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範文

在發生了一個事件或情況之後,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並根據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調查報告。現在你是否對調查報告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範文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1

爲進一步瞭解我區各校區中小學生的思想狀況,把握新時期學生的各種新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在近期內,區教委基教科對各直管學校、鄉鎮各校開展了大規模的德育調查活動。調查在我區城鄉12所小學,18所初中、5所高中中進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內容涉及學生的理想與追求、自我認識、基礎文明、親子關係、興趣愛好、兩性交往、法制意識、心理狀態等8個方面。調查兼顧了城市、農村的各級各類學校,基本能反映我區中小學生的真實現狀。在此基礎上,區教委組織各校德育骨幹進行數據統計、歸因分析和對策研究,形成報告材料,以期爲今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提供一些較爲客觀的依據。

一、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調查顯示,當今的中小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務實、更現代、更人性,也更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是社會的人本化和價值觀的多元化的具體體現。無庸質疑,這一代的中小學生是歷史上最優秀的一代,他們的獨立性很強,不來虛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卻有紮實的追求,雖然在太強調自我的時候可能忽略了對別人的關照;他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可能對社會的責任想的不多,但這些都不能否認這一代人本質的優點。

1、功利的學習目的,務實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一個體現人生價值取向的鄭重的問題。調查顯示,接近半數的學生把金錢、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爲人生追求的目標。在被問及“你認爲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時,多數學生選擇了“爲自己以後能找個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了“報效祖國,服務大衆”。可見,昔日學子“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在今天學生身上以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態度。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孩子們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他們目睹了下崗的危機,暴富的神奇,逐漸拉開的貧富差距使他們十分現實地考慮自己的將來。這種表現在城市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爲明顯(城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選擇爲自己而學習的比例均大大超過農村學生)。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種傾向作爲個人主義來批判,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很好地處理個人與他人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充分肯定他們重視個人以及自我價值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過分地關注自我,也會產生社會化方面的不良傾向,會產生不能很好適應社會的問題,這也是當前教育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老師們似乎也不再喜歡用高尚的道理來教育學生,他們已經習慣於用“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來激勵學生,他們認爲爲國爲民的大道理太過空泛,遠不如小道理來得實在,但這些看似實在的小道理永遠無法搭建起青年一帶神聖的精神的殿堂。

從小學到中學,學生的價值觀呈現明顯的滑坡。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傳進來的種種基於個人本位的思想觀念,既強化了中學生自我奮鬥、自我拼搏的意識,又強化了中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觀念。這在客觀上促使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向個體本位轉移,進而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主性。近年來,各中學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分數漸漸成爲老師們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於“授業”,卻漸漸忘卻了“傳道”的責任。長期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讓中學老師們對教育的神聖內涵日漸麻木。

這一點在“非典”肆虐之時表現的尤其明顯,危難當頭,大戰在即,中學老師們的熱情與責任心遠不如小學的同行。在這種功利的社會背景和教育氛圍之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學習的目的表現出迷茫與困惑,這種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調查顯示:初中生選擇“說不清楚爲什麼學習”的比例遠遠高於小學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識卻鄙視勞動。

在被問及自己理想的職業時,學生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傾向,再也沒有過去“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那種異口同聲,可見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遠勝與前人。希望成爲進階知識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數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選擇做一個機關工作人員,這三項合計人數接近80%,想當老闆的人並不算多,僅佔16.7%,只有願做知識分子的人數的一半。可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的作用普遍認同,而且學生對金錢的態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們心中知識更重於金錢。但93.2%的學生還是趨向於收入穩定而豐厚的職業。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爲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3、長大成爲一名共產黨員仍是孩子們的首選。

69%的學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爲一名共產黨員,22.7%的學生不想參加任何政治組織,希望自己成爲中國共產黨成員的學生佔8.7%。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黨的知識瞭解很少,但長期的教育使他們對黨有一種樸素的感情,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動機的參與,但至少說明對黨的支援與信任是當代學生思想的主流。這爲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基礎文明

1、基礎文明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顯示,43.1%的學生認爲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4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隨地吐痰。兩項合計人數超過80%,這個比例應該遠遠好過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風景區會將吃剩的果核放在包裏,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進敞開的別人的房間時會先敲門,這無疑是十分有禮貌的行爲。有不少同學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處處展現着自己的道德素質,把口香糖吐在紙中扔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低聲說話,男孩子知道謙讓和照顧女生等等。同學們都喜歡與有愛心,彬彬有禮,文明守紀的人交往,很少有人會喜歡一個總是不顧忌別人感受,行爲粗魯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見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識已漸入人心。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德育的方向從高高在上的政治說教轉向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多年紮紮實實的工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但也要看到,學生在問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與人們的感覺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覺亂扔雜物、隨地吐痰在中小學生中十分普遍,這說明問卷調查的結果並不完全反映了真實的情況,很多同學只是紙上談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應該怎樣做,但落實到行動上就不是這樣了。因此加強學生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仍然任重道遠。

2、城市學生優於農村。

城市學生選擇“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比例遠高於農村學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選項比例爲49.4%,農村爲20.4%,相差29個百分點;城市高中爲48.2%,農村爲38.5%,相差近10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說明基礎文明水平與物質環境密切相關,城市孩子的居住環境、公共活動場所、學校環境都大大優於農村。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村學校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可喜的是農村小學生不隨地吐痰的比例已與城市學生不相上下。文明的習慣需要長期的積澱,相信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還會不斷提高。

3、初中生行爲習慣最差。

“在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隨地吐痰”的學生小學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學生選擇“能意識到,但做不到”或“認爲做到做不到無所謂”的比例卻遠高於小學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釋是:小學生聽話,高中生已經懂事,初中學生最難管。誠然,初中正處於反叛與激變的關鍵年齡,他們不再像小學生那樣對師長的指令言聽計從,而且還沒有像高中生那樣的自我修養意識,許多人對個性的理解極不成熟,在訪談中發現,很多初中學生把奇裝異服當作“美”,把污言穢語,不拘小節當作“酷”,初中生的違紀率,和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率都要高於小學和高中。

從另一個角度看,隨着小升初考試的廢止,小學素質教育漸入正軌,小學生的基礎文明習慣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優秀初中畢業生的集合(本次調查職高比例較小),諸多習慣差、學習也差的學生沒有機會進入高中校門。因此,高中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隨着初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壓力,對升學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實效性也大不如小學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關鍵年齡,此時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關於人生的最初的觀念,行爲習慣也漸漸定型,此時的教育往往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幾點建議

1、協調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關心教育的氛圍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政府要對影響學生成長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監管,要在社區中加大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活動場所建設,要鼓勵興辦民間的旨在培養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對各種問題學生進行幫助的志願者服務組織和進行各種教育諮詢服務的中介機構。教育部門要積極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的同時要做好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傾向,讓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陰雲,在愉悅寬鬆的環境中自然的成長。

近年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臺無一不在表明黨和國家的一種決心——教育要轉軌,必需從應試教育的死衚衕中走出來,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的發展。可實際情況是,智育一家獨大,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加班加點屢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夾縫中堅難的生存。今天的學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觀念、新思想對他們來講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身在其中的校長和老師們總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實身不由已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學校當以育人爲本,育人當以立德爲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質,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務。

3、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德育應該隨着整個教育改革的進程而不斷髮展,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識、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德育目標是課程目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認真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與智育的有機滲透,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對自己的理念、內容、方式、手段進行反思,從時代特徵出發,努力弘揚主旋律,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發展需求出發,努力實現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學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養,高度重視教師對學生影響力正在降低的問題,要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師德狀況,提高業務水平,改善教育行爲,用豐富、美好、高尚的優秀文化去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

4、現階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幾個具體工作。

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對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講小道理,要理直氣壯地宣傳共產主主義的理想與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沒有科學的信仰就會失去精神的家園。

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爲學生的日常習慣,內化爲穩定的信念並在時時處處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的精神與氣質。

要特別關注問題學生羣體的教育。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會從此呈現另外的景觀。同時,問題學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們自己最痛苦,最需要關懷與幫助。問題學生雖然所佔比例不大,但他們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的表現對校園的秩序,社會的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要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調查顯示,好逸惡勞,缺乏責任感、敏感脆弱是當今學生的三大弱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感情,形成正確而又現實的勞動觀念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導、諮詢工作,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網絡道德、性道德的教育雖然剛剛爲人們所重視,但可以預見,如果不以負責的態度去落實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掉入成長的陷阱。

5、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調查與研究,以坦誠、務實、負責的態度去研究新時期中小學生面臨的新問題。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的每一點變化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對學生狀況的調查應當經常化,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教育才會有針對性。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生事物,教育者應當更加虛心,對學生思想中的新動態,要報有寬容的態度。在新的教育氛圍裏,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評判者,而是新舊道德對話中的一方,而勝利永遠屬於學生,因爲他們纔是新道德的締造者。

教育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而這並不意味這悲哀,在師生雙方的矛盾鬥爭中,學生成長了,教師成長了,教育也就發展了。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2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瞭解並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品質,對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的背景和過程

在市文明辦召開文明辦主任會後,我縣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況工作,對我縣城關初中、寄宿中學、雋水寄宿小學、縣實驗小學、馬港初中、程豐初中進行了摸底調查,從調查中顯示,我縣廣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質基本狀況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流是健康的,他們的生活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總體思想道德取向積極向上。

二、我縣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狀況

(一)好的方面

1、熱愛祖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

調查表明,對作爲中國人感到自豪的佔95%,對祖國受到外敵入侵,能主動報名參軍的佔70%,升國旗時感到無比自豪的佔7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具有愛國熱情,能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勇於獻身。上樓梯或上車不會搶先的佔80%;用完東西會歸位的佔70%;在公共場所看到有人大聲喧譁認爲是不文明行爲的佔87%,這些說明大多數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同時也說明我們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顯的。

2、熱愛學習,積極追求進步。

絕大多數同學都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比較關心,認爲對個人未來發展而言,知識和思想一樣重要佔79.3%;認爲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爲國家社會貢獻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佔91%;認爲學習壓力大的佔70.、3%;認爲青少年成才的關鍵是勤奮學習的佔82%;認爲人活着首先是一種精神追求的佔76.2%。可見認真學習,追求進步仍是當代青少年的主流寫照。

3、尊敬師長,民主平等意識不斷增強。

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老師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體諒父母師長的不易,進而懷有刻苦學習、立志回報之心。但同時大多數青少年學生對父母師長的一些不適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希望父母師長不打罵孩子,不給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壓力,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不重男輕女,不嫌貧愛富,不愛優棄劣;希望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發學、主動學、參與學、快樂學;希望能以夥伴和朋友的方式與自己相處,“多交流、多溝通、多引導、多表揚、多激勵”,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

雖然“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十分響亮,但重智育輕德育的狀況一直未有實質性的改變,調查中,70%的家長最關心學生的功課升學,特別是通城這幾年因爲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長的怨言較多。只有35%的學生在家常做家務,有些學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襪帶回家讓媽媽洗;76%的人認爲教師佈置作業太多,學生普遍感覺自己支配的時間不多,另外課程安排緊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態度冷漠。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片面追求表揚鼓勵學生,致使只能聽好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在遇到困難和煩惱時不願找老師、家長傾訴,而樂於找同學或進行網絡聊天,有的則找不到正常的發泄渠道,習慣於把問題和心事藏在心裏,變得冷漠、孤僻、自閉。而有近58%的學生則將冷漠、叛逆理解爲“酷”。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上學帶手機,家長是爲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學生卻迷戀網絡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分散個人注意力,影響學習,還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另外,學生生日互相之間贈送精美禮品,甚至大擺酒席。可見,我們的學生艱苦樸素意識比較淡薄。同時,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不願當“班幹”,怕影響學習;有的學生輪到值日時晚到,怕把衣服弄髒,甚至逃避;有的學生在接受別人幫助後,沒有絲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獻。

中小學生思想道德調查報告3

目的:

爲了瞭解現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境界,本小組特組織此調研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調查問卷。

問卷:

同學們;爲了更好的瞭解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能力,此次調查主要三想透過問卷的形式來了解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現狀,此問卷僅供作爲學習研究使用,我們對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謝!

1、調查報告單100份,在校園內部分發。

2、收回問卷,整理結果。

3、根據問卷結果,得出結論。

結論:

1、先從大學生道德修養的現狀方面談起,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研究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的現狀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絕大多數人是思維活躍、目光遠大、樂於助人,廉潔自愛的,他們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新道德倫理建構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認識,努力地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做一個知榮辱、講道理的大學生。

2、有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行爲卻偏離了主流的發展方向,與主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要表現在:

第一,在學習上,缺乏學習熱情。

上課經常遲到早退,課堂上不專心聽課,睡覺,敷衍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出現隨便逃課現象,這對任課老師極不尊重,不識尊師重道之禮。

第二,社會公德意識較差。

有部分大學生在公共場所中,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愛護公共財產,在互聯網上發佈一些不雅資訊,在公衆場合行爲舉止不得體,特別是一些大學生情侶,他們毫無顧忌地在大街小巷裏親熱,一幅幅異常令人肉麻的畫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種種行爲,都直接破壞了大學生的形象。因爲在公衆的眼裏,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與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層次成正比的。那些在公衆面前表現得道德如此低下的大學生,真的讓所有的大學生蒙羞啊!

第三,勤儉節約意識淡化。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社會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學生的生活便開始奢侈了,他們生活不節儉,鋪張浪費,穿名牌衣服,買高檔手機,根本就把他們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機。

第四,缺乏應有的誠信。

有的大學生在考試時作弊,例如,傳紙條、發短信等,這些已經不是什麼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學貸款等違反國家法規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了。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在如今這個充滿激烈競爭、弱肉強食的社會裏,部分大學生已經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性,一旦出現了有利於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辦妥事情,從而獲取相關利益。他們只顧着自己的感受與享樂,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自然也就變了。

大學生是促使國家未來能夠繁榮發展的生力軍,面對着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現狀,我們應該採取什麼辦法去改善它呢?我們大學生應該怎麼做才能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而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呢?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4、另外我們也應注意到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脫節。在學校所受的教育,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有的知識老舊,陳腐,不能接收到新知識,新觀點,新思想。形式比較單一,安排課時較少,學生很難透過課堂學習受到很好很深刻的教育。

調查意見和建議:

1、當代大學生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引導自己能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行爲導向,推進自身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加強對榮辱觀的理解和認識,能夠讓大學生知道做什麼事是光榮的和做什麼事是恥辱的,透過自身不斷地反省、批判與激勵,使榮辱觀逐漸轉化爲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加強法制教育,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大學生應自覺加強自身的法律素質,努力掌握法律知識,適當地參加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辯論會等活動,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大學生在自己學習、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促使人們多一點了解、熟悉我國的法律法規,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發展。

3、大學生不斷完善自身道德修養,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精華,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擺脫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使之實現自我新境界的人、做一個能確立正確的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的人,從而爲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

寄語

思想道德修養是非常之重要。無論是在與人交往或爲人處事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注重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訓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道德修養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它更是駐紮着一個人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