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1

時光飛逝,又一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即將告一段落。回顧本學期的教學歷程,我學到了不少的小學英語教學知識和技巧,也意識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爲了更好的從事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先將本學期工作作如下總結。

重視教學設計,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必然會誕生一堂生動、活潑的高效課。本學期,我堅持備好每一節課,以“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爲理念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學習提供廣闊的舞臺。學習不再是一種枯燥的聽說寫記,而成了一個個新穎有趣的遊戲活動,課堂充滿了歡笑聲,學習效果也是有了明顯的提高。

積極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我是剛接任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對這門課程還不是太瞭解,不能夠完全勝任教學工作。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積極學習,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首先,糾正自己的發音,練習語氣語調。我的英語還是過去學的,有許多地方發音與現在的不同。爲此,我利用學校的暢言系統和多媒體網絡,積極學習英語發音,練習句子的語氣和語調,從零開始,從零起步,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英語教學上,我利用閒暇時間,積極向有經驗的同事進行請教學習,不懂就問,並認真做好筆記。半年來,我長進不少,開始感到英語教學有了一些輕鬆。

多樣訓練,鞏固提高學生所學。“溫故而知新”,複習和測試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最有效的手段。我採用了機動靈活、形式多樣的複習和測試,有效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改變了以往單一的一個個提問的形式,大膽使用集體提問,提高了複習提問的效率。在口頭提問檢測的基礎上,我實行了筆試提問,解決了學生會背會念不會寫的問題。採用了知識競賽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複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主動複習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問、檢查、改卷等複習提問的各個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以多種形式去學習、複習課堂所學知識,以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透過多種形似的複習練習和檢測,學生的複習有了起色,複習的習慣開始養成。

我的小學英語教學纔剛剛開始,雖然探索到一些比較好的方法,但仍有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甚至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

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2

一、學期目標

本人承擔了三(2)班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小學四年級下品德教學工作總結3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現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爲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爲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透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學生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學生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學生生活,反映學生需要爲根本。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透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四、獲得主要經驗級存在問題

一、小學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啓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

存在問題及原因:由於是新教學,所以在教學中也沒什麼經驗可參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斷改進,以後一定會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進措施: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新的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以後,我會注意多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