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精品】思考作文彙總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思考作文彙總五篇

思考作文 篇1

現代科學發展觀要求基礎教育以培養能力爲主,我們要透過切實的語文基本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寫作便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可以經過嚴格的訓練得以提高。多年來,由於沒有統一的教材,再加上小學、中學、大學教寫作(作文)課的老師研究教學時只研究自己所教的一段,不注意上下銜接,因此造成小學、中學、大學的寫作教學嚴重脫節,重複現象嚴重,無效勞動甚多,效果很不理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闡述觀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書面作文能力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筆者在十幾年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試圖尋找到切實有效的作文教法,做了以下一點思考。

一、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感到沒有材料可寫,往往就是學生害怕作文,進而厭惡作文最直接的原因。顯然,不是生活中沒有可寫的材料,而是學生對那些蘊藏於生活中的豐富生動的寫作素材,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失之交臂而不自覺。就因爲學生缺少了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而寫作素材絕不會自動進入學生的認識領域,這纔是學生感到沒有材料可寫的的根本原因。要使學生對作文不致於望而生畏,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善於“務本”:從培養學生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入手,抓好寫作基礎訓練。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學問家、作家,都是很重視積累的。達爾文隨貝格爾號考察船作環球考察,記錄的資料有五十萬字之多。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每年平均作六十本筆記。他死後,人們發現他寫的讀書筆記竟有二萬五千本。我國的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到各地遊歷,遍訪名川大山,蒐集民間的傳聞,積累了很多有用的資料。班固爲了蒐集資料遍讀了當時存放在石室、蘭臺、東觀和仁壽閣等處的幾千車藏書,他博採羣書之長,將有用資料一條一條摘抄下來,積累可謂“厚”矣!達爾文寫出了《生物進化論》,凡爾納寫有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說,司馬遷寫了《史記》,班固修編了《漢書》,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和他們的積累豐厚分不開。

培養學生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感知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我認爲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寫好日記、札記、記憶筆記和文字記錄等實用性筆記文體起步,逐漸養成勤於練筆的好習慣。這樣,學生既能充分適應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實際需要,又能從中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爲專業性寫作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實爲學用結合的良好形式。

二、豐富思想,立意高遠

文章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而客觀事物是紛繁複雜的。有限的文章同無限的世界,在數量的多少上是矛盾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把世界的豐富性、多樣性一覽無遺地表現出來,都不可能概括出全部的本質特徵,只能選取浩瀚江流的一朵浪花,莽莽叢林的一片樹葉,不盡人生的一個典型來寫。選擇這些有限的材料,目的是爲了反映世界和說明世界。有限的材料怎麼能反映和說明整個世界呢?這就是寫作上講究並努力做到的: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體,以現象反映本質。而能否在文章中體現出“一般”、“整體”和“本質”,也正是能否正確煉意志。

文章的主題的獲得,要經過作者對生活觀察、認識、把握,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也是透過作者對全部材料在意義上聯繫起來思索,使某種思想能貫穿全篇的過程。而這“思想”,也就是我們寫作上所須“煉”的“意”。

寫文章除了反映生活,還爲了創造出一個美的新天地,讓人們的思想受到啓迪,讓人們去追求美的理想,因此,提煉出一個美的意思、美的境界,就顯得十分必要。那麼,這美的意思、美的境界的境界的標誌是什麼呢?從哪裏去“提煉”呢?俄羅斯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裏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生活或使我們想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高遠的立意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感。對初學寫作的人來說,要從自己有深切體會和感受方而去煉意。因爲,只有自己熟知、理解了的材料,才能變得到真知灼見,而所表達的思想,自己才覺得踏實,有把握。在寫作中,不論是寫古代題材、現代題材、未來題材,還是寫外國題材,亦或寫零星感觸,都應爲促進現實生活的進展而寫作。當前,如果是寫新人,就是爲了表彰新時期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如果寫過去,那是爲了反襯或對比今天的偉大時代;如果是寫陰暗面,那是爲了克服前進的障礙,以加速建設的進程;如果是寫零星感觸,也是爲了加深對新時期新精神的理解,是爲了認識生活的本質規律。一篇好的作文,要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接近,引導我們趨向真善美。

三、關注時事、與時俱進

寫文章,時代感非常重要。那怕是寫散文,寫遊記,也不能忽視時代特徵,寫好一篇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時事,與時俱進。一篇作文的選材與作文主題的表達密切相關,如果材料陳舊,就會影響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在校園中,學生的生活相對封閉、單調,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多看報,關注新聞,從而瞭解時代資訊,爲寫作提供素材,使文章與時俱進,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現實情況是,學生老在故紙堆裏找材料,老師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淵明,就是李白、蘇東坡,千人一面,沒有什麼新鮮感,且這樣的文章根本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困惑。因而,要想學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現實性方面多下功夫。

寫作是思想的演繹與感情的流瀉,其作爲一種精神產品,也就是需要給予讀者閱讀的收穫,如果讀了你的文章,看到的只是人云亦云的材料或思想,這就等於枉費時間。我們要學會從社會熱點裏獲取我們想要的素材,一週花半小時(能多點時間則更好)大致瀏覽一下一週的國內外大事,把覺得可圈可點的人物、事件做一簡單的摘記。學生把自己的筆觸投進現實生活之中,讓自己的文章有了新意,從而也有了深意,寫出了與衆不同的文章。

四、常看常思、常寫常改

除了透過閱讀積累寫作材料,還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多閱讀作文,尋求借鑑。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除了要求學生寫作文、看作文,最行之有效的還有讓學生學會自己修改文章。一般來講,教師只會讓學生寫文章,不用修改文章,就因爲寫文章是自己的事,非自己動筆不可,修改文章則是老師的事,用不着自己操心。特別是課堂作文,學生寫作,老師批改,似乎已成爲亙古難變的定例。效果呢?作文字堆成了山,老師爲“移山”累得喘不過氣來,便無力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智力開發;學生呢,只是一味用簡單的勞動去爲老師“築山”,從未有過自己動手修改文章的念頭,連認真閱讀老師批語的興趣也極爲少有。這樣,從課堂作文來說,學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負責修改的責任,也就無所謂主體意識與質量意識,其寫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極爲緩慢。

葉聖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應當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讓學生承擔起自己修改文章的責任。

修改文章的程序,一般可以優化爲四個層次,三大關口: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即立意是否新穎,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即材料是否準確、典型和豐富;三看是否言之有序,即結構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晰;四看是否言之有文,即語句是否流暢,用詞是否貼切、生動。如果“一看”、“二看”不合格,這篇文章便需要重新構思或重新選材,這便是“大改”;如果是“三看”不合格,則需要重新組織材料,即重新調整結構或重新選用表達方式,此爲“中改”;如果只是“四看”不合格,則專在語法修辭,即煉字、煉句上下功夫,此爲“小改”。切實遵循由“大改”再到“小改”逐一過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審讀和修改,符合構思和寫作文章的一般規律,有利於提高修改文章的效率。

對於學生習作的修改,一般採用“上不封頂,下得保底”的原則,激勵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寫作習慣。所謂“下得保底”,指每一次課內作文的修改,務必達到中心明確、材料具體、條理清晰、文體規範等基本條件,纔算是“合格”。對於那些基礎差,或志趣、特長均不在寫作方面的學生,當他一稿或二稿已經達到“合格”水平而不願再多作修改者,都是可以不再強求他們“更上一層樓”。所謂“上不封頂”,是指對於已經進入行列的習作和對那些既有愛好又已初步形成特長的同學的習作,則鼓勵他們越過班級內的面向社會,對外投稿,力爭發表。“發表”的級別又劃分爲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在明確劃分了“成功”的等級以後,一方面,嚴格把守“保底”關,以保證寫作素質訓練的嚴肅和嚴謹,另一方面,面向社會,努力攻克“發表”關,主動讓自己的寫作訓練接受社會的檢驗,學生便能在標誌着“成功”的梯級系列中奮力攀登,自強不息。

把文章交給學生自己改,就是要使學生明白:好文章都離不開精心的修改;養成勤於修改文章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對於“文品”的精益求精,還是對於“人品”的刻苦磨礪。在一個學期內,與其不負責任地寫出10篇、20篇塗鴉之作,還不如認認真真地修改出三至四篇成功的習作。

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重視以上幾點,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使我們的學生在寫作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進而使文章清新脫俗,蘊蓄豐富的審美質感,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我們的作文指導力圖使學生養成積累意識,時代意識和練筆意識,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思考作文 篇2

小時候曾讀過《格列佛遊記》,臨睡前總去想自己進了小人國會怎麼樣,自己成了巨人,肯定不會和格列佛一樣像個白癡一樣被人綁起來,自己是巨人,那小人國的玩意兒那麼小怎麼可能將我綁起來,那時候巨人對於我來言意味着龐大的身軀,強大的力量,就像奧林匹斯山上下來的赫拉克勒斯一般,直到長大了才知道,巨人並非是高大強壯的,有時候巨人很卑微,有時候巨人很柔弱,有時候,巨人是坐在輪椅上的。

曾經不止一次的想提筆寫寫史老文作的絲絲細微的感悟,但往往又是提了筆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實則是不知該如何去絮叨與品味了。人們會感慨史老文字裏的悲切說這些文字,文章,似乎字裏行間是帶着絲傷春感秋的情意的,那淒涼與滄桑的心情似乎只能用軍隊作戰後破曉下的情形才能比擬,但其實我的眼裏看到的是生命,是簡單的希望,我們祈求存在的價值如同史鐵生一般無二,但是他是更濃重更入木三分的,也更樸實簡單,我們擁有的一切有時候能成爲別人的希望,我們自己恰恰正是別人希望的的載體,卻無時無刻不在揮霍抱怨,實在是發人省醒又陣陣發笑。

“玩笑,命運”,看似是遙不可及卻又是如此貼合,我們其實也是多了份匆忙而少了份思考,史鐵生卻有着足夠的時間去思索,雙腿癱瘓後,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像他所言:“世間好像是什麼也找不到了。”於是便有了那份思索而少了份煩躁和匆忙在這份獨特中享受時光,這些個爲這事業金錢人生目標而奮鬥的人啊!怕是永遠也尋不到的,這也許就是份無奈的色彩渲染,也許就是“天”的安排,或是人世的本質就是如此,我們不能看到的,也不可言說。這可能就是人生的本質,是制衡的,就像春夜有綿入愁腸的雨,夏日有黃昏入暮後的晚霞,秋夜有凌亂感傷的風聲,而冬天則有銀裝素裹下的雪夜都市。不過,任它苦也罷,心酸也罷,隨性吧,這就是人生啊!

日月如梭,人行匆匆,那些逝去的,過去的那些日子中是如同大雁南飛而過的那一抹剪影,李白月下獨酌下的“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的孤寂,也是一抹破曉晨光下的絲絲感悟,其實這就是人生,我們的生活被濃重的壓抑,被匆忙的行程與學業,工作、理想纏身,在那份壓抑留給自己一份幻想,留給自己一份思考與閒適的空間與安逸的心境,或許會更好。

我們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就像誕生是美的一樣,我們就在這永恆的戲劇舞臺上去歷練自己,縱然是人生有時是鬱鬱寡歡,有時是悠哉自在,有時是悵然失神有時又是平靜自信但是我必然是堅持着自己的道路,必然是堅持着我們自己,自己的信念,支援!讀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也許會和叔本華,尼采悲觀哲學覺得相似,人生是悲劇,無常墮落,然而人生就未免是一場現實帶來的悲劇,欣慰,我們面對着它們,他讓我們提起了勇氣,有了自信卻不置於不甘的說明我們已經敗了,我們活着是爲了什麼?不是承認失敗,是爲了我們的活而遐想更美好的活!

人生,我們不能道清,我們同樣也不能去掌握去服從他,我們的人生是學會欣賞用心靈去發現屬於我們在人生中的勝利。命運,人生,生死,人世,它們深邃深奧,就像是宇宙綿延而出的一切的學問,我無法去涉足,遙不可及。但有時它們又像是最爲尋常的道理,就像是我們的本能,可隻手摘星辰,易如反掌。

我們不必將其想的太複雜,也不要過於簡單,平平淡淡,真實最美,太過複雜自尋煩惱,遠不如夕陽下的美,也不是史老所述說的。

思考作文 篇3

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擡頭仰望,只見他頭戴官帽,身着朝服,右手摸着花白的鬍子,左手緊握拳頭,放在膝蓋上。他端坐在石凳上,眼睛炯炯有神,遙望着大海。

我順着林則徐爺爺的目光向古老的虎門寨望去。我彷彿回到了1839年6月3日虎門硝煙的日子。我彷彿看到了他一聲令下的身影;我彷彿看到了他和成千上萬的老百姓一樣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彷彿看到了一羣羣光着脊樑,赤着雙腳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硝煙池裏撒鹽巴,再把鴉片拋入池內,最後倒下生石灰,頓時,硝煙池內像開了鍋一樣,散發出股股難聞的'氣味;我彷彿看到了老百姓們激動得跳哇,叫哇;我彷彿聽到了老百姓們的歡呼聲響徹虎門上空。

林則徐爺爺,我想對您說:您真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我們的好榜樣。要不是您帶領大家銷燬鴉片,我們中華民族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您帶領大家銷燬鴉片這一偉大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讓他們知道我們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我們也是有反抗能力的。

林則徐爺爺,在這裏我真心地說一句:謝謝您,您永遠是我們的英雄!

思考作文 篇4

世人皆說:“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不知你是否發現?或許你會說:“車上讓座、挽扶老弱病殘過馬路,不是隨處可見嗎?人間確實有真情、有真愛!”我卻不以爲然......

那是剛放寒假的一天,我乘坐公交車。記着車上人很多,一個孕婦上了車,售票員急忙說了句:“哪位年輕人給孕婦讓個座?”但,車上的所謂年輕人並未動,而且穩如泰山,倒是我們同行的幾個夥伴商量似地紛紛站了起來!這讓我不得不承認人間確有真情、確有真愛!人們常說:“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那真情、真愛、人世間的溫暖是否也只存在於少數人的心間,我一直在思索,卻始終找不到答案!記着曾看過幾則感人的故事,但大多是動物報答人類的恩情,這些動物卻總被人們扣上“兇殘”的頭銜!時常自視爲進階動物的人類卻讓人絲毫感受不到人世間的溫暖!倒是那被“硬”扣上“兇殘”頭銜的動物讓我透過“薄絹”讓我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人世間的溫暖,人類卻給的少的可憐......”興許有些人嘲笑我太過悲觀!太過極端,片面地思考人世間的溫暖!那,我完全可從另一個角度切換!

生活中的小細節其實也時時刻刻給予我人世間的溫暖!記着有一次,去買東西,走得急,倆人兒撞在了一起,我和另一個人竟同時說的“對不起”!還有一次,語文老師說她搬着一摞紙準備印些資料;一路上走在連廊上好幾個人問她:“老師,您是否需要幫助?”還有,自己跑操跌倒,同學們都扶起我“噓寒問暖”......這些瞬間我都小心、歡喜地記在心間!因爲它們讓我思考人世間的溫暖不再空白!

我,依舊思考人世間的溫暖!但,它們卻像是一個迷,等着我尋覓!

思考作文 篇5

都說生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也是平等的。其實在不知不覺中,人已經被劃分爲三六九等。當提到“乞丐”這個詞,有人會嗤之以鼻。他們常常受到歧視。

每每拉着爸爸媽媽的手到南大街逛街時,我們都會準備好零錢,因爲那裏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乞丐。乞丐分爲兩種:一種是自己有能力賺錢的健全人;另一種是先天或後天殘疾而不能勞動只有靠乞討賺錢的人。我一般只會施捨後者,因爲他們真正需要得到幫助。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季,在商店門口,都會有穿着破爛衣服的乞丐向行人乞討。他們沒處洗澡,身上髒兮兮的,渾身散發着臭味。他們不僅要忍受身體殘疾的痛苦,還要經受一些行人的冷眼相對和言語侮辱,甚至是拳腳驅逐。我真覺得他們好可憐!人們爲什麼不能平等地對待他們?

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我在友誼橋下看到這樣一幕。一個乞丐可能因爲飢餓暈倒在人行道上。一個個行人從他身邊走過,一輛輛車從他旁邊駛過,沒有人停下來。我看了甚是心寒:現在人的心都不是肉做嗎?竟是如此的堅硬。後來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走上前,扶着乞丐做起來,隨後叫人撥打了120,並陪着乞丐等到急救車來。當時我就想,如果不是老奶奶及時伸出援手,很可能耽誤了救援時間,那意味着耽誤了一條生命。

爸爸告訴我,有些乞丐是被人從外地買來當做賺錢機器的。我想,如果不是因爲需要錢,他們的親人也不忍心讓他們背井離鄉,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遭罪。我更痛恨利用乞丐賺錢的人。他們利用好心人的慈愛之心,利用可憐的殘疾人來賺錢。根本不管乞丐們的身體健康,只管賺錢。錢不是萬能的,錢堆成山也買不來生命,再多的錢也治癒不了乞丐們心靈的傷痛。

儘管乞丐們受到非人待遇,但他們陽光的心態着實令我感動。每當我彎下腰將錢投向他們乞討的小碗時,他們總會以笑臉相迎。這是最樸實最純潔不含一絲雜質的笑臉。更讓我驚奇的是,這笑臉竟然屬於乞丐,而不是自以爲比他們高貴的其他人。

不要瞧不起乞丐,也許你的心態不如他;不要鄙視乞丐,這樣會讓他們受到傷害;不要歧視乞丐,因爲生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