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味道初三作文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不一樣的味道。那種味道,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也能嗅到。小編收集了家鄉的味道作文,歡迎閱讀。
 

家鄉的味道初三作文

第一篇:家鄉的味道

“我愛家鄉泥土的味道!”一位家鄉的朋友說。她說出了我的心聲。家鄉泥土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我愛曲曲彎彎從村落農家土地上的泥土,更愛家鄉泥土的味道。

每次乘車回到家鄉,經過許多農家的土地。正時下午,太陽烘烤着大地,泥土在地裏閃閃發光,每家人土地上的泥土都在地裏靜靜地躺着,享受午後陽光的悠閒,我是多麼羨慕那些農家和村民,他們每家每戶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土地上就有我最愛的家鄉的泥土有着清香的味道,肥沃的土地上高粱挺拔的身杆觀看着農民們的忙碌。其他的莊稼也長得很好,在風中搖擺着自己的身體。離開一座城市,我總是很興奮、激動,因爲我又可以靠近那一塊塊溫暖的泥土。每當接近一座城市時,我總是不斷地回頭,目光總是不願離開那遠去的家鄉的泥土,就好像每次離家時,總不願放開母親的手。

七年前,我曾擁有一塊泥土。那是在家鄉的一小塊土地上的泥土。守住一塊塊溫暖的泥土,當然也就守住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從四歲那年我離開了家鄉,就離開了我所熟悉的家鄉的泥土越來越遠了。

家鄉的村民離不開泥土,他們每天都待在土地上培養蔬菜,正因爲村民愛泥土,我也愛泥土,泥土奉獻着自己給蔬菜提供營養,那泥土醇美的味道濃濃地糊在我的心頭,我多麼懷念故鄉的泥土、村莊和親人。

秋季農忙,每天外婆都要到農田裏去忙活。農民們在秋天的田野上,一片豐收的景象,秋風輕輕一吹高粱便跳起了舞,農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每個農民都享受着收穫的幸福。

也許,在各種蔬菜、大棚蔬菜走入千家萬戶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對泥土有什麼感情,但我對家鄉泥土的感情如舊,依然萬分牽掛。沒有家鄉泥土的味道,我總有種漂泊無依的感覺。人在故鄉清新泥土裏,做個黃粱夢,也十分十分美……

第二篇: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一種不一樣的味道。那種味道,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也能嗅到。淡而濃,酸而甜……

家鄉的味道,是甜。

我們的家鄉盛產龍眼。“龍眼”的殼是土的顏色,有人管那叫“鄉土”,其實還真有點“土”味兒。剝開“龍眼”的殼,便能見到真面目了。那“龍眼”肉晶瑩剔透,裏面的核就像一顆龍珠,裏三層,外三層,被果肉裹在裏面。將“龍眼”放進嘴裏輕輕地咬一口,鮮美汁液保證溢滿你的嘴,讓你情不自禁地咂咂嘴——啊!真甜!

家鄉的味道,是酸。

瞧那一個個黃澄澄、金燦燦的芒果,宛若一輪彎月,掛滿樹枝。自家門前二排芒果樹,常年沒人理它,但它們還是準時開花,定時結果。那裏的芒果是我吃過的芒果中味道最好的。有時趁它還沒熟透,摘下一個,那股柔滑順着舌、喉而下,酸酸的味兒直衝鼻。就兩個字:暢快。讓你吃了還想吃。

每當上學,我總不忘停住腳步,深深地吸一口氣,那股淡淡的清香,從空氣中滲進嘴裏,心裏,滲進骨頭裏,心裏隨即舒暢!家鄉的味兒,嘴裏酸,心裏甜。

家鄉的'味兒,各式各樣,“龍眼“、芒果、還有面線糊……樣樣別緻,樣樣與衆不同,各有各的風情。

家鄉的味兒,有酸有甜,有苦有辣,還有鹹……那是熟悉的味道,那是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那也是我鍾情的味道。

三篇:家鄉的味道

再過不久便要離開家鄉了,在此之前,怎能不品嚐一下家鄉的特色小吃!

在貴陽,出名的小吃並不多,“豆腐果”就是其中之一,好吃的東西並不一定在大飯店內,傳統工藝纔是最深得人心的。而街邊的小吃攤正是傳統的體現,往攤上的小凳子一坐,喊一聲:“三個豆腐果”。攤主婆婆便會端上一盤盛着三個外表金黃、滋滋冒油的“黃金果”。這僅僅是炸豆腐嗎?自然不是,奇妙的往往藏在最深處,咬開外脆內軟的豆腐,裏面流出了辣椒醬與折耳根。再咬一口,外表的香脆,豆腐的柔嫩,辣椒的香辣,折耳根的新鮮全部在口中融於一體,讓我的每個味蕾都在跳動,令人留連忘返。

第二號就要數“絲娃娃”了,見到菜名,一般人會聯想到葷菜的一種,更有甚者會想到是娃娃魚做法的一種,其實不然。桌上放有大小不一的碗,碗內裝着各式各樣的配菜,面前的小碟中則是裝着薄薄的麪皮。吃“絲娃娃”很重要的一點,那便是親手搭配。夾起兩三樣喜愛的配菜放於麪皮上,再把麪皮捲成像包裹的娃娃一樣,用勺子把佐料舀進“絲娃娃”裏,你會問這與春捲有什麼不同?其不同在於所搭配的種類。絲娃娃有幾十種搭配,每一種都別具風味,酸甜的泡蘿蔔絲與清爽的海蜇皮乃是一味;清甜的黃瓜絲與香脆的花生米又是一味……真是奇味無窮,變化無窮。

第三號乃是大衆食品——砂鍋飯。每當夜幕降臨,一些老食客便會在剛擺出桌椅的大排當裏坐下,不點別的,就點一碗砂鍋飯。開啟鍋蓋,熱氣騰騰的水蒸汽迷糊了雙眼。待蒸汽散去,一張覆蓋一切的炒雞蛋呈現在眼前;揭開雞蛋,見得廬山真面目——幾塊臘肉有規則地排列在飯上,綠豆芽在其下作爲襯托;很適合配飯的香菜與鹹菜撒在飯四周。更妙的是飯靠近砂鍋的地方全部變成了鍋巴,金燦燦的很能勾起人的食慾。幾樣味道一齊入口,讓人脣留齒香,絕不會拒絕第二口。

這些讓人心動不已,垂涎三尺的風味美食,正是現在的人們提煉了祖輩們的精華不斷改進而成。這些包含了先人經驗與現代技術的美食,見證了歷史的進步與發展,它們纔是家鄉真正的“味道”。

第四篇:家鄉的味道

在一次晚飯的桌上,出現了一道不常見的菜:酒醃小河蟹。這道菜是爸爸的最愛,同時也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故鄉生活。

我的故鄉是安徽,那裏有着大山大水,空氣特別新鮮,到處遍佈着樹林、小溪。

小時候在家鄉最令我興奮的莫過於和小夥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結伴來到小溪邊,正直盛夏,大家都脫了鞋,站到沒過一半小腿的小溪裏。水不涼,也不猛,溫和地衝擊着面板。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縫中,偶爾有一兩隻悄悄地出來找些吃的。我和小夥伴逆流而上,往高處邊走邊找。一旦誰發現了小河蟹,大家就會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然後派一個人去抓。

記得當時有個叫靈靈的男孩子,對這兒的小溪特別熟,每次都是他帶頭領着我們走,也總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石頭縫裏的小河蟹。

大家邊走邊找,我也彎下腰很仔細地搜尋,像個急着立軍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對,把自己隱藏得嚴嚴實實。但靈靈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頭似的,不一會兒就能找到一個。對付那些躲在角落裏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來,七手八腳的把手伸進石縫裏摸索或者乾脆用手掏。有的時候當小河蟹快要鑽進洞裏看不見時,我們就會故意去惹惱它,讓它夾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來,這樣就把小河蟹帶出來了,每次這麼做的時候都有種當了英雄的感覺。

抓了十幾二十只,我們就要回到家中享受勝利的果實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們就把小河蟹燒湯喝。那時候與也沒怎麼好好跟大人學過做菜,就馬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鹽和調料……

正式開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崗位:燒水的燒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負責切些花椒啊,蔬菜什麼的。別小看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術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勻,都是有講究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湯裏煮,再加些調料,一會兒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撈上來,再倒些湯,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河蟹小小的,兩三下便能吃掉一個,蟹肉也很嫩,彷彿還帶着些清香,讓人慾罷不能。

這就是我的家鄉,散發着淳樸、清新的氣息,這就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家鄉的味道讓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標籤:初三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