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教案集合4篇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教案集合4篇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1

近日拜讀了《該段移至末好》,該文認爲把《圓明園的毀滅》的開頭一段:“園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移至文章最後更合適一些,筆者認爲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學生對圓明園是一座什麼樣的園林,是如何被毀壞的,毀壞的程度如何等知識瞭解較少,所以在文章開頭寫圓明園是祖國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可由此讓學生質疑,讓學生饒有興趣並帶着疑問去學習課文,其積極性就可以調動起來。隨着課文學習的深入,學生也會隨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其二,文章在講述完圓明園被毀的經過後,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爲一片灰燼”。這一感嘆句作結,給人意猶未盡之感。精妙之處在於給了學生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縱橫於歷史的時空轉變中,更能激起他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憤慨及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而特殊的結構方式正是對傳統章結構的挑戰,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很好的範例。若迎合學生的思維習慣而採用傳統的`按事情發生、發展的記敘順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則會使文章變得模式化,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文章不應拘於形式,形散而神聚,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的訓練都是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該段移至末並不好。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燬、瑰寶、灰燼、舉世聞名、衆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奇珍異寶”等詞語,用聯繫上下文,查閱工具書,詞素分析法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祖國文化、對侵略者的情感

4、領悟課文特殊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學案

教案 一、學習提綱

1、自學生字、新詞,用聯繫上下文,詞素分析法,查閱工具書等方法理解目標1中帶點的詞語。

2、讀通讀順課文:按“概寫→輝煌→毀滅”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3、自讀第二自然段:

⑴ 圓明園是一座__的皇家園林。它由______組成,許多小圖分佈在__三面。

⑵ “衆星拱月”裏“拱”的意思是__,詞語的本意是__,這裏指__;說明圓明園的佈局__。

4、自讀第三自然段。建築藝術有____,還有__……園林藝術有____,還有__……說明圓明園是__漫步園中,有如__;彷彿__。

5、默讀第四自然段:

圓明園收藏的珍貴文物,上至__,下至__,歷時__;收藏了__。說明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__。

6、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從圓明園的佈局、__、__,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__,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讀第五自然段:

⑴ 勾畫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動作,你從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中體會到了什麼?

⑵ 能不能把課文中“闖進”換成“進入”?能否把“凡是、統弦、實在、任意、連”這些詞去掉?爲什麼?

⑶ 假如你正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想說什麼?

8、討論:

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爲什麼作者用大量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

二、練習提綱

1、聽生字、新詞,用“舉世聞名、瑰寶、衆星拱月,玲瓏剔透”等詞語,縮寫文章內容。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學寫讀後感:讀《圓明園的毀滅》後感。 一、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1、生字正音:

損、宏、侵、燼。

2、難字書寫:

剔、侵、瑤、瑰。

3、理解詞語注意交給方法揭示規律。

4、抓段與段的聯繫分段。

二、細讀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圓明園過去的輝煌,體會作者對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1、佈局輝煌→衆星拱月:

圓林藝術的瑰寶。

2、建築輝煌:

建築藝術的精華。

3、文物珍貴→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熱愛古代文化的熱愛。)

三、細讀探究五自然段,瞭解圓明園毀滅的過程,體會作者對帝國主義滔天罪行的無比痛恨之情

1、自讀、句畫,批註體會。

2、換詞、增刪後,與原文比較,體會用詞的準確、恰當,深入體會作者對帝國主義的無比痛恨之情。

四、討論題目,體會作者佈局謀篇的精妙

先“輝煌”,後“毀滅”,一美一毀,愛恨交織。

五、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創設情景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設計旨在透過創設一個資訊量大且頗有人文色彩的網絡環境,使學生在情感內驅力的作用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資訊,切實有效地實現對當前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最終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九冊語文課題:22.圓明園的毀滅教時: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是我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見證,從而喚起學生捍衛祖國神聖尊嚴的責任感。

認知目標:1.瞭解圓明園的昔日輝煌、毀滅過程,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服務的。

2.理解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目標:培養學生的歸納抽象能力和網上獲取資訊、整理、加工資訊的能力。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築藝術的瑰寶";二是強盜們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激起了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透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學生潛移默化地體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膽敢如此爲非作歹,是因爲清政府的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重點或難點: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着祖國的強盛與衰敗,進一步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注意力持久,並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上網搜尋資訊的能力。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上看,他們在一種新的學習環境下,利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他們善於探索,敢於質疑,敢於創新,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教學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建構將起着積極的作用。

當今學生對圓明園知之甚少,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創設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網絡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資訊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圓明園的毀滅教案 篇4

公開課教案

1.學習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讀後感.

2.透過習作和口語交際,增強同學的民族意識,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感.

3.進一步提高同學蒐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整理本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資料,閱讀一兩篇課外讀物.

第一、二課時 習作

談話匯入

同學們,透過本單元的學習,俺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民族的羞恥歷史、侵略者們的殘虐暴行、人民的繁重苦難、烈士們的光輝事蹟,把一幕幕鮮活的、震動人心的中國近代史展現在俺們的面前.俺想同學們和俺一樣,很想把讀書後的感受寫下來,是這樣吧?

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默讀習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讀懂文章內容;寫出讀後感受;引用相關資料.

讀悟寫作方法

轉自由讀例文《圓明園的毀滅》,用不同符號畫出哪些是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關課外資料?

小組交流,總結讀後感應怎樣寫.(使同學體會到,寫讀後感要先寫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寫自身對文章中一兩方面內容的感受,還可以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思想表達.)

自由寫作

請同學們就本單元所讀的課文或課外讀的文章寫一篇讀後感.

評議修改

讀一讀自身寫的習作,把自身認爲寫得好的地方標出來.

在小組內互讀,小組推出兩篇習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評議,提出修改意見.

結合評議,自身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交流平臺口語交際

圖像匯入

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錄像,從錄像中你知道了什麼?(激發同學的演講熱情.)

提出要求

俺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演講競賽,你們能說說演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嗎?

是的,演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圍繞一個主題

抓準幾個方面

列舉有力事例

組織通順語言

表達有聲有色

這節課,就讓俺們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主題,展開一場演講競賽好嗎?

自主準備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想一想你對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瞭解?

你認爲要振興中華應從哪做起?列一個簡單提綱.自身先試着說一說.

組內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試講,並提出改善意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參與班組競賽.

演講競賽

全班評選演講優勝隊.

第四課時 詞語盤點日積月累展示臺

詞語盤點

同學自讀.

出示投影,看拼音寫詞語.

同桌互查.

自選三個成語造句,寫在練習本上.

日積月累

小組內互讀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請同學們說一說每個詞語所表達的意思,並選幾個說句子.

展示臺

辦一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中隊報刊,將同學們寫的讀後感、演講稿、收集的歷史資料(文稿、圖片)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