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蜀道難

《蜀道難》閱讀訓練及詩歌鑑賞

蜀道難3.08W

導語:詩界一致公認,《蜀道難》是李白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我國詩壇中的一顆豔麗的奇葩,《蜀道難》也是考試出題的重點古詩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得《蜀道難》的訓練題及詩歌賞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蜀道難》閱讀訓練及詩歌鑑賞

《蜀道難》閱讀訓練題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噫籲嚱(   ) 魚鳧(   )  石棧(   )  猿猱(  )

巉巖( )  喧豗( )  捫參(   ) 飛湍(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諮嗟( )

2.解釋下面加點詞。

(1) 爾來四萬八千歲: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3)百步九折縈巖巒: (4) 捫參歷井仰脅息:

(5)連峯去天不盈尺: (6)所守或匪親:

(7)側身西望長諮嗟: (8)以手撫膺坐長嘆:

(9)使人聽此凋朱顏: (10)砯崖轉石萬壑雷

3.反覆地充滿感情地朗誦,是詩歌鑑賞的重要途徑。但是,朗讀要注意方法。下面對這首詩的朗讀,你認爲處理不當的有:

(1)“噫籲嚱……難於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歎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 “噫籲嚱”是驚異之辭。“危”、“高”,一義重出,重讀。“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後,再用升調讀“難於上青天”五字。

(2)“蠶叢及魚鳧……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當用抒情調讀。應當讀得急促高亢。最後兩句爲正意所在,應着意加以渲染。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當用詠歎調誦讀。“上有”二句要讀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衝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後可稍作停頓,爲下文蓄勢。最後四句近似特寫,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並作較長停頓。

(4)“問君西遊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問君”句當用質問的語氣讀,讀得嚴肅,重音落在“不可攀”三字上。以下四句要擡高聲調,然後用聲色俱厲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5)“連峯去天不盈尺……胡爲乎來哉!”

須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後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憤怒的質問,當用升調。

(6)“劍閣崢嶸而崔嵬……化爲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其餘應讀得頓挫有力。

(7)“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字句,節奏短而有力,讀時一句一頓。稍作停頓後,改用命令的語氣讀最後兩句。

(8)“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後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諮嗟”三字,若有餘音,以發人深思。

4.第一段中,詩人運用了各種各樣的誇張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用 方法進行誇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通人煙”、“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是用 進行誇張;引用神話、傳說進行誇張的詩句有① 、② 、③ ; 用反襯手法進行誇張的詩句有① 、②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則是用虛擬的手法進行誇張。

5.詩第三段寫劍閣,包含了哪些內容?聯繫當時的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6.比較下面李白和杜甫寫的兩段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一)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二)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濘非一時,版築勞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白馬爲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

(1)兩段詩都以青泥嶺爲描寫對象,都突出其共同之點是 ,但選擇的角度卻不同,李詩是描寫它的 ,杜詩是描寫它的 。

(2)兩段詩都運用了誇張描寫的手法,但具體寫法又有哪些不同?

(3)兩段詩都在寫景中怎樣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7.下面是李白寫的《劍閣賦》,請你讀後按照要求寫賞析性文字。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裏,見雲峯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颶,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涌而驚雷。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盡),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雲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於劍閣兮,與君兩鄉(通“向”)對酒而相憶。

註釋:這是作者在長安送友人王炎入蜀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