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情感作文 > 快樂作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快樂的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4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紀念屈原,包糉子,賽龍舟,掛香囊……今年端午,我就深深體會到了過端午節的樂趣。

首先,是我最愛的包糉子。今年端午,我“華麗蛻變”——由一個包糉子的小菜鳥,變成了包糉子一代“糉”師。剛開始,我跟着爸爸學,結果包出來的糉子……呃,還不錯,能吃,但前提是別看它的樣子。我撅着嘴巴,唉!這麼難看的糉子,就算想投到汨羅江,也得給退貨。這時,真正的“棕”師媽媽來了,媽媽要教我包糉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很快就會了,立刻成爲新一代“糉”師。我包出來的糉子,很有立體感,並且小巧玲瓏,十分可愛,漂亮!媽媽也嘖嘖稱讚,接着,媽媽立即煮了一鍋糉子,煮熟後,糉子的香味牽引着我飄進廚房。餐桌上早已擺好了小巧玲瓏的糉子,我迫不及待的開啟一個,哇哦!一粒粒糯米晶瑩剔透,中間還有像紅寶石一樣的蜜棗,簡直就是可以吃的白珍珠和紅寶石。吧唧吧唧,嗯嗯,又香又甜!

正當我吃得不亦樂乎時,媽媽駕到了,她手裏拿着三個漂亮的香囊,一個是小蝴蝶,蝴蝶五彩斑斕,一副展翅欲飛的樣子;還有一個是小辣椒和小草莓,仔細一聞,嗯嗯,艾葉的香味就這麼吸引人!媽媽把先囊系在我的脖子上和手腕上,據說,這樣可以祛邪避穢。

我們全家要出門玩嘍,出門時,我擡頭一看,呵,門上方已經插好了香香的艾葉,正在向我揮手告別呢。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家喻戶曉的端午節,可能很多同學會去外面吃飯,而我們在家過了個快樂的節日,今天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聞到一陣陣香味,原來,爸爸早給我和媽媽做好了飯菜,今天晚餐可豐富了,有滷鴿、雞、鴨、蝦、排骨,當然少不了我的最愛,也是端午節主食:糉子。爸媽把好吃的都給我吃,碗裏裝滿了東西,一手拿鴿腿,一手拿雞腿。吃的我的肚皮像個皮球。

吃完晚餐,我和媽媽又開始了“戰爭”,就是下象棋,我只不過是媽媽手下的“長敗將軍”,不過,最近我和爸爸學了幾招,還怕她。

不過我還是“老戰法”:當頭炮、飛馬、上車、拱兵。我的車在她的領域中橫衝直撞,兩個“車”也死於我手下,這時我暗中殺她的“馬”,他卻飛相,我想飛相有什麼用,原來媽媽也不過如此就把馬乾掉,相又把我的車殺了,丟車以後,對方把軍馬全都衝來,把我的衛隊殺得七零八落,我用殘兵敗將奮力抵抗,也無濟於事,最後,媽媽重炮將軍,我只好認輸,在這端午節裏我不但吃了很多好吃的,還學會了一個道理,就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

今天是週一,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一大早起來,我就向媽媽喊道:“我餓了!”於是媽媽便包起了餛飩。剛開始我只是在一旁好奇的看着,後來因爲時間的關係,我也加入了“包餛飩行動”中。

包着包着,我想起了小時候:小時候的我總喜歡玩橡皮泥,尤其偏愛用橡皮泥包“餃子”,把白色的橡皮泥壓平後,再剪碎一些顏色鮮豔的橡皮泥做餡,然後學着大人的樣子包起來。等到我大一些後,大人們也曾經教過我包餃子,可我就是學不會。包出來的東西不是長得“四不像”,就是皮太薄,放到鍋裏一煮就裂開了。於是,我也就承認了自己確實不是包餃子的料。

可是現在,我卻在學包餛飩。抱着嘗試的心理,我開始照着媽媽說的一步一步的做。首先拿一張餛飩皮,平攤在手上,用筷子夾一點肉餡放上去,然後把餛飩皮的兩個對角錯開並捏在一起,成爲一個“小貓臉”的形狀,然後把“小貓臉”左右兩個下端捏在一起,包出來的餛飩一邊是捏在一起,封上的,另一邊是“小貓臉”的兩個耳朵。剛開始包時,我還不太熟練,包出來的餛飩有大有小,樣子也沒有媽媽包的餛飩好看,等到好不容易像點餛飩的樣子了,餡又擱的太大,根本捏不上。沒辦法,我只能一點一點的來,一步一步的認真做,雖然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卻有點餛飩的樣子了,也能掌握餡料的多少了。

最後,我和媽媽合力完成了這頓餛飩大餐。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餛飩,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經常在端午節吃糉子和賽龍舟。

他一進屋,就聞到了一股香味,並跟着它來到了桌子旁。老人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盤子,說道:"端午節期間必須吃五種紅色。"我數了數桌上的菜,包括紅燒排骨、莧菜、麻辣龍蝦、滴着紅油的鹹鴨蛋、紅燒黃魚,只有“五紅”,不,紅櫻桃和紅酒,哈哈,是“七紅”。我媽媽做的端午節午餐真的很豐富。當我看到它時,我流口水,停不下來。我連忙問道,“媽媽,媽媽,食物什麼時候準備好?我等不及了!”“別擔心,別擔心,很好,稍等一會兒。”我沮喪地回到房間,等啊等,終於是吃午飯的時候了。我左手拿龍蝦,右手拿肉餡餃子。我嘴裏滿是油,很快盆裏的辣龍蝦就被我的家人吃掉了。我們頑皮的貓虎子獨自坐在座位上,雙手緊握在桌子邊上,不時用鮮紅的小舌頭舔舔嘴,好像在舔嘴裏的唾液。有一次,我甚至用我白色的小爪子抓破桌子上的蝦殼,真可愛。

這個端午節,我們四口之家玩得很開心。我認爲這是一種完全的幸福!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去看望爺爺奶奶。

我奶奶總會在這天包很多糉子。這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看得津津有味。奶奶熟練地拿起兩張大大的糉葉捲起來,變成一個漏斗的樣子,接着把米放進去,然後加入早調好的香甜的紅豆沙餡,再用葉子把它們包起來,一點縫也不能漏。最後用繩子緊緊地綁起來,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我看得躍躍欲試,拿起兩片葉子學着奶奶,左一疊,右一疊,卻怎麼也捲不起來。

哎呀,剛剛奶奶究竟是怎麼操作的啊,太難了。我愁眉苦臉地看着手中不聽話的葉子,正想放棄,奶奶笑眯眯地又拿起兩片糉葉,在我手中調皮的葉子,見了奶奶卻聽話得不得了,乖乖地捲成漏斗,等着香糯的米。看着看着我彷彿也找到了竅門,笨拙地將糉子綁成了一塊豬肉乾。“奶奶是包糉子高手,包了很多年了!”我安慰沮喪的自己,“還是等着吃吧!”“熟了熟了。”奶奶眯着眼睛端詳着蒸籠,我迫不及待地衝過去一把抓起熱乎乎的糉子,結果燙得把糉子拋了起來,簡直像是在玩雜耍啊!好不容易等糉子涼了,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啊!好香啊!

吃着香甜的糉子,我美滋滋地笑了。我想,在今晚的夢裏,說不定我就能學會包糉子了,而這香甜的滋味,也會伴隨着我入夢,度過整個夢境,陪着我很久很久......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民強國的好主意,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得不得了,跳下了汨羅江。當地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灑下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

等她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外婆包的糉子的原料及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端午節好熱鬧!我好!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快到了,大家都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慶祝端午節。今天,我就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媽媽帶着我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我看桌子上擺好了所有的材料,有拌好的糯米、醃好的肉、切好的菜......我們洗好手,就開始包糉子了。

我看奶奶先拿起兩片糉葉,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在“漏斗”中放入一些米和肉。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否則裏面的糯米就會漏出來。接着,再鋪上一層糯米,然後用糉葉長長的尾巴蓋上“蓋子”,不過,還要再加上一片糉葉才能把“小漏斗”裏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最後再用繩子把已經裹成型的糉子捆緊,這樣一隻圓滾滾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糉葉在奶奶的手裏翻上翻下,覺得包糉子簡直太簡單了!但是,真當我做起來的時候,就漏洞百出了,不是沒卷出“小漏斗”,就是沒把口封緊,要麼就是不能捆緊......

我看着我手中那個奇形怪狀的糉子,真想放棄了,但又不甘心,最終還是努力堅持下去了。最後,我只包了三個,奶奶卻包好一大堆了。包好的糉子當然不能忘記品嚐啦!當我吃到自己那個又小又難看的糉子時,心中還是喜不自勝的,因爲這是我自己勞動的成果啊!

我都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端午了,我想我一定能包出更漂亮的糉子,你說對吧?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8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文秀寫的。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戶都會吃糉子,看賽龍舟。你知道我是怎樣度過端午節的嗎?

一大早,我就起了牀。到了樓下,我遠遠地看見了媽媽在包糉子。怎麼回事呢?哦!我想起來了,今天是端午節。於是,我跑去問媽媽:“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呀?”

媽媽慈祥地說:“說到端午節,就會提到屈原。兩千多年前,楚國大夫屈原十分愛國,可是國君不聽他的意見,最後導致楚國滅亡。屈原知道後,跳江身亡……百姓們爲了紀念屈原,把他跳汨羅江的那天作爲端午節。”“哦,我明白了。”我說。

我跟着媽媽包起了糉子,先拿起竹葉,把它折成一個三角錐,再把米飯放了進去,接着把紅棗“請進”糉子裏,然後找來了幾根繩子,把糉子“綁”起來,最後,把糉子放進了大鍋裏,等上幾分鐘,美味的糉子就做好了。

中午,我們去看賽龍舟,這裏的龍舟各種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紅的、白的、紫的……它們五光十色,美麗極了!開始比賽了,龍舟們一個個你追我趕地遊了起來,人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加油!加油!加油……”那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在人們的加油聲中,白隊獲得了勝利!

正是如此,我喜歡獨特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我和奶奶早早的起來,我們洗漱穿衣,就出發去江邊看賽龍舟。“哇,人可真多啊!”我說。奶奶說:“四、五點鐘的時候人比現在還多!”

我們先去坐船了,船越走越遠,回頭看岸邊的人們可真多啊!就像成羣結隊的小螞蟻!我們下船後,沿着江向東走,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一晃,原來是我的大侄子“東東”,我想和他玩,可是他不理我,因爲他還小,不認識我。

到了賽龍舟的地方,我逗東東玩石子兒,我倆玩得興高采烈。不一會兒,賽龍舟開始了,東東騎着我的脖子,用含糊的聲音喊着:“加油!加油!加油!”那時,我心裏也想着三號龍舟贏(因爲我的幸運數字是3)。

現在,江面上有三隻龍舟,每隻龍舟上都有十多個人,每隻舟上的隊員的隊服都是統一的,一隻是藍色,一隻是紅色,一隻是橙色,每個隊員手裏都拿着一隻槳,動作一致的拼命的划着槳。一開始,三號龍舟被一號和二號給落下了,可是,經過三號隊員的努力,不一會兒,三號就趕上了一號和二號,只看見,江面上三隻龍舟爭先恐後,江邊上的氣氛也十分熱烈,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最終,三號龍舟以絕對的優勢得到了冠軍。

經過看這場比賽,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怕落後,只要沒到終點,經過努力就可以追上去,甚至可以把比我強的'人超過!

這個端午節,不僅讓我很快樂,還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真的很開心!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了,我家今天就包起了糉子呢!

我站在外婆旁邊,看着她包糉子。我看得手直癢癢,畢竟,我已經十二歲了呀!我就對外婆說:“外婆,我也不小了,我想學包糉子!”“好呀!這樣,我就可以省點心了!”外婆微笑着答應了。

正式開始學包糉子了。我在選糉葉上就出了岔子。我一直以爲兩片糉葉要選的一樣大,外婆說:“選糉葉不要選得一樣大,不然包糉子時就會很難看的。”“哦,這樣啊。”我明白了。於是,我先選了一片大的,再選了一片小的,把小的放在大的上面。第一步,學會了!

然後,外婆說,要弄一個類似於圓錐的東西,還給我演示了一下。看着蠻簡單的,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爲,我搞出來的那個“圓錐”太小了,根本包不了多少。外婆教我:“弄的時候,要左邊長,右邊短,這樣就能搞到最大的程度了。”我試了試,還真的!第二步也會了!

這時就應該放糯米和餡了。這個很簡單,只要把糯米和餡放進“圓錐”裏就行了。這沒有什麼難的。

接下來,就沒那麼簡單了。我總是捏不好糉子的棱角,而且,糯米和餡總是會掉出來。於是,我注意觀察外婆的手法,在看懂後,又加強力度。終於,我捏好了!

現在,應該要繫繩子了。我以爲捏好了就萬事大吉了,所以就敷衍了事。結果,糯米和餡都掉了出來。我百般無奈地又包了一個。這個糉子,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糉子,我吃得特別香。

透過這次包糉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勞動換來的東西,總是最好、最好的。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1

在語文課中我們學到過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我又知道,吃糉子還與屈原有關係。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他生於今天的湖北,出身楚國的王室貴族,是楚懷王的侍讀,即帝王師。他一心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強大,不受秦國的欺負,但奸臣容不下屈原,一次次在楚懷王的面前誣害,誹謗屈原,最後屈原被流放到漢北荒蠻之地。在屈原七十多歲時,楚國被秦國滅亡,屈原選擇五月初五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當地楚國百姓在江邊痛哭流淚,哀悼這位偉大的愛國者,他們怕水中魚鱉會吃掉屈原的屍體,用糯米燒成放,投入江中,據說這就是糉子的前身,後來這一習俗傳遍神州大地,端午節吃糉子成了一種民俗。各地的百姓還在這一天舉行龍舟比賽,據說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爲中國古代文學寶庫留下了大量詩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離騷》《天問》《九歌》等等

中國端午節由屈原而起。這麼大的國家,兩千多年來,單爲屈原留下了一個全民參與的節目,可見屈原在華夏子孫中的崇高地位。人們吃糉子懷念他,划龍舟懷念他。

一九五三年,聯合國把屈原定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2

“人生豈爲己,終需立得正。”打一傳統節日,小朋友們,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哈哈,告訴你們吧!就是端午節。想知道我們家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嗎?請聽我細細道來!

一大早,家裏就開始忙活起來。媽媽張羅着爸爸淘糯米,自己則在一旁洗糉葉,奶奶把洗好的糉葉疊整齊,準備包糉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和晶瑩剔透的糯米,真叫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看着奶奶嫺熟地把糉子一個個包好,似乎很簡單。我不禁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每當放上糯米和肉餡的時候,糉葉就會被撐破,糯米和肉都掉到盆子裏了。我心急如焚地問奶奶:“我包的糉子怎麼老漏餡?”奶奶溫柔地說:“糯米和豬肉不要放的太多,手要把糉葉捏緊,不然就會破的。”

奶奶一邊演示,一邊對我說:“先拿兩片糉葉,光滑的面朝外,兩片葉子,頭一個朝左,一個朝右,接着把糉葉折成圓錐形,在裏面放上適量的用料,再抖一抖,夯實,再把糉葉頭轉一個圈,最後綁上糉線,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一次次地嘗試,終於有點像樣了。最後,奶奶把我包的糉子放到鍋裏煮。差不多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糉子熟了,整個房間裏都飄着香味。奶奶把糉子端上飯桌,我口水直流,拿起一個剝開糉葉,那誘人的餡便露出來了,咬一口,脣齒留香,我很自豪。誰教我包的糉子這麼好吃呢!

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呢?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要到來了,我整天都美美地想着我吃糉子時高興的情景。

可是我心裏一直有一個謎團:端午節的由來,爲什麼要吃糉子?但是我沒有這把鑰匙,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杯沙》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到了端午節,媽媽買回一個個又大又香的糉子,有肉的,有蔥香的,白味的……又香好吃。我們還會送一些給外公外婆,以表達孝心。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因爲它不僅僅包含着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緬懷,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前往外婆家過端午。在路上,媽媽跟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喝雄黃酒,掛艾草……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包糉子、賽龍舟。

外婆是個包糉子能手,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餡,包出棱角,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就算完工了。外婆動作麻利,邊說邊做,包的糉子模樣各個“標緻”,我羨慕的不行,也想試一試,笨手笨腳地怎麼也沒包好,最終在外婆的指點下,纔算完工。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外婆,你真絕了!”把包好的糉子放進一個大鍋裏煮,不久便從鍋裏飄出的陣陣香氣,讓我垂涎三尺,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剝開,咬上一口,真是美味無比!

端午節可少不了賽龍舟。中午過後,我們一家便前往竹岐的金水湖觀看龍舟賽。湖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彩旗飄揚,湖面上聚集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龍舟。比賽在人們的期待中正式開始了,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鼓手坐在龍頭有節奏的敲打着,划槳手動作整齊劃一,奮力拼搏,一艘艘龍舟彷彿就像一支離弦的箭向前快速地行駛。賽場上的激情也點燃了場外的人們,“加油,加油!”我們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吶喊,水手們聽了更加賣力地划船。龍舟的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芭蕾舞……

在這一天,我們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糉子,又能觀賞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快樂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