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牀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準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麪糰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麪糰並擀成麪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麪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麪糰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臺,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着貢品和實物!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閒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着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擡頭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爲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爲太陽的光透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着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擡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糉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我最愛的是包糉子這一習俗。

早晨,我和媽媽一大早去市場買糉葉、五花肉、糯米、蜜棗、繩子。媽媽說:“包好了才能吃哦!我教你,來!”我瞪了一個斜眼,逞強道:“不就是包糉子嗎,誰不會呀!”接着,我拿起兩片糉葉,放了一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動手包嘍!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的餡卻掉出來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的餡又掉出來了;當我把中間的捏好的時候,兩邊的餡都掉了。可憐的我啊!爲什麼只有兩隻手!之前只顧着吃糉子,卻不會想那些包糉子的人有多辛苦啊!

媽媽看得不耐煩了,“傻孩子,不會了吧?我來教你吧,別逞強了。應該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再……”我雖然聽的有點模模糊糊的,但還算是聽懂一點,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糉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但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但是每一個都又矮又小,我就把它們叫做“矮冬瓜”羣糉子。

最後一步就是煮糉子啦!我依依不捨地說:“再見了,我可愛的小糉子!”話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媽媽送入了蒸籠裏。過了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糉子出爐啦!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糉子羣,拿出其中一個咬上一口,啊!真香真美味!這種味道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這是大詩人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那個行潔志廉的屈原帶給我們的節日;這是一個拒絕邪毒、崇尚高潔的節日;這是一個飄香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3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着美麗的服飾,成羣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踊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4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風俗則是那個地方的代表。每當思念故鄉,就會想起那獨一無二的味兒。

我們這啊,當地人結婚,早晨五六點,新郎就帶着他的伴郎團去迎接美麗的新娘。而新娘則必須藏好某一樣東西,可以藏人、藏鞋等。寓意就是,早點找到,早點把你帶回家,然後接完新娘,趕緊快馬加鞭,務必在12點之前趕到。因爲上半輩子遇見你,下半輩子與你一起。在客人吃席的過程中,新郎新娘會挨個向各位敬酒,這樣不僅是在尊重長輩,更是在攢祝福,希望這段婚姻幸福美滿。

浪漫的日子,浪漫的風俗,喜慶的日子,難忘的風俗。

在正月十二這天,以往空無一人,冷冷清清的寺廟,在這天變得熱鬧非凡,人山人海,簡稱逛廟會。這天,老人會帶着子孫來領略廟會風光。這廟會上有零食,玩具,遊戲等,深受廣大兒童喜愛,而他們嘴上的笑容更是受廣大老年人喜愛。舞龍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廟會上,人們帶着龍套隨着鼓點節奏而舞動,吸引了衆人響亮的喝彩聲,廟會上的套圈圈,更是簡稱經典。這個遊戲寓意着在新的一年,我們都套出屬於我們的幸運。在廟會上有賣棉花糖的、還有賣小烏龜的、小倉鼠的……孩子們一到那兒,估計把自己的家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到了清明節,各家各戶團聚一堂後,出發掃墓踏青。一年多沒掃墓,那野草都快比我高了,一個個都在羞辱我的身高,接着我惱羞成怒,把他們都砍了。我們小孩要從祖先墳墓旁摘取鮮花,然後把野花放在墳墓上給阿公阿太做個美麗的花冠。不僅有野花,還有野果,我帶着弟弟兵們,所到之處,片甲不留,這也許是祖先們給我們的回禮,當掃完墓後,親戚們會留下來吃一桌團圓飯再走。就當是快分別時最後的挽留。

我的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每逢佳節七八姑八大姨。所有親戚都會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吃着美滿的團圓飯。

家人,有事沒事就多聚聚,如果一直拖到那天。就來不及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5

家鄉的風俗,總是散發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鄉上高,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卻很足,它的一些風俗你知道嗎?

在上高,人們建房子都極爲講究,從選擇地址、破土開工、上樑,直到喬遷,都遵循着一套極爲嚴謹的傳統風俗。

首先是選擇屋址。在定地基時,通常要請一位風水大師來看風水,大門一定不能對着山溝深壑、開闊大道以及直衝江河,屋址一定取順勢,並要前低後高,立一塊帶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顯然,這是古代崇龍尚左的風俗。

其次是破土開工。人們在開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後在木樁上端裹上紅紙或紅布,由主家家長挖第一鍬土,俗稱“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銅錢,俗稱“鎮邪”。開工多選雙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還會貼對聯,以示喜慶。

再次是上樑。上樑一定要選黃道吉日,乘太陽高高升起,吹嗩吶。並按老幼次序拜樑,讓工匠們把樑升起,擺正後,在樑的兩端壓上麻餈。那場景,熱鬧非凡,大傢伙聚在一起,歡歡慶慶,一醉方休。這種酒,就稱之爲上樑酒。據傳統風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未變,唱彩調,放鞭炮,說吉祥話,拋酒麻餈,糖果……

最後是喬遷。人們在喬遷時,對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可多與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東西。在搬家當天,因在新宅煮一些開水及將電風扇在家中四方吹撥,以求“風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湯圓,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團團圓圓之意。

看到喬遷之喜的場景,再思這一連串的過程種種,應該是上高的祖輩們的經驗積累,更是前輩對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風俗已被改革掉了,但還是流傳下來了一些風俗。那是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6

我的老家在農村,所以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春節,我們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餃子……這些習俗一個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放鞭炮。

每次過年,爸爸總要去村裏的小賣部買一點鞭炮。等鞭炮買回來,我們就開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節,爸爸還是和之前一樣,去了小賣部。登巴巴回來,手裏卻多了個“金字塔”。“這是什麼啊?”好奇的表弟衝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裏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點了根樹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樹枝點火,身子向後仰着,打算一點上火就跑。由於不知道這“金字塔”是什麼東西。表弟表妹都躲遠遠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會的精彩瞬間。

“點着了!點着了!”表弟見引火繩點燃了,大喊大叫。我聽了連忙跑開了、只見無數火花從“金字塔”裏竄了出來,構成了一個“火花噴泉”。這“火花噴泉”正如我們內心一樣,十分燦爛,十分歡快。“火花噴泉”足足持續了兩分鐘,放完了弟弟讚歎不已:“太酷了!不僅放出來很漂亮,持續的時間還長。”我也想起了一句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時,妹妹說“爲什麼要在春節放鞭炮啊!”弟弟聽了,也一臉疑問。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給孩子們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故事:“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有一年,一個老人來到一個人家裏,幫助人們嚇跑“年”。他讓老婦人在家裏剁餡做餃子。到了晚上,“年”看到這家點了很亮的燈,又有剁餡的聲音和門上的紅紙,有些害怕。這時,那個老人走了出來,他穿着紅衣服,並點了鞭炮,把“年”嚇跑了。於是,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留了下來,包括給壓歲錢又要裝到紅包裏。”

表妹表弟聽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說:“春節每一個習俗都有傳說和故事,一會我挨個給你們講。”

春節有很多習俗,過春節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個習俗的由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學生作文7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裏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着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溫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說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