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讀魯迅精彩作文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線條,如紹興那一塊塊青灰色的石板路,堅硬、冰冷。小編收集了我讀魯迅作文,歡迎閱讀。
 

我讀魯迅精彩作文

第一篇:我讀魯迅

學完本單元課文,魯迅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認爲魯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好,最善解人意,最深受人民愛戴,也是最應該深受人民愛戴的人。

說他好,他關心勞苦大衆,同情勞苦大衆。對任何人都很關心,即便是陌生人。

魯迅先生爲人寬厚,待人和藹可親。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還記得魯迅先生的遺言:“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他到死也爲人民,爲大衆着想。這能不讓人更加的敬佩他嗎?魯迅先生是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我常常幻想,如果魯迅先生現在還在世會怎麼樣?我堅信,肯定也會被人民愛戴。

我真想親眼目睹魯迅先生的真容。哪怕只有一眼!雖然魯迅先生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駐人間。我們要把他的精神發揚下去,歌頌下去。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我永記在心。

我在此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向魯迅先生學習,學習這種可貴的品質和精神。可敬的魯迅先生,我真誠的向您致敬!

第二篇:我讀魯迅

有人說他是異鄉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線條,如紹興那一塊塊青灰色的石板路,堅硬、冰冷。

他脫下了白大褂,用鋒利的筆尖做武器,閃着凜冽的寒光,直刺敵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個古老的水鄉卻沉蘊着柔美的風景。粉牆黛瓦,流水人家,糅雜着草與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漿聲,勾畫出一個充滿詩意,純粹柔情的紹興。

但水鄉軟玻璃似的明鏡裏,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魯迅。那柔軟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殺傷力,“譁”地從水中掠起,撩開了衆人的羞恥心。

曾經,也是這片柔情的水鄉,人民看見烈士的血從侵略者刀尖淌下,卻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會用血裹着的饅頭治病!

一聲吶喊,劃破了寂寥的長空,激起滿城碧波,也激起了魯迅的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沒有骨氣和靈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猙獰和醜惡的社會之中!魯迅暴怒了!他的筆鋒直刺向這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以筆的力度宣示着一箇中國人的錚錚傲骨!!他最終登上了思想舞臺,向舊中國開火,他不畏懼死,也不可能在文壇中倒下,他揮舞着筆,敵人被魯迅打得滿身血痕,魂飛魄散,但魯迅還要用筆鬥爭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聾的話語,振興了中華民族!也振奮了每個國民的心!!!

提起魯迅,往往會使人想起巍峨的華山,冷峻而穩重。他又似山巔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鄉里,他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記憶裏也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隨江南的水波在心頭盪漾,隨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寧靜的水鄉。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少年時套着銀項圈的閏土,在雪地捕鳥中遺留下小小的秕穀,還有桑葚,皂莢,覆盆子,童年的純真也不遜於筆鋒的尖銳。

魯迅在瀰漫着硝煙,卻又無硝煙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着甘爲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魯迅的早逝可能與他的尖銳有關。然而魯迅的靈魂永遠在天邊微笑,他內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會與惡勢力相拼。

我認爲魯迅不是紹興人,因爲他的豪邁粗獷與紹興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紹興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魯迅的銳勁不就釀造成一碗浸透着紹興悠久歷史和豪氣的酒了嗎?

酒氣繞樑,千日不絕。

魯迅的的確確在水鄉紹興,那紹興不就透着靈氣和遒勁嗎?

遒勁與靈氣,就是魯迅,就是紹興。

第三篇:我讀魯迅

他,我們大家敬愛的魯迅先生,已經去世68年了(1881-1936)。他是深沉、敏銳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滿了強烈的愛憎和情感色彩,還有活生生的現實氣息。他的情感充滿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如匕首和投槍。禮教、制度、傳統、政府......全成了他批判的對象。魯迅對舊中國的鞭撻,沁人心脾。他絕任何形式、任何範圍內存在的權力關係和壓迫:民族的壓迫、階級的壓迫、男性對女性的壓迫、老人對少年的壓迫、知識的壓迫、強者對弱者的壓迫、社會對個人的壓迫......魯迅憎惡一切不平等關係、說教和謊言,他不斷揭露和痛斥國民的麻木性,讓一切自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感到不安。

魯迅先生是一個藝術家,他看見什麼,他描寫什麼。他把他自己的世界展開給我們,不粉飾,也不遮蓋。那是他最熟識的世界,也是我們最生疏的世界。他在我們裏面看見趙家的狗,趙貴翁的眼色,看見說“咬你幾口“的女人,看見青面獠牙的笑,看見孔乙己的偷竊,看見老栓買紅饅頭給小栓治病,看見紅鼻子老拱和藍皮阿五,看見九斤老太,七斤,七斤嫂,六斤等的一家,聽見阿Q的槍斃時說的話,看見一羣在飢餓裏逃生的中國人。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偏是這些極其普通,極其平凡的人事裏含有一切永久的悲哀。魯迅先生並沒有把這個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告訴我們,但這個悲哀畢竟在那裏,我們都感覺到它,我們無法拒絕它。魯迅畢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他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學爲武器,深刻揭露封建主義、軍閥勢力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嘴臉;他積極支援並參與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的鬥爭,爲維護民族尊嚴、爭取人民解放而戰鬥,表現出高昂的愛國主義激情和民族氣節;他尖銳揭示了國人身上存在的國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渴望以理性精神開啓民智;他在嚴格解剖他人的同時,更加嚴厲地解剖自己;他面對殘酷的文化圍剿,以堅韌的戰鬥精神不懈抗爭,成爲左翼文化運動的主將和領袖;他堅持文藝爲人生爲革命的道路,始終“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信“惟新興的無產者纔有將來“,用如椽巨筆,承擔起“啓蒙“與“救亡“的雙重歷史責任。魯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筆、卓越的藝術才華和凌厲的戰鬥風格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戴與尊敬;以其一生的輝煌業績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崇高地位。

魯迅留下文化遺產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是偉大的。魯迅的偉大決不因爲哪一個大人物盛讚過魯迅,所以才變得偉大起來。不是的。魯迅存在的本身,決定了他應有的地位。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倘沒有魯迅,本世紀中國的文化史,尤其是文學史,不說黯然失色,也肯定要減色幾分的。“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劃亮了充滿天地間的黑暗和寂靜,在他身後,有我們整個民族的血污,苦難,彷徨,覺醒......他走了,留下的是鋒芒畢露的匕首和投槍!他走了,留下的是鐵骨錚錚的思想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