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勵志作文 > 思考作文

【精品】思考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思考作文合集五篇

思考作文 篇1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樣來學校上小記者。“刷刷刷”恬薇在黑板上了幾個大字:今天,老師讓同學們玩一個遊戲。先讓同學們排好隊,要求排頭的同學撿起地上的鑰匙,從隊首傳到隊尾,規則是要按順序傳,且每個人都要碰到鑰匙……最後只用0.5秒。吳老師審視了一下黑板,覺得0.5秒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把0.5秒該成了1秒。我心裏想:1秒,還是太快了吧,可能嗎?大家也議論紛紛,都覺得不可能。在我們的議論聲中,老師用響亮的聲音說:“我們分爲兩隊,一個紅隊,一個藍隊,四五組藍隊,一二三組紅隊。”

剛開始,我們都在思考怎樣才能辦到0.5秒之內讓每個人都能碰到鑰匙。起初,我們每個人都在冥思苦想,腦海裏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一個人手拿鑰匙,其他人伸出手,那個手拿鑰匙的同學,飛快地從同學身邊跑過,並讓鑰匙碰到每一個同學的手。這個方法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後實施。我們排成一縱隊,伸出左手,掌心向上,慧聰拿着鑰匙,以風一般的速度從我們身邊跑過。鑰匙輕輕掠過我們的掌心發出清脆的聲音。計劃實施得很成功,可也用了2.13秒,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距離0.5秒還很遠。所以我們又陷入了沉思……

我們又擠成了一團,開始討論。張翊彬手舞足蹈,講述着他的方案,他隨手出一串鑰匙,,又伸出一隻手指頭,說:“我們可以把鑰匙放在中間,老師一喊開始,我們就碰一下鑰匙,不用1秒就好了。”

思考作文 篇2

本週三,我們繼續觀看餘世維博士的《管理者的性格魅力》,這次講了第五個領袖性格――大度,餘博士提出大度的外在表現爲包容、忍耐、謙和、慷慨、分享,他談到了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世界聞名的設計大師貝聿銘、現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女士,他們無不具備這優秀的品質。

在我看來,大度即是寬容。表現爲對人的深刻理解和極大的信任,寬容大度、胸懷坦蕩的心理品質,能使人笑傲人生,積極進取。

曾看過這麼個小故事:位女企業家,發現身邊位助手私拿了20xx元錢,但她並沒有發怒指責這位助手,而是溫和地詢問:“家裏最近經濟情況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困難?”過後還自己拿出3000元錢,叫助手寄回老家去或留着備用。那位助手感動得熱淚盈眶,主動拿出了那不該拿的錢,並解釋了原因。後來直對她上司忠心不二,做出了很多貢獻。

當個人不慎犯有過失或錯誤時,他自己也定會有所認識,感到後悔。此時此刻他最需要的是理解和信任,如果他人能給予理解和信任,不但不會使之放任自流,反而會更激勵人痛改前非,將功補過。這便是以情動情,寬容的力量。

在我的身邊,時常會出現許多的問題,比如兒子學習又不自覺了,某某學生又拖拉作業、上課又三心二意、課間又追逐打鬧了……如果每每遇上情況都給以“嚴刑拷打”的話,則自己會感覺太累,精神負擔過於沉重,再則孩子的天空將永遠灰暗,沒有絲光彩,倒不如冷靜點,蹲下來與之交流,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其實人都樣,大人們也渴望別人的理解和信任,工作中即使出現了些問題,也希望得到寬容,特別是領導的體諒,就算只是個信任的微笑,句關切的話語……

我們應如大海,廣納百川。因爲只有這樣,纔會有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像海樣寬容,那不是無奈,而是力量!讓我們學會寬容,學會換位思考。

思考作文 篇3

昭君出塞,你走了60餘載。公元前33年,一代美人,西漢宮女王昭君出塞和親。20xx多年後的今天,更令人思考。

蕭瑟西風,伴着那出塞人兒,走出長安,入茫茫大漠。絕代佳人,就這樣開始了一生的歷史使命。你,用明眸驚落了飛天的大雁,用天姿熄滅了烽火,用國色軟化了鋼刀。柔弱女子,就這樣,平衡着國,平衡着“家”。

然而,你是中原人士,是大漢臣民,更是一個女子,走出多遠也牽掛着故鄉。當你迎着蕭瑟西風遠去之時,當你思國念家面朝長安方向默默祝福之時,當你夜聽琵琶滿腹愁情漸漸表露之時,一切的一切,都因你漢宮緣未盡,故園情未了。

偌大天下,小小女子,以身許國,救國救家,悲兮痛兮哀兮。你,爲了國,也爲了自己,離漢宮,入匈奴。然而,又有幾多情與願。你,看慣了宮廷鬥爭,將世間冷暖深知於心,也許,這是你佳人和親的原因之一。

無法見到“光明”,整日只有“黑暗”。入漢宮,出漢宮,這一進一出,原因各異。也許,當時入宮是想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出漢宮,也許也是爲了得到自己的一份“幸福”,只是這給你“幸福”的人不同罷了,出漢宮,同時也帶着一份歷史使命吧。

在一些人看來,功過是非盡待後人評說;然而,在另一些人看來,你只有功,無過,原因已不必多說。21世紀的今天,我們,回憶前人,感慨、欽佩、思考。

你,才貌出衆,不趨炎附勢。可是,當大漢皇帝不得不將你送去和親之時,你,這絕代佳人,可曾後悔?也許,答案是否定的。可是,你在漢宮的名義上的“夫君”已是懊悔不已,相見恨晚,是啊,晚了,太晚了。

和親,作爲一種手段亦或是方法,於各前朝。漢有昭君,唐有文成……你們,把中原文化傳,把各朝江山保,萬代美名揚。一種方式,可以在不同時期,存在;但那演繹這相同方式的人,卻早已不同,甚至已不再出現,永遠,因爲,有一種記憶叫歷史。

看似風光的背後,是無數的痛楚與悲涼。作出這個決定之前,你,是多少的毅然決然,從不後悔;也許,這個決定並非你自己做出的,可是,不管何如,漫漫長夜下的人兒,只能是冷暖自知,僅此而已吧。

思考着你這絕代佳人做出的選擇,繼續過着21世紀的“現代”生活。你,給了這個時代太多的期待,太多的思考,太多的回憶。

思考作文 篇4

“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話真是精闢。不錯,你也許會認爲哈姆雷特是個只熱衷於胡思亂想而怯於實踐的懦夫,而我卻讀認爲他那句“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深刻至極。讀書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決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或許兩個人的思想會有衝突,但請設身處地的爲對方想一想,涌入內心的埋怨或是憤怒便會消失。正如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誰能說出哪一個絕對正確?不能,所以要容納對方的觀點,換位思考,才能獲得對方這部喜劇更透徹的認識。同是一朵花擺在面前,會有“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感懷,也會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舂泥更護花”的深刻。同是一輪明月掛在夜空,張若虛會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索,李太白會嘆出“牀前明月光,已是地上霜”的鄉愁。你能苛責寄人籬下的林妹妹的傷懷?你能否認落紅護花的`事實?你能責怪張若虛是無病呻吟?你能不屑太白得鄉情?恐怕都不能吧。所以纔要學會換位思考,去體會一朵花的豐富內涵,去感受原來如此多情的同一輪月。學會換位思考,你就不會面若冰霜的從那雙乞求的手旁走過,今天會多一個果腹的乞丐。學會換位思考,你就不會嘲笑路上的清潔工,你會有一分“勞動光榮”思想的支撐。學會換位思考,就不會再見朋友反目成仇。或許,學會換位思考,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是,換位思考不是輕飄飄的四個字,學會它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有博大的氣度,要有體貼入微的一顆心。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思考作文 篇5

“叮鈴鈴,叮鈴鈴”伴隨着悅耳的短信鈴聲,本期校訊通家庭教育彩信如期而至。這期的《家有兒女》欄目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讓孩子把話說完。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想了很多。下面就先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故事:

一個媽媽問她的兒子:“如果你和媽媽一起出去玩,我們兩個人都渴了,但是沒有水喝,只有你的小書包裏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辦呢?”小男孩歪着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兩個蘋果都咬一口。”雖然孩子還不諳世事,但媽媽的心裏忍不住還是有些失落,她剛想開口訓斥孩子幾句,然後教育他該怎樣做,但就在話還沒出口的一剎那,她轉了個念頭,然後她和顏悅色地問孩子:“告訴媽媽,爲什麼呢?”小男孩天真稚氣地回答:“因爲我想兩個蘋果都嚐嚐,然後把甜的那一個給媽媽吃。”霎時,母親的眼裏閃動着淚花。那個做媽媽的把孩子緊緊抱住,非常慶幸自己讓孩子把話說完了,不然,她怎麼能聽到後面那句那麼動聽的話呢?

看了這個故事,我不禁爲那個媽媽的做法而叫好,她是位有耐心的媽媽,能夠在孩子說的話出乎她的意料時能夠不發脾氣,聽孩子把話說完。讀了這個故事,也讓我不知不覺與故事中的母親比較:我做爲一個母親,是否在生活中也做到了讓孩子把話說完呢?這也讓我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晚上,我正和兒子一起吃晚飯。突然有人喊着XXX(院裏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敲我們的門,兒子去開門,原來是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問我在不在家。我趕緊前去迎接,告訴她XXX不在我家,他家在隔壁樓洞。這位母親就告訴我可能是兒子和她的兒子鬧矛盾了。

被別人找上門來,我當然不會給孩子好臉色,就唬着臉問兒子:“你是否跟小朋友鬧矛盾了?”也許兒子也被突如其來的事情嚇蒙了,小聲回答:“不是我,我……”看兒子回答得不是那麼理直氣壯,我更加懷疑了,不等兒子說完,就對兒子說:“如果再這樣,你就不要去玩了!”兒子竟委屈地哭了起來。那位母親也連忙說:“也許是我弄錯了,我再問問孩子,千萬不要再吵孩子了!”

那位母親說完就下了樓,我也從窗戶上看到了他的兒子,那位母親又一次詢問她的兒子後,告訴我,弄錯了,一直向我道歉。這時,兒子更覺得委屈了,說下午就沒有跟她的兒子和XXX玩。我也認識到是我錯怪孩子了,趕緊向孩子道歉,孩子總算恢復了笑容,高高興興吃晚飯了。

如果那位母親能夠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也就不會找到我們家;如果我能聽孩子把話說完,也不會做出冤枉兒子的事。如果我們都能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上述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面對被傷害和誤解的孩子,安慰和道歉固然可以讓孩子原諒我們,但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多了,難免會不願意和父母去說話,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長期以來,也許我們就會逐漸失去孩子對我們的信任。所以,我覺得與其發生了誤解再去向孩子道歉,還不如先讓孩子把話說完,瞭解了孩子的想法纔去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和孩子進行親子溝通,也會拉近我們和孩子的距離。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需要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我們也不希望在陳述自己的意見的時候被打斷。同樣的道理,孩子也和我們成人一樣,也需要我們的尊重和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能因爲自己是父母就可以想怎樣對孩子就怎樣,不等孩子說完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孩子說的有道理,應該多加讚賞;說的不合理,可以進一步交流,幫孩子認識錯誤,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到被父母重視,才能真正做孩子的朋友。 所以,當你對孩子的話感到失望時,當你對孩子所做的事不滿意時,當你想要對孩子發火時,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輕聲提醒自己:“讓孩子把話說完!”

(注:僅以此文提醒我自己和那些不能讓孩子把話說完就對孩子發火的父母們。)

標籤:精品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