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1

(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10個)

①阿伏加德羅常數及氣體摩爾體積和物質的量濃度計算。

②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方向、數目及運用)。

③化學用語:化學式書寫、化學方程式書寫、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

④溶液、離子共存、非水解離子濃度大小比較及其轉變(守恆原理的運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週期律“位—構—性”,即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和性質。

⑥化學鍵、電子式。

⑦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平衡移動(重點是等效平衡)——要求巧解,近幾年都是等效平衡的解決。

⑧鹽類水解——離子濃度關係(包括大小比較,溶液PH值及酸鹼性)

⑨電化學、原電池和電解池(現象、電極反應式,總反應式等)

⑩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和應用

(二)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以考查出現的概率大小爲序)

①金屬元素:鐵、鋁、鈉、鎂、銅。

②金屬元素的化合物:Al(OH)3Fe(OH)3、Fe(OH)2、Mg(OH)2、NaOH、Cu(OH)2、Na2O2、Na2O、Al2O3、Fe2O3、CuO、NaHCO3、Na2CO3

③非金屬元素:氯、氮、硫、碳、氧

④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NO、NO2、SO2、CO2、HNO3、H2SO4、H2SO3、H2S、HCl、NaCl、Na2SO4、Na2SO3、Na2S2O3

⑤結構與元素性質之間的關係

(三)有機化學基礎(6個)

①官能團的性質和轉化(主線)

②同分異構體

③化學式、電子高考化學複習指導:高考經常考查的知識點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化學反應方方程式

④幾個典型反應(特徵反應)

⑤有機反應類型

⑥資訊遷移

(四)化學實驗(7個)

①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主要是原理)

②實驗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原理)

③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收集方法)

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安全意識培養)

⑤常見的物質(包括氣體物質、無機離子)進行分離、提純和鑑別

⑥運用化學知識設計一些基本實驗或評價實驗方案。(這一類型題遲早會考)

⑦根據實驗現象、觀察、記錄、分析或處理數據,得出正確結論。(分析處理數據這幾年沒考,但要關注這個問題)

(五)化學計算(7個)

①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

②有關溶液濃度的計算

③氣體摩爾體積的計算

④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⑤確定分子式的計算

⑥有關溶液pH與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的計算

⑦混合物的計算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2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澱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鹼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鹼性的介質中由於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鹼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於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Fe3+與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鹼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後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鹼(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鹼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3

(一)鈉的反應

1.鈉跟氧氣常溫下一般認爲生成氧化鈉,加熱(或點燃)生成過氧化鈉。(鈉的儲存)

2.鈉跟硫研磨能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3.鈉跟水反應(現象)

4.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現象)

5.鈉跟乙醇反應(與跟水的反應比較)

(有機物中的醇羥基、酚羥基、羧基都跟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劇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1.都是固態物,顏色不同。氧化鈉是白色,過氧化鈉是淡黃色;

2.氧化鈉是典型的鹼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應都符合鹼性氧化物的通性;

3.過氧化鈉不屬於鹼性氧化物。(電子式,陰陽離子個數比)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用作供氧劑):※作呼吸面具上述兩個反應均存在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強氧化性)

(三)氫氧化鈉的性質

1.白色固體,易潮解,溶解放熱,強腐蝕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稱量時應注意哪些)

2.強鹼,具有鹼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應;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沉澱;跟銨鹽反應生成氨氣(實驗中製取氨氣用消石灰)

3.氫氧化鈉跟兩性氧化物(Al2O3)反應;跟兩性氫氧化物[Al(OH)3]反應

4.氫氧化鈉與金屬鋁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

5.腐蝕玻璃、陶瓷等硅酸鹽製品,特別是熔融態的氫氧化鈉強腐蝕性。(儲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時間過長;熔化氫氧化鈉的容器選擇等)

7.氫氧化鈉跟氯氣等非金屬單質反應(用NaOH溶液吸收殘餘氯氣);實驗室製得的溴苯有紅褐色(溶有溴單質),可用氫氧化鈉除去。

8.氫氧化鈉跟苯酚(酚羥基)反應(用於苯酚與苯等有機物的分離)(醇羥基沒有酸性,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9.酯的鹼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應(制肥皂)

根據生成沉澱的現象作判斷幾例:

①、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澱不消失—可能是鎂鹽

②、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白色沉澱逐漸消失—常見爲鋁鹽

③、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澱,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亞鐵鹽

④、加鹽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逐漸消失—偏鋁酸鈉

⑤、加鹽酸,生成白色沉澱,繼續加,沉澱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銀或硅酸鈉或苯酚鈉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澱氫氧化銀(或黑褐色沉澱—氧化銀)繼續加,沉澱消失—硝酸銀(制銀氨溶液)

⑦、加氫氧化鈉生成紅褐色沉澱—鐵鹽;生成藍色沉澱—銅鹽

⑧、石灰水中通入氣體,能生成沉澱,繼續通時沉澱逐漸消失,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澱,繼續通,沉澱能逐漸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繼續通二氧化碳時沉澱不消失的有硅酸鈉溶液,苯酚鈉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

(四)、既跟酸反應又跟鹼反應的物質小結

1.金屬鋁

2.兩性氧化物(氧化鋁)

3.兩性氫氧化物(氫氧化鋁)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

5.弱酸弱鹼鹽(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質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4

加熱蒸發和濃縮鹽溶液時,對最後殘留物的判斷應考慮鹽類的水解

(1)加熱濃縮不水解的鹽溶液時一般得原物質。

(2)加熱濃縮Na2CO3型的鹽溶液一般得原物質。

(3)加熱濃縮FeCl3型的鹽溶液。最後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燒得Fe2O3。

(4)加熱蒸乾(NH4)2CO3或NH4HCO3型的鹽溶液時,得不到固體。

(5)加熱蒸乾Ca(HCO3)2型的鹽溶液時,最後得相應的正鹽。

(6)加熱Mg(HCO3)2、MgCO3溶液最後得到Mg(OH)2固體。

(9淨水劑的選擇:如Al3+,FeCl3等均可作淨水劑,應從水解的角度解釋。

(10)的使用時應考慮水解。如草木灰不能與銨態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療胃酸過多。

(12)液可洗滌油污。

(13)試劑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試劑。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5

1.儀器的洗滌

玻璃儀器洗淨的標準是:內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勻,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試紙的使用

常用的有紅色石蕊試紙、藍色石蕊試紙、pH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和品紅試紙等。

(1)在使用試紙檢驗溶液的性質時,一般先把一小塊試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測溶液的玻璃棒點試紙的中部,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判斷溶液的性質。

(2)在使用試紙檢驗氣體的性質時,一般先用蒸餾水把試紙潤溼,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試紙放到盛有待測氣體的導管口或集氣瓶口(注意不要接觸),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氣體的性質。

注意:使用pH試紙不能用蒸餾水潤溼。

3.藥品的取用和儲存

(1)實驗室裏所用的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有關規定,保證安全。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注意節約藥品,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應按最少量取用:液體1~2mL,固體只需要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餘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要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或交由老師處理。

(2)固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往試管裏裝入固體粉末時,爲避免藥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試管傾斜,用盛有藥品的藥匙(或用小紙條摺疊成的紙槽)小心地送入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塊狀的藥品可用鑷子夾取。

(3)液體藥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體時可用膠頭滴管吸取;取用較多量液體時可用直接傾注法。取用細口瓶裏的藥液時,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瓶子(標籤對着手心),瓶口要緊挨着試管口,使液體緩緩地倒入試管。注意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籤。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裏傾注液體時,應用玻璃棒引流。

(4)幾種特殊試劑的存放

(A)鉀、鈣、鈉在空氣中極易氧化,遇水發生劇烈反應,應放在盛有煤油的廣口瓶中以隔絕空氣。

(B)白磷着火點低(40℃),在空氣中能緩慢氧化而自燃,通常儲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揮發,需盛放在磨口的細口瓶裏,並加些水(水覆蓋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盛放在磨口的廣口瓶裏。

(E)濃硝酸、硝酸銀見光易分解,應儲存在棕色瓶中,貯放在陰涼處。

(P)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且易在空氣中變質,應密封儲存;其溶液盛放在無色細口瓶裏,瓶口用橡皮塞塞緊,不能用玻璃塞。

4.過濾

過濾是除去溶液裏混有不溶於溶劑的雜質的方法。

過濾時應注意:

(1)一貼:將濾紙摺疊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餾水潤溼,使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2)二低:濾紙邊緣應略低於漏斗邊緣,加入漏斗中液體的液麪應略低於濾紙的邊緣。

(3)三靠:向漏斗中傾倒液體時,燒杯的尖嘴應與玻璃棒緊靠;玻璃棒的底端應和過濾器有三層濾紙處輕靠;漏斗頸的下端出口應與接受器的內壁緊靠。

5.蒸發和結晶

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體或使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結晶是溶質從溶液中析出晶體的過程,可以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結晶的原理是根據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種溶劑裏的溶解度的不同,透過蒸發溶劑或降低溫度使溶解度變小,從而析出晶體。

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防止由於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外濺。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例如用結晶的方法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餾

蒸餾是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餾原理進行多種混合液體的分離,叫分餾。如用分餾的方法進行石油的分餾。

操作時要注意:

(1)液體混合物蒸餾時,應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體暴沸。

(2)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支管口下緣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3)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4)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從上口出,使之與被冷卻物質形成逆流冷卻效果纔好。

(5)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物質的沸點。

7.昇華

昇華是指固態物質吸熱後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利用某些物質具有昇華的特性,可以將這種物質和其它受熱不升華的物質分離開來,例如加熱使碘昇華,來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體分離開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並且溶劑易揮發。

在萃取過程中要注意:

(1)將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劑依次從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過漏斗容積的2/3,塞好塞子進行振盪。

(2)振盪時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頸部,並用食指根部壓緊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時用手指控制活塞,將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同時要注意不時地開啟活旋塞放氣。

(3)將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後進行分液,分液時下層液體從漏斗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裏的溴。

9.滲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紙、玻璃紙等)使膠體跟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分離的方法。常用滲析的方法來提純、精製膠體。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6

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製法爲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爲: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

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

①實驗室蒸餾石油

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

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

②苯的硝化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反應,是指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變化的化學反應,微觀上是有電子轉移或偏移的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許多規律,這裏進行簡單的總結。

1、守恆規律

守恆是氧化還原反應最重要的規律。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有升必有降,電子有得必有失。從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看,化合價升高總數與降低總數相等,失電子總數與得電子總數相等。此外,反應前後的原子個數、物質質量也都守恆。守恆規律應用非常廣泛,通常用於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計算問題以及方程式的配平問題。

2、價態規律

元素處於最高價,只有氧化性,如濃硫酸中的硫是+6價,只有氧化性,沒有還原性;元素處於最低價,只有還原性,如硫化鈉的硫是-2價,只有還原性,沒有氧化性;元素處於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呈現一種性質,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價,介於-2與+6之間,氧化性和還原性同時存在,但還原性佔主要地位。物質大多含有多種元素,其性質體現出各種元素的綜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價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又有還原性(由-2價硫元素表現出的性質)。

3、難易規律

還原性強的物質越易失去電子,但失去電子後就越難得到電子;氧化性強的物質越易得到電子,但得到電子後就越難失去電子。這一規律可以判斷離子的氧化性與還原性。例如Na還原性很強,容易失去電子成爲Na+,Na+氧化性則很弱,很難得到電子。

4、強弱規律

較強氧化性的氧化劑跟較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生成弱還原性的還原產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產物。用這一性質可以判斷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I2的氧化性。還原劑HI的還原性大於還原產物HBr的還原性。

5、歧化規律

同一種物質分子內同一種元素同一價態的原子(或離子)發生電子轉移的氧化還原反應叫歧化反應,歧化反應的特點:某元素的中間價態在適宜條件下同時向較高和較低的價態轉化。歧化反應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如Cl2+H2O=HCl+HClO,氯氣中氯元素化合價爲0,歧化爲-1價和+1價的氯。

6、歸中規律

(1)同種元素間不同價態的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時候,其產物的價態既不相互交換,也不交錯。

(2)同種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當存在中間價態時,同種元素的高價態物質和低價態物質纔有可能發生反應,若無中間價態則不能反應。如濃硫酸和SO2不能反應。

(3)同種元素的高價態氧化低價態的時候,遵循的規律可簡單概括爲:高到高,低到低,可以歸中,不能跨越。

一、化學結構

1、半徑

① 週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 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週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於金屬離子半徑。

③ 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 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 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價。且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爲8。

③ 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爲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並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電子穩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叄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 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 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範德華力的關係。

③ 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係。

④ 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 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非金屬單質。

二、基本概念

1、 區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分子要改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的性質(丁達爾現象、電泳、膠體的凝聚、滲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的鹽析、蒸發、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乾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鹼去油污、明礬淨水、結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脫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乾燥氣體爲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的涵義及關係。

4、純淨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晶水合物爲純淨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鹼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與O3) 、同分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7

常用的除雜方法

1.雜質轉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爲苯酚鈉,利用苯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透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透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

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昇華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

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兩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將萃取後的碘單質和苯分離可採用蒸餾法。

8.分液法

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

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

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8

(一)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1、可加熱的儀器

⑴可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石棉網、燃燒匙、玻璃棒、鉑絲。

⑵可間接加熱(加墊石棉網加熱、水浴加熱等),但不能直接的儀器。燒杯、圓底燒瓶、平底燒瓶、蒸餾燒瓶、錐形瓶。

2、用於計量的儀器⑴測量物質質量的儀器

A、粗測托盤天平(有砝碼、鑷子與之配套)。

B、精測分析天平、電子天平(中學化學實驗不作要求)。

⑵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A、粗測量筒、量杯

B、精測滴定管(分酸式和鹼式)、容量瓶(限用於配製一定體積濃度準確的溶液中)、移液管。

⑶用於物質分離的主要玻璃儀器⑴分液分液漏斗、燒杯

⑵過濾過濾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

⑶液體蒸發蒸發皿(有玻璃質的,也有瓷質的)、玻璃棒、蒸餾燒瓶(必要時要配備溫度計、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燈

4、物質儲存儀器

⑴儲存氣體集氣瓶、儲氣瓶

⑵儲存固體廣口試劑瓶,它又分爲:無色玻璃瓶和棕色玻璃瓶;磨砂玻璃塞瓶和絲扣塑料塞瓶;塑料瓶;水槽。

(二)儀器的裝配和拆卸

裝配儀器時,首先要根據儀器裝置圖,選擇合適的儀器和附件,然後進行儀器和附件的連接和全套儀器的總裝配。操作規律爲:

1、“先後”規律

⑴“先下後上”:如制Cl2的發生裝置組裝順序是:放鐵架臺→擺酒精燈→固定鐵圈→放石棉網→固定圓底燒瓶。

⑵“先左後上”:如制Cl2:發生裝置→洗氣裝置→乾燥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

⑶“先塞後定”:當被固定儀器上連有塞子時,應先塞好塞子,再行固定。

⑷“先固後液”:當反應物既有固體又有液體時,應向反應器中先加入固體,後加入液體。

⑸“先查後裝”:先檢查氣密性,後裝入藥品和固定裝置。

⑹“先吸後幹”:先將氣體透過溶液吸收非水雜質,再行乾燥。

⑺“先組後燃”:先組裝好整套裝置並加入試劑,再點燃酒精燈。

⑻“先撤後滅”:實驗完畢後,應先從水中撤出導管,後熄滅酒精燈。

⑼“先燃後滅”:有多個酒精燈的實驗,開始應先點燃制氣裝置中的酒精燈,後點燃其他裝置中的酒精燈,如用CO還原Fe2O3,應先點燃制CO的酒精燈,後點燃燃燒CO的酒精燈,再點燃熱還原裝置中的酒精燈,實驗完畢後,應相反。

⑽“先通氫、後點燈、先滅燈、後停氫”:即用H2還原CuO的操作順序。

2、“進出”規律

⑴“長進短出”:洗氣瓶的安裝。(或“深入淺出”)

⑵“短進長出”:量氣瓶的安裝

⑶“粗進細出”:球形乾燥管幹燥氣體時的安裝。

⑷“低進高出”: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3、性質實驗和製備實驗中操作順序

⑴做Fe絲(在O2中)、Cu絲(在Cl2中)、Mg(在CO2中)等燃燒實驗時,應先在集氣瓶中鋪一層薄細沙或加入少量水,以防熔物炸裂瓶底。

⑵製備膠體:如Fe(OH)3溶膠(沸水)入水玻璃。

⑶苯的硝化,先加入濃硝酸,再加濃硫酸,冷卻,滴入苯。

⑷配銀氨溶液:向AgNO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產生白色沉澱後繼續加氨水到沉澱剛好消失。

(三)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1、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含義

物質的分離是指將混合物中的物質一一分開;物質的提純是指將物質中的其他物質(也叫雜質)除去,得到較爲純淨的物質。

物質的提純和分離應遵循以下幾點:被提純或分離物物質,最終不能再引入新的雜質(即除雜不加雜);儘量不減少被提純和分離的物質;採用的方法應儘量使被提純和分離的物質跟其他物質易分離開;如果在分離操作中,被分離的物質轉變爲其他物質,應採用適當方法將其恢復爲原物質,可記作:不增;不減;易分;復原。

2、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常用方法。

⑴過濾法:液體中混有不溶性固體物質時使用,要點:一角、二低、三接觸。

⑵蒸發法:將溶液中的溶劑蒸發掉,得到溶質的分離方法

⑶結晶法:根據兩種可溶性固體物質在同一溶劑中,其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小的不同,將溶液蒸發溶劑或使高溫飽和溶液降溫得到一種晶體的方法,例如,分離NaCl和KNO3的混合物,結晶之後還要過濾。

⑷萃取和分液法

分液是把兩種不相混溶的液體分開的操作,使用的主要儀器是分液漏斗

萃取是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溶劑組成的溶液裏提取出來的方法,應注意,萃取劑跟另一種溶劑的密度應相差較大且互不相溶,以利於靜置時分層。⑸蒸餾法:把沸點不同的幾種液體物質的混合物,透過控制溫度加熱再冷凝,先後得到一種或幾種較純淨的物質的方法叫蒸餾,能先後得到幾種分離產物的蒸餾又叫分餾,例如,石油的分餾。⑹滲析法:把混有離子或小分子雜質的膠體溶液裝入半透膜的袋裏,並把這個袋放在溶劑中,從而使離子或小分子從膠體溶液裏分離出來的操作叫滲析。

⑺昇華法:固體混合物中有某種物質具有昇華特性時,可用加熱昇華再凝華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中混有I2,就可用昇華法分離。

⑻洗氣瓶內除雜法:此方法適應於氣體的除雜,如將不幹燥的H2透過洗氣瓶中的濃H2SO4可除去H2O蒸氣,將SO2、CO2的混合氣體透過洗氣瓶中的NaHCO3溶液可除去SO2等等,常用的洗氣瓶爲自制簡易洗氣瓶。

⑼乾燥管內的除雜法:此方法適用於氣體的除雜,如將不幹燥的CH4透過乾燥管中的鹼石灰可使CH4乾燥,將CO2、O2的混合氣體透過乾燥管中的Na2O2可除去CO2等等。

⑽直接加熱法:混合物中混有熱穩定性差的物質時,可直接加熱,使熱穩定性差的物質分解而分離出去,有時受熱後轉變爲被提純物質。例:食鹽中混有氯化銨,氯化鉀中混有氯酸鉀,純鹼中混有小蘇打等。滴入FeCl3飽和溶液加熱至沸;制硅酸溶膠應向過量鹽酸中加

⑾高溫管內轉化法:該方法適合於氣體的除雜,如將N2、O2的混和氣體透過高溫管中的Cu網時,可除去O2。

⑿酸化法:即使雜質與酸反應而轉化爲非雜質成分或轉化爲易揮發的氣體而除雜的方法。如向Na2CO3與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氣體,可使Na2CO3轉化爲NaHCO3。

(四)化學實驗設計與評價

1、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⑴科學性:所謂科學性是指實驗原理、實驗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須正確。例如,鑑別Na2SO4和NaI,在試劑的選擇上就不宜選用HNO3等具有氧化性的酸。在操作程序的設計上,應取少量固體先溶解,然後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並再加入試劑,而不能將樣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後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試劑。

⑵安全性:實驗設計應儘量避免使用有毒藥品和進行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操作。

⑶可行性:實驗設計應切實可行,所選用的化學藥品、儀器、設備和方法等在中學現有的實驗條件下能夠得到滿足。

⑷簡約性:實驗設計應儘可能簡單易行,應採用簡單的實驗裝置,用較少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藥品,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實驗。

2、化學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

⑴明確目的的原理:首先必須認真審題,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弄清題目有哪些新的資訊,綜合已學過的知識,透過類比、遷移、分析,從而明確實驗原理。

⑵選擇儀器藥品:根據實驗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如反應和生成物的狀態、能否腐蝕儀器和橡皮、反應是否加熱及溫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範圍等,從而選擇合理的化學儀器和藥品。

⑶設計裝置步驟:根據上述實驗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選用的實驗儀器和藥品,設計出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步驟,學生應具備識別和繪製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實驗步驟應完整而又簡明。⑷記錄現象數據:根據觀察,全面準確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和數據。

⑸分析得出結論:根據實驗觀察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透過分析、計算、圖表、推理等處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3、評價確定最佳實驗方案⑴優化思路

實驗設計就是要求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設計實驗完成預期目的。設計時一定要有目的性,設計周密、可行、優化的方案。

例如:如何以還原性鐵粉爲原料製備Fe(OH)2,並觀察它在空氣中的氧化過程。應分爲三步:

⑴FeFe2+②Fe2(SO4)3①直接滴加①H2SO4

⑵Fe2+Fe(OH)2②長導管伸入①加熱

⑶Fe(OH)2Fe(OH)3②傾斜

2+在⑴中,用②比①好,因過量鐵防止Fe被氧化;因⑵中,應減少O2存在對Fe(OH)2生成的影響,

最佳方案用剛好生成的FeSO4與NaOH反應,NaOH溶液應煮沸,且用長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在⑶中應把試管傾斜使之與O2接觸。反應環境的選擇對設計也有影響。⑵優化藥品

在均能達到實驗目的的前提下,考慮用價格便宜的原料,提高經濟效益。如MgCl2中含有FeCl2,如何除去?現提供資訊如下:

試劑價格(元/噸)

前兩者可除去Fe,考慮價格應選用漂液。其次要考慮所加藥品不能引進新的雜質,否則也不能達到實驗目的要求。⑶優化裝置

在設計裝置中,要求儀器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合理,突破思維定勢,開發儀器功能。如洗氣瓶的多種用途,組裝一套簡單的啓普發生器等,需要學生在不違背儀器使用方法的前提下,大膽動腦,合理拓展思維,使實驗設計方案在現有儀器前提下能得以實現。

⑷優化實驗順序

①儀器的安裝順序:先豎向:從下至上;後橫向:從左至右

②裝置圖的連接:整套裝置大體的連接順序是:製取→除雜→乾燥→主體實驗→尾氣處理。而就單個裝置的連接要注意:“五進五出”:氣體的流向通常是左進右出;洗氣瓶作洗氣用時長(管)進短(管)出;洗氣瓶作量氣(製出的氣體從洗氣瓶中把壓到量筒中)用時短(管)進長(管)出;乾燥管幹燥氣體粗(端)進細(端)出;冷凝管用的水下進上出(逆流原理)。

③氣體的乾燥順序:需收集的氣體,經過系列洗氣除雜後再幹燥、收集,不能幹燥後又洗氣。需要某氣體進行加熱反應(如CO、H2與CuO、Fe2O3的反應)時,先乾燥再反應。

④加熱的先後順序:同一實驗中有幾處需要加熱時,通常先加熱制氣裝置,待產生的氣體把系統內的空氣排淨後再加熱反應的部分。停止加熱時,先停反應的部分再停製氣的部分,使產生的氣體繼續通一會兒使生成物冷卻,防止又被氧化(如CO還原Fe2O3的實驗)

⑤操作的一般順序:程序設計→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裝入藥品→實驗及現象觀察→裝置拆除→儀器清洗。

⑸優化實驗安全措施

爲使實驗安全可靠,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有毒氣體的尾氣必須處理。通常將H2S、SO2、Cl2、HCl、NO2等用水或NaOH溶液吸改,將CO點燃燒掉。

②易燃氣體如H2、CO、CH4、C2H4、C2H2等點燃這前必須要驗純。

③用H2、CO還原CuO、Fe2O3等實驗,應先通氣,等體系內的空氣排淨後再加熱,若先加熱後通氣可能會發生爆炸事故。

④加熱製取的氣體用排氣法收集完畢,應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入熱試管而使試管破裂。

2+漂液(含NaClO)25.2%450雙氧水(30%)2400NaOH2100Na2CO3600滷塊(MgCl230%)

高三化學知識點難點總結 9

1.紅色:銅、Cu2O、品紅溶液、酚酞在鹼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紅)、紅磷(暗紅)、苯酚被空氣氧化、Fe2O3、(FeSCN)2+(血紅)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機溶液(視溶液濃度不同,顏色由黃——橙)

3.黃色

(1)淡黃色:硫單質、過氧化鈉、溴化銀、TNT、實驗製得的不純硝基苯、

(2)黃色:碘化銀、黃鐵礦(FeS2)、工業鹽酸(含Fe3+)、久置的濃硝酸(含NO2)

(3)棕黃:FeCl3溶液、碘水(黃棕→褐色)

4.棕色:固體FeCl3、CuCl2(銅與氯氣生成棕色煙)、NO2氣(紅棕)、溴蒸氣(紅棕)

5.褐色:碘酒、氫氧化鐵(紅褐色)、剛製得的溴苯(溶有Br2)

6.綠色:氯化銅溶液(藍綠色)、鹼式碳酸銅(俗稱銅綠)、硫酸亞鐵溶液或綠礬晶體(淺綠)、氯氣或氯水(黃綠色)

7.藍色:膽礬、氫氧化銅沉澱、澱粉遇碘、石蕊遇鹼性溶液、硫酸銅溶液

8.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紫紅)、碘(紫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紅)、碘蒸氣

有色物質的溶液爲什麼會有顏色?

從光學角度,是說溶液對某一種或幾種顏色的光的吸收能力很弱,而其餘的可見光都被溶液吸收,因此我們看到的溶液的顏色就是除掉被吸收的光後剩下的光的混合顏色,比如說硫酸銅溶液,就是將除藍光以外所有光都吸收了,只剩下藍色光,所以我們看到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

另外,從物質角度考慮,對於離子型的溶液(如硫酸銅溶液),是溶液中的某些離子(如硫酸銅溶液中的水合銅離子)的d軌道能級分裂成高、低兩部分,而這兩部分的能量之差恰好爲某種顏色光的能量(如硫酸銅溶液中,水合銅離子3d軌道的分裂能恰好爲某種藍色光的能量),在這種情況下,當高能軌道上的某個電子躍遷到低能軌道上時,釋放的能量便將以這種顏色的光的形式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