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味道作文(通用18篇)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家鄉的味道作文(通用18篇),希望能幫助到您。

家鄉的味道作文(通用18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

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一望無際碧藍的海,忘不了那又紅又大,又脆又甜的紅富士蘋果,我忘不了,那是家鄉的味道。

我忘不了,煙臺的海。

春天,海水變得綠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北面遙遠的地平線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邊,剛一觸摸到岸邊的礁石、沙灘,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後又撲了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大海也不例外。脫去冬裝的漁民們駕船駛過平靜的海面,到養殖區去播下希望的種苗,期待着收穫,想象着收穫時一筐筐新鮮的海鮮。一次回老家,吃着美味的海鮮,心裏既溫馨又感動,(吃得多了我也不會長痘痘,哈哈)而那各種各樣的美味海鮮印證了那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感覺海里不管什麼東西,經過我們的一番處理,都可以成爲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真可謂是大自然的一種饋贈。

我忘不了,煙臺的水果。

每到秋天的收穫季節,我們都能吃到新鮮的水果,由於煙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各種水果口味都非常爽口。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都很留戀家鄉的水果,我們在上海生活的日子裏,最想吃的就是家鄉的水果。雖然上海也盛產許多美味的水果,但是,這些水果卻缺少了家鄉的氣息……

我忘不了,煙臺的小吃。

煙臺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煙臺燜子,就是獨具特色的家鄉風味小吃。每次爸爸要回老家,我都會讓他幫我帶上幾盤,拿飯盒盛着,每次爸爸一回來,我就跑出來,吸吸鼻子,說道:“嗯!家鄉的味道!一點都沒變!”爸爸則欣喜地看着我,看我風捲殘雲地將滿滿一盒吃完,讓後抹抹嘴,再說一遍:“嗯!家鄉的味道!真好吃!”

我忘不了,煙臺的一切,一輩子都忘不了。每當我,便涌起“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的思鄉情懷。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家鄉的味道總縈繞在我身邊,因爲那是我的家鄉,煙臺!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2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盪漾在空氣中的桂花香。爺爺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裏擠出來,從未掩好的窗戶裏鑽進屋裏,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並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後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着一點點早晨的溼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鑽進你的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着香味去尋它的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着,只聽見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了牀,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裏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裏的有時香的沖鼻,花朵也沒有城裏的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順着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裏臭烘烘的,陰冷的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着我愉快的童年回憶。草棚裏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於牆角那堆黑漆漆的東西吧。偶爾會有幾隻睡過了的雞從草棚裏不緊不慢地踱着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後院摘了白菜,一起餵豬。不好聞的味道始終瀰漫着,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隻窩在牆角的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的脆響,歡樂極了。

家鄉味是大鐵鍋裏炒出的飯菜的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戶戶的煙囪裏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淨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裏翻炒着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的食材在鍋裏跳躍着,彷彿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着腳。鍋裏還冒着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裏當然還會有嗆人的濃煙味。姑姑總是端着板凳,坐在竈臺後,一面添着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着淚一邊仔細嗅着各種菜的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溫暖的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的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3

生活中總有那麼幾種氣味是足以讓人熟記一輩子的,也許是母親的奶香,也許是花的芳香,而我最熟記的卻是家鄉的茶香。

我出生於沅陵縣官莊鎮,它雖然只是一個小鎮,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它有清澈見底的小溪,連綿起伏的山巒,還有一種聞名全國的特產茶葉。

家鄉林谷幽深,雲霧繚繞,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很適合茶樹的生長。直以來,茶葉就是當地的主要作物,茶水也成了當地男女老少皆愛的飲料。我的奶奶就是一位普通的茶農,她的大半輩子與茶相伴,在她的身上總是散發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

每年的清明節前後,正是採茶的好時節。今年的清明節,趁着假日,我隨着奶奶一起去採茶。我家的茶園,座落在一個山坳裏,爬到半山腰,還沒看見茶樹,就聞到了一股茶的清香。走進茶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蒼翠欲滴的綠色,枝繁葉茂的茶樹排列得整整齊齊,一棵棵舒展的茶樹就像一把把撐開的綠傘。我非常興奮,在茶園裏看着、唱着、摘着,彷彿自己就是一棵茶樹,穿着碧綠的衣裳,站在溫暖的陽光裏,伴着微風快樂地跳起舞來……我問奶奶:“這茶葉採下來就能喝嗎?”“不能喝,這茶葉還要經過嚴格的篩選、烘乾、殺青、手工整形等多種程序,精心製作而成的茶葉纔好喝,茶質清香、味道濃、湯色綠。”奶奶回答道。聽了這番話,我才明白,我們平時喝的茶葉還有這麼多的講究,看着奶奶瘦弱的背影,我心裏想:茶葉是多麼的來之不易,茶農們是多麼地辛苦啊!

望着這漫山遍野的綠茶,我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把我的家鄉裝扮得更加美麗,讓祖國各地的朋友都能品嚐到我家鄉的好茶,讓家鄉的茶香永駐心田。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4

在一次晚飯的桌上,出現了一道不常見的菜:酒醃小河蟹。這道菜是爸爸的最愛,同時也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故鄉生活。

我的故鄉是安徽,那裏有着大山大水,空氣特別新鮮,到處遍佈着樹林、小溪。

小時候在家鄉最令我興奮的莫過於和小夥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結伴來到小溪邊,正直盛夏,大家都脫了鞋,站到沒過一半小腿的小溪裏。水不涼,也不猛,溫和地衝擊着面板。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縫中,偶爾有一兩隻悄悄地出來找些吃的。我和小夥伴逆流而上,往高處邊走邊找。一旦誰發現了小河蟹,大家就會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然後派一個人去抓。

記得當時有個叫靈靈的男孩子,對這兒的小溪特別熟,每次都是他帶頭領着我們走,也總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石頭縫裏的小河蟹。

大家邊走邊找,我也彎下腰很仔細地搜尋,像個急着立軍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對,把自己隱藏得嚴嚴實實。但靈靈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頭似的,不一會兒就能找到一個。對付那些躲在角落裏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來,七手八腳的把手伸進石縫裏摸索或者乾脆用手掏。有的時候當小河蟹快要鑽進洞裏看不見時,我們就會故意去惹惱它,讓它夾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來,這樣就把小河蟹帶出來了,每次這麼做的時候都有種當了英雄的感覺。

抓了十幾二十只,我們就要回到家中享受勝利的果實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們就把小河蟹燒湯喝。那時候與也沒怎麼好好跟大人學過做菜,就馬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鹽和調料……

正式開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崗位:燒水的燒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負責切些花椒啊,蔬菜什麼的。別小看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術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勻,都是有講究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湯裏煮,再加些調料,一會兒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撈上來,再倒些湯,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河蟹小小的,兩三下便能吃掉一個,蟹肉也很嫩,彷彿還帶着些清香,讓人慾罷不能。

這就是我的家鄉,散發着淳樸、清新的氣息,這就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家鄉的味道讓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5

我生在濟南,從小變伴着泉水長大。閒暇時常蹲在由泉水形成的涓涓溪流旁,那兒有我看不完的雅景,講不清的心情,理不完的思緒。做不盡的美夢。

剛涌出的股股清泉急匆匆地分散到泉口的周圍,從高高的長滿茂盛雜草的石壁下汩汩涌出,悄無聲息地流入,繼而又旋轉着、依依不捨地離開。在水面上濺起顆顆珍珠,灑落在每個縫隙和角落,默默滋養着土地。那泉水的味道是清清的。在空氣中總會瀰漫着淡雅的感覺。若是捧起一捧品嚐。那味道雖然普通,但夾雜這一絲甜蜜。在口中融化,流到心裏。再到全身蔓延開來。不能延年益壽,卻可以讓人忘記煩惱,從喧囂緊張的生活中走出來。

家鄉的味道是甘冽甜蜜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很小的時候,我時常背誦這句詩。只覺朗朗上口滿嘴餘香,於是就一直記着,也沒能忘記。稍大一點時才知是記錄家鄉的風景。

夏日的濟南總少不了開滿湖面的荷花。遠觀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綠瑩瑩地散發出淡淡的荷香。溫柔的荷花含苞欲放。景緻甚是優美。那是像蠟染一樣的花朵,奼紫嫣紅、端的好看。走進時便有芬芳縈繞在身旁。同美酒般醉人。“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想必詩人當初也大概是在這荷花池邊流連忘返了吧。

人們愛蓮是因爲它香遠益清的雅美,陶淵明愛蓮是因爲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堅貞。而我愛蓮是因爲它裝點家鄉,是家鄉不變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清新醉人的。

蔥香和椒鹽的味道鋪滿濟南的大街小巷,每個濟南人都應該熟悉的味道。油旋兒,在濟南已有百多年的歷史。濟南油旋兒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老濟南人吃油旋兒是頗講究的,大多是趁熱吃,或配米粉,或配餛飩,另有一番滋味。清代顧仲編著的《養小錄》中這樣記載油旋的製作:“和麪作劑,擀開。再入油成劑,擀開。再入油成劑,再擀如此七次。竈烙之,甚美。”

濟南的油旋必須用純正花生油手工和麪,根據四季調配麪糰軟硬。小小的油旋雖然只有巴掌大,卻要由很多層薄如報紙的麪皮疊壓而成,在製作中不論揉、搓、擀、捏,一遍不多一遍不少。細膩執着的精神也在麪糰鍋爐間傳遞着。

家鄉的味道是蔥花椒鹽在油香混合的。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躍,在血脈裏流淌,在心中舞動。像是剛剛墜地的嬰兒,我深愛着母乳般家鄉的味道。他將一直陪伴着我,陪辦我成長。家鄉的味道溫柔而讓人無法忘卻。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6

想看到什麼,就能看到什麼,想看到多遠,就能看到多遠。

春天,我們在這裏,誰都是詩人,就像那些樹葉,一夜之間就學會了鳥兒綠色的語言,這個味道是什麼?是寧靜的味道。

沒有莫扎特的交響曲,沒有貝多芬的鋼琴聲。這些高妙的東西,不應該在這裏,因爲任何人工的雕琢在這裏都是多餘的。那這裏究竟有什麼呢?一陣石破天驚的雷聲,帶來的是一覽無餘的春景,光禿禿的樹枝,昨夜還在冰雪裏沉睡,一覺醒來換了模樣,抑或是他們從南國偷來的花朵,點綴在發間,但爲什麼如此恰切呢?

我喜歡優雅的早晨,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陽臺上遠眺。剛好落在我臉頰上的,彷彿是從一個詩人的眼睛裏搬來的陽光,那麼溫暖,照透心扉。門口就是河。河溝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見水底的游魚;河溝的水,很靜,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河溝裏的水,很甜,甜的好似九天瑤池裏的玉露瓊漿……風吹動着水波,也吹動着少女的心思,一粒水珠就是她的眼眸,一片嫩葉就是她的嘴脣,風飄絮,又是一個多了思戀的味道啊!

秋色已晚。我曾撫摸過的春天的樹葉,在風中蕭蕭落下。想象着它在春天的樣子,心中多了思戀的味道。

舉起一片樹葉,細數着清晰的紋路,刻錄的是歲月的滄桑。人們說陶罐裏醞釀着一罈鄉情,古色古香,那這片樹葉就醞釀着家鄉的心願,從寂寞的這兒,飛向遙遠的那兒。當男女老少涌向都市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流了下來,守着這片黃土地,守着這條河,守着這個家。橘子早紅了,稻香早散了,棉花早白了。老水牛哼着同樣的調子,老爺爺呼喚着孫子的乳名催促着作業。夜色降臨的時候,那一家家射出的燈光,有多少折射的是盼歸的目光啊!這目光裏,有高樓大廈,有車水馬龍,有流水線,有建築地……

如果,你要問我了,家鄉是什麼味道?我不能回答你,因爲只有你來了才知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7

什麼是味道,味道就是人的嗅覺的一種體驗,也可說是嗅覺的記憶。在城市裏呆久了,你體會到城市是種什麼味道嗎!你的嗅覺有體驗嗎。我感覺城市味道有幾種:

滿街汽車尾氣味,是種汽油、柴油。酒精的混合味道,很刺鼻;空氣中充斥着煤煙味與霧霾的混合味道(尤其冬季更甚烈),即刺鼻又刺眼;走進步行街或購物商場,撲鼻而來的是化妝品味、香水味,使人昏昏晉噩噩,半醒半睡,不知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總之,我覺得城市的味道,渾濁,黑暗讓人沉悶、窒息、壓抑!

告別了城市,離開這鋼鐵水泥森林,驅車向久違的家鄉駛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袤的田野,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心情豁然開朗,就連呼吸也覺得順暢了!

到了家鄉,閉上雙眼用鼻子來嗅一嗅,唉!這真是久違的鄉村味道。它在我嗅覺記憶中刻下深深的痕跡。我貪婪地吸吮家鄉的味道,品味着它,它還是過去的老味道,那麼純正,那麼親切!我細細咀嚼家鄉味道,真是豐富多彩啊!

在青青的草地裏,你可聞到草的青香,使你回味冗長,這氣味清爽就像在口中含了塊薄荷糖。躺在綠草中打滾,追憶着童年時無憂無慮的時光,也想起玩伴小芳,如今她一定是位漂亮的姑娘,我還真有點想念她,不知她在何方!

在緩緩的山坡上,你可聞到花的芬芳,這山上處處開滿了山花,映山紅似火焰燃燒了山崗;百合花張開秀麗的小嘴,吐着舌尖似乎要親吻你的臉龐;不知名的花朵豔豔開放,彩蝶飛舞,花香四溢,這裏是人間美麗的天堂,空氣中充滿了芳香,這味道讓人把一切煩惱遺忘!

在綠綠的瓜田中,你可嗅到鮮瓜的芳香,瓜田是生長甜蜜的地方,瓜兒個個像綠色翡翠,瓜秧好似優美的詩行。咬一口嫩脆的鮮瓜,甜蜜涌心頭,陣陣撲鼻香。會覺得生活無限美好,處處充滿甜密的暢想。

在碧波麟麟的魚塘,你可嗅到略帶腥味且美妙的味道。這是純正的魚塘味道,塘裏銀鰱飛,錦鯉躍,一幅豐收的景象。一網捕上鮮活魚兒,就着塘水鐵鍋燉魚,一會就飄出誘人的魚肉香。吃着魚鍋就着二鍋頭白酒,把這故鄉的味道品嚐!

家鄉的味道還有很多,哪種都會讓我心曠神怡刻骨不忘。家鄉啊!你的味道就是,清馨、高雅。清爽、芬芳。投入你的懷抱,就象擁抱了我的親孃。你的味道永遠記憶在我的心上!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8

快要離開老家了,家鄉的影子總在腦中揮之不去。最懷念的,是那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溫暖的

婆婆的菜有着一股濃濃的家鄉的味道,這句話媽媽曾說過。一道道普普通通的家鄉菜,帶來了無限的溫馨,足以讓兒女感到溫暖,讓遊子的心中有了家的依靠。挑一片土豆片,醇厚的味道直達心底,喝一口酸菜湯,酸酸的味道順着舌尖,到達心田;吃一瓣糖醋蒜,在心湖蕩起了層層漣漪。思緒隨着菜香,飄回了從前:八月中秋,全家人坐在一起嘗着菜吃着月餅賞明月,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微笑,是幸福的、溫暖的。

家鄉的菜,有着一股溫暖的味道,濃濃地湖在心頭……

家鄉的味道是鹹的

幼小的我住在婆婆家中,小時候一見生人就哭,若是一會兒看不到婆婆,必然號啕大哭,那一天終究是來了,在我一天一天的企盼中,爸爸媽媽來接我進城了。我捨不得婆婆,硬是要爸爸媽媽帶來城裏才肯去,雖然我再三請求,但婆婆由於家裏事情多,實在抽不開身與我們同行。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家鄉。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淌,鹹鹹的……一直澀到了心裏。

我知道,婆婆的腰是讓各種艱苦的活給累彎了,那早生的華髮上思念出門闖蕩的兒女,眼角的皺紋是時光手握利刀在一個又一個易逝的年華刻下的。她的苦,已無形過多的語言來敘述。

家鄉的味道,是溫暖的,也是鹹的。

我懷念,那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9

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還是那麼深刻,它伴隨我長大,伴隨着我生活,那是家鄉獨有的味道,是我一生的味道……

不知你們是否聽說過康縣的麪皮,如果你來過康縣那你肯定吃過這裏的麪皮吧,如果你沒有吃過,那你肯定是白來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逢集家裏人都會去趕集,我首先就會向他們要一碗麪皮,然後回家的時候總會提一大碗給我吃,那時候在家等麪皮的心情和在家吃麪皮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和幸福,直到現在都令我記憶猶新。

我喜歡麪皮涼涼的感覺,吃到口裏滑滑的,特別有嚼勁,它裏面有各種配菜,比如:土豆絲、豆芽、黃瓜絲絲、白菜等,每一種配菜我都十分喜歡,它的配料可謂是特別的足,酸辣感很強,吃完之後都會有淡淡的蒜泥香味兒呢。

慢慢長大上了離家不遠的中學後,離我心中的美味也越來越近了,學校就在我們村的那個鎮子上,每當逢集我都會跑到學校外面吃一碗麪皮。那時候沒有太大的心願,只希望天天都是逢集,天天都能吃到麪皮,學校的飯真的枯燥無味。而逢集的麪皮就是拯救我味蕾的最佳良藥。

後來上了高中後,離家也有好幾公里了,吃不到家鄉的麪皮了,不過麪皮作爲康縣有名的美味,在康縣的每一個地方當然都不會少的,這裏也少不了麪皮館,而且還有好多家呢,味道雖然和家鄉的有一點點差別,但還是很美味的,麪皮的靈魂依然在。每到這裏逢集的時候街上都會擺出大大小小的麪皮攤子,這一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味兒。

直到現在,一天三頓我至少有一頓是要吃麪皮的。

我還真不想長大,不想走出家鄉,不想走出康縣,那樣我就吃不到家鄉的美味麪皮了,離開家鄉的味道我該如何成長。

家鄉的味道——麪皮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0

安徽,天生好鹹,鹹水鵝毛豆腐,無一不閒,就連“愚人食鹽”這個詞在老家也成了褒義詞,我想:這個愚人,不一定是安徽人。

所謂鹹水鵝,是將鵝醃製好後,切碎,此時的鵝已經水分被陽光所蒸發,只剩下肉和鹽,但是這樣扔不夠,大家要將醃後的鵝全部加進一個裝滿水的大鐵鍋,再狠狠撒上一把鹽,並將鵝用一個長柄勺壓下去,醃一段時間,再取出,此時的鍋水,就算你把一個小鐵塊放進去,它照樣能浮得起來。將這樣的鹽水鵝放到桌前,肉質顯出一種奇特的純白,外表看似十分甘,其實你真正咬下一口時只能感受到肉汁在你的舌頭上掀起,上下翻飛。這種鹹味彷彿已經進入了你的舌頭中,上顎裏。原先就美味的鵝在這種激發食慾的鹹味中,顯得更加令人垂涎三尺,外來的人家,初食此。定要猛灌幾大口水才能緩過來。

安徽的名菜,不僅有鹽水鵝,還有毛豆腐。,豆腐被並排放在容器,灌鹽,不久即可拿出。正是因爲它表面毛毛糙糙因而得名毛豆腐,每逢過年,小販都賣毛豆腐,香味籠罩了整個安徽。外糙內滑,令你欲罷不能。

安徽的每一道菜,從主食到小菜,沒有一個不流趟着鹹鹹的香氣,這種味道就如安徽人一般,直爽,豪放,而又剛強。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1

在外的遊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生活過的家鄉。每次回家,家鄉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溫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裏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爲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着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裏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糉。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家人家中特有的竈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竈內,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涌入人們的鼻內。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裏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着香味在齒間遊蕩並擴散,給人以一種溫暖的感覺,並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嚐嚐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着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裏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於是我嘗試着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着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初中後,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竈頭也因爲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竈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但每次在家鄉的竈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2

去了外婆家一個星期,坐車剛回到德化,腦海裏就浮現家鄉的那些小吃,雖然沒有太“獨特”的味道,但卻給我留下了很多“獨特”的回憶。

家鄉的小吃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種:一是苦菜湯,二是甘蔗,三是媽媽做紅燒排骨的味道,這都是家鄉的味道。

苦中回甘,是家鄉的苦菜湯。

苦菜湯,它開始入口時是不苦的,喝後會回甘,而且那種“苦”是難忘的,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喝一次,每次我都要喝個12分飽的苦菜湯才心滿意足。苦菜湯的做法挺奇特的,先買一點苦菜,苦菜有曬乾的和新鮮的兩種,每種都會給人不一樣的“吃貨感受”。放到鍋裏,過水煮開,進行熬製。上好的苦菜湯再加以豆腐和筒骨進行“亂燉”,慢慢燉1。5小時,最後再加入適量鹽和雞精調味,香濃降火的苦菜湯就可以享用了。

清甜可口,是家鄉的甘蔗。

甘蔗既甜又好吃,它不僅甜,還能提神,每一次我寫作業要睡着的時候,我都會吃一根甘蔗,每吃一根都覺得自己頭腦清晰,什麼題目都能立馬知道。而且甘蔗還能榨成甘蔗汁,這種味道幾乎是“人間難得幾回嘗”,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喝了還想喝,這種味道我喝過上百次了,可是每一次喝都像第一次喝的一樣,真是神奇呢。

又香又甜,是美味的紅燒排骨。

它既有媽媽的味道,又有家鄉的味道。它非常鮮美,到德化如果不吃紅燒排骨,你就算白來了,媽媽可以精心烹飪,大街小巷的餐館也是可以品嚐到。它的味道,是百吃不厭,而且又香又甜,那肉是非常好吃的,甜度適中,讓人嘗着不覺得膩。以往我都不知那甜到心窩裏的甜從哪裏而來,或許那甜是媽媽的用心和愛吧。又或許是餐館老闆的善良製作。

家鄉的小吃是一首美妙的詩,童年的記憶就是一家人圍在飯桌上吃飯,有說有笑的,說着說着,我們就慢慢長大了,離開了家鄉去追逐夢想,但無論走多遠,那種味道,將一輩子留在我的心間,它指引着家的方向。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3

“孤嶼當城北,登臨見大荒。雲陰連楚甸,山色入吳房。百戰餘殘壘,千村祗夕陽。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時常。”從金鎮的《天中山》詩中,讀出了家鄉汝南的天高地迥、滄海桑田。生於斯長於斯,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靜靜品味着家鄉文化的味道。

家鄉汝南,縣城三面環水,形如瓠子,故有“懸瓠城”之稱。拱北門之北有一座石板橋,古稱弘濟橋、博愛橋或迎恩橋,我們現在都叫它北關拱橋。橋跨汝河,爲五孔聯拱式石橋,青石板鋪砌橋面,兩側橋欄上刻有龍鳳、獅子、麒麟、鹿、猴、桃、石榴等圖案,惟妙惟肖。

不知爲何如此迷戀這平凡的橋,它雖不長,沒有盧溝橋的結構巧妙,也沒有趙州橋的歷史悠久,然而,我感到腳下的石板比彩虹更美。靜靜地佇立在石板橋上,向下看,靜水東流,曲柳拂水,橋身倒影於綠水之中,浮萍點綴於水草之間,水草在橋影中悠悠遊動;兩岸綠茵之中,有一朵朵零星的花兒。河岸兩旁,是高低不等的樓房,不見了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找不到畫裏的裊裊炊煙了,然而於傍晚時分,沿河漫步的人們,三三兩兩,有說有笑,那份悠閒,讓我感受到了家鄉人的淡定與從容。我生長於斯,無論何時何地,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它溫馨幽遠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的家鄉汝南有一座小山。它沒有怪石嶙峋,也並非危峯兀立,但因位於“天下之正中”與天地通靈而遠近聞名,它就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親筆所題的山名“天中山”。山南不遠處還有一條河,它叫汝河,如今也變成了汝河故道景觀羣了。鬱郁天中山,山雖小而意遠,峯不高而景深;悠悠汝河水,水不大而源長,波不興而流清。翠嵬嵬一座青山,清靈靈一條曲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滋養了天中大地上的這方熱土,孕育了千年的天中文明。登山臨水,雖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更沒有“長風破浪”的感受,但立於“天下之中”,也有撫今追昔、激揚文字的感慨。我生長於斯,無論何地何時,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它綿綿書香的味道。

家鄉汝南,千年古縣,文化如山一般厚重,也少不了水一般的靈動。這裏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鴨湖。夏季來了,微風拂過,湖面煙波浩渺,湖岸楊柳依依,乘着小船去湖中的小島觀光,採幾枝蘆葦,摘幾簇野花,揀一些貝殼,唱幾支小曲,似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畫意詩情。三秋季節,碧波萬頃,野鴨款款去,漁船點點來,水美魚肥。我將在這兒長大,無論將來身在何處,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細細品味它淡遠閒適的味道。

我的家鄉不但風景美,人更美。晚上與爸媽一起漫步汝河兩岸,“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耳邊會傳來宋祖英清脆的歌聲,這是音樂噴泉,水花隨着歌曲的音調不斷變化,時不時還有一些孩子衝進去。往前走,一句句地道的河南話傳入耳中,隨聲望去,原來是一羣老爺爺老奶奶在拉着二胡唱豫劇。那邊怎麼有好多扇子在擺動呢?原來是阿姨們在扭集體秧歌。

生我養我的家鄉啊,無論時光如何流轉蜿蜒,你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家的味道;無論將來我走到哪裏,你永遠如母親一般,是我一生的心靈港灣!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4

無論走的多遠,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麪永遠是對家鄉味道的完美詮釋。

——題記

家鄉味道是什麼?有人說,家鄉味道是街頭巷尾那一種種特色小吃;有人說,家鄉味道就是鄰里鄉親之間那質樸的話語。但是,在我眼中,家鄉味道就是遠行歸來後那一碗手擀麪。在氤氳的熱氣中品嚐着手擀麪的滑爽與筋道,讓人頓時緩解了奔波過後身上的所有疲憊,讓心有了歸屬感。

小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或是我生日時,媽媽總是去親手爲我做一碗手擀麪,微微泛黃的麪條盛了滿滿一碗,上面還浮着些許蔥花,說是吃了之後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小小的我卻顧不得這許多說法,只知道手擀麪散發的濃濃香氣勾起了我肚中的饞蟲,讓我迫不及待的用他來填滿我的“五臟府”。那時的我還不知這世界上的諸多煩惱與愁緒,只是看着廚房中媽媽忙碌的身影,吃着碗中的手擀麪,便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手擀麪的味道是家鄉最好的味道。

後來,隨着年齡的長大,我不得不離開媽媽身邊,去外面上學。在外時也嚐到了許多食物,有味道好的,也有味道不好的。但不管是什麼食物,總是會覺得缺少點味道。於是每次我從學校回家時,媽媽總是會騰出時間親手給我做一碗手擀麪。伴隨着手擀麪的濃濃香味,我才明白外面食物所缺少的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而在這濃濃香氣中,也讓我在外飄移的心有了一種踏實的歸屬感。於是乎長大後的我再一次體會到家鄉味道的美妙。

在我的記憶中,我吃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手擀麪是在初中,那時剛離開家,學習、生活方面還有諸多不適應。這使得我在第一次考試時發揮失常,成績很不理想。在成績公佈當天,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做好了要受批評的思想準備。可是媽媽卻一言不發的走進廚房中,開始忙碌起來,和麪、擀麪、燒水、煮麪條,一系列動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完全沒有要責備我的意思,不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麪就做好了。

雪白的敞口大碗中,麪條如玉般浸在濃湯之中,表面上還飄着菠菜、蔥花、西紅柿等配菜,還有許多切成細絲的瘦肉和一些蝦仁浮在上面,紅的、白的、綠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讓人一見便不由得食慾大增,想要一飽口腹之慾。在我的驚訝詫異中,媽媽溫柔的說:“吃吧,吃了再努力去學,只是一次失利沒關係的”。聽了媽媽的話,在麪條氤氳的熱氣之中,一滴熱淚從我眼中滴落,落在麪條中,激起了一圈圈漣漪。麪條還是原來的味道,仍是那樣的順滑,充滿着家鄉味道。但在這味道中還多了一絲關懷,一絲溫暖。我知道,那是媽媽的關愛。

如今在這個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機器製作的麪條多種多樣,口味也各不相同,這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對我來說,手擀麪中所蘊含的.味道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媲美的。因爲在那碗香氣濃濃的手擀麪中不僅飽含着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和關切,還飽含着對家鄉味道的最美回憶,是對家鄉味道的完美詮釋。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5

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餅筒。

外公負責買菜,外婆負責炒菜。去菜場買幾隻蟹,挑幾隻蝦,抓幾把螺,再捎帶上幾種蔬菜。回頭,把菜洗好,丟進鐵鍋裏,灑下油,將它們快速地翻炒,不會兒,屋裏便充斥着那誘人的香氣。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總在樓下啃着瓜子聊聊瑣事,阿姨媽媽她們則去幫外婆做飯。而小孩呢,便在樓上玩遊戲,追逐打鬧。玩得累了就跑下來衝到廚房口看看飯菜做好了沒有,媽媽總是攔着我們不讓我們進去添麻煩。沒辦法了,我們只能在廚房門口把脖子伸得老長,眼巴巴地看着正在大鍋中被翻炒着的美食,吞嚥着口水。而媽媽看我們這幅德行,總是說道:“看你們猴急的,別急別急!馬上就可以吃飯了。”

炒好後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開始擺好架子吆喝着大家吃飯。有時候,我正玩着興奮,外公便走上來,說了我們一頓:“剛剛急着要吃,現在又不吃,快下去!”說完便嘟着嘴走了,而那香氣早已鑽入我的鼻中了。

老家的習俗似乎有個規定,吃食餅筒必須先放米線,而且要放最多。我攤開面皮,盯着那紅紅綠綠的食材,看到什麼便夾什麼,絲毫沒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顧大吃到底的樣子。夾完後,便捲起麪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脹脹的,正想一飽口福,卻沒想到,“噝”一聲,這麪皮竟被我撐破了。無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裏,心裏也一下沒了那情趣。

大家邊吃邊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來,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們爭先恐後地爲外婆夾這夾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時不時說道:“夠了,夠了。”說完,又開始發笑。屋子裏打着暖氣,我們的臉上紅得像個紅蘋果,不僅僅是熱的更多的是那其樂融融的親情散發出來的溫暖吧。

吃不完了,便開始“打包”。不過,食餅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個個先用麪皮把它裹起來,第二天便可以煎着吃。我特別喜歡吃煎過後的麪皮,不像之前那樣易碎,而是極脆極脆,咬一口,整排牙齒髮出“咔嚓”的聲音,滿嘴的油膩卻顯得異常的香。

回到寧波後,便很少吃到食餅筒,偶爾看到路邊的小店在買,總會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餅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鄉特有的味。我知道,故鄉其實和許多地方也一樣,只不過其間蘊含了一種特別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濃濃的親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6

“老闆,請給我來一碗稀豆粉和兩個油糕。”“老闆,再來一個油糕。”“老闆再來三個……”“老闆,我要兩碗稀豆粉和六個油糕。”這樣的聲音天剛亮就此起彼伏,它是昭通特色小吃油糕餌塊店裏傳出來的。

還沒步入店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條長龍似的隊伍排在店口,紛紛報出自己需要的早點數量。這樣的場面還爲街道增添了一道道風景線和人間煙火的味道。

步入店內,只見擠擠攘攘的人們並排着或吃油糕或喝稀豆粉,好不熱鬧!到了週末,我這種油糕餌塊的忠實粉絲,一定要在清早吃上油糕,否則,我會覺得非常遺憾的,嘿嘿。

作爲忠實粉絲,我就來爲你們介紹介紹它吧。油糕餌塊是昭通人的主打早點。製售油糕餌塊對經營場地要求不高,可擺攤,可開店。製作油糕餌塊也是非常簡易,只要洋芋、餌塊和佐料就行。把烤好的餌塊,抹上香香的花生醬、甜醬及熬製好佐料的辣椒醬,裹入油糕就加工完成。輕輕地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餌塊的糯軟,辣椒醬的香辣,便會充盈着你整個味覺世界,久久不易散去,整張嘴都是滿口香。油糕餌塊因爲物美價廉,購買方便快捷被衆多的食客青睞,有人戲稱他是“昭通的肯德基”。

油糕除了包在餌塊裏,還有另一個最佳拍檔——稀豆粉。稀豆粉的主料爲豆子,碾細熬成糊狀,就熱吃。熬成後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一碗,再撒上翠綠的蔥花,鮮紅的辣椒麪,深褐色的花椒粉,再放入炸好的蕎皮。最後浸入油糕,碗裏就有稀有幹,有軟有脆,有蔥花的清香,有辣椒合着花椒產生的麻香,有豆粉的甜與油糕的鹹合着產生的甜鹹,簡直是色香俱全,堪稱昭通一絕。

我今天介紹的並是山珍海味,龍蝦鮑魚,它隨處可見,製作簡便,但它卻是伴隨着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成長的食品。每一個離開昭通到外地居住的人回到故里,一定要吃一套油糕,喝一碗稀豆粉,在吃着的過程中泛出舊日的歷歷往事,在喝的過程中呷出家鄉的絲絲情懷。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7

中午十二時許,才把手頭的工作處理完畢,看着窗外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朵,多半是要下雨的前奏,天氣不保險,心想隨便找個地方簡單吃點湊合一下。出門不多遠橋頭有家刀削麪還可以,便點了一小碗,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了上來,店家還送了瓶汽水,順手剝了幾瓣蒜便囫圇吃了起來。就着蒜吃了一小半,若有所思,腦海裏浮現出兒時一家人吃麪的情景……

小時候家裏不算富裕,但是日子還過得去,中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問:“媽,飯做好了沒有?”。老家雖屬關中平原,但是在渭河南岸,與周圍其他鄉鎮唯一的區別就是我們是魚米之鄉,水稻、玉米和麥子都有種植,所以吃米飯的時候比較多,吃一頓好的油潑辣子面反而是迫不及待的事情。父親從地裏幹活回來,弟弟已經把桌椅板凳擺好,我在竈頭拉風箱添柴燒火,母親在案板上擀麪,鍋裏的水沸騰了以後開始下面。麪條煮好後,一家人圍坐於方桌前,父親便會在屋檐下的蒜辮上揪下幾個大蒜疙瘩,讓我們剝蒜就着吃,總會笑着說:“多吃蒜,吃蒜消毒呢”,然後就端着與我年齡不相符的老碗,就着蒜吃着熱騰騰的油辣子面,那真的是津津有味嘹的太,除了過年過節能上吃肉以外,最好吃的美食非他莫屬了。

從兒時起到上大學工作以後,一直到現在都養成了吃麪就蒜的習慣。在城市工作快二十年了,經濟上不算富裕,但也算是有房有車,各種美食早已是司空見慣,但還時常想起家鄉的老碗麪,老家的老房子、老父親、老母親。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鄉情愈來愈濃。一碗麪條讓我情有獨鍾,並不是我多麼喜歡吃麪,而是這碗麪裏有我品不盡的親情與鄉情……

“小夥,你能把賬結一下麼,面沒有吃完,玩了一中午手機”老闆站在我跟前瞪着我說。我這才慌忙掏了錢走人,馬上上班了。笑之記之。

家鄉的味道作文 篇18

不知從何時起,家鄉那濃郁的甜蜜,已經緊抓住我的味蕾,融入我的血液裏。我的家鄉是魚米之鄉,一個坐落在洞庭湖南岸。家鄉盛產糯米,而當地人最喜歡吃糯米丸子。那軟糯濃香的味道,我永遠都忘不了。

每逢家中來客或逢年過節,熱情的人們就會奉上自制的糯米丸子。剛盛上來的糯米丸子,圓圓滑滑,香氣撲鼻,就像一個個剛哺乳完的小娃娃躺在搖籃裏,惹人生憐,捨不得下口。外面很多飯店酒樓也有糯米丸子出現,雖然外表饞人,但味道卻不正宗,和家裏做的不能比。

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驅車回老家,往車窗外望去,只見一片一片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如同金黃的波浪在翻滾。行駛過新修好的水泥路,我們便到了家,只見地坪上都是黃燦燦的,走近一看,原來是無數飽滿的小糯谷,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着黃燦燦的光。這時,外公笑呵呵地迎出來:“回來得正好,正要做糯米丸子呢。棟棟,來跟外公一起做吧!”於是,我興致勃勃地同外公走進蒸房。

外公端起一簸箕糯谷嫺熟地擺動着,一會兒向上揚,一會兒左右晃,塵粒和穀殼從簸箕縫裏簌簌地掉出來。接着外公將清理好的糯谷全倒入機器,之後他手拉着搖桿,使糯谷在機器裏翻動。終於,糯谷打好了,成了一粒粒糯米。我抓起一把來,還有些溫熱。去除了外殼的糯米,白胖胖的,圓鼓鼓的,帶着些淡淡的清香。外公把糯米淘洗之後,倒入一個大鍋裏,加水,生火,再蓋上蓋子,等糯米蒸熟。

不久,鍋裏冒出了一縷縷白煙,糯米蒸好了。開啟蓋子,一陣濃郁的糯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我幫外公將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裏,接着就開始搗糯米了。搗糯米的工具有木槌、粗木棒或竹棒。老家滿山都是竹子,竹棒自然是少不了的工具。用竹棒搗糯米,還能使糯米帶點竹子的清香。於是,外公和爸爸一人拿一根竹棒在石臼裏來回搗動着。看着他們一臉輕快的樣子,我也想去嘗試。誰知剛拿起那又粗又重的竹棒,我就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再想左右搗動時,卻被糯米粘住了竹棒,難以動彈。真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啊。

終於,糯米搗好了,成了一整塊又大又軟的糯米糰。我們把糯米糰放在桌子上,用手把糯米捏成一個個丸子,再把捏好的糯米丸子放入燒熱的油鍋中,於是,此起彼伏的“嗞拉”聲不斷響起。過一會兒,把糯米丸子撈上來,將調好的糖油澆在丸子上,糖油順着勺柄流下,糯米丸子漸漸地裹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再撒上些許芝麻,用來提香。忙活了很久,糯米丸子終於做好了。

我們把勞動成果擺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巧手和汗水做成的糖油丸子,一口咬下去,糖油瞬間爆綻而出,在嘴裏翻滾。濃醇的糯香夾雜着些許竹子和芝麻淡淡的清香,我的味蕾立刻得到了滿足。一天的辛勞化作了舌尖上的甜蜜。

外公曾經說過,這做人吶,也要像這糯米丸子一樣,受得了風吹日曬和千錘百煉,還要有一顆“柔軟的心”,能包容所有的磕磕碰碰。人家瞧中的,不是你那金燦燦的外表,而是入口的一剎那,那打心底裏甜蜜的味道。

家鄉的糯米丸子,令人回味,令人嚮往。

標籤:家鄉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