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透過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穫,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擔任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好幾年了,突然轉科任教《品德與社會》,一開始,還有些不適應,單單學習教材就用了整整半月。雖然是一門不甚重要的副科,但卻肩負着引導孩子們認識社會並促進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任,自然不能小窺。

開學初,用了足足半月的時間,將三、四兩冊課本認真的研讀了2遍,理清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品德與社會》,顧名思義,就是一門教授學生認識社會、提高品德的一門學科。

透過對教材的深入學習,我發現,該套教材在整體構建上,不僅對學生成長的不同生活領域與社會環境中的多種因素進行了有機整合,學生透過學習,可以掌握方方面面的社會常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針對教材提供的各種場景、內容、主題,我在教學中都儘可能的透過引導學生真實的生活實例與之聯繫,讓學生在現實、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透過體驗、辨析、感悟等,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道德行爲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我的優點和不足》一課時,我透過故事《小樹》,引發學生對自身、他人的閃光點進行思考,並開展“小小辯論會——開玩笑、管閒事是優點還是不足?”,幫助學生自我剖析,瞭解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透過本課的教學,既教育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也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不足。

在教學四年級《購物的學問》時,課前先鼓勵學生分組到身邊的購物場所去看一看,做一次關於商品價格變化的社會調查。課中,運用講授、討論等形式教授學生購買商品的方法、竅門。並開展角色扮演(商販和顧客),來體驗購物的過程等。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很強。這次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引領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勇於實踐,增加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透過觀察活動,瞭解、認識商品的各項資訊,懂得他們的重要性,初步具備了合理購物的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意識以及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透過“角色扮演”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教育學生在購物講價時要注意技巧,禮貌購物,同時滲透了誠實待人、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人是一刻也離不開社會的,再過十幾二十年,現在的每個孩子都會成爲社會中實實在在在的重要成員,他們將是社會的主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作爲品德與社會的任課教師,我肩負有讓孩子們瞭解社會,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責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組織多種的教學活動,透過社會調查培養孩子有一雙觀察社會的眼睛;透過小討論、辯論會、“角色扮演”、課外閱讀等活動,引導他們在課堂中體驗社會活動,教會孩子們與人相處、正確處事的方法,幫助他們瞭解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識。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同心協力,同甘共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採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絡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秀課例,及時評課,瞭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透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於課改實踐。教研組採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踊躍發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透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揮着集體的力量,體現着團隊的精神。儘管執教品社的老師來自於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着團結互助,羣策羣力的氣氛。

二、緊抓教學,促進專業化發展。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紮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爲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爲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餘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認真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之後,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於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教研員王嬿老師的指導下,楊旋華老師執教了《身邊的公共設施》一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過、使用過公共設施,但對這些設施的作用以及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認識是膚淺的,殘缺的,因此在引入課題時,楊老師採用了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明“公共設施”這一概念後,透過播放學校周邊的公共設施入手,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和實際生活爲基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力求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應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內容更具有說服力,生動的錄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感受這些設施就在我們身邊,分佈廣泛,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使《品德與社會》學科迴歸生活。

對於專用的公共設施和不易看見的公共設施這一難點,楊老師透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加上旁白的介紹,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於學生親近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同時也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整堂課的教學,楊老師都貫穿教學生活化的理念,在師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三、加強常規,提高課堂效率。

1、本學期,我們每位教研組成員都能備好符合班級特色的教案,在教研組內上好實踐課。教師在校、區級教研活動中認真聽課,且能作好詳細的聽課記錄和評課反饋,學期結束交教導處檢查。

2、組內教師能根據教材特點自行製作教學課件,對現行教材進行補充何拓展,在教學使用中效果良好。這學期,我們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身邊的公共設施》,在區課件評比中獲得優秀獎。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苦樂相伴。但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教研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又是教研的發展,下學期,我們的教師要以“帶着問題去思考,帶着思考去研究,帶着研究去工作”爲指導思想,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我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學校領導多方面的關心支援下,不懈地努力,去構建一道品社學科教學的亮麗風景線。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3

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瞭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爲,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2、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