舊物品做了大量的教具,也用於佈置環境,美化環境。所有這些活動,讓學生形成資源不浪費,可以重複使用的意識。

5、結合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綠色環保的實驗研究。

“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是江蘇省教育廳與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正式簽署的合作項目。我們學校歷來重視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少先隊活動社區化》、《城鎮學生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等大市級課題。特別是自05年參加省公民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在省教研室鞠文燦主任、___市教科院胡春娜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的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我校四(3)班孩子對學校北邊小商品市場內購物環境進行了研究。學校北邊的北壕弄市場是___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因爲是小商品,孩子們都願意到那裏購買物品。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一些成人貪圖方便,摩托車、自行車都騎入市場,這樣市場內擁擠、空氣渾濁,孩子們呼籲:給我們一個安全、舒適的購物環境。今年5月31日和10月30日,分別在___新區實驗小學和___第十中學舉辦了聽政會展示活動。聽政會上,孩子們用親手製作的展版,用生動的敘述詳細的彙報了發現的問題、現有的政策和具體的行動方案、行動計劃。孩子們的彙報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美國八位參議員和全國課程改革專家組、省教育廳領導也都參加了聽政會。《小商品市場環境管理有待於加強》發表在___市報上,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孩子們的行動也得到了城管局和工商局領導的重視,有關措施緊跟着出臺、實施。

6、透過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讓綠色環保意識滲入每個家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特別是環保法的宣傳、執行等,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透過問卷調查、廢電池廢品回收、綠色家庭、學習小天地評比等形式開展了小手拉大手的活動,要求學生自己要做環保標兵,而且要帶動家庭開展環保活動,這樣讓每個家庭提高了環保的意識,並積極參與環保的活動。學校非常注重家校聯繫,做得相當的成功,我校也因此被命名爲“江蘇省新父母學校”。

7、構建數字化校園,提高了工作效率,建設節約型校園。

學校從99年開始構建數字化校園,利用業餘時間對教師進行技術上的培訓,先後建立學校網校,教師網誌,教研組網頁,年級組網頁,班級網頁,教師個人網頁等,我校先後被評爲___市、___市“十大優秀網站”,教研組、年級組、班級被[找文章還是到。,更多原創!]評爲先進網頁,學校都在首批被命名爲___市實驗學校、先進學校和示範學校,同時被評爲全國資訊技術道德教育示範學校。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利用網絡開展工作的,像所有的通知、對教師的一些工作佈置、對教師工作中的情況反饋、以及行政與教師的交流、與家長的交流等,這樣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大大減少了紙張、油墨等用量。我們還向學生免費開放了“綠色網吧”,引導學生文明上網。

學校多年來透過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使全校師生環保素養得到了大大提高,環境保護教育宣傳蔚然成風,環保宣傳、環保實踐、環保監督已成爲一種自覺行動。全校師生無論課內,還是課外,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形成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生動的環保教育局面。學校將在此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一如既往,以滿腔的熱忱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活動,努力開闢適合小學生環境保護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創素質教育的新局面。進一步爭取環保教育更高層次、更豐富的內涵、更好的品味,真正地爲我們共有的家園——地球充滿綠色而努力。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2

——涿鹿鎮初級中學創建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 涿鹿縣初級中學創建於1975年,是由原涿鹿縣初級中學和涿鹿鎮中學合併而成的一所全縣規模最大的公辦初級中學。20xx年11月,學校整體搬遷到新校區,校園佔地面積104畝,建築面積38498.2平方米,主要有教學樓三幢、實驗辦公綜合樓一幢、學生餐廳一幢、學生公寓兩幢。現有60個教學班,3000多名在校生,235名教職工。

近年來,涿鹿鎮初級中學在以董啓柱校長爲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宗旨,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爲指導,全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味,促進了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先後被評爲河北省文明學校,20xx年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爲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資訊化試點學校(全省僅有22所),張家口市“基層平安建設示範單位”、張家口市“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學校”、張家口市五星級學校和羣衆滿意的學校,被張家口市教育局確定爲全縣唯一一所“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工程”試點初中。

我校從20xx年春季全面啓動省級“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從成立組織、加強領導到建章立制、明確責任,從師生互動、全員參與到投資環保、美化校園,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有序開展創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提高認識,健全組織,加強創建工作的領導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爲制約經濟發展乃至威脅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問題。學校清楚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成爲經濟、社會和人類自身追求的重要發展目標,保護環境就是保護

人類自己;要保護好環境就必須依靠教育的力量,學校作爲環境教育的重要陣地,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綠色學校”的內涵就是運用生態經濟學理論,充分調動校內外一切資源,努力實現學校和人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要培養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人;創辦“綠色學校”是落實我國“可持續發展”基本戰略的具體體現,是二十一世紀學校發展的科學要求,是學校自我生存、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我校堅持把它作爲一種辦學理念,貫穿到整個辦學過程中,滲透到教育、教學、管理每個方面,“讓綠色永駐孩子心底,讓學生都來保護環境”,以求得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發展,爲社會的繁榮、人類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工作,一是提出了明確的工作思路,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即創建綠色學校與創建文明單位相結合,環境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環境教育與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的習慣,不斷提高師生的環境意識,不斷充實學校素質教育的內涵。二是成立了創建綠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學校中層領導爲成員。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統一思想認識,明確職責與分工,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爲學校文明創建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三是召開全校師生大會,校長對全體師生進行了創建“綠色學校”動員,宣講創建綠色學校的意義和要求,提出創建工作的目標、措施。四是把創建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將工作開展情況和成績作爲評價相關處室工作的重要依據。五是經常召開專題會議,對這項工作的實施情況進行定期研究檢

查,對照落實。六是聘請了環保局領導到校進行環保宣傳,舉辦講座,提高廣大師生的環保理論水平。

二、規範管理,關愛學生,將環境保護和人文關懷落實到學校各項工作中

1、制定有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

爲了落實環境教育、創建綠色學校的目標,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先後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如:《校園環境管理規定》、《校園環境衛生制度》、《食堂衛生管理制度》、《宿舍衛生制度》、《實驗室管理及賠償制度》、《辦公室電器使用制度》、《環境教育獎懲制度》等,這些制度對校園內的環境衛生以及能源的節約利用提供了範本,也增強了全體師生的環保意識。

2、採取有效的環境保護方法措施

爲了規範師生的行爲習慣,提高師生的環保素養,學校還採取了一些硬性措施,一是徹底清除白色污染,校園裏不許使用難於處理的塑料製品,校門衛、值班人員嚴格檢查,將白色垃圾堵在校門之外。二是設立環保管理監督員,專人專管,全面檢查水電使用,花草保護情況。常檢查,常通報,常總結,對破壞環境、浪費水電的人員依照有關制度進行嚴肅處理。三是把環保意識、衛生習慣作爲考覈師生、評比先進的重要內容,強化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學科組、每一個處室的管理,校園由此得以淨化,真正達到環境育人的目標。四是教育處把校園環境劃分成若干環境衛生包乾區,分給每一個班級包乾保潔與管理,在“綠色行動”中堅持環境教育和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我們要求學生愛護學校優美環境、保護學校優美環境,堅持做好每天的保潔和每週的大掃除工作,組織學生參加愛校勞動,開創了全員參與、

人人蔘與、個個動手的局面。五是在全校師生中,開展節電、節水、節紙等“勤工儉學”活動,提出不開“長明燈”,不流“長流水”的號召。這些做法不僅使每一個學生增強了責任意識,鍛鍊了勞動能力,而且使他們體驗到一種收穫和成功的快樂。

三、課堂教育,學科滲透,逐步提高師生的環保素質

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使環境教育內容落實到各門學科教學中去,以完成教育部環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要求的環境內容,學校要求全體教職員工人人樹立八大綠色教育理念,即平衡理念、和諧理念、循環理念、多樣性理念、資源理念、以人爲本理念、規則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安排教學進度時,不僅引入環保教育內容,而且還要求各科教學要重視環保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滲透,每一位教師都要用自己的智慧發現最佳的教育切入點,精心備課,認真設計教案,廣泛應用實驗、啓發、互動等形式,全面滲透環境教育,切實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對堅持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結合所授課程,積極把相應的環保知識、環境形勢與動態、環境道德與環境法制傳授給學生,把教學內容與環保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這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而且也使他們更深的認識到環保的意義,從而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例如化學教師在講授《硫和硫的化合物》時,就列舉了大量實例,像“八大公害”、“海灣戰爭”等,地理教師在講授《能源的利用》時,就列舉了諸如“煤礦過度開採造成地面下沉”、“江海污染致使人的飲用水匱乏”、“林木過度砍伐導致沙塵暴的出現”等等。這些事例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他們認識到只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擁有碧水藍天,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結合研

究性學習,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撰寫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深度的論文,如《重金屬對水污染的調查》、《河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寵物熱對社區生活的影響》等。

開發校本課程,編入環境教育的知識內容。涿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三祖文化跨越五千年的時空,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根源所在。因此,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我的家鄉——涿鹿》、《三祖文化》、《禮儀教育》等校本課程,課外組織師生到黃帝城、三祖堂、合符壇等校外教育基地參觀訪問,讓學生聯繫社會實際,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環保意識。

開展環保滲透教學,教師們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教育教學水平也隨之提高。有的教師將環保教育作爲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取得了不少好的經驗。許多教師結合環保教育,撰寫了有一定深度的論文,製作了一批有價值的課件。如老師的論文《沙塵暴功勞初探》、《走進轉基因食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的必然選擇》等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學校環保滲透教學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課堂環保教育,搭建了學生心中的綠色長城,環保教育落到實處,收到了實效。

四、拓寬渠道,強化引導,不斷提高環境教育的水平

要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就要讓學生去體驗、去實踐,所有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須要放在生活中,走到社會裏,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延伸和昇華,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其意義進而轉化爲自身素質。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3

xx區永安辦事處北門小學從xx年春季開始,以爭創省級綠色學校爲契機,努力挖掘綠色教育內涵,凝練以“綠色教育”爲核心的辦學理念。

我們所理解的“綠色教育”已不是以前的、一般意義上的環保教育、環境教育,而是以尊重人、關注人爲核心的人本教育,“綠色教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育,是民主與公平的教育,是倡導“科學”、“人文”、“和諧”、“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教育。

我們之所以倡導並實施綠色教育,是因爲“綠色教育”秉承了我校切實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師生髮展的傳統,同時又是我校多年來環境教育成果的鞏固和發展。爲將這一教育理念有效轉化爲教育實踐,我們從“綠色管理、綠色文化、綠色德育、綠色課堂”四個方面來構建“綠色教育”體系,探索實施“綠色教育”的途徑及策略,形成以“綠色教育”爲鮮明特色的學校文化。

如何讓綠色教育的理念根植於學校,成爲學校獨有的文化品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營造綠色環境文化,使校園充滿生命力

小學很難讓學生有深刻的記憶,就是因爲小學缺少獨有的文化與記憶,因此,我們將在校園文化上探索,讓一草一木,走廊、教室,都融入學生生活的氣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成長的痕跡,從而對小學生活始終保持激情。學校將打造有特色的景點,讓學生參與校園景點的建設,給學生留下可回憶的地方和念想。構建學校文化體系,塑造學校形象。完善學校形象體系,提出並落實辦學理念,“讓孩子與綠色一起成長”是我們的辦學理念;“實施綠色教育,培養綠色人才”是我們的辦學方向,“教學生一年,想學生十年”是我們的辦學思想。“推求綠色管理,打造綠色師資,構建綠色課堂,實現綠色育人”是我們的辦學策略。“與綠色同行,讓綠色永存”是我們辦學的奮鬥口號,包括校訓“尚真、創新、健康、向上”都與“綠色教育”一脈相承。開展綠色文化活動,創建綠色班級、評選綠色小天使等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綠色行爲的形成,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創造學校個性化標誌,如校徽、校歌、學生素質評價手冊、學校顏色等。

豐富綠色德育內涵,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在以前已經做了關於德育的研究與實踐,我們下一步將在以下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建設綠色班級,讓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實踐綠色德育,班級是最主要的基地,我們以創建綠色班級爲目標,進行綠色德育的實踐。鼓勵師生針對本班特點,確立具有各自風格與追求的班級奮鬥目標,並進行有個性有特色的佈置,力求讓教室成爲師生共創、共學、共賞、共享的樂園。如各班設立“綠葉獎”展覽區,每週末,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誰在文明、友愛等方面表現優秀,則可獲得一枚“綠葉”。學校從安全文明、環保節能、人文和諧、班級文化、特色等方面去評估,評選出綠色班級。透過綠色班級的建設從而美化學校、班級的環境,同時也美化每位學生的心靈!“綠色班級”的評比,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手段,是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能折射出學生的精神狀態,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並春風化雨般影響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以“綠色童謠”爲載體,讓德育實踐活動更精彩。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把教學的意圖隱藏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爲受教育者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受教育者的內心要求。”比如,對於孩子們來說,學習日常行爲規範是件很枯燥的事,功利性太強;對於老師來說,千教育,萬教育,卻是“有心種花,花不開”。整整二十條,怎樣才能喚醒孩子們的規範意識呢?我們想到了傳播快而廣、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童趣盎然、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童謠。我們爲何不利用這麼好的文化作爲對學生道德教育的一種良好而有效載體呢?爲此我們提出了以“綠色童謠”爲載體的德育教育實踐。目前我們嘗試把“綠色童謠”作爲一節綜合實踐課來上,把“童謠”作爲寓思想性、語言性和趣味性的品德教育課程來探討,目的是透過學習童謠、吟誦童謠、展示童謠、創編童謠等環節,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童年的幸福,成長的溫馨,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這樣就容易讓我們的教育告別單純的說教,增強了教育的親和力和感召力,使我們的德育教育落實在無形之中。

探討“綠色課堂”模式,追求優質教學質量

所謂“綠色課堂”,提倡的是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的是環境育人的隱性教育,注重的是平等民主的尊重教育,強調的是以生爲本的中心教育。在這樣的“綠色課堂”中,教師更加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同時更加註重自身的教育影響。

“綠色課堂”中教學、內容、模式的研究,其目的在於使教師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切領會其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教學藝術和教學涵養。同時,更充分展現學生個性,發展創造思維,提升創新能力。

目前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探討:

一是創設快樂的學習現場。《課程標準》指出:應力求從學習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教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愉快的學習現場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注重生成的學習過程。新課程倡導生成性教學。所謂“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示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任何精彩的課堂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互動中生長出來的。這正是“綠色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綠色課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推進的旅程,有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三是倡導“陽光般”的學習評價。學習評價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學生髮展的“泵”。這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給孩子一個“陽光般”的評價,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激情,能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奔頭,有積極性。

建設綠色教師隊伍,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綠色教育”重要而關鍵的一環。一所學校真正的實力,靠的是教師,教師的風度修養、教師的學識水平、教師的職業能力與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教師能走多遠學校才能走多遠。因此我們要發現教師,解放教師,讓教師全方位的發展,讓教師對這份職業真的充滿感情。因此,我們將透過以下方式建設這支團隊:一是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引領教師“真愛教育”一變帶萬變,首先是觀念,觀念轉變,行動自變。透過引領老師學習,逐步在教師心中樹立“選擇教育,就選應該愛教育”;“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千有理萬有理,幹好工作硬道理”;“教師是在轉化後進生上體現高超的教學水平”等理念。讓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二是開展活動,實現教師差異最大發展。推行教師工作六多:多給孩子微笑,多給孩子交談,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空間,多與同事交流,多與家長聯繫。鼓勵教師做微型課題研究。微型課題來源於每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而研究它就能解決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困惑,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而且這樣可以破除科研的神祕感。微型課題不與其他功利的東西掛鉤,立足於解決教師教學問題,週期可長可短,對於教師成長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堅持鼓勵教師參賽獲獎,教育論文發表及投稿活動,促進教師揚長。開闢推門聽短課活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開展讀書活動,鼓勵教師閱讀教育專著或勵志好書。

近年來,我校始終把“綠色教育”作爲一個課題進行研究,並持之以恆,爭取形成系列化“綠色教育”,預期目標:

①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明顯提高,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得到培養,特長得到初步發揮,個性得到張揚。

②積極打造一支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關注學生髮展的教師隊伍,讓教師成爲具有參與時代、促進發展和自覺研究意識和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教師。

③使學校的面貌發生明顯變化,xx年透過“湖北省綠色學校””評估驗收後,向國家級綠色學校方向努力,從而,逐步使學校形成獨特的、有生命力的“綠色教育”特色學校。

省級綠色學校工作總結4

宿遷市宿豫區來龍初級中學創辦於1956年。校園佔地 面積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爲21842 平方米,綠化面積22000 平方米,覆蓋率達55%。現有10個教學班,近400名在校學生,55名教職工。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宗旨,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爲指導,致力打造校園“善”文化,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品位,促進了學校可持續發展。 我校從2012年春季全面啓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從健全機構到制定規劃,從人員分工到付諸實施,從校內到校外,從學校到家庭和社會,形成了一個人人有責、個個參與的立體化的創建網絡,使得創建活動有序開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 以“善”爲魂,科學規劃,營造優美教育環境。

“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質和核心價值,學校的主要責任就是培養學生終生相守的優秀品格。主要做法是:1. 止於至善,優化育人環境。學校先後投入近百萬,廣植名貴香樟70餘棵、紫葉李30餘棵、花梧桐20餘棵、女真12餘棵以及石楠、金邊黃楊、冬青、桃樹等2萬餘棵,同時還植被進口草皮1500平米。形成了四季有綠、處處有花、擡頭見樹、低頭見草的“四園一亭一廊”綠化格局。漫步校園,綠樹掩映,青草依依,到處綠波盪漾,春意盎然,適宜學習、生活、健體、品賞。2.注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做好綠化的基礎上,我校以人文化提升綠化整體水平。以“善”爲核心,以“善園”

爲學校文化景點,我校全面、系統規劃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在校園不同位置精心佈置“四園”,即“善園”、“學園”、“憩園”、“孝園”,營造了濃烈的與人爲善的文化氣息,對廣大師生起到了薰陶、浸潤、感染的”作用。

二、 與“善”同行,落實責任,提升文化教育內涵。

在實施教育現代化、創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的同時,我校又把創建一流的校園環境作爲“綠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目標。一是營造氛圍,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學校以“善”文化爲主題文化,以“弟子規”爲核心教育。在學生宿舍、教室廊牆、校園顯要牆壁張貼“弟子規”圖文畫。二是學校建築樓羣、花園的命名圍繞“善”文化,給人以巨大的精神激勵。樓宇的命名爲齊賢樓、崇文樓、致知樓、耕讀樓、知味樓、文蕙樓、雅行樓。花園的命名爲擇善園、學善園、樹善園、承善園、礪善園、思善園。這些充滿文化內涵的命名,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引領學生健康成長。三是學校加大管理力度,改進管理方法。全校所有公共衛生間全部安裝節水龍頭;所有花草樹木標上銘牌目錄。爲了營造濃厚的氛圍,學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場所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水龍頭邊“請節約用水”的提示,圖書館裏“請你悄悄帶來寧靜,讓我默默奉獻真諦”的提醒,草坪上“綠色的小草,美麗的花,永遠的綠色靠大家”的告白,以及垃圾箱上“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警示……。這些看似無聲的景物形成了校內濃濃的教育氛圍,引人注目,引人駐足,也極大地提高了師生的環境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爲等環境因素。四是開展多樣主題活動,“善”文化建設得到有效推進。1.堅持開展“將好習慣進行到底”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日行一善”。學校把學生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作爲德育建設的切入點,從環境衛生、文明禮儀、安全、學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樹立良好校風。2.開展“我爲校園添綠色”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在新規劃的花園內栽花種草,從整地、栽植到澆水、除草,每一項活動都由學生自己動手。3.將環保教育與班、團隊相結合。學校結合3.12植樹節、3.22世界水日、5.31世界無煙日、4.5日科技節、6.5世界環境日等一系列環境主題日開展相關活動,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另外在垃圾分類處理上,我校在每個班級都放兩個大紙箱,上面標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垃圾分類意識,學會垃圾分類方法,自覺把垃圾科學地存放到指定垃圾箱內。爲配合校園美化工作,我校採取“大包乾”措施,定期開展“清潔校園”行動,將學校每一塊清潔區,每一個窗戶,每一個牆角,包乾到人,全方位做好校園環境衛生工作。

三、 擇“善”而從,播散愛心,塑造學生向上人格。

學校以“感動”的辦法,感化每一位學生,塑造學生向上人格。

1. 開展“看感動中國、學身邊典型”主題教育活動。在觀看基礎上,我校推出了“看感動中國,學身邊典型”德育實踐活動。2. 我校引導各班級每天利用班會時間,安排一位同學說出“最讓我感動的一位同學”。3.精心組織唐仲英愛心小分隊活動。每學期至少組織四愛心活動:或組織小分隊成員到敬老院爲孤寡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或組織學生進社區宣傳環保政策等。4.開展京東助學金評選活動,引導學生寫好感恩,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形成。5. 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保護藍天碧水,面向全體學生和家長髮放《“秸稈禁燒”倡議書》,利用小手拉大手,做好秸稈禁燒工作,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四、 循循“善”誘,注重滲透,構建優質綠色課堂。

爲了讓綠色教育融入教學,走進課堂,學校積極開展綠色教育活動。

1.開展學科教學,注重學科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都能結合所授課程,積極把相應的環保知識傳授給學生,把教學內容與環保教育與綠色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拓寬了學生視野,樹立學生強烈的環保意識。例如物理老師在講授“噪聲的污染及控制”、“看不見的光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輻射問題”、“電壓中高壓帶電的輻射,是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熱機現代汽車能耗及排放問題”等知識時,能不失時機地滲透環保教育,取得良好效果。2.開展環保課題研究,開發校本課程。我校結合古鎮文化,挖掘寶貴的教育素材,開展《基於“善”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研究》,編印環保校本課程。3.組織學生到校外烈士陵園、來龍寺等德育基地參觀,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美好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環保意識。

4.組織學生參與“江蘇美境行動”活動,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積極投身環保節能行動,或個人,或小組,或班級,範圍 有學校,有家庭。透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五、善作善成,人人蔘與,形成濃厚的創建氛圍。

爲了讓創建活動深入持久開展下去,我校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家長會、校園電視臺、廣播、校園網站、櫥窗等形式,開展手抄報、徵文、科技製作、黑板報等活動,大張旗鼓爲創建造勢,不少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對我校“綠色行動”比較滿意,也比較支援。他們經常關注我校網站,不少還在“綠色創建”欄目內留言。

取得的成效:

學校透過創建活動,將有關“綠色教育”的內容加以整合,融入課堂,沁入心靈,使這項工作達到課程化的要求。師生的環境意識和校園的環境質量達到新的層次。學校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了,員工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學們熱愛校園,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了。“小手牽大手,家校齊步走”,“建設書香校園,辦人民滿意教育”已形成濃厚的氛圍,學校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的良好局面。師生都能積極參與環保教育的徵文、課題研究、課件製作等活動。在區教育局組織的中學生環保科技製作大賽中有3人獲得一等獎、7人獲得二等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學校還先後獲得校安工程建設獎、省校園文化建設特色學校、省平安校園、省金鑰匙科技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宿遷市安全文明校園、市級綠色學校、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回首創建歷程,成績固然可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學校的環境教育僅僅侷限於校內教育,教育的渠道還不寬,與國家社會的環境教育大氣候還沒有完全接軌。今後,我們將擴大教育視野,拓寬教育渠道,聘請更多的學者、專家作爲校內兼職輔導員,舉辦各種貼近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座談、講座和實踐活動。

2.課程的開發還不夠深入,學科滲透以及環境教育的研究性學習還有提升空間。今後我校將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爲“綠色學校“創建蓄足內力。

標籤:學校 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