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陋室銘

實用的陋室銘教案四篇

陋室銘2.06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陋室銘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陋室銘教案四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瞭解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1.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本文反向立意的寫法,從“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難點

1.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生活情趣。

2.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背景匯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朗讀中感受欣賞本文的音樂美、節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背景匯入,引發興趣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他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舉氣壞了知縣,於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環境還不錯,劉禹錫沒有計較,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看來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瞭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有中唐“詩豪”之稱。文學上,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後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 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做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銳;所作懷古詩,沉鬱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三、 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是透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爲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於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爲的準則。

四、 朗讀美文,翻譯理解

朗讀美文

步驟一:學生自讀,標註難讀的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

步驟二: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音韻美、節奏美。

步驟三:師生齊讀,找出韻腳。

翻譯理解

步驟一:對照課下註解,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步驟二:兩人一組,互譯全文。

步驟三: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問題引導

1. 本文題爲“陋室銘”,但在結尾作者卻說“何陋之有”爲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語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爲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請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句是怎樣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類比的方法,將山水與陋室相提並論,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爲主人的“德馨”而馨。(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麼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襯托陋室不陋的?(小組內合作探究)

----自然環境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自然環境清幽雅緻,令人賞心悅目,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帶來的便是“華屋玉食,錦衣美酒”無法比擬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有高朋談笑,迴避了世俗的人際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縱情暢懷,談笑風生。沒有世俗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即使身處陋室也絕無簡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在室中撫琴弄弦,展卷讀經怡然自樂。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案卷公文勞損身體,完全是從容自由的,足見其主人的高雅脫俗,陋室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用了什麼修辭?哪兩個字用的好?

----採用擬人,對偶的修辭,“上,入”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什麼。

5.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不失情感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即安於貧困,以守道爲樂。

6.提到諸葛廬,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賢者自況,表達出以他們爲榜樣的志向與抱負。

7.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有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透過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陋室銘》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劉禹錫,感悟出劉禹錫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人生的打擊未損他的鋒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勵志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彰顯出少有的樂觀豁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盡了歷史的蒼涼,人世的無常。悟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使他變得更加樂觀,更加瀟灑。

想必同學們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於桌旁,時刻自勉,請問你們的座右銘是什麼?請大聲宣讀,讓大家共勉!

七、 作業設計

1思考:作者懷瑾握瑜,身處陋室而不認爲陋,聯繫自身該怎樣看待自身客觀條件中的不足?

2背誦默寫全文。

八、 板書設計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準確識記重點文言實詞,翻譯課文

2、把握文章結構,深入瞭解文章內容。

情感目標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發表自己的感悟,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與作者進行對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打造美讀、美教的課堂模式。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營造美

1、講述劉禹錫被欺寫陋室銘的故事。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爲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讀韻文最好從朗讀入手,大家先仔細看視頻,並在難讀難寫的字標註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1、明確朗讀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詞句的意思。

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三、譯讀課文通內容

學生合作翻譯全文,提示:

(1)藉助註釋,讀出疑點(2)注意字句,翻譯課文

四、細讀句子鑑賞美

我們再來細細分析下課文,我問大家一些問題。(也可由學生提問,老師補充問題,引導大家挖掘課文內涵。)

1、大家說說,這篇銘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大家可以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作者寫作目的的語言麼?文章是怎麼樣引出“德馨”的呢?前兩句是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2、韻文從哪些方面體現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經從那三方面說明了陋室不陋,又爲什麼寫“南陽……,西蜀……”?有什麼作用?(用類比的方法從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後一句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問,言外之意是“不陋”與文章開頭相呼應,更好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精神,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根據大家發言整理成板書:

設喻引題山水喻陋室

仙龍喻德馨

環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適(趣)

古賢自喻反問點題

五、巧取雅稱創造美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轉眼間就要和劉禹錫說再見了,離別在即,你不想留下點什麼紀念嗎?老師有個建議,你可以給劉禹錫的陋室起一個雅稱,比如──清心齋;也可以給劉禹錫送一塊匾額,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時要說說根據。

啓發學生把自己讀到的東西表達出來。結合自己的觀察,如電視裏看到的、外出時觀察的宅名,給劉禹錫的陋室擬個合適的雅稱。

六、對話作者表現美

時間真快,不想說再見,也得再見了。老師建議大家這樣和劉禹錫話別,以“劉公,我想對你說……”爲開頭說一段心裏話。

學生思考後說話。

七、課後練習鞏固美

1、將“劉公,我想對你說……”整理成一篇隨筆。

2、背誦全文給你的父母聽。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目標1

一、創設情景匯入 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爲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爲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爲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透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裏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爲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爲國爲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4

陋室銘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爲它作銘,託物言志,主要是爲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2、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 問題匯入法

2、 誦讀教學法

3、 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裏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爲??)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適時解題目: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那麼“銘”怎樣理解?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銘”的特點: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爲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作者在什麼樣情況寫下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

2、背景

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當時他熱心幫助一個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對宦官勢力。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了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 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於是把他安排在面對大江居的三間毛屋。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非常快樂,於是就寫下了《陋室銘》表達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負。

三、誦讀課文並翻譯

讀一讀: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齊讀,讀出感情。

翻譯全文:

1、 學生合作翻譯。

2、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裏指品德高尚。 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絲竹:這裏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四、分析課文、品析語句

1、 提問: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樣來描寫陋室?

(1)陋室的環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在我們的眼中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很久沒有人住過,補修過,極爲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簡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寫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擬人。

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這樣,我們就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一種生機盎然、春意正濃的幽雅的環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陋室的環境――清幽(板書)

(3)過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麼人交往呢?

回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個陋室裏.常與學識淵博、才華出衆,

高談闊論的人交往。

適時提問:爲什麼要寫這些人?

教師講解:因爲透過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麼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爲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學(板書)

(4)過渡:當他朋友走了之後,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裏,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閒適、安貧樂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板書)

(5)作者明明在讚頌自己的陋室不陋,爲什麼又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麼?

教師講解:諸葛廬、子云亭都是最簡陋的屋子。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西漢的文學家。雖然他們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房屋聞名天下。作者用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證明我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從政治上,文學上幹一番事業被後人所敬仰。已隱含着自己遠大的志向。

人生抱負、志向遠大( 板書)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 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總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正因爲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爲什麼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課堂小結: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這種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五、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