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紅樓夢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

紅樓夢2.6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場《紅樓夢》中的夢事,寫盡人間悲歡。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賈家是一個世代承襲祖上恩德的大家族。主人公爲賈寶玉,他是一個在胭脂堆里長大的男孩兒,身上總帶着柔氣,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賈家上上下下幾乎全是女子,自然而然的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賈家時常有各種聚會,這樣的活動越來越多,每一次都要花好多銀子。這銀子用的多賺的少,到最後家裏有人犯了案,家被抄了。賈寶玉哀莫大於心死,考試後就出家去了。對於賈寶玉這個角色,我多少來說有些感觸。他是家裏的寶,卻常跟女孩兒混在一起,在那樣的封建社會裏,女人是很低賤的,但他的思想卻跟別人不一樣,他覺得女人是水做的,十分尊重女性,他這樣不重男輕女的品質是十分高尚的。

紅樓夢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黛玉了,在文中有一段描寫,黛玉容貌和神態的句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從這裏看出來黛玉是這樣一位如此標誌的人兒。但我更深刻的是她的性格,她在言語上雖然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但黛玉有大愛,他不會去詆譭、傷害別人,她也不會像寶釵那樣去虛僞的討好老祖宗。同時她又是一個才華橫溢、精神高尚的女孩。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一場紅樓夢中的癡事,唱盡人間各樣。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2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四大名著,喜歡的一個文筆很好的作者是《紅樓夢》的忠實粉絲,喜歡看的電視劇《甄嬛傳》據說也有紅樓夢的影子,但是卻一直都沒有看過《紅樓夢》。

一是看到大部頭的書就害怕去開始看;二是習慣了看雞湯書,會覺得看小說沒有用處;三是根本靜不下心來去看這樣的古代文學著作。

今年想提升一點自己的內涵,於是想到了看《紅樓夢》。

最開始看完了一本白話文版本,看完後有了一些大致的瞭解,就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完一遍正常版的《紅樓夢》。

很奇怪我選的這本書不是直接從正文開始的,而是關於紅樓夢的各種評論和介紹。比如金陵十二釵、比如老太太和劉姥姥

還記得以前上學時看過電視劇,講劉姥姥進大觀園這一集,覺得不太喜歡她這樣粗俗的人。

但是,看書才更瞭解背景。劉姥姥的女兒家裏窮,好不容易纔想到王夫人這繞着彎的一門親戚,但是女兒女婿都不願意去攀親戚,於是劉姥姥才親自上門走親戚。

劉姥姥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她應該也不願意去攀這遠房的親戚,而且在親戚家裏各種醜態逗親戚開心。

想起了小時候也有一些不走動的親戚上門借錢之類的,那時候其實是不喜歡的。

但是現在會覺得,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美其名曰要順其自然,而是想辦法去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哪怕是遠房親戚那種很渺茫的資源,至少也要嘗試。

當然並沒有鼓吹大家去借錢,也希望自己以後儘量不要找別人借錢。

但是看了紅樓夢裏的劉姥姥,我特別尊重爲了更好生活而努力的人。

我也會努力把《紅樓夢》看完,希望能記錄更多書後感。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3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盡枉然。”這是清代文學家對紅樓夢的評價,由這句話可以看出紅樓夢在中國的影響之深。《紅樓夢》又稱爲《石頭記》,曾被評爲“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峯”之作,被認爲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這本書講述的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他們分別是賈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們之間發生了無數次悲歡離合的淒涼故事。主要圍繞着賈家展開,賈家在這四大家族這是最有勢力也是最有錢的家族。

府中的主子們是個個頭戴金銀珠寶,身穿絲綢錦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樓閣榭,還修建了大觀園,與皇宮差不多,丫環們也跟着沾光,吃喝不愁。那他們應該每天都過着幸福的生活吧。可是,讀到結局,林黛玉因爲聽說寶玉跟寶釵結婚了,遺恨而死;寶玉聽說黛玉死了,出家爲僧了;薛寶釵在寶玉走後獨守空閨,抱恨終身;由於王熙鳳的貪婪,加速了賈府的敗落,自己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曾經那麼富有的榮國府,最終也逃脫不了家破人亡的命運……想想,他們算得上大富大貴之人了,但他們真得幸福嗎?富貴真得爲他們帶來了幸福?

其實不然,幸福應該是自由的,快樂的,和睦的。我家雖然沒有高樓,但一家人每天都和和樂樂的在一起生活,這不就是幸福?累了,困了,家人總會關懷備至,這不就是幸福?一家有難,左鄰右舍都會來支援,這難道不是幸福……簡簡單單的幸福!

看完了《紅樓夢》,才感覺自己是多麼幸福,也明白了快樂纔是最幸福的。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4

不是第一次拜讀《紅樓夢》了,再次拿起書卷,又想起了很多那個大家庭的風風雨雨。不過這次感觸頗多的不再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糾纏愛情故事,而是在那個大家庭中每個小人物的生死命運。

在那樣的環境中小人物是不存在尊嚴和價值的,小人物的價值只存在於別人的需要和奴役。但於滄海之中,儘管每個人都很渺小,可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到的個性,每個人又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在這種強烈壓抑個性

的.環境中,一個人的個性表現似乎尤爲複雜和重要。說到這裏,我要澄清一個事實,我這裏說的小人物不只是那些奴僕,而是每一個個體。在大家庭中,壓抑個性,不是奴僕的特權,而是每個人的必須。讓我驚訝的是,儘管

如此,每個人還是都活得那麼鮮明,死的那麼徹骨!壓抑個性,是爲了生存,每個人都是爲了生存,爲了生存去殺人放火,爲了生存去傷天害理。正是因爲大多數人都被環境逼迫至此,純潔乾淨,靈魂沒有雜質的林黛玉和賈

寶玉的愛情才受到衆人的關注。這種愛是註定要有不完滿的結局的,林黛玉若不死,無法儲存那一份純真到永恆,賈寶玉若不出家,更沒辦法展現出當時那個社會環境給予一個人的深刻影響。但儘管如此,這些小人物的一生仍給了我們永生難忘的記憶。

忘不掉的是晴兒死之前那不奈,不甘和不服的眼神。

忘不掉的是鳳姐死後衙役卷着她的屍體在山間穿過時回憶她的一生,那股蒼涼,惋惜,卻又心痛的感覺。

忘不掉的是黛玉彌留時燒掉手帕時那痛徹心扉的疼痛。

忘不掉寶玉出家前那回眸一望,眼神裏透露着絕望,淡定和死灰般的平靜。

紅樓裏的人,互相愛着,卻又互相傷害着。

紅樓一夢今生了,緣起緣落前生魂。

哪知此生多悲苦,痛徹心扉至死灰。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5

探春在十二金釵中算是難得有勇有謀的女子,她果斷而能堅持原則,對事公平公正,不徇私枉法,做管理可以讓人心服口服,放到現在一定是個很好的公務員。

如果說王熙鳳的管理在於善用權利,那麼探春的管理就顯得靈活而更有人情味一些了。探春管理的高明的地方在於她的敢於放權,如在大觀園園子的經營上,探春摒棄以前的按部就班的做法,大膽實行承包責任制。“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老成本份,能知園圃的,派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讓他們交租納稅,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探春把權力下放,讓看園子的人自負盈虧,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將圓子料理的很好,還大大節省了開支,這也是紅樓夢中很好的一個管理案例。

從以上敘述可以大致看出王熙鳳和賈探春管理的兩種模式。王熙鳳是中央集權式的,善於運用權利,賈府上下,事無鉅細均在她的掌握之中,任務分配由她決定,賞罰規則由她制定實施,她是整個管理的唯一核心。這種管理方式所達到的管理效果主要取決於管理者的個人才華、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若管理者是各個方面都較爲完美的人,也許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如喬布斯之於蘋果,但當管理者有較大的缺陷的時候,往往就非常致命。像王熙鳳雖有才華,但由於她的自私自利和徇私舞弊,正是她的所作所爲一步步的將賈府推向了衰敗的深淵。而探春採取的管理模式要自由、開通一些,她懂得爲下人們着想,合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給他們多一些自主權,讓管理的複雜度得以簡化,管理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6

今年暑假,我終於在家讀完了《紅樓夢》,看完紅樓,覺得之前看過的小說都弱爆了。一部紅樓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小說,換句話說,紅樓裏任何片段的提取就是一部經典的小說,或描述濃濃的兒女情長,或教會你身邊的人情世故,或告訴你現實的世態炎涼,或靜靜講述每件事情的前因與後果。直到現在似乎才終於明白以前怎也不能理解的紅學研究的意義所在。難怪張愛玲曾說:“人生三恨爲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沒讀紅樓之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黛玉是個生性多疑、多愁善感且愛哭的人。但讀完之後,我卻能理解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絕望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服侍她的丫鬟在默默的爲她哭泣。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在我現在的年紀,最喜歡看那種並不勾心鬥角的掐尖要強,希望活在大觀園,活在一個身邊是釵黛湘妙等諸人的地方,好像隨時都詩意、有趣、靈動。那時候盼望脂硯齋就是史湘雲,盼望她們都真的存在過。這種情感其實可以持續一生,並且我想曹雪芹是願意讓我們保有的。所以拿大觀園比伊甸園亦可以理解。

初中紅樓夢讀書筆記的隨筆範文7

不可有那麼多的人到科學研究《紅樓夢》呢。

小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家族的盛衰,一個大家族的尺寸小故事。主人翁爲賈寶玉,他應當來說是一個柔中稍微帶剛的小夥,他的柔有一部分是由於自然環境引發,她們家來來回回基本上全是女士,執掌全家人的也都是女子,順理成章地就應了一句話近墨者黑,旁觀者清。她們的大家族是由於家裏一女子進宮當上皇上的萌妃而盛起,因此她們每天作詩作樂,而在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能,那就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天性猜疑,敏感多疑,可賈寶玉偏要便是喜愛她,她身體弱,老祖先瞧不起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結婚,林黛玉知道消息氣瘋,而當賈寶玉解開喜帕發覺並不是林黛玉,而林黛玉又不幸身亡,痛不欲生,出家產了僧人。

這兒的是是是非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理還亂,讓人見到古時候婚姻生活的疏漏,他們通常都有爸爸媽媽解決,哪些指腹爲婚,更加好笑的是,她們有時候沒見過面便糊里糊塗地結婚了。並且古時候女子爭着要進宮,由於那般能夠 使大家族榮華富貴,可皇上有過千妃子,受寵一時,不久又要被遺忘了,他們又何必進宮呢?皇上姥兒們飲酒作樂,錦衣玉食,而普通百姓則是吃完上頓沒有下頓,日常生活之苦讓人無法想象,也難怪擁有一次又一次的農民起義謀反了,傷害之緣還是取決於皇上的身上啊。這一出出的不幸讓人寒心而又惱怒,讓人不由自主討厭起古時候的苛捐雜稅,他們把普通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堆旁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