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插艾作文(精選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插艾作文(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插艾作文(精選9篇)

端午插艾作文1

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插艾葉嗎?讓我來告訴你這一傳統習俗的來歷吧!唐朝末年,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大將軍黃巢即將起義推翻唐朝。頭天晚上,黃巢去探察地形時,看見人羣中一位婦女,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懷裏卻抱着一個大孩子。黃巢心裏很納悶,就上前問道:“你爲什麼牽着小孩子卻抱着一個大孩子?”

婦女答道:“因爲,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自己的兒子,萬一逃難時,小的走丟了也就自獨傷心罷了。大孩子卻萬萬不可丟棄!”黃巢深受感動,他連聲說:“大嫂,爲了避免你有殺身之禍,所以你今晚在家門口掛上艾葉,這樣那些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了。”好心的大嫂聽了這話,回城連忙告訴所有的村民們,叫他們在門上掛上艾葉,這樣就不會有殺身之禍了。剛好第二天端午節,黃巢帶領部隊殺進縣城,看見各家各戶都掛上了艾葉,黃巢怕失言傷了那位大嫂,就命令部隊繞道行走了!於是,全城平安無事。同學們,這下你知道了爲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葉了吧!傳說它還有除妖辟邪保平安的功效呢!

端午插艾作文2

在端午節這天,我媽會買來很多的艾草。一些用於掛在門的兩邊,一些則用於煮湯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諺是這樣說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區,很多家庭都還保留着在端午節掛艾葉辟邪的傳統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把買來的艾草切段洗淨後煮湯,由於我們家裏人多,媽媽都要煮上好幾鍋艾草湯。據說用艾草湯來沐浴,能驅邪祛病,對身體大有好處。每次沐浴之後,能感覺都通體舒暢,神清氣爽。所以,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洗“艾草澡”。呵呵!現在我就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氣呢!

除了吃糉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還有一個主要習俗,那就是賽龍舟。不過由於賽龍舟的地方都是在農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沒有去看。呵呵!

端午插艾作文3

我在語文課上學了一手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但對其中的習俗原由我不懂。老師讓我們做個小小的調查。端午節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傳統習俗,紛紛購買艾葉插在門上以招福驅邪。我在合肥市淮河路上一個菜市場內,看見一位女士買了幾枝艾草,正準備回家燒飯。她說,按照傳統,端午節要把艾草掛在門上驅邪。在合肥市城隍廟市場的路邊,家住郊區的王大爺推着輛三輪車賣艾葉。他的艾草是從附近的山上採來,用別的草葉將幾枝紮成整齊的一捆捆來賣,一塊錢四捆,艾葉散發着特殊的芳香,不時有人上前挑選購買。

我不明白爲什麼偏偏用艾草呢?爸爸告訴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被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中國古代以艾葉爲藥,鍼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於穴道上,進行燒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認爲艾草可以招福驅邪。我和爸爸還在一本古書上看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爲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古時認爲端午節之後天氣開始炎熱,蚊蟲滋生,易發傳染病,因而在這一天以所謂“天中五瑞”——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等5種植物,來驅除各種毒害。

沒想到端午節插艾葉還有這麼多學問,傳統節日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端午插艾作文4

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插艾葉嗎?讓我來告訴你這一傳統習俗的來歷吧!唐朝末年, 兵荒馬亂。人心惶惶,大將軍黃巢即將起義推翻唐朝。頭天晚上,黃巢去探察地形時,看見人羣中一位婦女,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懷裏卻抱着一個大孩子。黃巢心裏很納悶,就上前問道:“你爲什麼牽着小孩子卻抱着一個大孩子?’’婦女答道:“因爲,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自己的兒子,萬一逃難時,小的走丟了也就自獨傷心罷了。大孩子卻萬萬不可丟棄!”黃巢深受感動,他連聲說:‘‘大嫂,爲了避免你有殺身之禍,所以你今晚在家門口掛上艾葉,這樣那些軍隊就不會傷害你們了。’’好心的大嫂聽了這話,回城連忙告訴所有的村民們,叫他們在門上掛上艾葉,這樣就不會有殺身之禍了。剛好第二天端午節,黃巢帶領部隊殺進縣城,看見各家各戶都掛上了艾葉,黃巢怕失言傷了那位大嫂,就命令部隊繞道行走了!於是,全城平安無事。同學們,這下你知道了爲什麼端午節要插艾葉了吧!傳說它還有除妖辟邪保平安的功效呢!

端午插艾作文5

五月五,午端陽,

家家戶戶插艾忙。

把艾插在門外邊,

驅蟲辟邪又吉祥。

這是一首小時經常唱的兒歌,每每到端午節時就想起來,勾起我濃濃的思鄉之情。

早上,還沒起牀,濃濃的艾香便沁滿我的心扉。早起買菜的妻今天買了兩把艾放在店裏,說等會掛在門口,端午節快到了。

時間飛快,恍惚間已到端午節,記得過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邊,割一大捆野艾迴來,插在大門兩旁。說能辟邪,也是風俗。

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爲“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在農村,很普遍,它生長在田間地頭,喜陰好水繁殖力特強。每年開春後,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黃嫩。由於艾有濃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藥味,所以,兔也不聞,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經過,春風春雨的滋潤,長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後,都有一米多高。端午節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頭,荒草地裏,割一大捆回家,掛在大門口。碰到誰家結婚辦喜事,濃綠豔活的野艾,襯托着大門兩旁的大紅喜字,煞是好看。

過了三、五天,艾已半乾後,細心的主婦們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風乾,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時候,找出來用。藥販來收購時賣點錢花。要是跌打崴腳,用艾泡水燙燙,第二天腳就好了。在那個沒有蚊香的年代裏,點燃幹艾葉,來驅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總能讓人甜甜的入夢。

遙想老家的溝邊地頭,那一片片,一叢叢,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種,不用澆水,不用噴藥,不用施肥,默默無聞的成長,雖沒有嬌豔的花朵,香甜的果實。但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多好用途。那一抹濃綠隨風搖擺的野艾,在田野裏,在陽光下,也算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搖曳在眼前。

雖然,端午節那天,我們有吃糉子,吃雞蛋,賽龍舟等風俗,但都遠不及家家大門兩旁插艾,那樣必不可少。端午節那幾天,整個村子到處瀰漫着艾的清香。

離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節時,濃濃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頭。家鄉的山,家鄉的水,家鄉的一草一木,家鄉的親人,又都縈繞在我的眼前。

端午插艾作文6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佳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佳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插艾作文7

端午節在我們那裏也不是什麼重要的節日。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那裏沒有慶祝過所謂的端午節。沒有其他地方舉行的什麼賽龍舟等活動!只不過到那一天的時候,家家都忙着包糉子,其他的都沒有什麼了。

小時候,對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也不知道怎麼跟大家說。只不過在最近幾年我們村有不少人開始重視端午節。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掛艾葉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刀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當然吃糉子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糉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着過節,感覺很幸福。

自從出來上學工作之後就很少回家了,也沒有在家過過端午節,所以現在我們家裏有什麼風俗習慣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過總之賽龍舟和吃糉子及插艾,是絕對不可能少的。

以上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沒有什麼太大的活動,所以在我的記憶中也沒有什麼值得可想可給大家說的。也許我們的家鄉太落後了吧!這個也不清楚,在加上農村的人不太重視這個節日,所以大家有時候都淡忘了。所以請其他朋友把自己家鄉的端午節風俗習慣說出來讓大家來參考,說不定你們的風俗習慣我們也會延用的喲!

端午插艾作文8

昨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將艾草插在了門前,這是家鄉延續已久的一種風俗。據說,它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嘉靖十四年湯紹恩出任紹興知府後,最讓他寢食不安的是當地頻繁發生的水災。當時,會稽、山陰和蕭山三地之水均從錢塘江、曹娥江和錢清江匯流的三江口入海。由於當時河口處擁沙堆積如丘,洪水不能外泄,因此“民甚苦之”。湯紹恩爲此訪查了山會平原的地理水道,當他行至三江口時,見兩山對峙,心中不禁一喜,當即對隨行人員說:此江水下必有石根,正是建閘擋潮的好地方。後經過地質勘察,果然如此。於是,湯紹恩決定在三江匯合的.綵鳳山與龍背山之間,建造一座擋潮和泄水的大閘。

自湯知府造三江閘以後,紹興連續十幾年風調雨順,旱澇保收,五穀豐登。這時,有些人家就大手大腳,浪費起糧食來了。一天,太白金星下凡察訪民情,他來到紹興一個叫水村的上空,按落雲頭,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討飯老頭。他走進一戶人家,看見一個婦女正在餵豬,豬槽裏全是油汪汪的剩菜和雪白的米飯,竈上竈下都是散落的飯菜。老頭說:“阿嫂,可憐,可憐我,給我點飯吃吃,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啦!”誰知那女人卻用嘴一撇道:“死要飯的滾出去!誰有東西給你吃?給你吃,還勿如餵豬,過年還可以殺肉吃!”太白金星強忍住怒火,又說;“我已經三天沒喝一口水了,給我點水喝總行吧?”那女人白眼翻了幾翻,就隨手從牆上摘下一個撈兜,遞給老頭,撈兜全是洞,怎麼能舀水呢?這不是故意作弄人嗎!太白金星氣極了,心想這裏的人太可惡了,就用手指在大門牆上畫了幾下,然後留下一股青煙,人就不見了。餵豬的女人這才知道剛纔來討飯的老頭是神仙,自己闖了大禍,非常害怕。

第二天清早,太白金星拿着瘟疫瓶來到這個村子的上空,剛想向下撒瘟疫,忽然看見村頭小河裏,有一位女人,抱着一個大孩子,領着一個小孩子,慌慌張張地淌着河水往對岸走。他覺得很奇怪,便化作一個小老頭,來到女人身旁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河的時候,抱着大孩子,領着小孩子的。那女人說;“老人家,您有所不知,這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時丟下的孩子,小孩子是我親生的兒子。昨天,我們村裏一個潑辣勢利的女人,惹怒了一位老神仙,說是今天讓我們村起瘟疫,全村人都死光。我們只好逃走。淌水着了涼,容易生病。我寧可讓親生的兒子淌水,也不能讓這大兒子委屈呀!”太白金星聽了,心想,這是一個好心人。同是一村人,心眼就不一樣,不能同樣對待,就從地上拔了一株艾草說;“你們回村去吧,把這株艾草插在你家門上,瘟疫就不會染上你家了。”說罷用手一指,河上頓時出現了一座大橋。那女人知道遇見了神仙,接過艾草,謝過老人,就帶着兩個孩子從橋上走過河去。那女人過了河,心想,就我一家避開瘟疫怎麼行呢?就帶着兩個孩子拔了一大捆艾草,急急忙忙地趕回村去,在每家每戶的門框上都插上了艾草,連那個餵豬的心眼不好的女人家也給插上了。

太白金星撒下的瘟疫沒處落,就隨風飄到大海里去了。那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從此,這種端午插艾草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迄今猶存。

端午插艾作文9

每到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是我們奉化人必不可少的習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可爲什麼要插艾草呢?大人們都說艾草是用來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驅蚊蟲,還能令人保持神清氣爽。我不想停留於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個愛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來,於是我便去問爺爺,爺爺把艾草故事的來龍去脈講的一清二楚。

傳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來到人間打探民風,因爲那時候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的生活着。老神仙來到了人間,變成了一個衣衫破爛、可憐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個破碗,來到一戶普普通通的農戶門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餵豬,豬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裏,他不露聲色,把破碗伸了過去,在農婦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經三天沒吃飯了,你施捨點東西給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說:“去去去,臭乞丐,給你吃還不如給豬吃!豬吃了還長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給飯吃,給一點水喝喝吧!”大嫂聽了,順手將牆上掛的被蟲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來,扔給老神仙,兇巴巴地說:“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這東西怎麼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氣了,用袖子往牆上一拂,牆上立刻出現了十個又大又顯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內死光。化作一縷青煙,升到空中,那女人嚇得臉色白裏透青,好久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闖下了滔天大禍。

第二天,老神仙駕着雲朵,手中拿着瘟藥,正要向村裏撒瘟藥,忽然看見一個婦女一隻手裏抱着一個五六歲的大兒子,另一隻手裏攙着一個兩三歲的小兒子在匆忙趕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麼大的抱,小的牽!於是又變成了一個老頭,倒在路發出一聲聲的呻吟,女人的看見了忙問,“老人家,你怎麼啦?”“我腳被樹枝戳了一個洞。”那女的一看,老頭腳上到處是血,把手中的孩子一放,隨手在路旁的草叢中摘了摘了幾片艾草葉,放到老人的傷口上,沒過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問了:“你走得這麼急,上哪兒去呀?”那婦女說:“我村裏有個大嫂,脾氣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氣了,說三日之內,讓我們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們急着去逃命。”她邊說邊把老人攙扶起來,說:“老人家,你也同我們一起去逃命吧!”“那你爲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瞞您說,這大兒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現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們的命根子留下來,好好照看纔是。”“噢!”老神仙聽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點兒就辦錯了事!天下還是好人佔多數,壞人畢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說:“你們大可不必擔心,也不用逃命了,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頂上,就不會得瘟病死去了。”說完,便跳上雲朵,用拂塵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裏。一到村子,女人就到處找艾草,又把這消息傳遍了全村。後來,老神仙雖然在天上投了瘟藥,但因人間處處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沒事了。

從此,端午節插艾草的風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同時我們也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

標籤:端午 精選 插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