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名家講解

一剪梅1.72W

引導語:李清照的《一剪梅》,是寫給她老公的情書,寄託思念的,歷來被認爲是情書中的精品,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名家講解《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名家講解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藕香殘玉蕈秋”,簟是席子,用竹子編的席子叫做“簟”。席子睡久了,那個竹皮會發亮,像玉一樣,裏面有一種瑩潤的色澤,所以過去常常用玉簟去形容這個席子。大概到秋涼了,有一點夏末轉秋初,看到藕已經要結成了,那麼藕結成的話,也就是荷花要殘了,荷花的紅色要殘了。“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想大家一定會感覺到“輕解羅裳”是非常女性化的字,男性詩人也有寫過輕解羅衣裳的,可是你總覺得怪怪的,而女性文化裏面的“輕解羅裳”,她對自己衣服的某一種感覺,就很直接。

我覺得女性文化比較感性,而父性文化、男性文化,是比較理性的,因爲男性文化要在社會性裏面建立起一個合理的'邏輯,保留給母性文化跟女性文化的其實是比較感性的世界、比較直觀的世界,用西方的語言來說它比較感觀。所以講衣服、講面板、講很多身體上的感覺,常常是女性擅長的領域。相反對於男性來說,他常常在教育裏面會被訓練到不能夠流露他的感覺,尤其在古代,比如做官或者貴族的文化當中,他最後變成了一個屬於社會性裏面的一個角色,不太敢流露私情的這個部分。

“雲中誰寄錦書來”,因爲這首詩是在講離別的情感,所以提到書信,最後她的形容就是“雁字回時”,因爲古代都以大雁的北飛或南飛作爲書信傳遞的象徵,“雁字回”這是非常早就被用過的,大概《詩經》裏面就有這一類的“雁字回時”。大家記不記得我們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裏面有“鴻雁長飛光不度”,也是講鴻雁作爲書信的代表。

“雁字”有更特殊的意義,是因爲大雁在飛的時候,會排成一個人字。在臺灣我們不容易感覺到,而在淮河以北和以南,剛好是雁往北飛或往南飛,大家擡頭就會看到天空中大雁排成的人字。所以講“雁字”的時候是在講人,在這首詞裏,因爲一個人的告別,懷念一個人,她會覺得這個人無所不在,好像連自然世界都隱喻出這個人的存在。“雁字回時”,好像有點象徵人回來的意思。“月滿西樓”,一個女孩子住在樓上,盼望着月滿,月滿是一個象徵,象徵着團圓的意思。她在孤獨和徘徊中,盼望着月亮會圓,盼望着“雁字回時”,冀望着月亮圓時人會回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對應着下面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或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很有趣的是把一個東西分成兩部分了,而這兩部分裏面有一種模棱兩可、不知道怎麼辦,有一種放不下。當然從蘇軾的美學來說,你幹嗎這麼麻煩,你放下就好了,能提起來也能放下。

可是提不起放不下是可以變成一種新的美學的,秦觀就是提不起放不下,所以纔有了“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清照也是提不起放不下,這個其實就是女性文化,我們常常形容女性的情感叫做纏綿,纏跟綿都是沒有辦法一刀剪斷的,它就是牽連不斷的,所以這個部分其實在女性的文化裏面,剛好是它的特質。所以她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的象徵比喻,在男性文化裏常常用,李後主的詞裏就常常用到,看到落花掉在水中,花在飄零水在流,好像是各不相干,其實落花是掉到流水當中。落花跟流水一直被詩人拿來做象徵,可是在這裏李清照希望用它來解釋“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她的意思是說彼此思念的東西是一樣的,可是隻能各自在兩地發愁,這是講她自己,也講趙明誠。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情感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怎麼樣去把它排解掉都排解不掉,原來在發愁時眉頭鎖在一起,可是眉頭剛剛舒展,心頭上又來了。大家會不會感覺到這裏面可以看到李清照的才華,李清照用字非常的白話,所以今天我們在解讀李清照東西的時候,不會像周邦彥那麼難。我們提到過周邦彥太講究音律,所以他的詞語有一點脫離生活。可是李清照最大的好處是她的詞是來自生活當中,我覺得這是她最成功的地方,尤其是對於女性的文化生活,她很直接地把它們描述了出來。

我希望大家瞭解到在那個時代當中,一個女性要寫自己的私密情感不是容易的事,男人可以,男人假借一個歌妓去寫一種思念,譬如說柳永常常做這種事,那沒有關係;而女性自己講就有一點違反婦德,可是李清照是用這個方法在寫的,大家會不會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看到過去所有女性對男性的思念都是男性假借女性去寫,沒有女性自己直接寫出來的,所以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其實是文化史上女性情感文化的第一次表白,這麼直接的表白。所以要評價李清照,你先要把她的身份確定了,這是一個女性創作者,你就會感到她的作品意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