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以端午“糉葉飄香”爲題的作文

篇一:端午糉飄香

以端午“糉葉飄香”爲題的作文

今天是端午節,是人們爲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今天,大家都樂呵呵的,糉子成了大家的“焦點”。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聲聲雞鳴“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媽媽起牀。我邊邊說:“啊,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空氣真清新!”我還伸了一個懶腰呢。媽媽被我叫醒了,我們吃過飯後,去了裕隆超市。我拉着媽媽快步跑,想及時到達“糉子小家園”那裏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來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變成了不認識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達到“糉子小家園”!那裏有糉子爸爸――豬肉糉;還有糉子媽媽――八寶糉;它們有一羣可愛的小寶寶――小小糉:有綠豆蓉姐姐,有菠蘿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還有蜜棗綠茶小弟弟等等……像這樣的糉子家族還有很多很多,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樣子。人們爭相購買,“糉子小家園”的糉子們,它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糉子了!好熱鬧呀,我和媽媽也購買了幾家糉子家庭。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姥姥家。我準備把所有的八寶糉媽媽送給這裏的三位母親――姥姥、姨姨和媽媽。我們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姥姥又把菜角和糖糕端了出來。頓時,所有的香氣濃縮在了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朵花,還散發着陣陣醉人的香氣。可是這也擋不住菠蘿小妹妹的“誘惑”,我便又吃了起來。屋裏瀰漫着的香味和我們的好心情似乎溶到了一起,怎麼也分不開。這使我們胃口大開,心情也是越來越好。我把這一景象“拍”了下來,把“照片”“存”進了我的“相冊”――作文本中。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下一個端午節我一定會更加開心的!

篇二:端午糉飄香

又是一年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的是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吃糉子。

這天,街上的人手中可少不了艾葉,菖蒲,雄黃。媽媽也買了艾葉,菖蒲,把菖蒲做成寶劍,掛在門上,可以辟邪。艾葉一大束一大束地放在家門口,也是用來辟邪的。每年端午節,外婆家都要煮好多糉子。這天,外婆坐在椅子上,拿着糉葉,折成簸箕狀,再舀了一大勺的糯米倒進“簸箕”裏,再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中間藏進去,用糉葉把糯米裹住,成一個立體三角形,用手捏住底部,拿了根粗繩,繞了好幾圈,打了一個結,放在鍋裏。我問外婆;“外婆,你做了幾種糉子啊?”外婆樂呵呵地說:“有蛋黃糉,肉糉,蜜棗糉和豆沙糉,一共4種端午“糉葉飄香”的600字作文端午“糉葉飄香”的600字作文。”我今天要大吃一頓,我也來包一個糉子好了。我向外婆要了一片糉葉,學着外婆包,但是我技術不到家,糉葉都鬆開了,姐姐說:“手捏緊,糯米少一些吧。”我舀回了一部分糯米,但夾了一大塊肉,比糯米還大,塞都塞不進去,弟弟邊笑邊說:“姐姐,這個是最最正宗的肉糉子了!”媽媽也附和道:“這個就留着給你自己吃吧!”我學着外婆裹,但米卻漏了出來,我拖住米,費了好大勁才把米塞回去,也用繩一圈一圈地繞起來,成了唯一一個“迷你糉。”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熱糉子剝開,撲鼻而來的先是葉香,再是糯米香,最後是肉香。香味漸漸瀰漫開來……

篇三:端午糉飄香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對過端午節沒有特別的影象,只知道到了端午節可以吃上糉子。

離端午節還有十幾天,我就聞到了從大街小巷飄出的糉子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嚷嚷着要吃。奶奶說:“別急,外面買的沒有自己家包的好吃,想吃過幾天就包。”於是,我就天天盼着端午節快點到。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奶奶準備包糉子了。奶奶把買來的糉葉用清水洗乾淨泡好,淘好糯米。我端來一張小凳,坐在一邊看。奶奶先拿起兩張碧綠的糉葉對齊併攏,把它彎成一個小勺端午“糉葉飄香”。然後抓起一把雪白的糯米放入“勺內”,一邊放一邊還用手壓一壓。奶奶說:“這樣包出的糉子才結實好吃有咬勁。”等到糯米裝好壓結實了,奶奶就把剩下的糉葉七裹八裹裹成了一個小巧的糉子。

看奶奶包得有趣,我也想試一試。學着奶奶的樣兒,拿起兩張糉葉彎成小勺,可我的糉葉勺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別彆扭扭的。放糯米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還總要往外漏,我只得從盆裏再抽出一張糉葉,把它們纏在一起,用繩子扎得橫一道豎一道,像給糉子來了個五花大綁,還真有些慘不忍睹。我把自己包的糉子往奶奶包的一大堆糉子裏一丟,怪有些不好意思的。奶奶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說:“沒關係,多包包就會了,熟能生巧嗎!”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在爐子上煮,隔了好久,從鍋裏飄出了糉子的清香,那香氣清新怡人,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彷彿看到了一隻只泛者淺綠色光澤的油亮亮的糉子……

篇四:端午糉飄香

肉糉飄香,端午節隨風而至。媽媽卻抱怨現在的節日越來越沒有“節味”了。

外婆說:“今年的端午節,我們自己包糉子吧!”週末,我們在禮嘉的嘉陵江邊採了一些毛竹的葉子和一些艾葉。媽媽說:“毛竹葉子是用來包糉子的。”回家後把毛竹葉洗乾淨放入鍋裏煮了一會,外婆把泡好的糯米有的和上了臘肉粒有的和上紅棗。接下來,包糉子的重頭戲就開始了,媽媽拿起一片竹葉,把它裹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和好的糯米裝在漏斗中,合上竹葉,繫上棉線,一個圓錐形的糉子呈現在我的.眼前。看上去很簡單嘛,我也學着包了起來,可是竹葉都在我的手裏壞了好幾張了,糉子呢?卻一個都沒有包好。我失望極了。媽媽說:“要耐心,左手把竹葉固定好,右手把糯米放入竹葉中,然後包好繫上棉線,系線上力度要恰到好處,太緊,葉子會壞掉;太鬆,糉子要散掉。”用上媽媽說的方法,一個醜不拉幾的糉子在我的手裏誕生了。

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煮熟。還沒有放涼,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吃了起來。也許是自己包的,感覺特香特好吃。在門外掛上了艾葉,心裏雖高興,但正如媽媽所說:“少了一點過節的味道。”突然想到了“傳承”這個詞,真希望中國節能過的比“聖誕節”、“萬聖節”等洋節有味道,過得有濃濃的中國味。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得到傳承。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流露的是地道的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欽佩,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

篇五:端午節裏糉飄香

今天是 五月初五 ,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我們家要包糉子,我包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倒是挺快的,但是樣子怪異,結果媽媽說:“這樣不合格,讓媽媽來教你吧。”說着媽媽就做起了示範,先把竹葉拿在手上,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放糯米、大棗,然後摺疊竹葉,包成四角形的,再用線捆綁起來。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的方法,我就做了一個又一個。我看到自己包的糉子有模有樣的就按耐不住心頭的喜悅,媽媽也讚不絕口

我和媽媽把糉子包完了,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半個鐘頭後,熱騰騰的糉子出來了。

散發着陣陣香氣的糉子太誘人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就抓起一個,滾燙滾燙的,我的手可受不了了,一下把糉子甩出老遠,再看看我自己的手,已經被燙得紅紅的。沒辦法,我只好守在糉子旁邊等了一會,媽媽說:“饞貓,可以吃了。”

我拿起一個胖胖的糉子,一聞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禁不住誘惑,迅速開啟竹葉,狠狠的咬了一口。啊!潤潤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我不禁讚歎道:“美味呀!”一邊吃我一邊想:從小到大,我沒有吃過這麼香甜可口的食物,可能因爲這是我自己動手勞動的緣故吧!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爸爸、媽媽也一邊吃,一邊讚歎!

飄香的糉子,讓我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