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糉香作文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

傳說屈原跳江後,百姓們擁到汨羅江邊憑弔。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打撈屈原。有個漁夫拿出準備好的飯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紛紛仿效。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便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漸漸地發展成現在的糉子。這不,端午節快到了,大街小巷瀰漫着濃濃的糉香。

今天,我們的班級活動正好是包糉子,我可以好好地學一學了!

我拿起一張青色的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小三角形。可是,這個小三角形總是不聽話,在我手中扭來扭去,一會兒變成比薩斜塔,一會兒變成四邊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小三角形給固定好。接着,我把準備好的糯米裝進小三角形裏。哎呀,糯米裝多了,都溢出來了!我連忙把裝多的糯米倒出來,可我手一鬆,小三角形也鬆了,糯米撒了一地。唉,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就這樣失敗了。

看來,包糉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我還得好好學學!我便去看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只見易芝藝的奶奶拿起一張糉葉,捲成一個三角形,一隻手緊緊地夾着糉葉,另一隻手往裏面灌糯米。她一邊包糉子一邊說:“糯米不能放太多,不然糉子的小肚子可包不住了!”這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我睜大眼睛認真地看着易芝藝的奶奶包糉子。說話間,她一折,一疊,一裹,一紮,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動作嫺熟,是一個包糉子能手!

慢慢地,我看出了一些門道。我學着易芝藝的奶奶一折,一疊,一裹,一紮,哈哈,一個糉子就成形了!可是,這個糉子還是蹦出了幾粒糯米,哎呀,我沒把繩子繫緊!我又拿來一根繩子,把這個糉子五花大綁起來,調皮的糯米就不再跑出來了。

糉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找到我包的那個糉子,棕色大衣裏裹着白白胖胖的糯米寶寶,清香撲鼻,味道很棒!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這個端午節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糉子、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鹹鴨蛋黃、雄黃酒),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有的地方還要划龍舟。今天我就在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裏好好體驗了一把包糉子的樂趣。

老師先發給我們每人兩片糉葉。糉葉長長的、寬寬的、青綠色,帶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先把兩片糉葉略微交錯重疊在一起,然後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這“漏斗”裏面就可以裝米和餡啦。

我們的第一項任務是包一個紅豆餡的糉子。老師拿來一盆拌好的糉子餡,裏面有糯米、紅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剛纔包了一半的糉葉,右手舀了滿滿一勺餡料,正好把剛纔的“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師發下來的糉繩在糉腰處紮緊並打結。哇!一個還像那麼點回事的糉子就在我手上誕生啦!

接着的第二項任務是包一個肉糉。有了剛纔初次成功的經驗,現在我就“輕車熟路”了:拿上兩張糉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後放入豬肉餡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滿,接着把多餘的糉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糉繩在糉腰處紮緊打結。嗯!這回比上次那個包得更好看一點了!

我興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個糉子,還是個肉糉,因爲我喜歡吃肉糉。而且我覺得,端午節學習包糉子,既體驗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又鍛鍊了巧手能力,還品嚐了美味,真是一舉奪得啊!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這個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相傳楚國愛過詩人屈原就在這天投淚羅江自沉,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定爲端午節,有插艾蒲。吃糉子。飲雄黃酒。系香袋。賽龍舟等習俗,所以各家各戶都沉浸在端午快樂的忙碌中,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是端午節的前一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包糉子,雖然有難度,但是我還是願意試一下,因爲媽媽總是說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堅持不了,所以我要借鑑“奮鬥是萬物之父”這句名言來激勵自己,我們全家都不會包糉子,只能請我的好朋友-接家瀧的媽媽教我們。

一切準備就緒,只見阿姨拿了兩張糉葉並排放整齊,用手把糉葉彎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糯米和肉放進去,以糉葉一層一層的裹起來,我學的最認真,可是我一裹就把米漏了,最後全亂了,大家都笑了,我急的滿頭大汗,心想我一定要堅持住,媽媽好像知道了我的想法,對我說:別急慢慢來,你一定會做好;。聽了媽媽的話,心想相信自己,我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着,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了,雖然沒有阿姨包的好看,但是我成功了。我有接這包,一共包了3個,一個比一個好看,大家都說很好,看這自己的成果,心裏美滋滋的,媽媽讓我和接家瀧玩一會兒,你瞧。我們玩得多開心,包糉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要把他拍下來,留着紀念,我們忙分工,接家瀧負責拍照,而我手捧着自己包的糉子,擺了許多pos,一張張迷人的照片存到我的照片目錄本上了。我喜歡包糉子,跟喜歡遇到困難不放棄努力的成果。

晚上,媽媽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我長大了,我聞着糉子的清香,聽着大家的表揚,嘴咧得像花一樣,我會記住這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嚢。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一年一次的端午節又到了。

傳說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富民強國的好建議,可國王不採納,還把他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天,寫下絕筆作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紛紛划着船去尋找他,在船上敲鑼打鼓,希望趕走魚蝦,還把飯糰雞蛋扔進江裏,希望讓魚蝦吃飽了,就不再咬他的身體。這樣就慢慢形成了端午節人們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我還知道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是爲了祛五毒,強身體之目的。

今年的端午節,媽媽帶我去上海看賽龍舟活動。當我們到達比賽場地的時候,河岸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四面八方的龍舟正向這兒靠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選手們摩拳擦掌。一聲槍響,突然鑼鼓齊鳴,號聲連天,龍舟像離弦的箭一般射出,平靜的河面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岸邊的觀衆也跟着沸騰了,都在爲各自喜歡的船隊吶喊助威,運動員們都在奮力地划動着船槳,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我也興奮的和大家一起爲運動員們鼓勁吶喊“加油!加油!”

到了晚上,媽媽要給我包糉子了。只見她拿出準備好的各種原料,利索地把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和紅棗倒進糉葉筒裏,再把豎在上面的葉子折下來裹緊,用細繩緊緊扎住,一個三角形糉子就做好了。我的媽媽還會包幾種口味的糉子,把這些糉子放進鍋裏煮上四十分鐘左右,香味撲鼻而來,就可以出鍋了。雪白的糉子蘸上綿綿的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你們也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5

一陣清逸的香氣從蒸籠裏飄出,充斥着整個廚房,端午節便從這一刻開始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我們當地的端午節也叫“五日節”,“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劃龍舟”,一連過五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初二吃糉子了!瞧我們家正在包糉子!

制餡

製作糉子的第一步當然是做餡了!只見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將米放在已經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時將其他的一些雜糧也放進去。再過了幾個小時後,媽媽將水倒出,那些被浸過的雜糧就有點粘稠了,媽媽說這樣做出的餡會更好吃。

洗葉

製作糉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糉葉。媽媽讓我把放在陽臺的糉葉拿來,我一聽,立馬拿了過來,媽媽接過糉葉,把糉葉放在熱水中浸了十分鐘,接着解釋到:“這糉葉放在熱水中,一來是爲了消毒,二來是爲了使糉葉變軟,包糉子時更好包,一舉兩得!”

包糉子

接下來的一步便是包糉子了。媽媽將浸好的葉子從中間捲成一個圓錐形,留出一部分糉葉,再在圓錐中放入做好的餡,就像蓋蓋子一樣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糉葉一按,再把糉葉的前端往糉子身上一纏,用繩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

品糉子

一個小時下來,已經包完了將近二十五個糉子,然後媽媽把它們這些“胖小子”放入蒸鍋中,蒸出來後便可以吃了。到了晚上,所有糉子都蒸熟了,開啟鍋蓋,香氣直往鼻子上撲。我們就拿出糉子,幾個小孩子好像不知道燙、不怕燙一樣,從我們手中“搶”過幾個糉子立馬吃了起來。就這樣,端午節在洋溢着濃郁的快樂氣氛和甜蜜的糉香中過去了……

傳統節日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對一種文化溫暖的記憶。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你們呢?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6

初夏時節,街頭巷尾開始飄起糉子的香味,我不禁又想起姥姥的糉子。姥姥很善於包糉子,兩片葦葉,在她手裏轉個彎,再一壓一折,一個糉子就包好了。豆沙餡、蜜棗餡、香腸餡、鮮肉餡……只要想吃什麼口味的,姥姥都能包進糉子裏。

姥姥包的糉子又漂亮又嚴實,下鍋再怎麼煮,從沒漏過一粒米。

每次煮糉子的時候,整個房間都飄着那溫暖的、夾着糯米和糉葉清香的味道。我一聞到這個味道,就迫不及待想要掀鍋蓋了。剝開糉葉,只見糯米已經被糉葉染上了一層黃綠色,晶瑩發亮,咬上一口,軟糯、清香,那滋味,我現在寫着寫着,都要流口水了。

我最愛吃蜜棗餡的,姥姥在每一個糉子裏都會放兩顆很大的蜜棗,只要咬一口,就能吃到餡了。蜜棗吸飽了水,又浸上了糯米和糉葉的香氣,不是那麼甜,而是變得更香了。我恨不得連糉葉上沾的一粒米都不放過。

不光我愛吃,鄰居家的小夥伴也都愛吃姥姥的糉子。所以每次姥姥都坐在那包很久,一次要包上百個,煮好幾鍋。然後再派家裏的每一位成員去送糉子。“小宇家沒有老人,家裏沒人會包,還要買,買的哪裏有自己包的好吃!”“楠楠媽媽最愛吃我包的白米糉子,前兩天見我還問我要不要包。”“大牛每次從老家回來,都給我們帶那麼多蔬菜,咱也不能光吃人家的呀!”……幾家一分,那麼多的糉子就見了底。我不高興了,“姥姥,就給我們留這麼幾個呀?”姥姥笑着說:“有姥姥在,還能沒有你吃的?先把人家的給了再說。”雖然是這麼說,但每次都是送鄰居的多,自己留的少。

爸爸和媽媽都是外地人,在南京沒有親戚,但是自從姥姥來了以後,我們在小區裏也結識了許多好鄰居,遇到了事情,總是互相幫忙,親如家人。姥姥送去的不僅僅是糉子,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牽掛。

端午佳節來臨,姥姥又從老家來給我們包糉子了,一想到那麼多小朋友都能嚐到姥姥的手藝,我比自己吃了還開心呢!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7

“耶,太棒了!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一大早醒來,翻看着日曆,興奮地叫喊道。端午節是我國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專門設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中,任夢常常吃糉子、划龍舟……

嘿,說起糉子,說幹就幹!

上午,去超市裏買來糉葉和江米,下午便統統搬上飯桌,開工啦!

在老媽的細心指導下,在我的笨拙操作下,我成功地包出了第一個糉子。雖說糉子是“面目全非”,但好歹還有糉子的大概形狀。

其間我也是遭受了屢次失敗,包了拆,拆了包。甚至還弄爛了好幾片嶄新的糉葉。說心疼也沒辦法,誰叫咱的技術不達標呢?

好容易把糉子“捏”到了一起,一股小小的喜悅感涌上心頭。

會包糉子了,我興奮不已,馬上拿起第二片糉葉,做成“鬥”狀,往糉葉裏填滿江米和配料,開始認真地包第二個糉子。我包糉子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稍不留神,錯誤就“竄”了進去,害得我還要把好不容易包好的糉子再拆了重新包……

包着包着,我忽然發現,自己的手法變得熟練了!於是,我嘗試着往裏面添加各種各樣的餡兒,這樣糉子吃起來纔會更加香美。

老媽切了幾塊肉,用醬油淹着。盆中的江米也浸透了發黑的老抽醬油。爲什麼要包肉餡兒的糉子呢?因爲啊,我的老媽是浙江嘉興人。那裏的肉糉子可是名揚四海。

嘿,看我的!我折、我填、我壓、我纏……就這樣,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了!雖說外觀無法跟外邊賣的冷凍糉子相比,卻吃着更安全,更放心。

一個、兩個、三個……放進鍋裏的糉子越來越多,手裏剩下的糉葉和江米是越來越少。看到這一成果,我真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十足地滿意。

……

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糉葉全都包完了,糉子也有小半鍋了。然而,我不得不停下工來,把糉子煮上,靜靜地等待着美味出鍋……

到現在爲止,糉子依然沒有出鍋。但我已聞到濃濃的棕香飄滿堂……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8

我的奶奶被分配到我們組,她一笑起來,嘴邊和眼角擠出一團肉來,此時,她臉上是沒有任何“魚尾”的。她熟練地抓起一把箬葉,數都不數,像理撲克牌一樣輕鬆,在指尖鋪開,煮箬葉的水,在罅隙間流過,指縫也變得香香的。我們八個人把奶奶護得緊緊的,小屏風一樣,硬生生圍了個圈兒。

“我的可是大肉糉!”肖大仙在後面大吹牛皮。

“我的也是,我看到了一點米,是深色的,看!”周城宇喜出在望。

我沒有心思去理會他們,只在旁邊似教徒一樣祈禱。

“南無喝羅憚那哆羅夜耶……”我雙手合十,念着佛教歌曲《大悲咒》。

周城宇特想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吃糉子,被我這“花和尚”的慧眼看見,她惱羞成怒罵了我幾句,肖遙也笑了。我又開始打趣肖遙——你那個是姚承佑那組包的,肯定沒肉。

“好了,同學們開吃吧。”劉老師纔是老大,一聲令下,我迅速抽開繩子,瞬間,只剩下香甜的糯米託在手中。

我咬一口,清香、濃香、鮮香,都充斥我的脣齒間。我一口吞了半個糉子,裏面竟有約三釐米長的大肉,呵呵,我真是一口十個滿足,三口回味無窮呀!每咬口,吃一個角,四口剛好吃完一整隻,我轉向肖大仙,笑容不禁有些邪惡。

“啊一一我找不到肉!我再咬,再咬……”情緒崩潰的他,不斷哀叫,“只剩一個角了,還沒有肉!是醬油和米欺騙了我,是誰包的,給我站出來!”最後他只能含淚嚥下這“糯米疙瘩”。

“哎呀,真是肉的,太好吃了。”高天昊像我一樣,雖好吃,但從不懶做喲!

“別看我!”周城宇生氣了。

我忽然一轉頭,看見粘稠的糯米粘在了周城宇的臉頰上,我差點笑出鼻涕泡泡來。

……

教室裏,糉葉飄香,笑聲朗朗!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啦!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

媽媽早早就把菖蒲艾草掛在了家裏大門上,門口縈繞着一陣陣淡淡的艾香。傳說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寶劍戰勝水怪,拯救了老百姓。後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保護財產和生命。我把豆豆送我的五色絲線栓在手腕上,這可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呢!按照家鄉的習俗,端午節要回外婆家拜節,媽媽說,在古代這也叫“歸寧”。

在外婆家,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糉子。青青的糉葉,雪白的糯米,綠豆,紅棗,擺上滿滿一桌。我也會和外婆一起學着包糉子。先把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放進去,我還在米中間藏了一顆胖胖的紅棗。咦?這是怎麼回事,米怎麼在變少了?低頭一看,哎呀!不好,米在往下漏。我趕緊補救把糉葉卷好,總算不漏了。我把糉葉尾巴全部捲起來,用手指壓住,用棉線開始捆糉子。一來二去卻總是捆不好,好沮喪!只好向外婆求助,外婆笑眯眯的接過我手中的糉子,三下五除二像變戲法一樣,就把糉子捆好了。我們分工協作,不一會兒盤中的糉子就變成一座小糉子山,太有成就感啦!

吃糉子咯,外公端出熱騰騰的糉子,我顧不得燙手,拿了一個糉子解開棉線,剝開墨綠的糉葉,趕緊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潔白的米團裏露出了深紅油亮的紅棗,哇,我吃到“寶石”啦!我心裏想。

公告訴我,在他的家鄉汨羅,每年端午都會在汨羅江舉行紀念屈原的活動,最隆重的就是賽龍舟了。我多想也去汨羅江觀看賽龍舟呀!

掛艾蒿,吃糉子,賽龍舟,原來這就是家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0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早上9點,參與人員已到達參賽地點(公司後花園),這次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親子活動,以家庭爲單位比賽包糉子,在30分鐘內最快包完20個糉子的家庭獲勝。第二個,知識搶答,這是關於端午節的問題,每答對一題獲得2個糉子,答錯一題則扣掉1個糉子,最後獲得糉子最多的家庭獲勝。第三個,玩“曲水流觴”遊戲,每個家庭坐在旋轉的圓桌邊,用一個杯子盛半杯醋(因爲小孩子要參加,不能喝酒)放到桌面上,當桌面停止轉動時,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喝下醋並表演一個節目。

活動中最激烈的是第二個知識搶答,由楊爺爺主持,他念完題目就說“搶答開始”,每個人就立馬開動腦筋,積極地搶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遊戲中,拍桌子聲、搶答聲、歡呼聲響徹雲霄。透過激烈的競爭,我家取得了勝利。

最有趣的是第三個遊戲,每當桌面轉起來的時候,每個人都很緊張,心裏默默祈禱,醋杯千萬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停下,大家都怕喝那酸酸的醋。“桌子停了”不知誰叫了一聲,緊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醋杯停在了唐伯伯的面前,唐伯伯嘆了一口氣,之後只見他皺了皺眉頭,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端着醋杯一飲而下,“好酸啊!”大家給了他熱烈的掌聲。可就在這時,他忽然起身跑了出去,一到廁所把剛纔喝下的醋全部吐了出來,大家這時笑得更開心了。

活動結束了,楊爺爺說,這次活動大家吃了自己包的糉子,玩了遊戲,拉近了同事之間的友誼,增進了親子關係,讓孩子們瞭解到了端午節的文化和傳統習俗,大家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1

農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端午節作爲我國紀念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於20xx年5月20日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於20xx年9月30日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羅江平靜的水面旁,一位愛國詩人懷着無比的悲憤,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江而死,那位愛國詩人就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

當地百姓聞得屈原投江後,立即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終不見屈原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楚國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洞庭湖,可還是沒有尋到屈原的屍體。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於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人們又恐江裏的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取來米飯,用葉子包着,用絲線扎着,以免鬆散,然後把米團撒入江中,口中喚着“魚兒,魚兒,莫傷親人”,後來漸漸地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風俗大同小異,除了賽龍舟和吃糉子,還有許多五花八門的習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兒頭上用雄黃畫“王”字,驅五毒,掛艾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吃“五黃”等。

端午節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又如解糉節、菖蒲節、浴蘭節等。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讓我們品着糉子,聞着艾草菖蒲的清香,聽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收穫知識,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2

一轉眼,又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往年,我吃的都是奶奶或是外婆包的棕子,今天,在學校裏親手包了一回糉子。

我們帶着興奮與期待一起走進了食堂,不一會兒,食堂的阿姨搬來了糯米赤豆,取來了準備好的箬葉與棉線。

首先,一位阿姨爲我們演示。瞧她那嫺熟的動作,包糉子好像真的很簡單。我迫不及待了,照着阿姨的樣子挑了一片青翠的竹葉捲成一個小漏斗形,別的同學也都笑嘻嘻地動手了。

接着便是灌糯米和赤豆,我用手將盆裏的糯米大把大把地灌進竹葉裏,結果卻發現,米放多了,一擠便涌了出來。我只好倒空重頭開始。這次我吸取了教訓不敢灌太多,但卻拿不定主意到底灌多少,我推推一旁的王青青:“哎,這點夠了嗎?”她看了我的糉子一會兒,不確定地說:“應該……應該夠了吧?”

米灌好了,現在要把糉子給綁牢了。聽周校長說,包糉子一定要捏緊,不然就會漏米粒甚至赤豆。我也不曉得應該怎樣將竹葉裹牢,就胡亂地憑着想象將棉線往糉子上繞,哪兒有缺口我就往哪繞,糉子被我“五花大綁”,上面纏滿了白色的棉線。我心裏猜想:要是哪個倒黴的吃到我的糉子光拆線就會讓他累得心發慌、急得直跳腳……

我速度挺快,一連包了三個質量“上佳”的糉子。突發奇想,乾脆將糉子串成串拎在手中——啊,真是有趣極了!

再看看我身邊的同學,有的熟門熟路三下兩下便完成了一個;有的折騰了好幾回,包了散,散了又包,叫苦不迭;有的同學將“小漏斗”卷得老長,棉線纏得比我的還要多,簡直成了一隻雞腿……

下午,我們品嚐到了我們的勞動成果。當香噴噴的糉子端來時,同學們都很興奮,我吃到的雖然不是我自己親手包的,但卻感到比往年任何一次吃的都要可口!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3

我不知道是爲什麼,每逢春節,奶奶、姨婆,還有媽媽就聚在一起包糉子。每當那個時候,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淘米的淘米,洗豆的洗豆,煮葉的煮葉,而我就幫着碾花生。年年如此。

每當大人們圍着,正式包糉子的時候,我就端一張小板凳在旁邊瞧着,因爲那時還小,不懂得做什麼,只好仔細地瞧着,希望有一天學會了,也能幫上點忙。那是一隻三棱錐壯的糉子,層層綠業裏面躺着糯米、綠豆,還有八種材料。我不懂事,總是問:“幹嗎非要加八種材料,六種七種不行嗎?”奶奶總是用似有若無的聲音回答:“‘八’就是‘發’,財源廣進的意思。”“哦,原來是這樣。”可是今年問完後,明年又問,奶奶用同樣的話回答了一年又一年。

知道四年級那年,我才能原原本本地記住那“八”的含義,至始至終不忘記。可是到了那年頭,我就可以幫這給糉子繫繩子了。

“繫緊點呵,別鬆了就可不好了”,自從那年起,媽媽就每年都這樣叮囑我。我開玩笑這問:“鬆了會怎樣啊?”

“總之就不可以鬆,儘量的緊,不過我看你也不會系鬆的······”

是啊,每年這樣包糉子,我對他們的感情似乎越來越深了,我對他的情就似那根繩子一般,矢志不渝。我總逃不出母親的話的圈套,我的.確不可能系鬆,由於我對糉子的情,對故鄉的愛,像繩子一樣深深的扎着。

其實我也明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愛糉子,更愛那個依山傍水的故鄉,但我還是忍不住問了:“爲什麼每年都要包糉子?”

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個個人沉默不語。

是的,不僅僅是糉子本身的香,更是那份濃濃的情,濃濃的鄉情。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4

早上,我提着昨天親手包好的糉子走進教室,教室裏還迷漫着淡淡的箬葉香,不禁讓我回想起昨天那快樂美好的時光。

馬上要到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爲了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學校組織了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包糉子。下午,校長伯伯親自出馬給我們演示了包糉子的過程。首先,她精心照料挑選了一大一小兩片箬葉,將兩片葉子重疊形成漏斗狀,再把米放入漏斗中用筷子把它壓緊,再用箬葉把口封好,像一個三角形一樣。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纏好。一個精美、可愛的小糉子就完成了。

包糉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一次實踐開始,可我們一個個都笨手笨腳的,李思蕊的奶奶看着我們笨拙的樣子,便手把手的幫助我們完成了。我深吸一口氣,決定要憑自己單獨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我左手拿起箬葉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一邊包一邊默默地念叨着步驟。可同樣的箬葉,校長包的是“大美女”,可我卻包的是“醜八怪”。第三次,我用心地包,到封口的最難的時候,讓高手奶奶幫我把它也變成“大美女”,真神了,糉子變得更好,更美,更棒!

我瞧了瞧其他同學,個個都在忙碌着,有的向家長請教,有的正手忙腳亂的繫繩子,有的在向同學展示他們的勝利品……

慢慢地我們一步步熟練起來,還嘗試着調出不同的新口味:紅豆、綠豆、葡萄乾、火腿腸加在一起是什麼味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包的糉子煮熟,給家人分享。我們品嚐着糉子,雖然不比外面的好吃,但畢竟是我的勞動果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讚不絕口。

端午糉香作文600字15

朦朧的月光下,一個熟悉的背影在廚房裏忙碌着。伴隨着黎明的到來,她身旁的那口大鍋裏散發出醉人的糉香。

那個忙碌的背影就是我的外婆。童年的端午,我幾乎都是伴着這糉香起牀,再蹣跚着步伐向餐桌走去。家裏雖不掛艾葉,不點雄黃酒,但,這糉香卻爲端陽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年端午,外婆都會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餡兒的糉子倒入鍋中,徹夜的煮,她自己,也守在鍋旁,盯着爐前跳躍的火苗,眼睛也隨着爐前的火焰一閃一閃,閃動着慈愛的光。當天已泛魚肚白時,那糉香便愈來愈濃,直沁肺腑,直至霧氣瀰漫了廚房。糉子熟了之後,外婆便總會用筷子把鍋中的糉子輕輕挑出,分門別類地擺好放在盤子裏。糉子的品種可多了:有的一溜兒是蛋黃蓮蓉餡兒的,有的統統是紅豆餡兒的,有的清一色是花生餡兒的然後,便是等候我們醒來一起品嚐。

我最愛吃外婆包的蜜棗糉。剝開葦葉,深吸一口氣,那糉葉的清香便如絲如縷,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終於剝開了糉葉的最後一層,紅白相間的糉子便映入眼簾,紅的是蜜棗兒,白的便是那香噴鬆軟的糯米餡兒,一大口咬下去,那香甜軟糯的味道便悄悄潛入腹中,脣齒留香,回味悠長。每次外婆包的糉子都能成爲了桌上的搶手貨,大家都爭先恐後去搶外婆包的糉子。當別人問她這其中的祕訣時,她總是笑而不語。

又是一年端午節,街上超市裏一個星期前就擺滿了琳琅滿目的糉子,儘管包裝精美別緻,配料也極其講究,可我就是吃不出外婆包的糉子的味道來。其實我心裏知道,那不是糉子的香甜,更是包裹着外婆對子女,對小輩濃濃的愛,那就是愛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標籤:端午 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