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紅樓夢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

紅樓夢6.53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1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賺取了我太多的眼淚,但是她清靈秀麗而又多疑多妒的氣質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說黛玉的一生是個杯具,而她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戀愛也註定是個杯具。黛玉病弱的身體、孤傲的個性與自定終身的行爲都不是賈母所喜歡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註定無人能夠依靠。於是,她懷着純潔的愛可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塵世間,實現了她:“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紀,父母便先後離世,過着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她常聽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用率真與鋒芒去抵禦、抗拒侵害勢力。

黛玉的淚所表達的是世間最貞潔的情感,是對“異端”的崇敬,更是對自身的憐憫。黛玉葬花便是她這一性格的真實寫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期望它們“質本潔來還潔去”。她追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於是她用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淨土掩風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淒涼的感情和衝破封建禮教的渴望。

我感受頗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從小便在榮國府長大,但是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對她並無影響,黛玉仍持續着純真的天性從不顧及後果得失,所以很難融入到大觀園裏去,而且她從不勸寶玉追功求名,也不會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這種性格在賈府這樣聲勢顯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沒有好人緣兒。

昨夜紅樓入夢裏,紅樓夢裏夢紅樓。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嚴酷現實中香消玉殞,而賈府也最終歸結紅樓。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2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愛情故事小說的巔峯,我一直想挑戰這座“巔峯”,可每次都半途而廢。它是曹雪芹的作品,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這個愛看書的人當然不想錯過,可開篇滿頁的文言文讓我傻了眼。這要看到什麼時候啊?只好識趣地“知難而退”。

這個週末,我無意間看到同桌帶來的一本雜誌,其中有篇文章是點評林黛玉的,我看到了一個女子豐富多彩的內心。於是,我決定再次向《紅樓夢》進軍。

開啟《紅樓夢》細細品讀,不但未感到任何難懂,甚至有些不捨走出這個美麗的故事。

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人給我留下了尤爲深刻的印象。

讀完後,和那些讀過此書的同學一起討論時,發現他們會說賈寶玉是和林黛玉天造地設的一對,薛寶釵真壞,去搶。甚至還有人說薛寶釵是“小三”。

我曾雖對《紅樓夢》沒有什麼深入的研究。但我想爲寶釵姐姐叫冤。

喜歡一個人是無罪的,何謂“小三”,何來得“搶奪”呢。寶釵姐姐並未使用任何不正當的手段靠近賈寶玉,或拆散他們兩人。換一個角度想,賈寶玉和薛寶釵在一起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林黛玉生性多疑,性格有些孤僻,也並不懂事,只知道拉着賈寶玉一起玩,而薛寶釵則比較識大體,落落大方,常督促寶玉學習,求上進。所以最後賈寶玉和薛寶釵在一起似乎又有些“必然”。所以,請放下偏見去公平地對待《紅樓夢》和其中的人物,她多疑的性格和有些自卑,愛“吃醋”的脾氣很有可能是致其悲慘結局的導火索。

這就是我對《紅樓夢》一書的初步認識,我想我會對它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紅樓夢》,我會戰勝你的!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3

也許,看過《紅樓夢》的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無需別人理解,因爲不懂得她的人是不會了解她內心深處的嚮往的。

“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透過賈寶玉的眼睛爲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爲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爲之揪心,爲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爲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爲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4

或許,人生是如詩一般的完美;或許,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許,人生如戲劇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一般,演繹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歡離合,讓人蕩氣迴腸。

對於人生的理解,《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借賈府往事一一列舉在讀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一生歷盡滄桑,就因如此,才寫出了傳唱千古,震懾人心的《紅樓夢》。以《紅樓夢》把中國古典小說推上了頂峯,給我們講述了賈府從繁榮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從而又寫出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悽婉愛戀,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變幻萬千都躍然紙上。

正是因爲《紅樓夢》這般精彩,所以讓我們對人生有更多了體會,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更深的瞭解。

我們的人生,正是如詩如歌般的歲月,有過開心的笑容,有過悲哀地淚水,有過真心的悔責…誰都有過失敗,曹雪芹筆下的寧國公也如同所說。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說,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只但是作者是我們自己罷了。人生如戲,沒有人明白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人生像一場旅途,正如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魯迅說過:“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纔有路。”對啊,雖然有難關,但不怕的人才能挺過去。《紅樓夢》中,鐘鳴鼎食的寧榮府,最終也一蹶不振。人生幾何,何必留戀人世繁華,不如努力拼一生,瀟灑走一回。以免來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時光!想必這正是《紅樓夢》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讀完《紅樓夢》這部歷史名著,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爲有了這些讓人震撼內心的經典名著,纔會讓這華彩美文滋養着我們的生命。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想必經典誦讀已成爲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們國家這些古典文學,也讓人爲之讚歎,耳熟能樣的四大名著,四書五經…都在人生長河裏,如寶石般栩栩生輝,陪伴着我們一路遠行,遠行在如戲般的道路上。

人生如戲。曾幾何時,那些古時的文學大師們,把滿腔熱血,把人生感觸以各種形式呈此刻我們跟前,名著讓人慢慢感悟,經典讓人回望過去…就讓我們在如戲般的人生中,盡情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

初三紅樓夢讀書筆記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開卷即有一個“淚”字,從中不難品味出紅樓一夢的心酸悲哀。

位居十二釵之首的黛玉,哭着而來,涕泣而去。

黛玉幼時,一癩頭和尚曾進言:以後不許見哭聲,方可平安了此一生。但黛玉自灑淚別父進賈府以後,就從未離過“哭”字。剛入賈府見着賈母就哭個不停,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黛玉多愁善感至極,常常觸景生情悲從中來,聽到女孩子們演戲,便由戲文裏所唱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聯想到“水流花謝皆無情”,於是,眼中帶淚;看到落花,立刻會油然而生傷春悲秋之情,於是扛鋤葬花,痛哭不止;看到寶釵母女敘天倫之情,亦是情不自禁淚滿襟。

可能有許多的人討厭這種動不動就流淚的人,但是,我覺得黛玉好哭,並非她心性如此,更非她敏感,何況她正是妙齡少女。那何以悲傷至此?我想這都是她寄人籬下的緣故。雖然賈母是其外祖母,對其疼愛有加,可是賈府中人情虛僞冷漠,非常人所能忍受。黛玉內心孤傲,不屑於世俗僞善,不善於左右逢源,所以她在賈府之中彷徨無依,弱柳扶風。她內心悲苦,撫琴、吟詩也不能真正排解。久而久之,難免會內心壓抑,心中苦楚無人可傾,所以只能用眼淚來減輕痛苦。後來,她又與寶玉相知苦戀,雖欣慰卻敏感多疑。每遇寶玉與衆姐妹無忌嬉戲,她便覺得寶玉不把自己放在心間,淚水漣漣。想那洞房花燭他人笑,瀟湘館裏獨自泣的結局,黛玉一生又怎一個“淚”字了得?

有時也會覺得黛玉太過軟弱,卻又不由得憐惜。如果黛玉沒有那麼多愁善感,能勇於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一切是否又會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