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1

一、展示,入課文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

教師: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岳陽樓記》,疏通了課文內容,並讓兩個小組爲我們準備了有關岳陽樓的資料,先請兩位小組長展示他們的成果。

學生1:大家好!我們組收集的是有關岳陽樓的對聯,我們精選了幾副送給大家。這是岳陽樓上最短的一副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這副對聯寫出了洞庭湖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壯氣勢,給人以無窮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這是岳陽樓公園大門口的一副對聯,高度盛讚了洞庭湖和岳陽樓,具有磅礴的氣勢。“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心,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而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這是岳陽樓上最長的一副對聯,是清代竇垿撰寫的,將岳陽樓的古今歷史文化與優越的地理條件融爲一體,抒發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學生2:大家好,我們組收集的是有關岳陽樓的詩詞歌賦,我們選擇了兩首詩送給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是杜甫在孤苦伶仃、體弱多病的情況下,登上岳陽樓所寫下的,全詩流露出孤獨、寂寞、惆悵、鬱悶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這一首詩與上面的一首風格迥異,全詩洋溢着喜悅豪放之情,體現作者浪漫主義的寫詩特點。我的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教師:兩位組長介紹得很好,清楚流暢,重點突出,很有文化內涵,讓我們獲益不少。(同學們長時間鼓掌)

二、熟讀,明主旨

教師:同學們,古往今來,遷客騷人爲洞庭湖壯麗的景觀書寫了浩如煙海的千古絕唱,岳陽樓上更是題滿了文人的詩詞歌賦。因此,有人說,岳陽樓就是一部文學史,連范仲淹也說“前人之述備矣”,面對前人熠熠生輝的文字,范仲淹沒有像李白登臨黃鶴樓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闢蹊徑,用神來之筆使岳陽樓再放異彩,使《岳陽樓記》從此名於世,傳於後。一紙文章天下傳,那麼這篇文章爲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請大家開啟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有氣勢。

(學生開啟書本,放聲朗讀,搖頭晃腦,十分投入。)

教師:大家讀得很好,雖然沒有高歌入雲,慷慨激昂,但是大家還是讀得很投入,這說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請大家用橫線畫出文章的主旨句。

(學生默讀課文,認真尋找課文的主旨句。)(大約一分鐘)

學生3:我認爲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爲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達了先憂後樂的思想。

學生4:老師,我覺得文章的主旨句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爲文章用遷客騷人的攬物或喜或悲之情來引出古仁人的思想,藉此來表達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懷。

學生5:我覺得他們兩個人找的句子都是,因爲文章是作者以岳陽樓來借題發揮,表達作者闊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教師:同學們很有自己的見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有創造性。但老師還是贊成丙的意見,因爲他的意見較全面,分析到位,思考有深度。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理解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個句子,但那是字面的意思,我們平常說微言深義、微言大義,這兩話到底怎麼理解?請同學們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呢?請大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與“喜”?他們悲與喜的原因是什麼?作者認爲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究竟跟什麼有關係呢?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學生稍作思考,立即舉手回答)

學生6:概括遷客騷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概括遷客騷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遷客騷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與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樂是在人民快樂之後才快樂啊!

教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十分準確,看來,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麼,我們如何來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到班上交流。)

學生7: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陽樓來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其實,作者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句話是范仲淹的心語,他想以《岳陽樓記》一文廣爲人知。

學生8:其實作者想讓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先憂後樂”的思想,究其淵源,即是儒家的仁愛思想。(同學們感到很吃驚,唏噓了一下)大家不要驚訝,我是查閱有關資料的。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展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爲己任,以利民爲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爲此,就要不爲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這位同學能引經據典,見解精闢,很好。同學們還有其他的理解嗎?

學生9: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但是,我覺得他的“憂君”帶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不過,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說,仍有着借鑑和教育意義。

教師:同學們對這句話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內涵,敢於陳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這種好的學習習慣經常用到學習上。其實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請大家談談。(學生靜靜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積極)

學生10: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爲百姓考慮。

學生11: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學生12: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學生13: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學生14:孫中山爲了讓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王朝,奔走呼號,嘔心瀝血,英年早逝。

學生15:現代歌手叢飛,爲了讓西部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竟然貸款捐助,而自己卻一貧如洗,乃至得了絕症無錢醫治。

……

教師:同學們,大家說得很好。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憂國憂民的英雄人物層出不窮。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的思想精髓,做一個胸懷祖國,心憂天下的當代公民。

三、品讀,析語言

教師: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憂國憂民,具有遠見的卓識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經典之作,以其規範、典雅、精緻的語言被世人所喜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邊讀邊劃)

教師:同學們讀得不錯。根據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品味語言有哪些方法?

(學生自由說說,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16:可以從句式的角度來品味,因爲課文是駢句和散句的結合,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

學生17:也可以從音韻方面來品味。因爲文章有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學生18:還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哲理方面來品味。

學生19:我覺得從詞語的運用方面來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師:同學們提供了這麼多方法,下面讓我們就把它運用到實踐之中去吧。

(學生分小組交流3分鐘後,再到班上交流。)

學生20:我很喜歡“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於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說完後同學們熱烈鼓掌)

學生21:我最喜歡“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爲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學生22:我最喜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這句話。它運用對句,寫出了洞庭湖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爲“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張本。“通”“極”二字寫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觀和恢弘的氣勢。

學生23:我尤其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這句話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爲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集中展示。當然也包含了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友人的勉勵之意味。

學生24:我很喜歡“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係,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

學生25:“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最富有詩意,我最喜歡。“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着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學生意猶未盡,還想說出自己的感悟。)

教師:同學們不愧是個詩人,對語言有很強領悟力和感受力,老師被你們絕妙的語言深深感動了,希望大家在寫作時,學學這樣的寫法,運用這些經典的句子。

四、誦讀,重積累

(學生讀讀背背這些句子。)

五、重溫經典,感受情懷

(教師帶領學生讀讀范仲淹的名作,讓學生體會范仲淹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師: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爲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聖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同學們,再見!

學生:老師,再見!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2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體會文章的音律美。

2、學習和積累重要文言詞語的含義,疏通文意。

3、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巧妙結合的寫法。

【學習重點】

同目標1、2。

【學習難點】

同目標3。

一、匯入

1、師:說到樓閣,古代文人騷客都喜歡在著名的風景名勝題詩詞的雅興,如在滕王閣上,有王勃留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生:黃鶴樓上有崔灝留下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師:而岳陽樓,我們就會想起那傳唱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請同學們讀一讀關於范仲淹的一段資料,可能對我們理解《岳陽樓記》有所幫助。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爲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常自誦曰: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思考:

范仲淹少年時爲什麼發憤苦讀?

范仲淹勤政愛民,他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二、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讀通課文。

師巡視,找出學生讀錯的字:偕,

並讓學生說說在讀時覺得哪些字音讀得沒把握,哪些句子讀起來拗口?

2、分組分節檢查讀課文,師指出錯誤處。

3、聽朗讀錄音,小聲跟讀,感受課文語言特點,體味該如何去讀。

4、學生齊讀:

思考:文章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緊密結合,指名回答:

敘的`是重修樓之事

寫的是洞庭美之景

抒的是情

議論的是先憂後樂。

學生對抒的什麼情,答不上來。

5、請找出描寫洞庭湖美景的句子來美讀。

指名讀,範讀,學生參與評議。

三、疏通詞句體味內涵

1、學生對照註釋,逐句疏通一、二節文意,有疑難處做好標記,同桌交流集體質疑,答疑。

2、檢查字詞解釋情況:出示:記之(事)

銜吞(景)

得無異乎?(情)。相機解答以上的思考題,即敘的什麼事,寫的什麼景,抒的什麼情。及三重否定對意思的表達。

3、檢查句子解釋情況,師出示: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指名學困生翻譯,有困難的請同學幫助解答。

4、思考:藤子京被貶爲什麼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待興?范仲淹爲什麼樂意爲他作記?

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寥寥幾筆帶過,爲什麼?用書上原文回答。

第二節中有些句子爲下文埋下伏筆,起承上啓下作用,請找出來加以說明。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一、二小節

2、想象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時情形,並加以描繪。

教學反思

1、課堂的匯入注意了學生對古詩的積累。

2、整堂課,以誦讀爲主,以讀促悟,而且讀分讀準,讀通,讀美,三個層次,五個環節。即自由讀,分組讀,聽錄音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節。收到了預期效果。這也符合古文的教學特點。

3、帶點字的選擇也費了些心思:記之(事)

銜吞(景)

得無異乎?這幾個字的解釋也正好可以解決上面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句子的翻譯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

5、存在的問題:雖然注意了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學法的指導,比如讀書時對於停頓、重音、語氣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導。再比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於省略的句子成份,古今詞意的變化,詞序的調整上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後應該注意的。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3

一、匯入新課

師:大家好,先請大家來看我國的幾座樓,看看它們叫什麼名字?

(按:畫面出現黃鶴樓、岳陽樓、騰王閣。)

學生:講出黃鶴樓、岳陽樓、騰王閣

師:這三座樓就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樓”(按:三樓在一畫面)

師:我們來看岳陽樓。(按:畫面是岳陽樓及簡介文字)

師:在宋代有個叫騰子京的官員,被貶到岳陽做太守,於是生計修建了岳陽樓,請他的好朋友范仲淹爲此事作記。這就有了文學史上的名篇《岳陽樓記》。

(按:畫面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師:我們來看范仲淹的介紹。

(按畫面 范仲淹的畫像及文字) 最好用卷軸。

二、過渡

接下來,我們大家來品賞《岳陽樓記》,要求:

聽錄音時完成下列任務:

1、疏通全文字詞;

2、瞭解文中多種的表達方式;

3、體會警句。

師:請大家帶着這幾項任務聽。(按:朗讀、畫面、音樂)

三、分析課文

1、師:剛纔同學們聽得很仔細。先讓我們以爲看課文第二節。

2、師:第二節寫什麼?

生:第二節寫洞庭湖遠景。(板書)

3、師:(按:洞庭湖遠景圖,文字:請一位同學用一段話來描述一下,最好用自己的話來講)

生:描繪洞庭湖遠景。(如果沒講完,可再按一次圖)連接遠山,吞吐長江,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朝上日出,傍晚陰暗,氣象變化很大。

4、師:剛纔同學描述不錯。那麼,大家能用一兩個詞來概述洞庭湖嗎?

生:氣象萬千的洞庭湖、壯美的洞庭湖……

5、師:作者寫洞庭湖遠景用什麼表達方式?

生:描寫(板書)

6、師:請大家讀這一部分描寫。

7、師:洞庭湖地理位置如何?

生:被通巫峽,南極瀟湘。

8、師:解釋“然則,北,南”(按:畫面文字,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生:解釋詞語。

9、師:洞庭湖的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彙集了許多的……(學生答)

師:請解釋。

過渡:

面對這氣勢大、變化大的洞庭湖景象,作者心境非常寬闊,而遷客騷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10、按:先請同學們欣賞“陰雨天洞庭湖”畫面。(畫面加音樂)

(按:“陰雨天洞庭湖。”文字:請你描述陰雨天洞庭湖景色並就講出遷客騷人的心情。用上提供的詞語。

形式“只見洞庭湖上……這時,遷客騷人的心不禁……)

生:只見洞庭湖上淫雨霏霏,連月不幹,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遠啼,面對此景,加上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這時,遷客騷人的心不禁悲涼起來。

(提供的詞語:淫雨霏霏,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虎嘯遠啼)

(提供的詞語: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去國懷鄉

11、師:剛纔這位同學描述很不錯。(按:畫面 陰·悲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薄暮冥冥 通近 去國懷鄉 國都

但要注意:

按:薄 薄如錢脣 與“厚”相對 國 偉大祖國 國家

遷客騷人面對陰冷悲涼的景,加上自己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不由得悲從中來,普通心理是悲。

生:解釋詞語。

12、師:指板書:可見這段表達方式應是?

生:寫景 抒情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板書)

13、師:請全體來讀這一段。

14、師:剛纔讀得不錯。

15、師:請根據畫面詞語來背誦本段。(按:陰雨景,上面已提供的詞語)

(實在不會背的可偷偷省一下)

16、過渡:遷客騷人在陰雨天中產生了悲情,那麼在晴天的洞庭湖景色前他們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看第四節,聽我來讀一讀。

17、師:(按:在師讀的同時配上輕鬆的音樂。

18、師:大家揣摩一下看,我接下來想請同學們做什麼?(提示與第三段相似)

學生討論:想讓我們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

師:講得非常好,那麼請你來描述一下。(大家來點掌聲)

19、師:(按:畫面:晴天的洞庭湖景色)

(文字: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晴天洞庭湖景色並指出遷客騷人的普通心理)

(形式:只見…….他們不由得……)

生:學生描述。(是否要提示詞語?)

20、師:剛纔回答很不錯。下面請一位同學來填一下板書。

按:畫面

去國懷鄉

陰·悲 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

生:學生口頭填空。(按:聽學生的回答逐個按入)

心曠神怡

晴·喜 寵辱皆忘

把酒臨風

(板書)

(描寫抒情)

21、請同學們讀第四段,儘量脫離書本。

22、師:據板書:遷客騷人面對不同的景產生不同的情,這照應於文中的哪句話?

生:攬物之情,得無異乎?

23、師:(按:文字攬物之情,得無異乎?)請一位同學來翻譯。

(這句話併入前20的板書)

學生翻譯。

24、師:請大家互相討論一下,遷客騷人晴喜,陰則悲,登樓者心情變化的餓依據上一什麼?(還是前面的板書保留在屏幕上)

生:因物因己,心境不好,因爲被貶,遠離家鄉。

25、師:請大家再考慮一下,遷客騷人的心情,實質上是同還是異?

生:討論。同,看似異,實爲同。都是因物因己而或喜或悲。

26、師:范仲淹也是被貶之人,他同意這兩種人的心境呢?是不是認爲應有第三種心境?

生:不同意這兩種。

27、師:既然不同意爲何要寫出來?

生:鋪墊,對比襯托。不遷客騷人與古仁人形成對比。(板書)

突出“異”。(板書)

28、師:古仁人的心境由哪句表達出來?

生: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書)

29、師:請譯此句。

生:譯此句。

師:再看一句。(按:互文: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

30、師: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前面的二者“以物喜,以己悲”形成對比,作者認爲“以己悲以物喜”不可取,要向古仁人那樣,那該怎麼辦?請用原文的話來回答。

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1、師:(按:居……處…..)這句話重在哪個詞?

生:憂 憂國憂民

32、師:作者認爲該怎麼做?進亦憂,退也樂,什麼時候“樂”呢?他的偉大抱負在哪裏?

生:齊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按:先……後……)

33、師:譯此句。

生:譯此句。

34、師:作者用議論的表達方式,直抒了自己的抱負。與歐陽修在《醉》中提到的“與民同樂》,哪個境界更高。(按:先……後……“與民同樂”·《醉翁亭記》)

生:討論,這句境界更高,一先一後寫出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奮發向上的精神。吃苦在人前,享樂在人後。近千年前的古代仁人志士有這偉大的胸襟,令人欽佩,同時教育啓發千百萬後來人。

35、師:討論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物,舉例(按畫面:先天下……後天下……)

36、師:作者透過寫景、抒情、議論闡發了自己的抱負,應該說文至此可矣,“微斯人”一句是否多餘?爲什麼?有何用?請大家回到文中第1段。

生:不多餘,照應第1段。

37、師:第1段以什麼表達方式爲主?寫什麼?

生:記敘,交待滕是“謫”人,但與遷客騷人不同,被貶期間能“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38、師:所以作者寫這一句的目的是勉勵滕子京也自勉,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爲國爲民奮鬥,並說明,這樣纔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39、師:下面請全班同學朗讀。(配樂)

40、師:請學生質疑。

一、古今異義的詞法現象

古漢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詞語,其意義和用法跟現代漢語不同,這古今詞義的變化,是閱讀文言文時應特別注意的。

A、前人之述備矣

B、去國懷鄉

C、春和景明

D、把酒臨風

E、是進亦憂,退亦憂

F、微斯人,吾誰與歸

G、雖我之亡,有子存焉

H、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二、文學史上有趣現象,“貶”出好文章

三、本文特點上一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相結合

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不好可,不要寫,應積極面對

五、文句優美,凝練,有節奏音樂美

六、詳略得當

《看戲》中……

本文重心是抒抱負,所以寫巴陵郡勝狀略,寫遷客騷人是爲反襯古仁人之心。

七、難解的詞

具:百廢俱興 《嶽》 “具”通“俱”

此人……爲所具言所聞 《桃》 詳細

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守: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名詞 動詞 詞類活用

勝:餘觀之巴陵勝狀 美好的

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景象

或:而或長煙一空

或異二者之爲 或許

心:予談求古仁人之心 思想感情

高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八、吾誰與歸 提賓句 吾有誰歸

四、佈置作業

背誦全文。

五、總結(按出總板書)

記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散文體裁,可記事,可議論,熔記敘、抒情、議論爲一體。我們的《岳陽樓記》由敘事、寫景、抒情,由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轉到古仁人之心,發出“先天下……後天下……”的議論,點明題旨,這是非常偉大的抱負,我們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有志青年,要立志擁有這抱負,爲祖國民族拼搏。

《岳陽樓記》教學實錄4

教學目標:

透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並體會遷客騷人產生這種心情的原因,培養學生賞析文言文景物描寫的能力。

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文段並研讀、品讀關鍵詞語。

教學重難點:賞析景物描寫,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

教學過程:同學們,透過第三段的學習,我們發現本段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的確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也難怪遷客騷人會發出那樣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陰天,下面我們再來領略一下洞庭湖的晴天。讀這段的時候我們還能哭喪着臉嗎?

生(樂):不能。

師:那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我認爲應該是愉悅的,心境開闊的。

師:下邊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這一段,注意讀出輕鬆喜悅來。其他同學思考:我們怎麼判斷出要讀出輕鬆、喜悅來?(生帶感情朗讀)

師:我剛纔注意到你讀的時候,臉上洋溢着可愛的笑容,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讀得很投入。我們爲什麼要讀得輕鬆喜悅呢?

生:因爲我想表現“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情。(生聯想“喜羊羊”,大樂)

師:看來不同的景物所體現出來的氣氛是不同了。那這一節描寫景物有哪些?寫的是什麼時候的景物?有何特點?(大家做個記號,呆會兒我們要進行小組討論,推選一位代表回答)

第一組:我覺得作者所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和煦的春風,明媚的陽光,平靜的湖面,玉璧般的月影,這些無不帶着明朗的色彩。(有沒有不同見解的?)

第二組:我認爲作者還從視覺上輔以亮麗的色彩:天色湖光一片碧綠,外表美麗的魚兒,綠意盎然的小草,色彩明麗的蘭花,金光閃爍的湖面。(有補充的嗎?)

第三組:作者不僅選擇了靜態的景物,還選擇了動態的景物:沙鷗在自由翱翔、錦鱗在歡快遊蕩、漁人在對答漁歌,動靜結合,畫面靈動。

師:很好,同學們都有自己的感受體會,的確,這段文字描摹出一幅色彩明麗,生機盎然的湖光春色圖。(板書)面對此景,“遷客騷人”會產生怎樣的情感呢?

生1:春風得意,怡然自得,陶醉其中。

生2:此時此景,如果我是文人騷客的話,我一定會詩興大發,把酒臨風,一切煩心事都忘了,留下的只有輕鬆和喜悅。

師:透過三、四兩段的學習,我們知道選擇不同的景物來寫,渲染出的氣氛是不一樣的,烘托出的心情也不一樣,這一段描寫了明麗之景抒發了愉悅之情,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師:接下來請大家帶着對課文的理解來朗讀,再一次品味語段的情感。

師:聽完大家的朗讀,我聽出了歡樂和暢的韻味。“此樂何極!”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只是“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則矣”應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情味來。聽老師讀一遍。

師:同學們,遷客騷人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似乎也無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抑鬱不平之事,看到颳風下雨或者是晴空萬里,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老師也有同感),那麼除了這兩種情感外,還有沒有人有一種更高的境界呢,他們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改變自己的心境呢?下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五自然段。今天回去的作業是結合我們生活體驗寫一段情景交融的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