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通用1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通用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通用14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

端午節少不了糉子啦!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之後,就是煮糉子了。媽媽包的糉子又好看又好吃,翠綠的“外套”裏面包藏着健康米和幸運棗加愛心,那味道真是令人難忘。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端午節就是端午節,快樂而有趣。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天讀着屈原的《楚辭·卜居》,每天看着屈原的一個個故事,端午節悄然無聲地走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別稱“女兒節”,聽媽媽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每到端午節都要賽龍舟、吃糉子。

雨不停地下着,滋潤着沉睡已久的大地,我冒着雨,疾步走到資江河,“嘿喲,嘿喲”划龍舟的鄉親們同時發出雷鳴般的聲音,“嘩啦啦”水快速地流着像個姑娘在不停的訴說着什麼,我擠進人羣中,靠着護牆,踮起腳尖看,三隻船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左一下,右一劃,完全不分勝負。咦!我看到前面有一個人像着了魔似的敲鼓,“咚叭!咚咚叭叭!”一聽到這鼓聲划槳的人們是鬥志剛昂,“多麼有團結心呀!”一位中年婦女讚歎道。“團結心?”我的嘴巴嘀咕着,這句話是頗耐人尋味的。

雨漸漸停了,我獨自站在橋邊怔住了,是啊!團結就會取得勝利,一區弱小的螞蟻竟能擡起重量是自己幾百倍的大骨頭,那是因爲它們共同的力量凝結在了一起。一個雪球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可一堆雪球滾在一起卻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划槳的人們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爲他們都一心一意要爲團部爭光,只有這樣想了,這樣做了,才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它給我上了一堂從爲上過的課!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

奶奶一個星期前去杭州小住了幾天,今天終於回來了!奶奶這次回來給我帶了不少東西,其中有兩個香包。

我可喜歡這兩個精美的香包啦!有一個全身都是火紅火紅的,還用金色的線縫了兩個金色的平安,另一個也是火紅的,上面繡着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可是裏面都有一股中草藥的味道。

我問奶奶:“奶奶,奶奶!香包裏爲什麼有藥味啊?告訴我吧!“奶奶說:“那不是藥,是艾草。”

我不知道艾草有什麼用,去百度搜尋了一下。一查,原來艾草是以前人們防蚊子的,端午節都要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我還順便查了一些以前端午節的習慣,比如端午節那天要給孩子用雄黃粉在肚臍眼、額頭上寫王字,據說這樣也可以防蚊子,還要喝雄黃酒呢!

這個端午節禮物真棒!我喜歡!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4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着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糉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糉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着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着糉子。小糉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糉子卻總是張着大嘴巴,一個接着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糉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纔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糉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糉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糉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糉子了。糉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糉子夾到碗裏。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糉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糉子裏不單單有着糯米和豆沙,還有着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糉子是超市裏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糉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爲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糉子。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節日,在這諸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着清新的糉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糉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糉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糉子。這不,一大早糉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熱氣的糉子會吵着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糉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糉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糉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爲這一年裏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糉子,吃到人們嘴裏,纔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糉子,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爲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爲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糉子投進江裏。後來這一習俗廣爲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糉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涌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裏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糉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裏。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着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着。那清甜的糉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着它的到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爲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

快端午節了,我一直不忘一次的端午節。

我和幾個朋友來到增江河,那裏人山人海,大家都是來看龍舟的,我和幾個朋友擠進了去,隨着龍船跟去,一直跟得老遠,最後且跟丟了那條龍船,害的我們幾個從老遠慢走回家。回到家,剛進門,聞到了一種清香,是糉子的味道。我走進從廚房,見奶奶在那煲糉子,我問奶奶;“奶奶好香的糉子味,你做了糉子了嗎。”奶奶轉過身來,對我說:“是呀,都熟了,奶奶給你拿一條。”奶奶說完從煲子裏用筷子抽起來,給我。好香呀,看着糉子,口水差一點流出來。忙接過糉子,奶奶見我那麼急着拿去,對我說:”小心熱呀,別急着吃,這奶奶做了一煲,“歡快的拿着糉子,走出廚房,吃糉子去。這件事我一直保留在我腦海裏。

希望這次的端午節過得愉快……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8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有一個個美味可口的糉子吃。一開飯,一家人就會大吃特吃,一直到糉子兵團沒有士兵了才能停下來…我這個端午節就是和糉子兵團打了三次這樣的戰,快樂的端午節拉開了序幕,我因此非常過癮。

早晨一戰。

早晨,糉子的香味吸引我早早來到“戰場”,爸爸媽媽派出紅豆糉、白米糉、牛肉糉和紅棗糉,牛肉糉首先和我交戰,雖然個個都長得虎背熊腰,但對我來說易如反掌,一眨眼就被我消滅了。白米糉連忙助戰,我急忙用叉子大炮來轟,打得白米糉紛紛潰逃,一口氣躲到了冰箱。紅豆糉和紅棗糉一起來殺,我用勺子坦克應對,筷子戰機相助,兩者輪番開戰,我毫無懼色,坦克戰機一齊轟炸,不一會兒,“戰場上”就只剩下幾名殘兵敗將。我方得勝!

中午一戰。

中午我來到“戰場”,爸爸媽媽派出糉子騎兵,我也派出我的騎兵,騎兵後面還有兩個團的步兵,身披銀甲,堅不可摧,推着火箭炮。騎兵使用斬馬腳,步兵使用連環炸,糉子騎兵哪能想到我用的這招,死的死,傷的傷,投降的投降,我們又勝了,不過我軍傷亡慘重,只能算是一個小勝。

晚上一戰。

晚上我來到“戰場”,爸爸媽媽派出全部的糉子兵,而我派出一百名會武功的強兵應戰。這一戰可真過癮,武功隊可真像一隻只發狂的猛虎,使拳的使拳,使腳的使腳,打得敵軍無兵再發,我軍死傷零。

我喜歡端午節,希望明年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9

星期四是端午節,我和哥哥、媽媽約好鄭子龍和他媽媽去華信游泳館游泳。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大家一起出發去游泳館。到那裏,我們各自換好泳衣、泳帽。然後就開始游泳,最開始鄭子龍不會游泳,我媽媽就給他租個救生圈,讓他跟我們一起玩,他拿救生圈也不太敢往水裏下,他練習幾次纔敢往水裏下。可是他還是不敢把救生圈摘下去。

快到中午,我媽媽給我們每人買一桶泡麪。我們吃飽喝足,就又開始下水玩,我們看別人都拿着一個球,我們也想租一個球,於是,我就讓我媽媽去租。球來,我們就爭先恐後的搶起來,哥哥先搶到球,然後傳給我,我在那時候正在發呆,居然被鄭子龍搶走球,他又使勁一扔,扔到他媽媽那裏,接着他媽媽便傳給我。就這樣我們漸漸的成一個菱形,互相傳球。

到晚上,我們依依不捨的走出游泳館,我們坐上19路公交車,半路上公交車發動機還停火,收費員還讓幾個男生和我媽媽、鄭子龍媽媽下去推車,車開動,媽媽們趕緊上車。到四平賓館我們下車,我覺得肚子很疼,就讓媽媽牽着我走,吃過橋米線後,我的肚子更疼,就讓媽媽揹着我走。

這次我們上游泳館,玩的都很開心。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0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合唱團的老師和同學一早就要到烏蘭恰特劇院爲內蒙古電視臺錄製節目,我和媽媽早早的就從家出發了,因爲早,路上不堵車,不一會兒就到了。正在上臺階時,就聽到我的好朋友白億達在不遠處叫我,不是吧?他居然比我來的還早!看出我們有多激動了吧!

當我們排隊進入大廳以後,看到舞臺上方的一盞盞大燈和幾臺大大小小的攝像機,我心裏像裝了十八隻水桶一樣緊張地不得了,老師安頓我們在看臺上坐好以後,節目錄制就正式開始啦。

首先上場的是一個年齡總和超過1720歲的老年合唱團,臺上的爺爺奶奶們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們用洪亮的歌聲征服了觀衆,當主持人向我們介紹其中最大的一位爺爺已經有81歲時,全場都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因爲這個環節是“紅歌代代傳”,接下來就要輪我們小朋友的合唱團上場了,我的心裏更緊張了,拿着小國旗的手心裏不知不覺捏出了汗,生怕唱不好,但是,當歌曲《國家》的伴奏樂響起時,我已經顧不上緊張了,隨着音樂很快進入了狀態,我們唱的很投入,我也早把緊張扔到了九霄雲外,隨着樂曲的終了,我們聽到臺下的陣陣掌聲,壓在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

半天的錄製很快就結束了,雖然很累,但是我也挺高興,因爲能來這裏表演節目是我的一個願望,而且我也能向其他的叔叔阿姨那樣參加新紅歌唱草原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覺得我真的長大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2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爲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的端午節,每年這一天,大家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登高踏青。有人吃糉子、有人用艾蒿煮雞蛋、還有人吃“五黃”,更有人賽龍舟,期望健康平安,沒有疾病的困擾。

我一大早就起牀和媽媽一起去公園踏青。哇,離公園還有一大段距離時就已經是人聲鼎沸。綵球飄揚,熱鬧極了。每個行人的手裏都拿着五顏六色的葫蘆、各式各樣的氫氣球和吹塑玩具、還有鮮豔靚麗的荷包……我小手也沒閒着,只遛了一會兒就拎上了一對兒紅通通的葫蘆、一大串彩色的鈴鐺、和一對兒金光閃閃的吉祥魚荷包。看着草叢裏閃爍着晶瑩剔透的露珠,我也忍不住象其他人似的去掬上一捧,輕輕地拍在臉上,手臂上,還有露着的腿上,清清爽爽地舒服極了’呼吸着清新的空氣,看着遊人們嘻戲打鬧,我的心裏也覺的分外愉快。

端午節真是一個既有意義又快樂的節日,我喜歡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上午,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溪溼地看龍舟比賽。

路上,爸爸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春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江死了。老百姓悲痛萬分,有的把糉子投到江中,有的划着船驅散魚蝦,不讓它們去吃屈原。後來大家每到這一天都要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他。

到了西溪溼地,河邊已是人山人海。只聽槍聲一響,十幾條龍舟象離弦的劍一樣在水面上飛行,你追我趕,互不相讓。參賽選手用盡力氣,木槳上下飛舞,動作整齊劃一。觀衆都在爲各自的隊加油,敲鑼鼓的也在一旁吶喊助威。離終點不遠了,人羣更加沸騰,我和爸爸也使勁地喊:“加油!加油!”。最後,有一條龍舟奪得了冠軍。賽龍舟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但那激動人心的場面不僅留在我的眼前,也映在了我的心中。

中午,我們在美食街吃糉子,有豆沙糉、肉糉、蛋黃糉……好吃極了。在路上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香包掛在我身上,聽說還能辟邪呢。

在這個端午節,我吃糉子、看龍舟、戴香包,還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收穫真大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4

星期一的早晨,天氣晴朗,沒等爸爸媽媽喊我,我就早早的起牀了,因爲爸爸媽媽告訴過我今天要帶我去崑山的蒙特利樂園玩,最令我激動的是,我們班有10個同學也要去這個樂園玩,我迫不及待要去參加這個活動了。

吃過早飯,我就坐上了爸爸的小紅車出發了,經過“漫長”的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酒店,抓緊辦理好入住手續,我們就直奔蒙特利樂園而去,到達了遊樂園門口,發現限流,我心急如焚,好在10分鐘後我們就被允許進去了。

一進樂園,我就邊玩邊尋找我的同學,我先玩了充氣的大蹦蹦牀,在這裏我遇見了我的同學沈嘉妮,我們又一起陸續碰到了其他的同學,我們在遊樂場裏盡情玩了好多項目,其中我最喜歡的項目是傳送球的遊戲,這個遊戲是把一個球放到一個機器的左邊進口裏,經過傳送管道就可以到達二樓呢,厲害吧!這個遊戲我樂此不疲的玩了好多次。到了下午4點15分,爸爸說我們要趕去跟同學們聚餐,我就很不情願的跟爸爸離開了遊樂場。

我們吃了一頓非常豐盛的晚餐,吃的我們的肚子圓滾滾的,然後我們就一起去酒店做端午節香包了,我是第一個做好的,透過做香包,我們瞭解了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我們最後錄製了視頻,向老師、家長和同學們表達了端午節的祝福!第二天,我們吃完早飯就動身回上海了。

我非常期待我們下一次的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