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

在端午節時,我們一家要包糉子,忙得不可開交。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

我和媽媽先去超市買糯米、紅豆、糉葉、肥肉、蘑菇等材料。這時我已經迫不急待想開始包糉子了,一回到家,我就連忙把材料洗乾淨,過了沒一會兒,材料就都準備好了。

我們開始包糉子了,沒想到媽媽可是包糉子的一流高手,只見她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把糯米撒下一層,再把紅豆、肥肉填上幾個,再撒下一層糯米,把蘑菇等食物再填幾個,然後把糉葉一片搭着一片,最後一折,一捏,一捆,很快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我決定自己也包個大糉子,我學着媽媽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再把糯米倒下去,可是漏斗下面有個洞,“譁”一下糯米全都漏了下來,幸好沒漏在地上,不然就要被媽媽罵嘍。我又重新捲了個漏斗,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把米倒下去,再把紅豆等材料,一次一次地填下去,可又太滿了,我挖出了一些米,又學着媽媽一折一捏,一個大糉子就被我包好了,媽媽幫我用細繩捆起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地喊到:“我成功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也感受到了學習中的快樂。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2

星期天,爸爸要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遊樂園,我搖了搖腦袋說:“爸爸,我不想去遊樂園,我想和媽媽一起包糉子,這樣端午節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幫手了!”

爸爸看我那麼想學習包糉子就答應我了,媽媽說:“首先要拿出兩片糉葉,接着舀一勺米,放在糉葉中間,包好後再拿出一根線子,把糉子綁住,最後下鍋把糉子煮好就行了。”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首先從冰箱裏拿出一疊糉葉,接着我們把米飯煮好,然後往糉葉裏面裝一點米,一開始我包的糉子不成功,我心想:一開始沒包好沒關係,再多試幾次。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能再給我示範一次嗎?”媽媽說:“好啊!”媽媽示範完後,輪到我了,我心裏想着媽媽包的過程和要小心的地方。

第二次我成功了,水煮開了,糉子放下去煮,半小時後,出鍋了,聞着香噴噴的糉子,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真想吃一口啊!媽媽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爸爸回來了,推開門,“哇!好香啊,”爸爸說,“你真棒。”

我的嘴巴都樂得合不攏了,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例如:吃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

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學會了一樣東西,那就是——我學會了包糉子。

包糉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看見奶奶正在忙着洗糉葉。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洗糯米……

奶奶弄好了這些,準備包糉子的時候,我就在一邊看、一邊學、首先,我拿了幾塊糉葉弄成三棱形似的,

把米倒下去,後來又抓不緊,米往下倒,弄得滿地都撒滿了米,連續幾次都是這樣,引得奶奶眉開眼笑,我看一下自己也跟着笑。

後來,我終於把糉葉弄成三棱形似的,米也不漏了,再用筷子夾些豬肉、蛋黃、臘肉……然後就把葉折起來最後綁住它

奶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捆緊好糉子,不然的話,煮的時候就會成粥了。

我就用繩子捆緊了糉子,一條糉子就這樣弄好了,我再接再厲,繼續包糉子,附近的鄰居都誇我棒,都讚不絕口。

那天,包糉子的趣事真的很有趣,也讓我感到好開心。讓我從中懂得一個道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4

今天是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

我們先買了些米、糖棗、葡萄乾和白糖,又到山上挑選了一些大而完整的槲葉,就回家準備包糉子了。

先把米泡上一天,再把泡過的米包在葉子裏面,適當放幾粒糖棗和洗過的葡萄乾,少灌一些清水;接着把兩把糉子包在一起,捆成一捆,放進鍋中的水裏面,開始燒水加熱,一個多小時後,糉子就煮好了。

糉香清悠,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搶上一捆,用涼水一衝一冰,就狼吞虎嚥地啃起來。咦?怎麼沒有印象中的好吃呢?

原來,我沒有沾糖,奶奶微笑着提醒我,別燙着小嘴兒啦!我瘋跑過去掂來白糖,我的超級美味又香又粘又甜的糉子終於到嘴啦!和記憶中的味道一樣,我一連吃了三捆,也就是六把,還想伸手去抓,被媽媽勸住:細水長流呀!當心腸胃受不了,我眼巴巴地舔舔嘴,略有遺憾地出去玩了。

今天,我學會了做糉子,我很開心,也體驗到了做糉子的辛苦,它使我明白:所有的甜蜜,都是用辛苦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勞動果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米、一口菜、一件衣服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5

每當我吃到又香又軟的糉子時,我就會想起我第一次學習包糉子的情景。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買好了棕葉,泡好了糯米,備好了棗子,準備包糉子了。我很好奇,心想:糉子是怎麼包的呢?於是,我就跑到奶奶跟前,說:"奶奶,我要學習包糉子!"奶奶一口就答應了。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一邊做示範,一邊告訴我包糉子的步驟和要領。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拿兩片棕葉,一片放在上,一片放在下,然後從左邊捏一個小角出來,小角不能有縫。可是,我捏了半天才把小角捏得"天衣無縫"。我再放一點糯米,就像一張白沙鋪成的小牀,然後把棗子小一姐請上一牀,最後在放一點糯米,幫棗子小一姐蓋上"被",接着,把右邊的棕葉拉倒頂左邊還捏一個小角,把棕葉對摺,圍着那個出發點轉幾圈,再用絨線繫緊,拿剪刀剪去"雜草"。嘿,大功告成啦!你們猜,我的糉子怎麼了?第一個小角沒捏好,漏了!唉,我笨手笨腳的,還是別包了吧。可是奶奶不停地鼓勵我,我就繼續包……

呀!終於包出來了!雖然沒有奶奶包得那麼好,但第一次能包成這樣,我覺得已經很不容易了。於是,我拿着自己包的成果放到了蒸糉子的鍋裏。過了一會兒,糉子熟了!看着它"站"在盤子裏,就像一名軍人似的,我多有成就感啊!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別提心裏多甜了……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6

一天晚上,媽媽看見大姨在朋友圈發自己包的糉子,媽媽和我也想試一試。

我們先把包糉子的食材準備好,然後媽媽拿起糉子葉,包了一個三角筒,緊接着把豆沙、蜜豆和糯米依次裝進三角筒裏面,把糉子葉往裏一堵,再把它捲起來,最後用粗線繩纏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該我包了,我原以爲包糉子只要卷一個三角,然後裝上米,再捲一捲就好了。可是誰知道,我包成之後,整個一個四不像,歪歪斜斜躺在桌上睡大覺呢!我重振旗鼓,準備再戰。我先拿起糉子葉,捲了一個三角筒,往裏裝上一點米,把糉子葉往上一卷,可是角兒那裏露了,米全灑了出來。“媽媽,我總也包不好,我不想包了,你自己包吧。”媽媽鼓勵我說:“別灰心,多練練就好了。”於是我再一次鼓起勇氣,這次我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雙手緊緊地用糉子葉包緊米,這一次米沒有灑,“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我高興地大叫着,媽媽也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透過學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所有事情都要經過磨難才能成功!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古代老百姓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許多習俗也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絨系在兒童的剝淨、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這天,據說爲了壓邪,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我們家每到端午節,媽媽都會到外面去買一些糉子,有蛋黃味的,有棗泥味的,有肉糉,還有豆沙糉。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糉子,糉子的味道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有五種味道——香、甜、軟、糯、粘。這些糯米寶寶好像很喜歡趴在我的牙齒上,一動也不動,需要我的舌頭費好大勁兒才能把它們頂下來。

去年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金雞湖邊去看賽龍舟。一條條龍舟都用明豔的色彩裝扮得格外美麗。龍舟上的選手個個都滿頭大汗,但是都充滿了幹勁,“一二”,喊着齊整的口號。而岸上的人也拼着力氣在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吆喝聲此起彼伏,真是熱火朝天,看客們都熱血沸騰。

我喜歡端午節,盼望着今年的端午節早點到來。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8

等星星,盼月亮,終於把端午節盼來了,我可是最喜歡吃糉子,這下可以大飽口福啦!

一大早,我就纏着媽媽包糉子,樂顛顛地準備要用的材料,泡在水裏的糯米,潔白無瑕;洗淨的紅棗,紅潤飽滿;煮過的糉葉,墨綠、舒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開動了。

把糉葉捲成一個倒圓錐,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裏面,再捏一枚紅棗小心翼翼地放在糯米上,看起來,就像鑲嵌了一顆紅寶石,漂亮極了!然後用多餘出來的葉子包裹起來,把口封上,最後用絲線纏起來。可是,這糉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娃娃,上竄下跳,搞的我“手忙心亂”的,就是纏不好,不是漏了米,就是開了線,真是“氣”人太甚!哼,我就不信,還纏不上你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雖說形狀有些古怪,可總算是做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糉子拿給媽媽。拿起我包的糉子,媽媽很仔細地看了又看,撲哧一下笑了,跟我說:“剛纔糉子對我說,你把它糟蹋成這樣,大大減小了它的功力,可能煮熟後就發揮不出它的香氣啦!”這句話,讓我哭笑不得,笑吧,是媽媽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這也想的出來:哭吧,是我白忙活了一場。看着我的樣子,媽媽哈哈大笑:“逗你玩哪,包的不錯呢,一定會很好吃!”我這才放下心來。

吃着煮熟後香甜的糉子,真是開心啊!親愛的端午節,我愛你!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9

端午節那天上午7點半,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過端午節。

我們到了爺爺家後,爺爺就叫我們一起包糉子。

爺爺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會來,我這裏早買了一些米和肉,包肉糉子。”爺爺說完,媽媽又開始說:“爸爸,你是不是沒有把肉浸浸味?”媽媽話音剛落,爺爺的臉就紅了。

我們把肉浸好味後,開始包糉子了。我看媽媽包得這麼好,我也來包。我拿了兩片糉葉圈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一塊肉,再把一部分米放上去包成圓柱形,還沒開始繫繩子,我的糉子就一下子散開了。媽媽看到了,總結說是因爲肉很大,米太多,糉子葉就很容易散開。

我第二次包,就弄了一點點的肉,這次糉子沒有散開,可是媽媽又說這肉太小了,煮出來就像吃米飯似的。最後,媽媽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我包糉子,包得差不多了,叫我拿着繼續包,結果我一下子拿漏了,米撒了一些。

又嘗試了幾次,我真的學會了包糉子。這時,我知道了:不要懶,要尋找做事的樂趣,認真投入地去做事情。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0

我學會了包糉子

三角四楞長,珍珠裏面藏。

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打一食物

小朋友們,你們猜出來了嗎?讓我悄悄告訴你們吧,謎底是糉子。想起它的模樣,那可真可愛!白白胖胖的米粒,擠擠攘攘地被蒸好,發出誘人的香味。拿起來,沉甸甸的,裏面淨是豐富美味的食物,讓你情不自禁的開啟,然後一吞而盡,令人回味無窮…

我雖愛吃那香糯可口的糉子,但自己從未動手包過。那天,看到媽媽又要包糉子了,準備的材料非常豐富,有棕葉、糯米、紅棗、鹹肉、醬油和棉線……我突然心血來潮,暗想何不自己動手試試呢。於是我就央求媽媽教教我,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一邊哼着小調,一邊沖洗糉葉,開心極了。

開始學包了……可以看出形狀。聽了媽媽的鼓勵,我心裏頓時樂開了花。現在我……(這一段根據格子,適當刪減)。

這次包糉子的體驗,既讓我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此外,我也很珍惜這次跟媽媽一起做家務的時光,家務活看起來容易,也不輕鬆呢,以後我要多爲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1

宅家期間,妹妹學習了一篇課文《端午糉》。上完課,妹妹意猶未盡,對媽媽說:我想吃糉子!媽媽聽了便開始着手準備材料,我們一起來學包糉子。

包糉子的蘆葉和糯米絕不能少。媽媽在網上購買了100片蘆葉和一大袋糯米,外加兩包蜜棗和豆沙,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包糉子未免有些緊張。我們觀看了許多遍包糉子的視頻,又經過多次嘗試,首先媽媽終於掌握了包糉子的訣竅。看着媽媽十分輕鬆的.包着糉子,我也躍躍欲試,學着媽媽的樣子準備包糉子。媽媽拿出蘆葉給我做示範,她先把一張蘆葉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添加糯米,放一顆紅棗,加糯米蓋住蜜棗,然後把多出來的蘆葉部分向下折,最後用長細線捆住一個挺着將軍肚的糉子,有棱有角的大糉子就出現在我眼前。

呵,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這可是我沒想到的。我拿起蘆葉照貓畫虎把它捲成圓錐型,然後有模有樣的往裏面放糯米和蜜棗。我心裏一陣得意呢,突然我手心一涼,低頭一看,剛纔的興奮勁蕩然無存。原來糯米從圓錐狹小的洞裏跑了出來,手裏給抓了一大把。沒法,我只好把蘆葉裏面的糯米和紅棗隨之全倒進盆裏。我又不斷嘗試努力讓圓錐形不鬆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的彎折蘆葉讓糯米不再鑽出來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又沮喪起來。剛剛只顧抓緊糉子,卻不知怎麼封口了。我用求助的眼神望着媽媽,媽媽心領神會,接過我的糉子做了一次示範,我很快記牢了封口和捆線的要點,包出了一個扁扁的小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但是捧着這個四不像。心裏卻有說不出的甜蜜。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2

一年級的暑假,爸爸給我買一輛綠色的自行車,讓我每天下去小區裏學。

第一次開始學騎自行車的時候,我扶着自行車把手搖搖晃晃的走着,都不敢騎上去。爸爸幫我扶着把手,讓我慢慢的騎,我很輕鬆的踩着越騎越快。這時爸爸把手移到座位後面,讓我自己掌握把手,但我想爸爸扶着不用怕,不一會就又騎得快了起來。咦!把手怎麼突然不穩了呢?我轉頭看見爸爸把手放了。啊呀!我一不小心撞到牆上,自行車倒在地板上,褲子磨破了,腿上也有許多處都破皮了,血水滲了出來,淚水在我的眼眶裏打轉。爸爸卻大聲喊道:“站起來,繼續!堅持就可以成功!再堅持一下你就學會了。”

聽了爸爸的鼓勵,我重新站了起來,讓爸爸扶着慢慢踩了起來,可爸爸還是時不時的會有小動作——偷偷的放開手,害得我一次次的摔倒,又一次次重新站起來。漸漸地我也就喜歡上騎自行車。幾天後,我學會了獨自騎自行車,自由自在地騎車感覺真好!我成功了!

是爸爸的努力和鼓勵,讓我學會了騎自行車,讓我學會了堅持、勇敢。讓我明白只有堅持、勇敢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堅持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3

去年的端午節,我看見奶奶在包糉子,我也想跟着學。

記得當時奶奶把糉子葉提前泡在了一個大盆子裏,裏面倒了三分之一的清水,把糉子葉淹沒在水裏,從裏到外一定要全部泡透了。奶奶說:“這一步很關鍵。”過了一段時間,奶奶就拿出一片糉子葉,從中間摺疊了一下,然後折成一個圓錐形,像一個冰淇淋的蛋筒。接着把早已泡好的糯米抓了一把放進糉子葉裏面拍緊,用大拇指在裏面壓了壓,又把洗好的大棗放在糯米上,再從水裏面拿出一片葉子蓋在上面捲起來,最後拿出一卷毛線纏在上面,像一個纏了一半的“木乃伊”,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看着奶奶的包糉子的樣子,覺得很簡單,就開始裝模做樣地包起來了。包着包着,就要到最後一步的時候,纏毛線纏到一半,突然糉子就散架了,啊,不好!從糉子葉裏開始漏米粒了。趕緊用盆子接住米粒,重新拆開。我問了一下奶奶原因,奶奶告訴我可能纏的太鬆了。我吸取了剛纔的教訓,又嘗試了一次,這次終於包好了。雖然還是包的不好看,根本不像是三角糉子,但心裏舒服多了,因爲終於學會了包糉子。我拿着包好的糉子,給奶奶看了又看,奶奶說還可以包的更好,我就又包了幾個,果然越包越像樣了。

那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真是很開心啊!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4

年年蒲月五,歲歲端五節。這一天,我國人民習慣飲雄黃酒,吃糉子,賽龍舟。這是紀念我國重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稱名正則,字靈均。出自楚國貴族,初匡助懷王,做過佐徒,三閭醫生,主張彰明法度模範,舉賢授能,革新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因而,遭到貴族子蘭,大臣勒尚與鄭袖讒害離任。

楚懷王死後,頃襄王繼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蘭與上官醫生勒尚的讒諂,被流放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終酷好故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衝破了楚國的郢都。楚國的危亡和國民的痛苦,屈原悲痛欲絕。他既有力挽救楚國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身政治理想的破滅,可以或許就在這一年的蒲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當地老國民聞訊,曾紛繁盪舟去救並把糉子投入江中,省得魚鱉去吃屈原的屍首。這便是蒲月初五吃糉子賽龍舟的源頭。

屈原終生一生沒世的政治生涯是悲哀的,但他卻留下了許多優質的詩篇,如《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離騷》爲例:這首詩共373句,249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離騷》辭藻華美,想像豐厚,文彩光澤,氣魄魁岸,也是一篇照射千古的浪漫主義精品。

屈原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高尚的名譽,對後嗣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說:“屈平詞賦懸日月”。這代表祖先對他的作品的仰慕。

目前,屈原的作品已譯成多種外文,活着界各地普及轉達。

我學會了包糉子400字左右15

今天是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清明大似年,淘米裹糉子。”這是一句民間諺語,而我今天好好體驗了一回包糉子的民間習俗。

每到清明節,媽媽都會包糉子給我們吃。今天我看到媽媽又準備包糉子了,腦子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於是我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糉子。”媽媽當然滿口答應。

我先看着媽媽包了一個糉子,接着就學着她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折成圓錐形,再用勺子舀一勺糯米,放在糉葉裏。“哎呀!”我叫了起來,“糯米漏出來了!”黏黏的糯米都粘在我手上,像被蚊子咬出了許多黃色的包,我只好去洗手。回來後,媽媽把她包了一半的那個給了我,讓我繼續。我接過來,用筷子夾了一塊肉,放在糯米上,然後用剩下的糉葉封住口子,最後我一手把線捏在糉子上,一手繞糉子一週,拉緊;再繞一圈,拉緊。最後我再將繩子兩個頭打了一個結,大功告成,一個糉子“順利誕生”。

媽媽看了一眼我包的糉子,一邊誇獎我包得好,一邊接過糉子重新把裏面的米壓緊一些,把繩子繫緊一些。我知道,和媽媽的相比,我包的糉子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我認真地學着媽媽教我的辦法,又包了一個、兩個、三個糉子,樣子一個比一個好,動作也一次比一次熟練。這回,媽媽微笑着點了點頭說:“不錯,進步很大。”我聽了心裏比蜜還甜。

今年清明節,你包糉子了嗎?

標籤:糉子