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精選5篇)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1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包糉子。

奶奶把糯米淘乾淨,從盆裏拿出一片泡好的糉葉子,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桶狀,把雪白的糯米放在裏面,再放些紅棗,上面又放些糯米,然後用糉葉子劈成的細繩把糯米裹起來,紮緊,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糉子就包好了。

我心裏想,原來包糉子就這麼容易呀!真想再試試。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你包一個給我看看。”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捲起糉葉子,再放一些糯米,然後捲起糉葉子,用繩兒一系,誰知糯米都從縫裏漏出來,原來包糉子並不容易。奶奶指點我糉葉子要包緊,米不要放得太多。我按奶奶說的包起來,果真好了一點兒,可米還是漏了出來。我沒泄氣,接着包了一個又一個,終於包出一個合格的糉子。這時,我發現了:包時,圓錐形的桶要卷得小一點,糉葉子兩頭要壓得多一點兒,裹得要緊,扎得要快,這樣就能包出合乎要求的糉子來。我摸到了包糉子的竅門,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

包好的糉子放在高壓鍋裏,不到一小時就煮熟了。開啟綠色的糉葉,白裏透黃的糯米,紅紅的小棗,真是好看,吃着自已包的糉子,心裏真是美滋滋的。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糉子。

快到端午節了,爸爸坐在院子裏包糉子,我很好奇糉子是怎樣包好的,於是我問了爸爸,爸爸叫我拿起一片糉葉,邊講邊做。爸爸說:“要包糉子,必須要選一片好的糉葉,糉葉要中間沒有縫隙;然後把糉子的角下彎成像酒勺的形狀;再向裏面倒一些米,還可以加一些棗子、玉米、臘肉等各種食物。”最後,爸爸對我說:“一定要把糉子用繩子緊緊的捆住。”因爲在煮糉子的時候,沒有捆緊,糉子就會散。接着我和爸爸包了許多糉子。

糉子包好了,媽媽拿到鍋裏去煮,我和爸爸都迫不及待地想吃糉子了。糉子煮好,我剝開一個糉子,香噴噴的。不一會兒,糉子就被我們吃完了,我高興地說:“端午節真好啊!”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3

糉子,是端午節人們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起源於中國民間。那糉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說,糉子是爲了祭奠投江的屈原而開始製作流傳的。人們的目的是爲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吃而損壞,就將糉子作爲魚餌投放。於是,每年的那一天,人們就以相互送糉子來作爲對屈原的紀念。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來到黃昊威家的鄉村竈臺歡度六一併舉行包糉子活動。我們上午九點多就到達了鄉村竈臺。一看、啊,包糉子的很多材料都準備好啦!有糯米、花生、海蠣幹、香菇、蝦仁、鵪鶉蛋、竹子葉……等,形形色色,看的我眼花繚亂。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趕快跑去洗手。洗完手,來多衆多的糉子材料前,有一個老阿姨在旁邊手把手的教我們怎麼包糉子。

只見她先拿起兩片竹葉尖對尖的疊在一起,然後折弄成一個圓錐體,在確保這個圓錐體沒有漏洞之後,就往裏面加生糯米和花生等佐料,加到五分之四的`時候,就把這個“三棱錐”倒過來,然後再把它壓實、弄平,再抓住剩下的那部分糉葉對摺,然後壓到糉子上面。如上再做一次,就可以用麻繩捆紮了。這樣,一個有棱有角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照着她的方法自己做了一個,可最終做成的卻是一個難看的“糉球”,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媽媽身邊,望着媽媽手中包好的糉子,媽媽見我難受的樣子便安慰我說:“寶貝呀,包糉子也不是她們一生下來就會的,熟能生巧,她們也是勤學苦練才練就了今天這樣包糉子的技術。像你這樣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怎麼能包好呢?”聽了媽媽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語,我便打起精神,重新來到包糉子的地方練習起來,經過多次失敗我終於能包出像樣的糉子了,最後我包出幾個像樣的糉子了。望着這些我親手包的糉子,我非常高興和自豪,哈哈!我終於學會包糉子啦!

包完糉子,我與同學在戰鬥盤裏玩陀螺,時間就像飛速旋轉的陀螺一樣,偷偷的從我們的歡聲笑語中溜走了。午餐時間到了,吃着我們自己包的糉子,我們都分外高興。吃完飯我們還去抽了獎,時間悄悄地從抽獎箱上飛走了。我們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充滿歡樂的地方。

這次包糉子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我終於學會包糉子啦!不僅如此,我還收穫了很多歡樂。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4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吃糉子可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糉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糉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糉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作文5

“哇,好香啊·”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爐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糉子進入了我的眼簾。“啊嗚!還真不錯。”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我的心像打翻了的蜜罐甜絲絲的。

那已經是去年端午節的事了。“吃糉子,賽龍舟,歡歡喜喜過端午。”我哼着小曲,一邊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幾把綠油油的竹葉。我們先把葉子放在水裏浸泡。接下來就是準備包糉子的配料了。奶奶準備了糯米,紅豆,五花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蛋黃了。真是應有盡有,色香味俱全。lets go 我來告訴你怎麼做吧!

首先,要選出2片大小几乎相同的竹葉,把它們交叉捲成圓錐形;放進糯米,接着加入餡料,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再用凸出來的竹葉向下折蓋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間。然後用麻繩紮起來。我看了會奶奶包糉子,就照着她的做法試着包了一個,可是最後不是餡溜了出來就是“犯人”逃脫了麻繩的管束。三十六計走爲上策。我有點灰心喪氣,就想溜了。奶奶說:“做什麼事不都是容易的,只要你認真學習,你一定行的。”於是我就在奶奶的指導下認真地學起來了。奶奶笑眯眯地說:“餡放進去的時候,你可以用湯匙壓平,再把竹葉緊緊蓋住,扎麻繩還是要講究技巧。就像這樣。”奶奶隨手拿起竹葉包了起來。她動作是那樣的輕巧靈活。扎糉子的手蝴蝶一樣一上一下地舞動着。過了一會兒,一個“綠裏透白”的小胖子,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了。“一個,兩個,三個”我越包越起勁,越包越熟練。

每想到端午節,我心裏總會有一種包不住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