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2018年市國土資源局工作總結範文

篇一:

2018年,透過繼續強力推進“大發展、大建設、大環境”,致力擴大有效投入,着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全力加大城鄉統籌,努力增強發展活力,傾力實施民生工程,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等舉措,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效益進一步提升、人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社會更加穩定和諧,多項指標創近年來最好水平。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廳的正確領導下,我局以科學發展觀爲統攬,堅持資源保護與保障並舉,積極應對國家宏觀政策形勢,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業績,爲合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市國土資源局工作總結範文

(一)土地宏觀調控政策落實較好。

一是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科學使用了年度用地計劃,合理調控增量用地,切實加大了土地資源的市場配置力度。二是報請市政府出臺《關於工業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實施意見》和《關於XX市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及其劃分範圍的通知》,全面開展工業項目用地招拍掛工作,辦理了符合協議出讓要求的約500宗工業用地出讓手續,嚴格按照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工業用地157宗。三是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規定,實現了政府供應土地出讓金全價款進財政,確保做到了 “收支兩條線”。四是切實加強了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在國務院檔案頒佈實施前,就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關於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的通知》,全年節地挖潛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閒置土地清理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在去年上半年就報請市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清理閒置土地實施方案》,先後採取無償收回、收取閒置費、限期動工等方式,對22宗、1600餘畝閒置土地依法進行處置。二是在市委、市政府大力領導下,採取市領導親自抓、按周調度、按周“銷號”、多部門聯合督查等辦法,開展了193宗應開工工業項目用地清理,保證了應開工工業項目在11月11日前全面開工建設。三是在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開展了已供應房地產開發類經營性用地的清理工作。四是實施雙向約束機制,促進各類用地早落地、早開工、早收益。

(三)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是結合合肥實際,依法完善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將其分爲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兩類,進一步明確了違法違規用地的相關責任和處罰措施。二是建立了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動工建設“承諾書”制度,明確了開發園區、用地單位的相關責任和義務,保證了項目按期開工、竣工,以及不按合同和承諾書約定建設的相關處罰措施。三是建立了出讓合同動態監管機制,防止出現囤積、閒置、浪費土地資源現象,促進了土地高效利用。四是積極採取措施向“空中”要地,對非工業出讓土地容積率要求一般不低於3,工業出讓土地容積率一般不低於1,即使是市政府“大建設”拆遷復建用地也要求建成高層。

(四)土地執法工作經受住嚴峻考驗。

去年,先後經歷了國家審計署的土地出讓及土地出讓金專項審計工作,國土資源部土地執法“百日行動”、土地違法違規行爲專項行動、“衛片”執法檢查和土地出讓金專項清理工作,市域內未出現一起惡性違法案件,未被國土部公開查處一起案件。“衛片”檢查涉及土地 289宗,共18404.4畝土地(含佔用耕地9379.2畝),其中,未報先用的有112宗,4632.4畝(其中佔用耕地2286.2畝),已經全部處理到位。在各項檢查中,堅持從嚴執法,整頓規範,依法查處了各類案件,對欠繳的各類土地出讓金已全部追繳到位,較好的營造了良好的國土資源法制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五)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實現新的突破。

全年完成土地開發整理項目277個,共新增耕地近2.4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的60%;正在實施包含結合新農村建設實施宅基地整理項目在內的,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06個,預計可建成高標準農田24萬畝,可新增耕地2.5萬畝;在省國土廳的大力支援下,共外購新增耕地指標1.6萬畝,已經連續8年完成了年度耕地“佔補平衡”任務。透過積極爭取,國土資源部批准了我市申報的5個國家級土地整理項目,目前都在緊張實施過程之中。我市還本着“過去土地整理政策不變、過去宅基地整理政策不變”的原則,以土地整理爲抓手,積極整合各級各部門支農政策和資金,打出政策和資源“組合拳”,確定實施8個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項目。此舉,將有效推進土地整理的規模效應,全面提升全市土地整理工作水平。

(六)土地市場建設更加規範有序。

一是認真執行了國土資源部39號令的相關規定,理清思路,創新方法,全市土地市場進一步公平、公正、公開。二是分別在本市和深圳舉辦了兩次經營性用地推介會,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三是建立了“141”組團範圍內經營性用地市土委會統一管理、市土地交易市場統一招拍掛制度。四是建立了經營性用地招拍掛統一由市國土局有拍賣主持人資格的工作人員主持制度。五是大膽創新,嘗試用樓面地價測算方法管理經營性用地供應。經營性用地100%實行招拍掛方式出讓,全年經營性土地出讓金總價款突破百億。

(七)年度用地保障任務全面完成。

本着優先保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和節約集約用地程度高項目的原則,共申報建設用地7萬餘畝(已批3萬餘畝,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其中申報新增建設用地3萬餘畝;申報置換建設用地1.1萬多畝(已批3000餘畝);上報佔用國家和省計劃的合淮阜高速公路、合寧高速公路大隴段擴建、合寧和合武高速鐵路工程用地20751畝。全年全市供應國有建設用地593宗,面積約5.8萬畝(其中供應新增國有建設用地3萬餘畝),其中以出讓方式供應國有建設用地422宗,面積約3.2萬畝,佔供應總量的55.2%,以劃撥方式供應國有建設用地171宗,面積約2.6萬畝。在以出讓方式供應的土地中,工業用地1.5萬多畝,佔出讓供地總量的47%,其中市區近1.2萬畝。

透過改革傳統的用地計劃分配方式,實行按項目供地,不僅有效的保障了事關民生的各類項目用地需求,而且有效的保障了工業園區發展、職教基地建設、國有企業改制、城市大交通項目、城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的用地需求,促進了“工業立市”和“三大推進”戰略的順利實施。尤其是在保障濱湖新區各類項目的用地需求上,不僅做到了依法合規和用地的集約節約,還做到了高效快捷,保證了濱湖新區建設順利推進,此舉受到了國土資源部領導和國家審計署南京特派辦的充分表揚。此外,透過健全土地供應臺帳,加大已供應土地的.監管力度,有效地促進了全市各類建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

(八)各項基礎業務工作成果顯著。“

金土工程”試點取得新突破,並作爲典型經驗在全國性會議上進行了介紹,國土資源資訊化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全面開展了地籍調查與測量工作,市轄區1:10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成果透過國家級驗收,市轄區1:1000和1:500地籍調查與測量成果透過省級驗收,並獲“優秀”等級,實現了市轄區地籍管理基礎圖件的及時更新,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管理的科學性。按照國家和省裏的部署和要求,積極做好了第二次土地大調查的各項準備工作。積極開展土地登記服務,爲城市建設融資170多億元,有力的支援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按“區片”概念,更新建立了 “141”組團約1500平方公里範圍內工業、商業、居住基準地價格網體系,保證了城市土地價格的科學性和現勢性。試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權屬界線定線規則》,合理計算補辦出讓面積,嚴格管理建設用地基準價和評估價,僅此一項就使補辦用地部分的土地出讓金收益增加了5倍以上。進一步深化了檔案管理改革,綜合開發檔案資訊資源,國土資源檔案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日益增強。進一步加強測繪管理,開展了全市範圍內測繪成果的質量跟蹤監管和48家測繪企業資質年審上報工作,加快建立測繪成果共享機制。

(九)礦產管理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一是認真編制了礦產資源整合方案,按照“重點突出、逐步推開”的原則,深入開展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和規範工作,重點開展了XX縣西山驛地區石料資源(20家整合爲14家)和上份葉地區鐵礦資源(4家整合爲2家)整合。二是完成120餘家礦山企業儲量地質測量,基本摸清了全市礦山資源儲量家底和開採利用情況。三是開展了編制我市第二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

(十)地質環境管理取得優異成績。

一是編制了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重點開展了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一步強化。二是首輪編制的《XX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透過省國土廳審查,《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和地質災害預警系統》研究項目榮獲了省國土廳“科技進步一等獎”。三是XX市蔬菜重金屬污染調查評價項目順利完成,成果已經投入使用,該項目榮獲了省國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四是基本完成了江淮分水嶺農業地質環境調查項目。五是開展了合XX市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基本完成了濱湖新區三維地質結構調查,爲濱湖新區建設提供了翔實的地質資料。六是地熱勘探取得新突破,東部地區第二口驗證井成功鑽探見熱。

(十一)“查擺找補創”取得實質性效果。

堅持把“項目清理、視窗治理、流程再造、改進作風”作爲開展“查擺找補創”的四項重點工作,全局15項行政審批由原來的71個環節減爲61個,減少14%,審批時間由原來的66天壓縮爲30天,減少54.5%。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和廉政教育工作。全局幹部的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有了較大轉變,一方面按照學習型機關建設要求,主動學習業務知識的多了起來,另一方面主動放棄休息、加班加點的多了起來、主動到用地單位現場辦公的多了起來、主動深入羣衆開展工作的多了起來。全局幹部職工爲羣衆服務、爲基層服務、爲外來投資者服務、爲用地單位服務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

此外,2018年我局的黨、團、工、青、婦活動也開展的有聲有色,整個機關團結友愛、和諧進取的風氣進一步形成。尤其是開展的黨員結對幫扶活動,形式很好,效果很佳。

篇二:

2018年是自主創新促進年,全面貫徹省領導在肥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爲發展戰略的核心,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工作。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預計達到506億元,其中1-5月份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型)實現生產總值369.08億元,同比增長29%以上,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47.05%;實現增加值104.8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3.72%。

上半年自實施“1401” 瞪羚企業行動計劃以來,一批上臺階的“小巨人”企業在實施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帶動下高速成長。江淮自動化、金星機電、工大高科等20餘家創新型企業1-5月份銷售收入增幅35%以上,技術開發投入均超過銷售收入6%以上。

(二)“XX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上半年組織高校和科研院所舉辦各類科技項目推介會,組織XX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0多項成果展示。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技術需求、專利技術及產品展示、推介活動,成爲XX市“不落幕”的科技成果、專利技術與高新技術產品展示交易會。開展科技培訓活動,爲300多家科技企業進行了科技創新知識培訓和輔導。XX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還與XX市、XX市、XX市、XX市XX區、上海XX區、山東泰安區等地實現科技資源共享。

(三)產學研合作內涵繼續深化

積極推動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了“XX市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操作方案及政策法規建議”、“XX市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依據及發展規劃”、“產學研戰略聯盟風險預警指標”等方案的制定和完善,選擇了一批聯盟試點,即將進入到實質操作階段。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1-6月份全市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目前省級以上中心總數達到30家。

(四)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市建設穩步推進

1-5月份全市專利申請量1192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6.9%,授權量達496件;接受專利申請費資助申請395項,資助資金50.96萬元,其中發明專利資助申請241項,資助資金45.5萬元。

(五)科技對新農村建設推動作用充分發揮

1-6月份新建農業科技專家大院8家。協同農委引進蔬菜新品種22個,葡萄新品種19個。圍繞我市新農村建設“十鎮百村”示範工程在全市範圍內遴選6個村進行科技示範村試點工作,以項目實施爲突破口,發展農村經濟,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六)科技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爲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撐,着手修訂《XX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和《XX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起草了《XX市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管理辦法》和《XX市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運作細則》等政策檔案。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科技創新工作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教優勢還沒有完全轉化爲經濟優勢,企業對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承載能力有限,成果的經融渠道不暢,影響了科技創新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二是創新資源和要素向企業集聚程度不夠,還缺乏一批航母級高新技術企業;三是高企認定停止,企業數量未增。由於國家認定辦法等檔案未全部出臺,無法開展高企認定工作,2008年至今未認定一家,影響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

下半年,我們將繼續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實現全年高新技術產值突破1000億,專利授權量突破1000件,新增60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15戶創新型試點企業,建立10個產學研戰略合作聯盟。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促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再上新臺階

加大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力度,強化科技創新對口服務工作,落實科技特派服務員制度,及時瞭解企業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支援“安利工業園”、“合鍛工業園”、“訊飛產業園”、“美亞產業園”等建設,集聚資源,集中支援,加快企業做大做強,同時促進龍頭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和相關聯產業集聚。

(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羣

以“自主創新1401工程”爲抓手,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着力培育以科大訊飛、四創電子、芯碩半導體、科大立安、易能公司、開爾納米等爲龍頭的微電子及軟件、公共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羣。

(三)強化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

進一步發揮XX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資源整合共享、資訊展示、交流協作、個性化服務、供需對接五大功能,啓動專業技術、投融資平臺建設,將中心建成爲國內重要的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全國科技創新要素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

(四)進一步健全政策支撐體系

切實落實試點市部際協調小組會議精神,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申報合蕪蚌自主創新國家綜合改革實驗區,修訂《XX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認真研究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加快制定出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等政策。

(五)完善創新創業的融資環境

進一步發揮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的平臺作用,推進高科技項目融資和成果轉化。加大銀企對接力度,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和擔保體系,鼓勵發展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引進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快現有投資公司的股份制改造。

(六)加強區域創新的合作交流

圍繞構建省會經濟圈、合淮同城化,積極探索與省內外兄弟城市的科技創新合作模式,擴大試點市建設的示範輻射效應,進一步引領和帶動全省科技創新。

篇三:

2018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一年,我們將把2018年定爲全市出租汽車行業“資訊化管理年”。深信,在市交通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行業“八起來”目標,以“創新管理模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爲出發點,以“目標管理”爲手段,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開拓進取,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出租汽車行業管理,促進出租汽車行業規範、有序和健康發展,着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完善出租汽車管理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強規範出租汽車行業管理。

(二)加強資訊化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是積極開展出租汽車稅控計價器自動打票機的安裝工作,解決多年來使用的手撕票問題。

二是待條件成熟後,穩步推廣使用出租汽車gps定位系統,建立車輛調度、安全防範、資訊採集和行業管理等“四位一體”監控系統。

三是完善出租汽車的遠程監控系統。

四是完善出租汽車和駕駛員基本資訊查詢系統,及時瞭解和掌握其基本情況。

(三)健全組織,強化管理層級

一是充分發揮四區運管所和稽查大隊的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出租汽車行業的市場監管,維護合法經營,打擊非法經營。

二是積極籌建“XX市出租汽車行業協會”。搭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交流平臺,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出租汽車行業中黨的基層組織和工會組織。爲建設和諧行業,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上級要求,積極引導和督促出租汽車企業逐步建立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和工會組織。

(四)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五書二制度)

一是爲進一步明確責任,層層簽訂責任書,近期,將簽訂2008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1、市運管處與出租汽車企業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2、企業與車主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3、企業與車主、駕駛員三方聯合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4、車主與駕駛員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5、駕駛員簽訂《上崗承諾書》。

二是建立違章行爲定期通報制度,對企業、出租汽車和駕駛員違章情況每月通報一次。

三是建立目標管理責任考覈制度,2018年末,將對企業、車主和駕駛員目標管理的情況進行考覈。

(五)加強對駕駛員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新機制

一是嚴把駕駛員的准入關,初次培訓和複訓的,都必須嚴格審覈,凡不符合條件或有不良記錄的,一律不得批准參加培訓,從源頭上提高駕駛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是實行駕駛員崗位培訓常態化,凡《服務資格證》到期的,應及時培訓,改變過去定期集中培訓方式。

三是建立駕駛員星級管理制度。制定《XX市出租汽車星級駕駛員管理規定》(全國許多城市已實行),切實加強行業文明建設,提高駕駛員綜合素質,逐步形成一支職業化隊伍,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班組長建設,適時召開第四次班組長經驗交流會,表彰優秀班組長,充分調動班組長的工作積極性,發揮骨幹和模範表率作用,加速推進措施交接班制度。

五是建立黑名單制度,凡年違章3次以上、情節嚴重、或被媒體通報並造成惡劣影響的駕駛員,應依法吊銷《客運資格證》,3年內不得從事出租汽車營運。

六是定期或不定期在“合肥運政網站”和《的士之窗》發佈違法違規和違章資訊,接受社會監督。

(六)加強對出租汽車管理,亮化出租汽車車容車貌

一是繼續加強對XX市出租汽車坐墊套服務中心的管理,使出租汽車坐墊套隔日一清洗,隨髒隨換的目標常態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二是採取措施解決後備箱、腳墊衛生差等問題,進一步亮化車容車貌。

三是進一步規範出租汽車市場經營秩序,着力打擊非法營運和異地經營,從嚴查處欺斬客和其他違法違規經營行爲。

四是充分發揮機場、新站和西站出租汽車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堅持全天候現場監督管理,堅持向乘客發放服務監督卡,確保連續實現零投訴。

(七)繼續開展文明創建、優質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文明服務水平

繼續開展第七屆“共產黨員示範車”活動。繼續開展第七屆“見義勇爲、拾金不昧”評比表彰活動。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同時,我市將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爲此,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出租汽車行業的管理,進一步提高文明服務水平,擦亮視窗形象。

(八)積極開展出租汽車市場調研。

及時掌握行業動態,撰寫調研報告,爲上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九)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完善。

各項應急預案和制度,提高快速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做到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