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陋室銘

【實用】陋室銘教案4篇

陋室銘6.88K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陋室銘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陋室銘教案4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爲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透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爲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透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及依據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

(四)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誦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二)提問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練習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的確立及依據

(一)匯入新課採取情境匯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麼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爲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後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學生翻譯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六)思考閱讀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爲什麼要爲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爲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定三個問題,帶着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經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緻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八)小結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九)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透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操

陋室不陋託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陋室銘教案 篇2

一、匯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誇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佔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帶着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 師: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後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擡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 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裏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着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註釋,同桌或前後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穫。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操。

2、 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麼?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嘆,吟“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嘆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絃,展卷讀經,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 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 託物言志:“託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讚》,並背誦其中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 引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 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 散句:最後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 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 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 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 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 背:

師:學到這裏,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製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裏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爲……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爲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爲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着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爲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纔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 “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誦讀法、批註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並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重點:朗讀並分析文章的內容

難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談

話題: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遊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後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裏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裏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二)初讀課文,感受音樂美

1、檢查預習情況:注音、句讀

2、請同學讀沒有句讀的課文,指出“德馨、案牘”的讀音

(三)走進陋室,再讀課文,把握主旨1——“高潔”

1、題目是《陋室銘》,瞭解銘文特點

2、師:陋室銘,陋室銘,劉禹錫想要借這陋室,讓自己銘記什麼呢?讓我能走進陋室,去看個究竟

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銘》81字的片言中,劉禹錫的百意是什麼?下面請自讀課文4—7句,根據註釋翻譯,在翻譯的基礎上爲這幾句話做批註

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環境幽雅)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友儒雅)

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它給人一種閒適的感覺(生活高雅)(板書:貧樂調素琴閱金經)

4、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樂,我們不禁要與劉禹錫對話一番——

示例:問:你這房子都長青苔、長青草了,你還說不陋?

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多麼幽雅,怎麼能說陋呢?

問:看你這窮酸樣,估計不會有人與你爲友吧?

答:……

問:你既沒有絲竹,又沒有案牘,你,你還有什麼好樂的呢?

答:……

5、由此可見,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脫俗)(板書:高潔)

板書:調素琴閱金經高潔

6、請大家用快樂、舒緩、愉悅的語氣讀讀“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勞形”

(四)走近作者,深讀課文,把握主旨2——“豪氣”

師:劉禹錫爲什麼能做到安貧樂道呢?文章僅僅表達安貧樂道的主旨嗎?要想從“片言”中明白“百意”,我們還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經歷,這叫做“知人論文”請看資料(出示資料)

“永貞革新”失敗後,原在朝廷爲官的劉禹錫一貶再貶,斷斷續續在外漂泊幾十年直到65歲纔回到洛陽《陋室銘》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時所作(請同學朗讀)

問:上面說他一貶再貶,直到65歲纔回到洛陽,一般的人會有怎樣的心理?(悲傷、鬱悶……)

劉禹錫會怎樣去面對呢?

“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朗州當司馬,十年之後纔好不容易被召回京師,他卻寫了一首詩以桃花諷刺那些權貴,結果再度被貶,十四年後纔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不過,劉禹錫還是不改那種桀驁不屈的脾氣,他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附小序:……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

師: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貶的準備這是何等的豪情!這就是有着錚錚鐵骨的劉禹錫

劉禹錫回朝如此,那他身處“巴山楚水淒涼地”時又是如何的表現呢?我們來看他寫於朗州任上的《秋詞》在朗州,回京城遙遙無期,妻子不幸去世,可是我們看看他的這首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學生讀)

問:詩中透着一股什麼氣?(豪氣)

師:難怪白居易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板書:寫“豪”

1、你能從《陋室銘》字縫間看出劉禹錫暗含的“豪氣”嗎?(仙、龍,諸葛廬、子云亭)(提示: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幾句去讀讀)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開頭三句,看看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根據ppt改第三句話,快速瞭解“比興”

2、★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結尾兩句,看看這裏有沒有隱含在其中的“豪氣”“諸葛廬、子云亭”的典故說說作者爲什麼要寫這兩個典故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

①是爲了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說明自己也要像諸葛亮遇到明君,在政治上有所作爲,和子云一樣在文學上名揚天下

3、可見劉禹錫具有怎樣的氣概?(豪邁)

板書:思諸葛比子云豪邁

4、這樣一個大詩豪住在這裏,這陋室還會陋嗎?

所以他在結尾寫道:何陋之有?加橫批:陋室不陋

5、現在,讓我們懷着對劉禹錫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滿豪情地讀最後2句注意,最後一句“何陋之有”讀兩遍

其實,劉禹錫寫《陋室銘》還有一個故事(憤然寫作)

據說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見他是從上面貶下來的,就故意刁難他半年時間,強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只給他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陋室 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銘文

師(小結):看來,從這篇僅僅81字的銘文中,不僅可以看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可以讀懂他的豪邁的鬥志,而且也可以讀到他對那知縣老兒的憤怒與不屑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

同學們,你們看,那知縣老兒帶着隨從大搖大擺地過來看劉禹錫的笑話了,我們怎麼辦?趕緊拿起《陋室銘》,大聲的讀起來,爲劉禹錫出出氣,注意,最後的“何陋之有”連讀兩遍,語氣要一遍比一遍強會背的最好背出來

(五)結束語

劉禹錫一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爲此,他屢遭貶謫,歷經坎坷

但是……

一間陋室哪裏困得住你的鐵骨,一片青苔哪裏遮得住你的壯志,一本金經哪裏掩飾得住你心中的豪情?

我清晰的聽到,從那間陋室裏,傳來一個不羈聲音——生活可以貧困,精神不可潦倒

(六)作業:

1、背誦全文

2、蒐集欣賞劉禹錫的詩

標籤:教案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