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小石潭記

關於小石潭記教案五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小石潭記教案五篇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靈鄉中學20xx秋年八年級語文下導學案

課題

第六單元<小石潭記>

主備人

袁志斌

審覈人

八年級語文組

上課時間

使用班級

學生姓名

老師評價

預習展示

改錯空間

學習目標

指導方法

1、熟讀課文並熟練翻譯課文。

2.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查閱陽光課堂金牌練習冊P30頁和新華字典一一過關

結合課文內容和陽光練習冊裏的學前熱身

瞭解作者和背景:

自學指導

給下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篁竹( )清冽( )爲坻( )爲嶼( ) 爲堪( )差互( ) 寂寥( ) 幽邃( )

深層閱讀-----理解積累

1、一詞多義(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再加以理解)

樂: 可: 清: 從: 以:

而: 差: 見: 遊: 環:

爲:

2、語類活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見小潭

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澈

淑爾遠逝 斗折蛇行

心樂之 潭西南而望

3、古今異義

記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聞水生

不可久居 魚可百許頭

4、重點句子翻譯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淑爾遠逝,往來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反饋檢測

改錯空間

深層探究------整體感知

課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作者筆下的小石潭有 特點,小石潭給作者 的感受。

第二寫了潭水的什麼特點?用的什麼寫法?這樣寫的好處呢?

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寫小潭源流、抓住溪源、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如何理解呢?

語言賞析(你能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抓特點,用比喻

正面、側面相呼應:

對比描寫:

擬人:

移步換景:

語文積累--------唐宋八大家妙記二則

1、歐陽修忘記(王安石)了曾經(曾鞏)在韓國(韓愈)的一棵柳樹下(柳宗元)吃三蘇餅乾(蘇軾、蘇洵、蘇轍)。

2、一個叫三蘇(蘇軾蘇轍蘇洵)的人在拱(曾鞏)石頭(王安石),流(柳公權)了一身汗(韓愈),就休(歐陽修)息了一會。

《小石潭記》教案25(獲獎)

小石潭記

舊城中學 張文景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用文言實詞和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

2 學習對景物入微的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 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教學重點:

1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

2 抓住特點寫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

依圖猜詩——《江雪》,匯出作者柳宗元簡介,明確:孤獨、執著的釣翁形象其實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寫照!

二 整體感知

1 聽讀 (多媒體播放朗讀視頻),之後全班齊讀,然後各推薦一名男生女生進行朗讀比賽。(要求:注意字音,斷句,節奏,語氣並體會感情)

2 疏通文意:

自由朗讀課文,集體質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譯前四段,先將翻譯過程中不能 解決的字、詞或句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後將小組不能解決的疑難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最後教師總結。

3生字辨音(大屏幕出示)

篁竹 huáng 清洌 liè 爲坻 ch

爲嶼 y 爲嵁 kān 佁然y

俶爾 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 liáo 悄愴 chuàng 幽邃suì

4 解釋重點詞語意思(大屏幕出示)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樣 、像長蛇爬行那樣

3)明滅可見 或現或隱

4)其岸勢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齒那樣

5)日光下澈 向下

6)影布石上 照映

7)隸而從者 隨從、跟從

8)以其境過清 因爲、悽清

5 翻譯有代表性的句子(大屏幕出示)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6 梳理文章內容(給出答題要求:一人讀原文,一同學用譯文解說小石潭美景)

問題一:怎樣發現石潭的?

二:石潭的全貌怎樣?

三:潭水和游魚怎樣?

四:石潭的源頭怎樣?

五:石潭的環境怎樣?

三 重點研討:(大屏幕出示問題)

(一)再讀課文,先品“景”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 讀完全文,小石潭給你怎樣的印象?請你用下面的句式說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 ,因爲它 。

2 研討下列問題: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2)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二)精讀感悟,再品“情”,體會以景寫情

1、正所謂情由景生,同學們,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麼?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美的景色,根據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

四 總結全文

1作者觀魚時的心情和遊覽到最後的心情發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板書:

2說說這節課的收穫,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教 師總結點評)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散文。

作者抓住特點描繪了小石潭的景物,

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

借景抒發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遊記裏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利用註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朗讀背誦課文。

2、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本文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4、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怎樣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這位作家是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二、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因爲他是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着有《柳河東集》。著名的有《捕蛇者說》、《三戒》等。這篇遊記是作者被貶爲永州司馬時所寫,選自《柳河東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記》。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默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然後藉助工具書及課本下注釋,自行解決。

2、聽讀:欣賞《小石潭記》的朗讀錄音,輕聲跟讀。同時補註課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詞。

3、伴讀:伴隨着音樂大聲朗讀,讀準字音和節奏。

4、檢查預習,給加點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爲坻( ) 爲嶼( ) 爲堪( )

怡然( ) 俶爾( ) 翕忽( ) 差互( ) 悄愴( )( )

幽邃( ) 寂寥( ) 搖綴( ) 隸( ) 參差( )( )

5、齊讀課文。

四、精讀課文,引導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潭中水聲悅耳動聽,引動了作者的好奇,於是便“伐竹取道”,發現了這個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堪,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的水(清)、石(奇)、樹(蔓美),小石潭的景緻層次感強,錯落有致,富有立體感。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譚水清澈空明,魚兒閒適、輕快、靈敏、活潑。句句寫魚亦句句寫水,既寫了魚的形態,又襯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筆兩寫,互相點綴,富有詩情畫意,寫出了大自然美景。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個“悽神”,一個“悄愴”,借景寫情,靜坐深思,不覺感到分外悽苦。

5、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五、反饋練習: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全石以爲底:(潭)以整塊石頭做底。

b.潭中魚可百許頭:潭中的魚可以數出有百多條。

c.怡然不動:(魚影)呆呆的一動不動。

d.悽神寒骨: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

六、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全文。2.翻譯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合作討論,研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

(1)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現小石潭,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篁竹、水聲、潭中石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爲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本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明確: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先聞其聲,後見其形。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板書 發現小潭 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2、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3、點一個小組讀第二自然段。討論

(1)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日光、游魚、影子,用的是特寫鏡頭。

(2)潭水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透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裏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透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3)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影布石上,佁然不動,這是靜止的畫面;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遊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板書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特寫鏡頭)

譚水: 清澄(游魚、陽光、影子--側面描寫)

游魚: 輕快、活潑(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動靜結合 擬人)

4、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討論

(1) 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爲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雲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徵。

小潭源流 溪身 鬥折蛇形——明滅可見(曲折、蜿蜒)(靜)

岸勢 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動

6、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7、教師範讀第四自然段。討論

(1)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裏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裏,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悽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於景

二、總結

1.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2. 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

作者以遊蹤爲序採用移步換景,依序寫景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後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後寫“遠望”(水源),最後概寫環境,引發感觸。

3. 課文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

發現小潭(聞聲—見形)--潭中景物(水、石、樹、魚)--小潭源流(溪身——岸勢 )--潭中氣氛(氣氛——感受)

4. 文章在寫景上有什麼特點?

作者善於抓住事物特徵,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既肖其貌,又傳其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如臨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三、擴展:

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遊記裏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鑑。至於篇末表現出來的悽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爲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四、學生活動

有人認爲書上課文插圖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請你根據課文內容,結合你的理解爲課文再創作一幅你滿意的插圖。

五、反饋練習: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佩環,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六、佈置作業

探究借鑑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你熟悉的(或三門峽的)旅遊景點,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七、附總板書:

小石潭記

順序 景 寫法 情

發現小石潭 隔、聞、伐、取、見…移步換景 心樂之

潭中景物 潭水:清澄 側面描寫…特寫鏡頭 似與遊者

游魚:動靜結合 相樂

小潭源流 溪身:曲折蜿蜒 ……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 幽深冷寂 ……寓情於景 悽神寒骨

悄愴幽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朗誦課文,疏浚文意,落實字詞。

2、領略小石潭美景,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的寫們:辦法。

[教學板塊]

走進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寫作鍛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浯:同窗們,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每一篇漂亮的寫景散文,總是寄予着作者深深的感情。今天,讓我們——起來學習柳宗元的遊記散文《小石潭記》,一同米領略小石潭的景,領會柳宗元的情。(展現課題)

教學板塊之一:走進小石潭

走進小石潭之一:我來讀一讀,想一想

1、同窗們,你們對柳宗元有哪些理解? (多媒體展現文字:a、有關作 者b、背景學問)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簡況及被貶的遭遇,理解寫作背景)

2、請聽課文配樂朗讀,留意對照課文聽準字音。(多媒體展現文字:誦讀課文)

3、齊聲朗誦課文。

4、請對照課文註釋疏浚文意,劃出不明白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

5、你以爲學習一篇文言文需求控制哪些根底學問?以課文爲例來闡明。引導學生學會梳理學問不。(多媒體展現:我的筆記本——文言根底學問積聚)

(引導學生控制文言文的學習辦法,學會歸因整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文言文根底學問)

走進小石潭之二:我來畫一畫

1、課文爲我們描畫了一個小石潭,這小石潭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面讓我們一同來觀賞同窗們畫中的小石潭。(多媒體展現文字:我心中的小石潭)

2、(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的畫一幅幅投放出來)請作畫者談談本人的創作思緒,再請同窗們用1+1+的方式來評畫。(一條優點、一條缺陷、一條倡議)

3、觀賞了同窗畫中的小石潭,讓我們再次朗誦課文,再次領略小石潭的美景。

第二課時

走進小石潭之三:我來寫一寫

1、假如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你會用哪一個字?

2、請你以“小石潭真_____!”爲題,用描繪性的言語寫出你對小石潭的印象,字數在100字左右(多媒體展現文字,我來寫一寫:小石潭真_____!)

點評習作“小石潭真_______!”

4、方纔,同窗經過畫小石潭,寫小石潭,充沛季小石潭的清、靜、綠、美……,假設你如今就坐在小石潭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多媒體展現文字:我來說一說——感受小石潭……)

教學板塊之二:走過柳宗元

5、在幽靜的小石潭邊,我們都會感到心曠神怡,戀戀不捨。而柳宗元在小石潭上又有什麼感受?爲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

6、下面,請觀賞一段音樂,聽完後請說一說:在音樂聲中,你聽到了什麼?你以爲這段音樂能爲課文朗讀配樂嗎?它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多媒體展現文字:音樂賞析——與柳宗元共鳴)

7、在音樂聲中,我們感遭到小石潭的幽靜冷寂,感遭到柳宗元的孤悽悲涼。這時,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邊,作爲他的朋友,你會怎樣勸慰他呢?(多媒體展現文字:走近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對你說……)

8、請同窗們再閱讀課文,選出你最觀賞一段,領會它情形分離的特性。大聲朗誦,讀出你的這,讀出你的瞭解。

教學板塊之三:寫作鍛鍊

1、柳宗元的冊水遊記是遊記散文中的傑作,而《小石潭記》更是歷代傳誦的散文名篇。假如讓你寫一篇遊記,你以爲能夠從《小石潭記》中學到哪一招呢?(多媒體展現文字,我來學一招——《小石潭記》讓我學到了……)

2、請同窗們將本人學到的寫作辦法運用到寫作中去。(多媒體展現文字:我來練一練——你曾經遊歷過哪些中央?哪些景物曾觸動過你的心絃?請運用本人學到的寫作辦法,寫一篇寫景短文,要寫出景物的特徵和本人的感受。)

教學深思:

在寫景散文教學中,梗 好地引導學生觀賞文中漂亮的景物描寫?假如更好地引導學生品作者寄予在景物當中的情?這是許多教員不斷在探究的問題。在很多教學案例中常常會設計這問題來切入文字:“你喜歡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寫?爲什麼?”“請找出表現作者感情的句子,並認真品味。”我以爲這樣引導學生去品散文中的景與情,還不可以使學生真正地入景入情,還只是停留在比擬籠統的層面上來了解課文。因而,在教《小石潭記》時,我就做了以下嘗試:選準打破口,率領學生進入小石潭的景,領會作者的感情。

一、以“畫”爲打破口,率領學生領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詩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柳宗元的遊記散文《小石潭記》同樣是一幅極美的畫。因而在教學中,我有認識地設計了這個環節“畫小石潭”,讓學生展開想像,畫出本人心中的小石潭。學生爲了要畫好小石潭,就必需深化閱讀譚文,以本人對課文的瞭解來構思畫面。這樣一來,既能進步學生主動品味課文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地走進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評畫”的教學環節,學生一定要援用課文的原句,來評析每一幅畫的優點與缺乏。這樣,在評畫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句子的瞭解,一個幽靜娟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步明晰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展示在學生的心中。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個籠統含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樂”爲打破口,引導學生領會柳宗的情。

《小石潭記》不只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美靜秒的景溝,還表達了作者貶官後孤憂憤之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就以一首古箏樂曲爲打破口,讓學生在音樂中考慮:這段樂曲能爲課文朗讀配樂嗎?因而,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就得分離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考慮,去品評:這段樂曲表現怎樣的感情?它與課文思想內容相吻合嗎?它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在這裏,音樂成爲了一個媒介,在時緩時疾的古箏樂曲聲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單的身影,觸摸感遭到了作者悲涼憤懣的心情。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考綱範圍內21篇課內文言文中重點篇目之一。我結合農村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近幾年來中考試題特點,針對課文內容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提出“把課堂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背誦原文,能按要求默寫句子。

2、積累聞、可、居、許文言字詞。

3、學習側面描寫的寫法,並能運用到作文中去。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與合作。

2、講解與練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思想

2、提高學生鑑賞古文語言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背誦原文,能按要求默寫句子。

2、積累聞、可、居、許文言字詞。

3、學習側面描寫的寫法,並能運用到作文中去。

教學難點:學習側面描寫的寫法,並能運用到作文中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複習並背誦原文。

2、儘可能地找出:聞、可、居、許出現的句子,並解釋。

3、結合筆記理解課文內容。

(反思:“課前預習”可獨立設定,而不應該作爲“教學過程”的一項內容。)

二、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轉入複習課內文言文。現在,老師問你們:“根據上學期的幾次模擬考,你認爲課內文言文應該圍繞那幾個方面來複習?。

1、課文默寫(直接默寫/理解性默寫)。

2、翻譯(注意詞類的活用)。

3、文言字詞(一詞多義)。

4、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5、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

課堂目標:

1、背誦原文,能按要求默寫句子。

2、積累文言字詞:聞、可、居、許(一詞多義)。

3、結合課文內容分析課文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到作文中去。

(展示課堂目標,師生共同明確教學任務,好!)

三:講解新課。

1、課文默寫。(以小測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情況)

①、青樹翠蔓, , 。(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②、從正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是: 。(水尤清洌)從側面描寫水清澈的句子是: , 。 ,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描寫小石潭周圍壞境的句子是: ,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

④、文中描寫游魚動態的句子是:___,____。(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

(從操作上看,並不是“課文默寫”,而是“課文重要語句默寫”。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1)

2、積累文言字詞。(:聞、可、居、許)

聞:

①、聞水聲/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遙聞深巷中犬吠/雞犬相聞 聽到(聽見)。

②、聞寡人之耳者 使┅┅聽到

③、燕、趙、韓、魏聞之/餘聞之也久 聽說

④、不能稱前時之聞 名聲

⑤、不求聞達於諸侯 聞名

可: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表示估計數目

②、明滅可見/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 可以(能夠)

居:

①、不可久居 停留

②、居五日 過了

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在

④、面山而居/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居住

許: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表示數目不確定

②、遂許先帝以驅馳/以身相許 答應

③、雜然相許 贊同

練一練:

①、指出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可久居/面山而居 B、不可久居/潭中魚可百許頭

C、雜然相許/以身相許 D、以其境過清/以中有足樂者

②、指出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聞水聲/雞犬相聞 B、乃記之而去/去國懷鄉

C、伐竹取道/十年春,齊師伐我 D、參差披拂/參差不齊

點評:採用課文內外衆多的例句,綜合複習和鞏固目標詞語的意義。

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2

3、分析課文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並運用。

思考問題:第二段中描寫了小石潭的水的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個特點的?(問題引入)

①、皆若空遊無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透過描寫魚、日光、魚的影子,從側面烘托小石潭水的清澈的特點)

歸納:

①、側面描寫: 作者透過對周圍人、事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②、側面描寫的作用:以此(周圍人、事物或環境)顯(突出/烘托)彼(描寫的對象)。

(答題格式:透過描寫┅┅,從側面烘托┅┅的┅┅)

類似於這種寫法的課內文言文還有:

《口技》: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道具的簡單。)②、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賓客的表情和動作。)

(透過描寫道具的簡單和賓客的表情和動作,從側面烘托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的特點)

《與朱元思書》: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透過描寫游魚、細石,從側面烘托水的清澈的特點)

《孫權勸學》:及魯肅過潯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透過寫魯肅的驚歎,從側面表現呂蒙因學而才略有驚人長進)

小結:“花紅雖好,需得綠葉陪襯”。這句話生動地詮釋了好的側面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側面描寫不僅豐富了描寫的手段,還有效地補充了正面描寫的不足,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果,同學們能在作文中較好地運用,一定能爲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加分不少。

如:(美文欣賞)(拓展學習)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天晚上的她真是驚人的美。……當她出現的時候,一個個腦袋此起彼伏,連舞臺上的演員也對着她望,她低低一露面就使觀衆這樣騷動。 (《茶花女》)

(重視知識的聯繫,運用許多事例加深對“側面描寫的作用”和答題準確規範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業:

1、整理一詞多義的筆記。

2、任選一題,寫一段話。

練習1: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段一個同學拿到翁中錄取通知書後的心理活動的話。

練習2: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寫一段一個同學模擬考考砸了的心理活動的話。(運用課外作業,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五、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講的內容比較多,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認真整理筆記並熟記,把自己認爲不太明白的知識點好好複習,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小石潭記》公開課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徵加以細緻描摹的方法與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這些寫法的妙處,提高自身的鑑賞能力。

2、能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與虛詞,掌握其音與義,瞭解常見的文言句式特點,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教學重難點】

1、背誦和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怎樣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教學準備】

文章以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教師可以導遊的形式,引導同學理清思路,掌握課文內容。輔之以多媒體手段,將配樂範讀、錄像畫面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

【設計思路】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四篇,全文缺乏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特別是對“小石潭”秀麗景色的描寫,細膩而生動,讀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被貶爲永州司馬時所寫的《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雖是遊記,卻不能當作一般遊記來讀。試想,作爲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遊永州八景,其心情又當如何?恐怕是苦中作樂者多。本文最大的特點不在於景色寫得多麼美,技巧多麼高,也不在於一般意義上的情景交融,而在於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異步和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接受的冷清與孤寂。因美景而生感傷,於高潮處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震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實際生活中去。否則,便無法解讀“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複雜內涵。當然,這不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但卻是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黔之驢》,這位作家是誰?(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彩屏顯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彩屏顯示。)

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理清課文的思路結構。

3、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聲屏顯示朗誦錄像。要求同學認真觀看畫面,聽準字音和語氣語調。

2、檢查預習,落實字詞:

(彩屏顯示。)

⑴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爲坻(dǐ)

B、爲嶼(yǔ) 爲嵁(kān) 佁然(yí)

C、俶爾(chú) 翕忽(xī) 差互(chā)

D、寂寥(liáo) 悄愴(chuàng) 幽邃(suí)

⑵ 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石以爲底:(潭)以整塊石頭做底。

B、潭中魚可百許頭:潭中的魚可以數出有百多條。

C、怡然不動:(魚影)呆呆的一動不動。

D、悽神寒骨: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

3、齊讀課文。

四、引導討論,完成目標

(彩屏顯示以下問題。)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着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爲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爲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明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遊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淒涼,寒氣透骨,感到悲痛深沉。

5、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說說本文寫作思路。

(彩屏顯示。)

明確: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五、安排作業

1、熟讀並背誦全文。

2、翻譯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意,瞭解了課文內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遊記中的名篇,歷來膾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樣寫景抒情的,他是怎樣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喻自身的心情的,這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目標。

(彩屏顯示。)

學習目標:

1、學習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二、學習討論,完成目標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引導討論下列問題:

⑴ 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爲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⑵ 本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後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彩屏顯示。)

發現小潭

篁竹──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3、全班齊讀第一自然段。

4、點一個小組讀第二自然段。

5、討論下列問題:

⑴ 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⑵ 潭水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彩屏顯示錄像:潭水、游魚畫面。)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透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籠統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裏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透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示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⑶ 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着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遊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身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彩屏顯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側面描寫水的清澄:游魚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動靜結合特寫鏡頭

6、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7、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8、討論以下問題:

⑴ 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良莠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⑵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爲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雲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徵。

(彩屏顯示。)

小潭源流溪身鬥折蛇形──明滅可見

岸勢 犬牙差互──良莠不齊

9、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0、教師範讀第四自然段。

11、討論以下問題:

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裏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裏,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1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爲了解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終究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彩屏顯示。)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悽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於景

13、文章結尾是記錄同遊者,是遊記常用的一種格式。

三、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溢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自身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遊記裏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鑑。至於篇末表示出來的悽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爲歷史的遺蹟,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需有明確的認識。

四、安排作業

背誦全文。

【板書】

小石潭記

見小石潭:隔、聞、伐、取、見………移步換景

潭中景物…………………………………特寫鏡頭

潭水:清澄,側面描寫

游魚:動靜結合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勢:良莠不齊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寓情於景

記錄同遊者……

【資料連結】

1、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原籍河東(今山西省芮城、運城一帶)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稱柳河東。曾任唐朝禮部員外郎,因參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

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爲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發佈政令,“革其鄉法”,使已淪爲奴婢的人,仍可出錢贖回。家甚貧者,柳宗元自身出錢助贖;重視農業生產,曾親自組織農民開荒種地,植竹栽樹。

柳宗元著述之盛,名動於時。他寫的《天說》《地對》《非國語》以和被貶後續成的《貞符》等,都是哲學論著,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給當時的神教學說以猛烈抨擊,且創建了“生人之意”爲歷史前進的動力,否定“天”和“聖人”發明歷史的觀點。

2、柳宗元在文學上的貢獻尤爲突出。他與韓愈倡議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並稱“韓柳”,被後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矯健,說理透徹。《捕蛇者說》揭露社會矛盾,尖銳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筆鋒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詩文,被劉禹錫彙編成《柳河東集》,成爲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